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王爷手下网罗来的人才都还算是比较不错的,多多少少都有些底子,所以并不是很担心,可万丞相这边的人跟他们肚子里的墨水比起来,他们更擅长的是吃喝嫖赌仗势欺人,知道考题的情况下都考不好,就更不用说完全不知道考题了。
万丞相跟万贵妃说了很多次,请万贵妃想想办法,看看能不能从楚成帝那边套出题目来,万贵妃也确实尝试过,可这次楚成帝不知道吃错什么药了,以往对万贵妃百依百顺的,这次竟然拒绝告诉万贵妃自己准备出什么题目。
楚成帝的反常让万贵妃一下警觉起来,她有种不妙的预感,总觉得有什么事情好像脱离了自己的掌控,万贵妃倒是想尽快找到办法解决这件事,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小太子病了,病的还挺重,整宿整宿的哭闹,额头总是发烫,退烧一直退不下去,万贵妃只能现顾着小太子,衣不解带的照顾孩子。
小太子这边出事,万贵妃自然而然的就管不了恩科的事情,万丞相也明白小太子就是他们万家的靠山,也是最大的依仗,容不得半点马虎,所以万丞相也没有再催促这件事,转而跟楚成帝身边的总管大太监套近乎,想从总管大太监那里弄出些消息来。
只可惜,总管大太监自幼便跟在楚成帝身边,除了楚成帝的话外任何人的话都不听,谁的忙也都不帮,若不是因为这个,万贵妃很多家计划早就可以开始实施了,完全不会拖到这么大岁数了才能搞把皇后给整下来,正因为这位总管大太监立场极为坚定,不偏不倚,以致于很多宫中的小公公和宫女都不敢明目张胆的做些手脚,这才让万贵妃筹谋了很多年方见成效。
总管大太监软硬不吃,金银不要,如果说张公公是笑面虎,总管大太监就是冷面神,万丞相自然是铩羽而归毫无办法,只能苦哈哈的等着几日后的殿试,同时在内心乞讨他手里的这些人能够聪明些,或者运气好些,只要能够顺利通过殿试,以后的路都好安排,只可惜,前三名就只能这么看着溜走了。
这十日清风姑娘都是非常安分的,吃饭什么的都是刘管事亲自送到小院去,只要是李家没人请她办事情,或者是找她询问事情,她绝对不会在前院出现,这一点让李若松非常满意,因为现在他们也没什么事情需要劳烦清风姑娘的。
所以这十日中,李若松和成栋的日子相对悠闲起来,没人给他们递帖子各种求见面,也没人给他们变着法的送银子送地送房,更没人给他们塞侍女塞丫鬟塞小妾,李若松只负责温书,成栋只负责写书,白日跟笔墨打交道,晚上两个人就致力于造人事业,也算是挺辛苦。
殿试这日一大清早,成栋比李若松先醒过来,说是自己不操心,真到了时候,他比谁都担心,李若松能够走到今天这一步,多多少少是有些运气的成分在,但是人总是这样,当他有了这些的时候,总是想要有更多,成栋虽然一直在告诫自己平常心、平常心,但真的事到临头了,还是不自觉的希望李若松能够运气爆棚一下,没准就能考进头甲不是?
