《唐谜》分卷阅读251

    “真是像极了你儿时。”

    张若菡鼻间微酸,泪水盈眶,但笑不语。

    “外公,您身子不舒服,要多休息。”小家伙抬起双手抓住张九龄搁在自己头顶的手,稚拙地送回张九龄的腹间,还像模像样地拉起被子给张九龄盖好。张九龄再次被逗笑了,顾不上自己身子还虚弱,道一句“来,外公抱抱”,探身将小家伙抱上榻来,搂在怀中爱不释手。凰儿很乖巧地缩在外公的怀中,这孩子六识敏锐,谁发自内心对她好她都能感受得出来,故而第一次见到张九龄,却一点也没有隔阂。

    张九龄抱着孩子,道:

    “就是性格比你儿时活泼多了,倒像伯昭。”

    张若菡无奈地抿唇,搬了墩子坐在榻边,服侍张九龄又服下早就备好的汤药,让张九龄舒舒服服靠在榻头。凰儿在母亲的催促下下了榻,乖巧行礼告辞,自去寻田庄里的人玩儿。

    张若菡一面拿着扇子给张九龄扇风,一面道:

    “阿爹,您是怎么从骊山上下来的。您来时所说的萧嵩与费力提已死,又是怎么回事?”

    提起此事,张九龄不禁心头郁结,叹息一声,将骊山之上发生的事详细描述了一遍,一直说到自己顺着费力提所指的送泔水的小道逃到骊山宫最外围的宫墙:

    “那里堆放着几辆双轮的手推车,其上堆放着不少麻布包。我就将麻布包全部集中在一辆车上,尽量堆高,然后踩着车上的麻布包翻过了宫墙,落下去时不小心崴了脚。”

    张若菡目光不禁落在父亲包裹着绷带的脚踝之上,暗叹一声真是难为父亲了,要他一个文弱书生经历这般劫难。

    “我一瘸一拐地往骊山脚下跑,密林之中也辨别不清方向,只是哪里没有人我就往哪儿跑。骊山之上遍布着金吾卫与右羽林军的人,有些地方还爆发了冲突。我东躲西藏,一直在山上躲了大半个时辰,忽闻鸣金收兵,金吾卫和右羽林军都撤退了。那时天色已晚,我一人在山上,也不敢生火,怕引来残留在山上的哨兵注意,又躲了一个时辰,夜幕中走来两个人,我原本打算跑,却没想到是遇上了千羽门的人。真是不幸中的万幸,有千羽门护送,我才得以顺利归来与你相见。”

    张若菡安抚道:“千羽门的人一直在骊山宫外围探查情况,一是想探明其内的局势,二就是想救您出来,您会遇上千羽门的人,也是情理之中。”

    “唉……多亏伯昭有家底,手下有不少能人异士,否则这一次当真是凶多吉少。”说着,张九龄小心翼翼从怀中取出那囊袋,从中拿出那枚陇西军的兵符,对张若菡道:

    “尹御月要费力提将此兵符送往河西兰陵萧氏,说是自会有人起兵助他。如今这兵符到了我们手中,我们该如何使用?”张九龄对军务并不很熟悉,一时之间显得有些迷茫。但他明白这兵符不能轻易拿去兰陵萧氏,兰陵萧氏到底是一个什么情况还不清楚呢。若是交入歹人手中,对于眼下的局势,那就是雪上加霜。

    “阿爹你放心,将这兵符给我就好。我让李瑾月修书一封,派可靠的人将兵符和书信一道送往兰陵萧氏,届时陇西军必会助我们一臂之力。”

