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若松有些无奈的摸摸鼻子,说道:“诸位父老乡亲快快请起,在下还当不得大人二字,请起,快些请起。”
说完,李若松走到村长身前,亲手将村长扶了起来。
第226章 奇怪的请求
村长顺着李若松扶他的力道站了起来,李齐在所有人都站起身后,笑容满面的对村长说道:”老夫此处有一喜事要跟村长及诸位乡亲父老们报个喜,多亏祖宗庇佑,松儿先前考中了清江府解元,赴京赶考后又在会试之中考中了会元,而后在殿试时又被圣上当场钦点为状元。”
村民们都知道李若松考中了解元,所以听到这两个字的时候有佩服、有羡慕却没有发出声音,可当李齐说出又中了会元的时候,包括村长在内的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刚想开口惊呼就又听到李齐说李若松高中状元,还是皇上当场钦点的状元,这,这,这,村民们已经不只是睁大眼睛了,就是嘴巴都长的大大的,那样子能往里面塞个鸡蛋了。
李齐也是起了玩心,故意将话头停在这里,等到他看见狂喜的神情浮现在村民们的脸上时,又对村民们说道:“除此之外,圣上还赐下京城游街一日、清江府游街三日的荣恩,松儿昨日才在清江府游街完毕,今日回来就是为了祭祖的。”
村长已经不知道自己应该用什么样的言语来形容自己的心情了,在他看来这一切都像是一场梦一般,他们村里的李若松,李家的那位大少爷,居然考中了状元?还是三元及第?解元、会元、状元都是他?这,真的不是他在做梦?这是真实发生的事情?
村长有些傻愣愣的抬起手,在自己脸上狠狠的捏了一下,“哎呦,真疼,原来不是做梦,是真的,哈哈哈哈,祖宗显灵,老天爷保佑,咱们村出状元啦,咱们村出状元啦,哈哈哈哈哈。”头发花白的村长站在那里笑的肆意,周围的村民们也都跟着欢呼起来,与此同时,他们看着李家人的目光更加狂热起来,那目光太过于灼热,让李若松都产生出一种错觉,似乎,再被人这么看下去,他都能被烧熟了。
村长笑着笑着又开始大哭,一边哭一边说道:“好,太好了,真是太好了,有生之年居然让我看到了状元郎,我就是现在死了也赚了,老天爷对我真是厚待,我终于可以去见祖宗们了,这是天大的荣耀啊。”
成栋看着村长的样子,有些忧心的对李若松说道:“你劝劝村长,他毕竟上岁数了,这么大喜大悲的,我怕会出事情,喜事变成丧事可就不吉利了。”
要是换做两年前的成栋,他绝对不会说出不吉利三个字,可自己莫名其妙的穿越之后,成栋对鬼神也恭敬起来,以前坚定的无神论者变成现在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半无神论者。
李若松也担心这个事情,便开口说道:“村长也无需如此,我相信,咱们刘家沟的孩子们都是很优秀的,将来,咱们刘家沟里肯定不止我这一个状元郎,肯定会有第二个、第三个状元郎,村长保重身体,村子还离不开村长的操劳。”
村长听见李若松的话后,立刻擦掉眼泪,说道:“对,对,我还要活的更久一点,没准咱们村里下次科考的时候会再出一个状元郎,若松说的对,若松说的太对了。”
李若松眼角含笑,看着村长,又看了看村民们,说道:“若松能够有今日,离不开祖父祖母的细心教导,离不开爹娘的悉心照顾,离不开夫郎的鼎力支持,离不开小弟的帮助鼓励,更离不开我家中这些管家、管事、护院、嬷嬷们的全力帮扶,我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都是因为他们,也都是为了他们,同样,还有你们,刘家沟的乡亲们,谢谢你们这么长时间以来对我们家的帮助,谢谢你们在我离家赶考的日子中对我家人的照顾,谢谢,谢谢大家。”
李若松的话说完后,不少村民们都红了眼眶,有人大声说道:“李大人,是我们要谢谢你们,谢谢你们离家回到刘家沟,让我们能够过上有饭吃有衣穿的好日子,谢谢你们开学堂让我们的孩子都能够念书识字,谢谢你们办了演武堂保护我们不被人抢劫打杀,而我们这些人,更多的都是在享受你们所带来的一切,当不起李大人这句谢啊。”
此人的话音一落,立刻迎来一片附和声,“是啊,是啊,说的太对了,如果不是李家,我们早就饿死了,就是不饿死也被冻死了,现在这种日子,是我们之前想都不敢想的。”
“何止啊,李家人不收束脩,不要粮食,简直是咱们刘家沟的大恩人,咱们给他们立生祠都是应该的,我已经想好了,我们家给李家的人个个立上生祠,日日烧香磕头。”
“我也是这么想的,你也这么想?太好了,我之前害怕会被人说不好来着,一直没敢立,咱们两家一起怎么样?”