倒是李若松,比成栋淡定不少,说起来,李若松实际年纪比成栋小很多,却比成栋更老成一些,两个人相处的时候,李若松总是让步的那个,当然,对李若松来说,男人就应该宠着自己的夫郎,否则还当什么男人。
大清早就爬起来的成栋先是仔仔细细的检查了一遍李若松的包裹,笔墨纸砚都备好了,也都没有被人掉包,没有夹带,一切正常,成栋松了一口气,又去检查李若松的衣裳,今日给李若松备下的是一套蓝色丝绸直缀,样式简单大方,李若松穿上之后更加能够凸显出他的那种英挺之气,成栋很喜欢这身衣裳,加上衣裳布料好,做工细致,一般不是重要的场合李若松也不会轻易穿出来。
殿试跟会试不同,所有考中进士的学子都是要在德政殿参加殿试的,前五十名在殿内,其余一百多名则是在殿外,皇帝当然是坐在殿内的,所有考生都是席地而坐,面前会有一张书案,不高,笔墨纸砚一应俱全,只需要皇帝将考题宣布出来,考生们作答便是,只是考虑到笔墨纸砚可能会被人动手脚的情况,考生们也都会自己另外备一套,当着皇帝的面作弊,这些考生还自认没这么大的胆量。
楚成帝难得起了个大早,在宫女们的服侍下换好龙袍,万贵妃趴在床榻上,看着楚成帝,说道:“皇上,此次为国选材,有劳皇上费心了。”
“爱妃这话说的,朕做这些事情本来就是应该的,总要为咱们的儿子留下一些能用的人,这次恩科选出来的人都是天子门生,将来那可是要辅佐咱们儿子的,朕怎么可能不上心,这次选人,不仅仅是要选出能用的人,还要选出能干的人,大楚的江山在咱们儿子手里成长为第一大国。”楚成帝雄心勃勃的说道。
这段话让万贵妃一下打消了对楚成帝的怀疑,因着这次楚成帝自己做主考官的事情,万贵妃一度怀疑楚成帝是发觉了什么,想要开始遏制万家,她都已经做好了让楚成帝驾崩的打算,这个男人,她不是不爱,只是跟自己当太后这种事情比起来,她显然更爱自己。
在听到楚成帝是为了她儿子才执意要亲自担任主考官之后,万贵妃松了一大口气,还好,自己现在还暂时不需要下狠手,这样才是最好的,如果楚成帝提前驾崩了,自己之前所做的那些布置就算是白费了,楚成帝最好能够再活三年,否则她们就真的会陷入被动,朝堂之上的那些老头子们可不是好打发的。
“是臣妾说错话了,该罚,臣妾稍后亲手为皇上炖汤一盅赔罪,皇上可要全部喝完才行,不然,臣妾可是不依的。”万贵妃语气娇嗔的说道。
万贵妃已经年届六十,却保养的极好,若是不认识的人看了,恐怕会以为此女不过三十岁左右,且极具风韵,这也是万贵妃让楚成帝独宠几十年的最主要的原因。
“好,好,好,朕一定一滴不剩的全部喝光,爱妃且在此地等朕,朕稍后便会回来。”楚成帝说完,大笑着离开了寝宫。
楚成帝前脚离开,万贵妃后脚便叫了一位小公公过来嘱咐了几句,小公公眼光微闪,只不过怡好是低着头的姿势,所以他的表情并没有被万贵妃看见,待万贵妃吩咐完了,小公公低眉顺眼的领命而去。
第199章 殿试当日
成栋跟会试时一样,一路将李若松送到宫门口,再往里就不能去了,有禁卫军守在这边,所有的学子都只能自己过去,当然,在进去之前随身携带的包裹都是要被打开一一查看一遍的会元李若松这五个字在这一届学子中很是有些名气,不是因为他的学问,而是因为他的低调,在场所有人都听说过李若松的油盐不进,但凡是考中进士的举人,不知道有多少乡绅富豪会捧着银子找上门来,也不知道会有多少慧眼识珠的高官派人在皇榜下面等着,瞧中的直接拉回家中许配女儿或者双儿给他,基本上这种事情都是两厢情愿的,你有情我有意,一拍即合,反正双方都有好处可拿。
哪怕有些进士家中已有妻儿,也会为了给人当女婿而选择休妻,抛妻弃子的奔前程,可李若松偏偏不是如此,清江府赴京赶考的举人们说过,李若松参加府试的时候原本就是提前交卷的,等到放榜的时候,整个清江府根本就找不到他人,捧着银子、地契,带着丫鬟、闺女去了人家里,连人都看不到就被客客气气的送走了。李若松就这么守着一个夫郎两个儿子安安静静的在家看书备考,一副不理外事的样子。