    “哦?莫非菡儿在兰陵萧氏中竟有相熟之人?”张九龄显得十分诧异。

    “阿爹您忘了吗?李瑾月好歹曾在兰陵萧氏生活了十年的时间,她留在陇西军中的威信绝对能起到极大的作用。何况四年前,我们还亲自去过兰陵萧氏,确实有人脉留在那里。”张若菡笑着解释道,“再者说,眼下的局势,也由不得陇西军不发兵相助我等。以尹御月杀害萧嵩萧垲之事,就已经与兰陵萧氏结下不共戴天之仇。何况尹御月对于门阀世家的态度是极力打压,当年我们一路前往幽州路上,那么多贵族子弟遇害就能看出来,尹御月屠杀门阀世家,是要这些庞然大物给自己让路。这触犯了兰陵萧氏的根本利益,兰陵萧氏绝不会做尹御月手中的刀。若幽州军攻入长安洛阳,掳劫圣人,改朝换代,兰陵萧氏也将大势尽去,他们不会允许这种事发生。”

    “这尹御月到底是什么人?他为什么要做这些事?当初伯昭书信给我,告知我有这么一号人物时,我还将信将疑,没想到啊,他竟然能使朝局动荡到这等地步。”张九龄万分不解。

    张若菡抿唇,一时语塞,没有答话。片刻后,她低垂眉目,轻声道:

    “我们又怎么能去体会一个疯子的想法。”

    “果真是疯子,失了心智了!”张九龄很是气愤,一时没注意自己女儿的情绪有些不对劲。

    “阿爹,您好好休息吧,接下来的事,女儿会处理好的。”张若菡安慰道。

    “伯昭和公主当真有办法扭转眼下的局势吗?”虽然千羽门的具体计划张九龄不是十分清楚,但以他对朝政局势的敏感,已然洞察女儿女婿正在着手抵抗叛军,扭转不利局面。他也想助女儿女婿一臂之力,奈何他乃是治世之能臣,却非乱世之英雄,眼下有些无能为力之感。

    “眼下说什么都还早,只是女儿相信伯昭,也相信公主。除了相信她们,我们还能如何呢?”张若菡淡然道。

    张九龄长叹一声,眼中有着壮志难酬的哀苦,道:“是啊……松柏已故,是年轻人的天下了……”

    不久后,从云亲自携带着陇西军兵符,拍马向河西疾驰而去。另有一封密讯由黑羽快鹰携带,从灞桥发出,直奔冀州前线。

    ……

    忽陀站在密林中的一片稀疏空地处,口中含着哨子,正不断吹着,这样的状况已经持续了一个时辰,他望穿秋水,终于望见了天空中一个小黑点。

    他连忙急吹三下哨子,高举起佩戴着皮革护臂的左手臂。天空中,那小黑点俯冲而下,不断放大,最后显现出一头黑羽快鹰的身形。

    忽陀眼中有着片刻的失望,但他还是接下了黑鹰,取下黑鹰鹰爪之上的信筒,他手臂一抖,黑鹰再度展翅高飞远去。

    忽陀手中攥着信筒,急匆匆钻入了密林灌木之中,不多时,来到一处隐秘的山壁死角内,那里支着两顶行军帐篷,帐篷中央还有一堆熄灭的营火。

    他快步钻入其中一顶帐篷,见到了正围坐在沙盘边的程昳与徐玠。

    “灞桥来信。”一边说着,忽陀将信筒送到了徐玠手中。

    徐玠拆开信筒,解开密信,利用破译密码对照后,得出了信的内容。她忽的嘴角弯起,笑道:

    “局势大好。”

    “玉介,你快说,怎么了?”程昳催促道。

    “萧嵩已死,他的陇西军兵符阴差阳错被子寿先生带出骊山,带到了灞桥。眼下兵符已经由从云送往兰陵萧氏,相信兵符送到后,兰陵萧氏会立刻发兵相助。张三娘子的意思是,要我们通知公主写一封亲笔信,一道递送兰陵萧氏,以加大鼓动对方发兵的力度。”

    程昳听她前半段话还面露喜色,结果后半段话又让她陷入满面愁容之中:

    “咱们眼下要传讯进去谈何容易?而且,里面也有许多时日没有消息传出来了,可急死人了。”

