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李家人
李虎是最先到的,周营长吩咐李虎将特种连分成两支队伍,一左一右从山上绕过去,看看那边有没有后手,如果没有,找机会干掉匪首,若是可能,把那些人手里的骨灰盒抢回来,但是,人比骨灰盒重要。
李虎领命而去,不多时,身穿迷彩衣脸上涂着油彩脑袋上盖着草帽的两百人分成两队上了山,各带了四枚信号弹,这种信号弹是成栋得空的时候弄出来的,跟现代的穿天猴有点想,点燃之后会往天上冲,尾巴是带有颜色的烟,根据颜色不同传达来的消息不同,这种信号弹是没有声音的,白天只能看到烟,晚上则可以看到不同颜色的光,特种连去了两百人,余下一百人奉命守卫在兵工厂和议事堂,这两个地方是万万不能有失的。
二连长王子清带着人过来的时候,周营长正在调整防务,除了城门这边,周营长也派人去了住宅区那边,相较于城门这边,住宅区那边更危险一些,纠察队的人顶一段时间可以,时间长了怕是也只能全军覆没。
王子清走到周营长身后,敬了个礼,说道:“营长,二连长王子清前来报道。”
周营长转过身,说道:“王连长,你稍后配合特种连的动作,他们现在去探查敌情,稍后会传信号回来,另外,把迫击炮准备好,只要我举起红色旗子,就开炮,若我举起蓝色的旗子,你们二连就准备出城迎敌。”
王子清立正敬礼,回连队去做安排,在九个连队里面,第一个招满兵员的就是二连,且二连的训练在九个连队当中也最狠,作风最粗犷,清一水的糙汉子,非常适合打先锋,要不是身上穿着那身子弟兵军装,说是土匪都有人相信。
这一水的糙汉子对王子清这个看起来很瘦弱的连长相当的信服,不信服不行,人家不管哪个训练项目轻轻松松的秒杀他们,别的不说,射箭人家是百发百中,听营长说等到成院长将鸟铳改造好了,试枪人就是他们王子清连长,这是多大的荣耀,成院长可说了,所有的那个什么参数都是王子清说了算,我的天老爷,如果他们能够做到这一步,就是死在战场上也算是值了对于驻地三千多号士兵来说,李若松一家人的出现改变了他们很多固有的想法,比如夫郎和媳妇只不过是娶回家做做饭缝补衣服生生孩子的,可李家从老到小三代媳妇就没有一个在家做饭洗衣裳生孩子的,先不说成院长,就说李大人的祖母,快五十岁的人了,天天带着一群大爷大妈洗菜、做饭、收拾食堂,还管着婚事管理所的事情,亲自书写婚书内容,听说他们一窝蜂去求婚书的时候,还是李大人的祖母召集了李家所有人一笔一划写出来的,那些鸳鸯戏水的图案都是李大人的祖母一笔一划画出来的,也难怪很多人都说就冲这张婚书,他们也愿意赶紧找个人成亲。
再说李大人的母亲,那也是个厉害人物,管着被服厂,刚开始他们都是在卫府的仓库里面找出来的军服先穿在身上,李大人明确跟他们说了,他们的衣裳以后都是由驻地统一发放,一年四季全都有,分成常服、作训服、野战服和礼服四种,只要是在驻地内,必须按规定着装。
那几种衣裳他们都看特种连的人穿过,真的很好看,常服是军绿色,很笔挺,穿在身上感觉人都好看了很多,原本有些不愿意从军的在看到常服之后,二话不说到征兵处去报名参军入伍,他们都没想到不过是几套军装,居然会有这种功效。
其实他们不知道,光是好看的衣裳根本不可能有这种功效,最关键的还是平时的训练以及刘家沟众人抵达第二天时搞得所谓演出,让不少人对当兵有了憧憬,在这一点上,成栋只是提了一个想法,周营长却察觉到其中的深意,当然,演出是非常顺利和成功的。
本来特种连就是在刘家沟演武堂那六十多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训练科目什么的都是一模一样的,尽管分开了一段时间,可不管是实战经验还是团队协作能力,合并之后的特种连竟是一点别扭感都没有。