“还有我们家,我们家也要给李老爷一家立生祠。”
“加上我们家,我们家也想立。”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种立生祠的说法立刻迎来一大片村民们的同意和认可,这让李若松很是有些不适应,生祠这种东西怎么看都有些不吉利,李若松摸摸鼻子,说道:“诸位父老乡亲,听我说,请大家听我说,生祠一定不要立,若松在此先谢过诸位了。若松在祭祖结束后就要立刻启程前往宁海府赴任,在此之前,若松希望诸位能够将若松的话记在心里,若松不过是一介凡人,一旦诸位给若松立了生祠,若松怕压不住这天大的福分,若松只想踏踏实实的给乡亲们做些实在事,若松的祖父祖母以及爹娘应该也都是同样的想法,所以,若松在此先谢过诸位的拳拳心意,只是生祠之事,若松万万不会答应,还请诸位日后都不要再提起此事,谢谢,谢谢。”
李若松婉拒了村民们给他立生祠的请求,又说了自己很快就要离村赴任的事情,两件事来的太快,村民们有些反应不过来,什么?李若松只在家带这么两日就要走了?还是去宁海府那么远的地方?
没等李若松继续说话,村民们居然全部跪了下来,包括村长,就在李若松有些搞不清楚状况的时候,就听村长说道:“大人,李大人,求求您不要抛下我们,您去哪里赴任我们就跟去哪里,您就带上我们吧。”
村长说完,村民们也都跟着说道:“是啊,是啊,大人,您就发发慈悲带上我们这些人吧,哪怕是上刀山下火海,我们也都愿意跟着您。”
李若松看向李齐,李齐冲他摇摇头,又点点头,李若松瞬间看清了自家祖父递过来的眼神,深深的吸了一口气,说道:“诸位乡亲都先请起,举村搬迁一事需要咱们从长计议,我奉皇上的旨意返乡祭祖,不若我们先将祭祖的事宜做完后再商讨此事,如何?
我们李家人并没有抛下诸位的意思,咱们这些人中既有若松的长辈,也有若松的弟兄,更有若松的晚辈,若松得先祖庇佑,自然不会辜负诸位乡亲父老的信任,只要能够带着乡亲们赴任,若松一定不会推辞,诸位请先起来,请起,请起。”
李若松这话在一定程度上给村民们吃了定心丸,虽然李若松没有将话说的太死,可是在村民们听来,李若松是已经同意带着他们赴任了。
这一日上午,李家人发现,不管是他们上山祭祖还是入宗祠祭祖,不管他们是回家用膳还是去村长家中议事,村民们都一路跟在他们身后,他们一家人走到哪里,村民们就跟到哪里,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不管是男子还是女子亦或是双儿,都是一副你们要去哪里,不要丟下我们的表情,弄的李若松是头疼不已,他根本就不明白为什么事情会发展到这样的地步。
李若松决定要把事情弄清楚,便趁着李齐跟村长商讨举村搬迁的事宜时,拉着自家夫郎,拎着自家弟弟到了旁边的耳房,等到三个人都坐下了,李若松才问道:“我和夫郎离家的这些时日里,村中可是发生了什么事情?我总觉得村民们的感觉不太对。”
李若杉小大人一般叹了一口气,说道:“兄长有所不知,若不是哥夫之前一力主张成立演武堂,等你们回来了,恐怕见到的就都是我们这些人的尸体了。”
李若松和成栋闻言大惊失色,异口同声的说道:“什么?尸体?”