    “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我方才不是与你说了吗?幽州左路军攻打冀州,本该发动闪电战,越快拿下冀州越好,然而近些日子幽州军却按兵不动,连冀州兵挑衅都不理会,这分明是内部出问题了。”徐玠不急不缓道。

    “话是这么说,但没个信儿,我心里着急啊。”程昳是个急脾气,最耐不住这种煎熬。

    “你这么急躁怎么行,莫要急糊涂了,坏了大事。”徐玠拿手点她脑袋。

    程昳摸着自己被戳到的脑门,一脸郁闷。

    就在此时,帐外又响起了脚步声,一个精壮的青年男子掀开帐帘风风火火走了进来,手中同样拿着一个信筒。这男子正是洛阳分部的鲁裔,曾为了救杨玉环而得罪了贺兰氏被沈绥惩罚过。不久前从洛阳赶来冀州前线支援。

    “军中来消息了!”鲁裔显得很兴奋。这些日子,他与忽陀几乎每日都会在几个固定的地点召唤传讯鸟,奈何一直收不到军中的消息。今天撞大运般一连来了两个消息,情绪一时抑制不住也是情有可原。

    然而军中来的消息却不是什么好消息,徐玠破译后,眉头紧锁,一时无言。

    众人都盯着她,她深吸一口气道:

    “是伯昭的消息,今夜幽州军就将发动总攻。还有就是,冀州刺史李陌已经安排忠王撤回洛阳了。”

    “收编未能成功吗?”程昳蹙眉问。

    徐玠摇头:“信中未提,只要我等转移战地,伯昭等人不日便会南下。”

    鲁裔与忽陀陷入思索,徐玠想了片刻,道:

    “看来,是时机未到啊。伯昭恐怕在等兰陵萧氏的消息,要等陇西军有动作了,她的计划才能全面实现。”

    “你是说,大郎早就对萧嵩的兵符去向有过考虑?”忽陀问。

    徐玠点头:“她应当是预料到尹御月会将兵符拿到手,送到兰陵萧氏,让兰陵萧氏发兵。所以伯昭显然事先做了安排,兰陵萧氏不仅不会相助尹御月,恐怕还会反戈一击。等着看吧,也就是这十来天事情。”

    说着,她取了一面旗帜,插在了洛阳西北的位置,手指点了点:“于此必有一战。”

    作者有话要说:  接下来大概会稍微加快点节奏。

    第二百八十五章

    八月二十日, 夜, 酉正三刻, 月明星繁, 冀州前线幽州军拔营,先锋军兵分三路, 渡过衡水,从左中右三路夹攻冀州首府冀州城。左右两路军由折冲都尉周瑾的两名果毅都尉副将率领, 各五千人, 周瑾亲率中路军一万人断后, 徐徐推进。

    郭子仪所在部队处在右路军中,大军夜间疾行, 人衔枚, 马摘铃,不燃火把,借着星月之光前进。成千上万的马蹄践踏在松软土地之上, 发出沉闷的震动,声响却很难传到一里开外。

    大军行至一处岔路口, 向右侧道路走去, 左侧的灌木从中却突然发出了光亮, 光亮有节奏地闪了三下,便熄灭了。率领右路军的最高将领——果毅都尉张谦注意到了,命前方探路的斥候前去查看,却并没有见到任何埋伏。夜间野外行军,路旁经常会有孤坟鬼火漂浮, 张谦没有太过在意,队伍照常行进。

    但是这三下光芒的闪烁,却被有心人留意。沈绥与李瑾月装扮成郭子仪的亲兵,策马在其身后,李瑾月跨在马背上,将一封出发前就写好的书信递给沈绥。

    沈绥接过,也没有看,将书信塞入信筒,又将信筒拴上了箭矢,张弓搭箭,瞄准方才光亮闪动的位置,满弓,随即毫无犹疑地射了出去。箭矢无声窜出,飞入灌木中消失不见。沈绥迅速收起弓箭,继续照常策马前进。此过程中,不是没有人注意到她的动作,但是没有任何人发出声响。