演出自然是由特种连来担纲,干净笔挺的军装,整齐一划的步伐吸引了很多年轻人的目光,再加上擒拿格斗、匕首、拳术的团队表演,头断红砖、背断木棍的个人表演,更是让观看表演的人发出一阵阵的惊呼声。
可以说,真正奠定入伍潮的基础还是这些特种连的士兵们,当然,在这次表演结束后,也有不少特种连的士兵顺利成家,连带着军人称为驻地里面最受女子和双儿喜爱的成亲目标。
也是在这次表演结束之后,在原有的站军姿、立正、稍息、转向训练的基础上,成栋加上了分列式的训练科目,除此以外,成栋还想起不少以前被他遗忘的好东西,比如自行车,再比如三轮车。
随着刘家沟众人的加入,驻地内的工种也划分的更加细致,除了军人之外,有专门负责种地的,有负责搞地质勘探的,有负责行商的,有负责做衣裳被服的,有负责修桥铺路的,也有负责搞武器研发的,工种划分的越来越细,管理的队伍也越来越庞大,需要协调的事务也越来越多,以前成栋想不通怎么管理层每个礼拜都要开一次会,还专门挑晚上开会,为此,城东还专门给这种会议起了个名字,叫夜总会,意思是夜里总是开会。
结果轮到自己了,也是这么安排的,不是不想白天开会,而是白天根本没有时间开会,每个人白天都忙的前脚掌打后脚跟的,哪里有什么时间参加会议,也只能是晚上来组织召开协商会议,可不管怎么精简会议议程,部门那么多,分工那么多,管理的人那么多,就是每个人只给三分钟汇报时间,那也要一个多小时才能说完。
不开会?怎么可能,要是不开会,驻地里面大大小小的事情进展到哪一步了,有没有什么问题,管理的人到底能不能做好管理工作,有没有人背地里搞些什么小动作,不开会你根本就没办法掌握这些事情,所以李若松和李若杉每天光是召开大大小小的会议,协调各种事项就要花很多时间,归根结底,还是他们手里没人,能够完全放心让人去管的地方太少,大部分都要他们亲自跟进,尤其是重要的几个地方,不是心腹根本不敢用。
被服厂看着好像不难管,可毕竟是女人多的地方,大姑娘小媳妇的不是今天争就是明天吵,李陈氏脾气好,有时候根本压不住下面那些挑事的刺头,偏偏李陈氏还是个隐忍的性子,不喜告状,也不喜诉苦,结果被服厂刚开始那半个月是非常混乱的,做出来的衣裳都不能看,跟刘家沟制作出来的衣裳就更加不能比了。
要不是成栋有一次衣裳被弄破了,跑到被服厂请李陈氏帮他缝补,估计李家人都不知道李陈氏受了那么多的委屈,李陈氏自己不觉得有什么委屈的,就只是觉得自己没用,帮不了什么忙,反倒是给家里人添了乱,可李家人不这么觉得,尤其是李良,听成栋说了这件事,气的差点将杯子给砸了,要不是想着现在条件困难,不跟以前一样随随便便就能砸杯子,李良能把桌子给掀了。
当时李黄氏还在过来的路上,成栋亲自在被服厂蹲了一段时间,重重的惩治了几个不怕死的老妇人之后,被服厂倒是安宁了一段时间,李黄氏来了之后,代管了一个月,提拔了几个副厂长起来,被服厂才算是真正走上正轨。
刘家沟的被服厂有一些新式工具,从纺织机到缝纫机都有,可在来的路上全部都被一把火给烧了,李齐下的命令,他想得很简单,他们不能带走,那就全部毁掉,绝对不能便宜敌人,而且他们只要有成栋在,没什么东西是设计不出来的。
万幸成栋没等着刘家沟的人将那边的工具都运过来,成栋想的更简单,刘家沟的那些工具能够运过来更好,运不过来也无所谓,反正只要有铁有木头,再给他足够的人手,他什么都能搞得出来。
只不过军装需要的布料只有海外的一处海岛国家有,为此,冯保还分了二十多人出海去寻找制作这种布料的作物,成栋说过,凡是需要制作的东西,只有把原材料掌握在自己手里,才能够节约成本,只要是不在自己手中掌握的东西,那都是自己伸脖子给人捏的事情。