夫夫二人相互看了一眼,李若松开口问道:“若杉,究竟发生了何事,你同我二人仔细说说。”
李若杉并没有隐瞒李若松和成栋的意思,当下便将李若松和成栋离开村子之后这几个月里发生的所有事情一一跟李若松和成栋说了一遍,导致刘家沟差点被血洗的原因还是清江府城门口那一批流民,确切的说,是离开的那一批上千人的青壮年,他们离开清江府的城门口后,大部分都选择了落草为寇,四处打劫清江府内的城镇和村庄,刘家沟就是其中之一。
第227章 发生何事
刘家沟所处位置几位偏僻,可不管再怎么偏僻,已经被饿怕了、冻怕了的流民们在看到山谷中这个富庶而安逸的小村庄时,怎么也不可能会放过。
刘家沟的村民们在这一年中陆陆续续的都修整了自家的房子,之前常见的茅草房已经彻底没有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砖土房,最靠近村口的是三座青砖宅院,每个宅院都有三进,家家户户的院子里都有些玉米吊在房檐下面,几乎每户人家都养了鸡鸭,还有几家养了猪,这样的村庄一看就知道是有余粮的。
流民们光是看到这些吃的就已经按讷不住了,还不等领头的发话,两百多号流民从山上蜂拥而下,直奔村口最大的那一家青砖宅子。
按照流民们的想法,那么大的宅子,又修建的那么好,一看就知道是有钱的人家,再加上那个地方靠近村口,一旦有什么问题,他们要逃跑也来得及,等到他们将这户人家给吃下来了,派人堵住出村的路口,里面那一百多户人家就全部都是他们的囊中之物了,他们只需要住在这间宅子里,轮流派人守着路,不管是吃的还是穿的,都能源源不断的获取到,虽然他们人多,可旁边不是还有两间三进的青砖宅子嘛,等到他们把另外两间宅子的人也都控制住了,他们根本就不必担心没有住的地方。
抱着这样美好的想法,流民们一股脑的朝着这间宅子扑了过去,当时天色刚有些麻麻亮,大部分村民都还没有起来,所以流民们从山上冲下来的声音非常引人注意,两百多人手里举着棍子、菜刀、砍柴刀,一边呼喝着一边冲进宅子。
只是流民们的运气并不是很好,因为他们重进去的宅子是演武堂,怡好那天早上演武堂刚刚吹过集合哨,六十多号演武堂的学子们都还没来得及爬上自己的床铺,就听到大门外传来一阵脚步声,夹杂着乱七八糟的呼喝声。
演武堂的学子们反应迅速的从各自宿舍中跑出来,有秩序的从兵器房中取出各自的兵器,等到流民们冲进第一进宅子的时候,已经有二十多个演武堂的学子拿着武器准备迎敌了,流民们一看,不过二十来个人,想着可能是这栋宅子里面的家丁或者护院,也没多想,他们的人数是这些人的十倍,就是十个打一个也能赢。
这二十来人也确实没能打过涌进来的两百多人,一边抵抗一边朝着第二进宅子里面跑,流民们一看,士气大涨,二话不说就跟了上去,这些人只顾着往前冲,没有一个人回头朝后看,如果他们回头看了估计就会明白自己中计了。
流民们全部冲进来后,演武堂的大门被人从外面锁了起来,十多人拿着长矛摆了一个奇特的阵势守在大门口,并没有跟进去,这十多人出现的无声无息,站在那里也很安静,两百多人,居然没有一个人看见他们。
前面逃跑的二十多人进了第二进宅院后,立刻跟已经守在这里的二十多人汇合在一起,周护院面沉如水的站在最前面,在第一个流民冲进来之后,大声喝道:“杀!”
四十多个演武堂的学子跟着大喊道:“杀!杀!杀!”