    藏匿在灌木从中,一身夜行服的鲁裔拔出了钉在树干之上的箭矢,取下信筒,迅速消失在了暗夜之中。

    又小半个时辰,张谦忽而加快了行军的速度,大军开始策马小跑前进。前方传令官点燃了火把,随后举起了令旗,打出了指挥旗号。

    军令:摘枚,随队冲锋。

    沈绥举头远望,已经能看见道路尽头冀州城城头的火光了。

    又前行三里路,抵达城池附近时,沈绥等人已经能听见城中的喊杀喧嚣之声,城门洞开,看来在右路军之前,已有先客进了城。那应当是另一名果毅校尉彭程率领的左路军。张谦也是因为得到了左路军抢先入城的消息,才会发出了疾行入城的命令。

    张谦很谨慎,先在城楼下略微等了一会儿,看到城头上立起了幽州军的旗帜,他这才率军从洞开的城门入城。城内守军已经投降,几乎没怎么抵抗,可谓是不堪一击。这也情有可原,冀州军主力已经随李陌、忠王南下,转战洛阳,这座城本就是留给幽州军的,城内的守军只起到断后拖延的作用,根本没打算消灭多少幽州军的力量。全因幽州军一路凯歌猛进,士气正盛,冀州军为保存实力,打算暂时避其锋芒。且冀州刺史李陌是个投机者,没打算和幽州军死磕结下仇恨,打算游走行军,随机应变。

    城内火光四起,彭程的军队正在四处拍打城内百姓的家门,以捉拿要犯之名,行入室抢劫之实。

    沈绥看到李瑾月握着马缰的手攥紧,向她摇了摇头,李瑾月重重叹息一声。

    张谦治军尚算严谨,与彭程治下截然不同。张谦手下几个得力的团营校尉都是厉害人物,由以郭子仪、李光弼出名,郭、李二人手下的团营令行禁止,上下一心,打起仗来气势如虹,往往能够撕裂敌人的防御线,乃是出了名的虎狼之师。

    大军一路往城中央刺史府行去,半道上,沈绥忽然看到有一幽州兵竟然拽着一个衣衫不整的女子,就要当街行那苟且之事。女子奋力抵抗,哭嚎不止,幽州兵却一脸兽相,没有半点同情之心。

    沈绥没有半刻犹豫,右手往腰后一探,取出一柄飞刃,暗运腕力,将飞刃弧线抛出。飞刃电闪之间,直接洞穿那幽州兵脑壳,狠狠扎入他大脑之中,他哼都没哼一声,倒地身亡。那险些被侮辱的女子吓得心胆俱裂,忙不迭地推开尸首,跌跌撞撞逃走。

    沈绥目光冷凝,对待这种畜生,她没看见也就罢了,撞到她手中,就别想见到第二天的太阳。

    一旁李瑾月目睹这一切,不由冷哼一声,她算是出了口气。而郭子仪也注意到沈绥出手,一时间脑后发凉,暗自庆幸自己手下没有这种兵混子。

    其实眼下左路军的郭子仪部、李光弼部,都已经暗中归属李瑾月指挥。这几日,郭子仪、李光弼已经给自己手下的兄弟们开过会了,这些士兵一听说自己成了叛军,大逆不道,全家都要跟着陪葬,吓得面无人色。后又听说有一线生机,更是下定决心要跟着郭、李二人走,谋一条出路。

    手下两个主力团营叛变之事,张谦暂时还不清楚。另外的三个团营共三千人,沈绥暂时没打算一口气吃掉。她在等机会,或许不久,就能等到收编张谦和他手下另外三千人的机会。这个张谦也是个能人,为叛军做事,实在可惜了。

    《宅书屋》om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