在原材料没找到之前,被服厂所使用的布料全部都是冯保带人从周边几个府城购买回来的,商队从一开始的十多人发展到后来的三百多人,跟需要运送的物资越来越多有关系,也跟外面越来越乱有很大关系。
冯保除了购买、运送物资之外,最重要的一个工作就是收集、整理信息,紧急的用飞鸽传书送回驻地,不急的就等人回来之后再汇报,只是冯保毕竟只是商人的身份,在很多府城里面打听到的消息都不全,再加上他时间很紧迫,买完就要走,所以不少消息都是过时的,或者流于形式的,对驻地的帮助并不是很大。
第266章 提升地位
成栋一手抓兵工厂,一手抓生产厂,每天两头跑,总算是把一些设备给弄了出来,在缝纫机、纺织机相继运到被服厂之后,被服厂的生产速度快了很多,士兵们的军装也很快赶制出来,并且下发到各个连队去。
在平先生来了之后,成栋将兵工厂暂时交给平先生负责,自己又开始带人漫山遍野的跑,别说,还真让他找到了可以代替橡胶的东西,也是一种树胶,但是这种树胶比橡胶更好用,更加容易采集,也更加容易定型,弹性很好且可以造成实心的轮胎。
这种树被命名为橡胶树,在种植区推广种植,另外安排了二十人负责割胶和运送,自行车和三轮车的制造相对来说是比较简单的,链条虽然比较难弄,但是原理很简单,制作起来就只是麻烦,费时间,但是并非完全做不来。
不过一个多月的时间,成栋就带着人制造了十辆自行车和十辆三轮车,有了自行车和三轮车,以前的牛车就被淘汰了一大半,对于新奇的物事,众人的好奇心总是很强的,三轮车由于比自行车更加稳定,坐上去就能骑起来,且后面还能带人或者是带东西,所以更受人欢迎,自行车只有成栋会骑,速度自然是比三轮车要快的多,可自行车不是随便一个人都能玩得转,为此,不少人还是希望能够增加三轮车的数量。
就是李若松力排众议,决定增加自行车的生产力度,这是因为成栋在自行车生产出来之后,跟李若松讲了不少关于敌后武工队的故事,在成栋的记忆中,敌后武工队就是穿着白色的上衣,黑色的裤子,脚踩黑色的布鞋,斜挎着三八大盖,蹬着自行车飞驰在各种乡间小道上,不时跟后面的鬼子来几枪,怎么想怎么帅。
但是,当成栋自己穿着白上衣、黑裤子、黑布鞋,斜挎着鸟铳蹬着自行车的时候,虽然没人当面笑话他,可背地里,李若松笑了他整整两个月,有时候笑的很莫名其妙,弄得成栋都不知道李若松这是犯什么病了,其实也不能怪李若松,实在是成栋当时的造型太美,让人无法直视。
自行车和三轮车折腾出来之后,成栋越发想要将汽车给弄出来,可偏偏有几个技术难关攻克不了,尤其是发动机,成栋在上面投注了大量心血,就是弄不成的,万般无奈之下,成栋转而开始研究蒸汽机,没办法,成栋倒是想要越过蒸汽机直接蹦到发动机去,可惜时候未到,硬是搞不出来。
可仅凭着迫击炮、手榴弹、自行车这些神物,士兵们就已经准备把成栋给供起来了,成栋在驻地的威望一度超越了李若松,要不是后来几次战役中李若松的表现非常强悍,估计驻地里面的士兵们能废掉李若松转而将成栋推到老大的位置上去,军队从来都是崇拜强者的地方。
吃着李大人的祖母带人做的饭菜,穿着李大人的母亲带人做的衣裳,用着李大人的夫郎研制出来的各种武器,驻地的男子们再也不敢小瞧自家媳妇和夫郎,现在家里没人闲着,老爹老娘都在上班,媳妇或者夫郎也在上班,孩子们在上学,以前是只靠着他们下地干活养家,现在是人家离了你照样能过,对于驻地的男子来说,女子和双儿再也不是拖累和负担,反而成了跟他们一样足以支撑家庭的人,这种感觉很新奇,同样也让他们欣喜,毕竟,在这世道,多个人多份收成对他们这种吃过苦的人来说,不知道有多重要。