有说李若松如此行事不负其名的,也有说李若松装模作样假仁假义的,不管清江府中怎么说李若松,不参加诗会、不参加饭局、不参加聚会的李若松还是因为这种态度出名了,还从清江府一路出名到京城。
京城举行会试的时候,李若松又是提前交卷,第一个出了考场,出考场后就直接跟着自家人回了自家的小宅子,完全没有给其他人反应的机会,放榜之后又称病不出,客人一概不见,礼品一概不收,好不容易出门了一趟,还带着自己的夫郎,真是让他们一丁点下手的余地都不给。
原本看着李若松和一位男子进了清风阁,众人还觉得没准有戏,李若松既然能够带着小厮来清风阁寻欢作乐,那么他们就肯定有办法下手让李若松能够跟自家走的近一些,却不曾想,跟在李若松身后的根本不是什么小厮,而是他夫郎,这件事让很多人惊得下巴都掉了,见过跟兄弟伙出来寻欢作乐的,还真是第一次见到带着夫郎到清风阁这种地方来的。
更让人惊讶的事情在后面,李若松和成栋夫夫俩居然带了清风姑娘出来,清风姑娘是谁,京城第一名妓,声动大楚的女子,京城之中所有的男子谁人不是以见到清风姑娘一面为荣的,没想到这姑娘居然看中了李若松,众人正在感慨的时候,又听说了一个更加不得了的消息。
原本以为清风姑娘是给李若松当妾室的,才子配佳人,他们就是在眼红也只能干瞧着,清风姑娘愿意跟什么人,他们没办法干涉,问题在于,他们第二日才知道,清风姑娘是去给李若松的夫郎,那位被人认为是小厮的成栋当贴身丫鬟的,众人只觉得这世间真是毫无天理可言了,有的人一掷千金只为求见佳人一面还求不到,有的人不过是去了一趟清风阁就带回一个才艺容貌要啥有啥的贴身丫鬟,这两夫夫实在是让人不知道该如何评价。
有清风姑娘这么个贴身丫鬟陪在李若松和成栋身边,其他动了心思想要给两人送丫鬟送侍女的人不得不收敛起自己的心思,毕竟,清风阁背后的主子是谁,在京城之中并不是什么秘密,清风阁是属于万家的产业,他们就是想要抢人,也不敢跟万家抢人,清风阁的生意如此之好,有很大一部分程度上就因为万家,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忠王爷,谁都知道,忠王爷的红颜知己就在这清风阁中,大楚两大权臣都在清风阁有关系,其他官员哪里敢说半点不是,别说他们这些人了,就是六部的那些尚书们还不是经常过来坐坐的。
清风姑娘在李若松和成栋不知道的时候已经成了他们俩的挡箭牌,还是非常好用的那种,等到后来李若松被数不清的各种偶遇弄的头疼万分的时候,不由深切的怀念起清风姑娘,只可惜,那个时候佳人已逝,斯人不再。
李若松拎着自己的包裹对成栋说道:“夫郎,你先回去吧,现在天气冷,你要保重身子。”
成栋摇摇头,说道:“我在这里等你,相信不会用太久的,而且马车里面有炭盆,等你的时候我就在里面坐着,不会有事的。”
“可是,这附近人有些多,我担心你的安全问题。”李若松用余光打量了一圈,发现大多数人的眼光都集中在自己这边,他第一反应不是别人都是再看他,而是别人都盯上了他家夫郎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李若松的敏感性是完全没有的,或者说,他完全不知道自己现在到底是个什么身家,只知道要防备所有男人女人,生怕自己夫郎一个不留神就跟人跑了,或者被人给拐跑了。
成栋笑了笑,说道:“你就是爱操心,这边这么多的士兵,怕什么,要说大楚哪里安全,肯定就是这里了,你快些进去吧,若是去晚了,皇上责怪了可就麻烦大了。”
李若松无奈的摸摸成栋的脸,有些凉,便把自己手里捧着的暖手炉放在成栋手里,说道:“行,那我进去了,暖手炉你拿着,反正我进去了也不能用。”
说完,李若松将包裹背在背上,朝着宫门的方向走去,一道宫门,革出两个世界。
成栋站在原地看了一会儿,直到刘成打着伞走到成栋身边,低声说道:“大少夫郎,雨下大了,咱们在马车里面等着可好?”