第一排十二人,举着盾牌平步往前前进,一只手举着盾牌,另一只手则握着短刀,中间是十名长矛手,最后面站了十二名手持长刀的士兵,队形非常整齐,当第一波流民们冲过来的时候,因为惯性完全停不下脚步,就这么直接撞到了长矛上,霎时间,院子中响起一片哀嚎声,有人当场毙命,有人身体受伤疼的在地上滚来滚去,口中痛呼不已。
这一批人倒地之后,成功的吓到了后面的流民们,他们停下脚步,看了一眼站在院子中准备冲杀过来的青壮年们,有些人反应了过来,大声喊道:“不好,咱们上当了,这是他们耍诈,专门把我们骗进来的,诱敌深入,快,快回去。”
周护院眉眼动了动,流民中居然还有人知道这是诱敌深入之计,倒也是有些人才的,只可惜,这是一个连环计,他们这些人今天一个都别想跑出去。
流民们听到那人这么一喊,都反应了过来,一改方才冲进来时那副兴奋而激动的样子,纷纷惊恐的大喊着往外跑去,他们跑回第一进院子,准备按照来路往外跑的时候,却发现大门那里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站了十来个举着长矛的人,且大门紧闭,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锁起来的见到衣着整齐、面容肃杀的守在门口的人,再回头看看已经追过来的四十多个青壮年,流民们有些傻眼,这是怎么回事?方才喊出诱敌深入的人此时失声喊道:“釜底抽薪?完了,完了,弟兄们,都放下手里的家伙,快,放下手里的家伙。”
流民们闻言纷纷扔下手中握着的东西,有的流民已经吓得跪倒在地上,不停的磕头求饶了。这个战法就跟周护院方才所想一样是个连环计,先是降低流民们的警惕心,诱敌深入,以免这些人见状不对逃出演武堂,两百多人,哪怕只跑出去十个,也会给村子里面的人造成极大的杀伤力,且一旦这些人跑出去了,再想抓回来可就难了,所以周护院并没有让第一进院子的人直接迎敌,而是选择将人引进来,然后把大门从外面锁住,这座宅子修建的时候院墙是加高加厚的,一般人根本爬不出去。
成栋听到这里,低声说道:“好一招关门打狗。”
李若松眼中闪过一丝笑意,关门打狗,这四个字用的还真是够贴切的。
李若杉也笑了一下,继续往下说,这些流民被围在第一进院子里面之后,有求饶的,也有反抗的,只不过在演武堂的学子们砍伤几个反抗特别激烈的人之后,其他人也都不敢妄动,戒备的站在院子里面。
直到周护院让他们放下手中的武器,双手抱头蹲在地上的时候,这些人犹豫了一会儿,相互看了看,陆陆续续的放下手里的家伙,按照周护院的要求双手抱在脑后,慢慢蹲了下去,人是蹲下去了,却还是紧张的不行,他们虽然是存了杀人抢粮的心思冲进来的,可不代表他们有杀人的想法同样会有被杀的准备,在这种时候,谁都不愿意死。
周护院也清楚这些人的想法,就告诉他们只要他们不反抗,他不会伤他们的性命,他要做的只不过是保护村子不出事,至于其他的他不会做什么过分的事。
流民们到底都只是种地的百姓,听到周护院说绝对不伤害他们的性命便放松了不少,虽然他们跟周护院之前一面都没见过,可不知道为什么,这个人说的话让他们很莫名的信任,周护院也是言出必行之人,在这些人放弃反抗后,真的没有伤害他们,让人先将他们关在第一进院子的浴室里。
周护院从流民中找了几个人出来,问了一些事情,大抵就是他们从哪里来,怎么跑到刘家沟来的,为何要打劫村子之类的问题,在得知流民们都是逃难过来的老百姓后,周护院沉默了一会儿,让周和带人给他们发了些吃食,看着这些方才还一脸凶悍的流民们这会儿吃的狼吞虎咽,周护院心中划过一丝不忍,他之前当将军手中的武器从来都是对外的,没有对内过,他一直认为自己不可能朝大楚的子民亮出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