这种结果也是成栋想要达成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以前大楚的女性和嫁人的双儿是依附于男子生存的,所以男子说什么你就只能做什么,若是自己来的时候有丰厚的嫁妆,且能生出男丁,那还有的说,可若是生不出来男丁,就是嫁妆再丰厚也没办法抗得住来自婆家的压力,虽然生男生女的想法一时半会儿改变不了,可改变女子和双儿的地位却是迫在眉睫。
根据冯保带回来的消息,大楚楚江以南的很多府城已经兴起了一股子女子裹足的风潮,官家女儿尤其热衷于裹足,像是大楚最富庶的南江府,甚至传出不裹足的女子无人要的说法。
成栋深知裹足带来的危害,对人的伤害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也容易诱发奢靡之风,更重要的是,大楚现在本来就不太平,还搞这么多裹足的女子出来,站都站不住,更不要说逃跑,一旦爆发大规模的战争,这些女子只有两条路可以选,要么死,要么被人掳走,不管哪一种都是成栋不想看见的,而且成栋很明白,女子裹足只能取悦男子,满足男子某些不可言说的爱好,在男子掌权的时代,一旦裹足的风潮成了气候,想要废止绝对是很难的,殊不知在成栋所在的那个时代,最后一个朝廷自上而下废除裹足却导致全民抵制,甚至连自己民族的女子也开始跟着裹足,若不是后来被其他国家强制打开国门,又有教堂的工作人员做了大量劝导的工作,且放出拍的足部片子,恐怕裹足还是没办法被废除掉。
想要改变女子的地位,第一步就是要让男子知道,女子不是只能依附于男子而存在,她们照样可以承担起一个家庭的重担,甚至反过来让男子依附于女子也是可能的,当然,成栋也不是那种非要强迫所有女子都独立自强的人,在成栋看来,人生而自由,每个人都可以做出自己的选择,有的女子就喜欢在家做做家务带带孩子,不愿意到外面工作,成栋也不勉强,反正在驻地就是这样,你工作就有饷银拿,不工作就没有饷银可以拿,别看驻地里面现在吃住无忧,可在食堂吃饭是要购买的,买些工装以外的衣裳也是要自己掏银子的,成栋相信等到以后新奇的东西越来越多,需要花费的地方也会越来越多,到那个时候,除非是家中本来就有不少积蓄,否则没有谁是可以在家躺着就有银子花的,最起码,现在在驻地里面就没人是在家呆着不用工作的。
这也得益于之前这些人的遭遇,经历过海盗们长达几十年的侵袭,宁海卫周边的这些城镇村落很多想法都与内陆不同,对于失了清白的女子以及丧偶的寡妇、寡夫,持有的态度不是厌恶、排斥,而是同情、鼓励,所以李若松推行的鼓励再嫁的政令很快就能推行,一大部分原因在于就是不鼓励,这边的男子也不在乎对方是不是新嫁女,是不是清白之身,在他们看来,能够活着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有个人愿意嫁给你,回到屋子里有口热水喝就已经很不错了,挑三拣四,那也要看有没有命在。
李若松和成栋本来就是喜欢凡事有商有量的人,即便是驻地里面已经有七千多人了,很多涉及到大众利益的政令,李若松和成栋也会征求驻地里面这些人的意见,先搞个意见征集稿,让纠察队的人挨家挨户的去宣讲,然后收集汇总所有的意见和建议,再结合这些进行修改,定稿之后会在军区、住宅区以及厂区张贴出来,还会要求管理人员对下面的人进行宣讲,务必保证每个人都知道这些政令。
这一切的一切都被李若杉看在眼里,也记在心里,对李若杉日后的执政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李若杉继位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改组内阁,设立丞相和理相,丞相负责政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