“嗯,走吧。”成栋回身,回到他们的马车上。
十二月中旬的楚京,天气已经冷的让人有些受不住了,平时还好,一旦开始刮风下雨,那种湿冷的感觉像是顺着皮肤渗透进骨骼之中,不管喝多少热水,吃多少辣椒,都没办法祛除这种透骨的寒气。
去岁冬季成栋在刘家沟度过,那边有自己让人砌起来的火炕,跟灶膛连接在一起,做饭的时候屋子里就被烤的暖呼呼的,要睡觉的时候那个床榻热的都有些发烫,只要灶膛里面的火不灭,屋子里的温度就不会降下去。
已经习惯了暖房的成栋被楚京的气温给打败了,如果不是要陪着李若松,觉得把他一个人丟在这边实在是有些可怜,他早就收拾行李回刘家沟了。
不过幸好,他们不需要等到一二月份才会回去,等到殿试结束了,很快就会出成绩,然后他们就能,好吧,还是回不去,他们必须留在这里等任命,不管是一甲二甲还是三甲,他们都必须要等着吏部的公文,否则他们只能在京城里面等着。
李若松跟在侍卫身后,低眉敛目一路前行,一百多人走在这宫道之上竟是除了脚步声之外什么声音都没有,到了一道宫门的门口,带路的侍卫将他们交给一位小公公,小公公也不说话,直接带着他们继续往里走,就这么走了约莫半柱香的时间,经过几位带路人的引领,一行人终于来到德政殿。
德政殿中,楚成帝端坐在皇位上,下首整整齐齐的摆放着五十张案台,见新科进士们都过来了,便冲总管大太监点了点头,总管大太监拂尘一甩,说道:“新科进士觐见。”
一百多号进士们全部跪在地上行叩首里,口中喊道:“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总管大太监等进士们喊完后,说道:“平身。”
进士们纷纷站起身,低着头站在原地。
“会试头名李若松上前一步。”总管大太监说道。
李若松上前一步,跪地叩首,说道:“微臣李若松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抬起头来。”楚成帝说道。
李若松依言抬起头,眼睛微微下垂,盯着楚成帝的靴子。
“不错,一表人才,希望你等会儿能够考个好名次,都坐吧。”楚成帝说完便不再开口,又总管大太监在进士们入座之后宣布考题。
殿试考题取自论语,是一段话: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李若松听完考题,想了一会儿,开始下笔答卷,他再次感谢上苍让他遇到了成栋,这道题目他跟成栋不知道讨论过多少次,这段话最主要的一句在后面,百姓足与君足那个更重要,也就是说国富和民富哪个对国家更好。
李若松下笔飞快,不多时就已经写满了一张纸,发现纸张不够用,李若松很自然的举手示意旁边守着的小公公给他多拿一张纸过来,他这个动作在刘家沟是很常见的,可在楚京还是很少见的,所以当他举手之后,旁边的小公公吓了一跳,有些不知所措的看了看总管大太监,又看了看李若松,不知道该怎么办。
第200章 头名状元
楚成帝端坐在龙椅上,瞧着李若松的动作和小公公的表情,突然笑了出来,皇帝莫名其妙笑了起来,底下的进士们却无人敢抬头,小公公本来就不知道该怎么办,听到楚成帝的笑声更是一下就跪那里了。楚成帝抬手,让总管大太监过来,待总管大太监走到他身边后,楚成帝低声吩咐了几句总管大太监连连点头,随后,总管大太监走到李若松身边,看了看李若松的卷子,拿了一张空白的纸张给他,李若松接过纸张继续往下写。总管大太监并没有离开,反而是站在原地开始看李若松写的第一张纸上面的内容,越看总管大太监的眼睛越亮,等到那张纸张上面的看完了,总管大太监有些意犹未尽的看李若松正在写的内容。李若松写的速度自然是比不上总管大太监看的速度,总管大太监有些意犹未尽的咂咂嘴回到楚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