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两年的精海卫靠着扫荡海盗们的老巢积累了一大批的金银财宝,跟何家军不一样,何家军是养着海盗,海盗们去打劫往来船只,他们跟海盗们分银子,子弟兵不来这套,他们打击海盗,凡是不投降的一律杀掉,只要找到了海盗的老巢,一律搬空,同时,他们也保护往来船只,碰上被海盗攻击的商船都会毫不犹豫的上前搭救。
虽然子弟兵做了好事从不留名,却还是在海上慢慢有了名气,往来船只开始在有子弟兵驻守的地方卸货交易,成栋和李若松都没想到,他们不过是想要打海盗练兵,却有了意外的收获,随着在这里卸货交易的商贾数量的增加,精海卫周边的那些城镇竟慢慢有了复苏的迹象。
驻地早就容不下这么多的人口了,这些年,驻地越修越大,虽然人数多了不少,可需要人手的地方也不少,尤其是在两年前发现了铁矿之后,如果不是因为他们手里有不少俘虏,估计驻地的人口还要再增加两千才够用。
凡是投降被俘的士兵大部分都被铐上手镣、脚镣在矿山负责开采铁矿石,还有一部分被派去帮忙修路、通河道,反正什么活累,他们做什么活,李若松在俘虏这里尝到了甜头,也越发觉得当初成栋让他善待俘虏是再正确不过的决定,瞧瞧,不过是给他们些粗布衣裳和简单的饭食就能搞这么多免费干活的人,不用发饷银也不用费心思,还不用让大楚的老百姓在那里累死累活的忙活,实在是好的很。
在李成和成李四岁生辰那日,李若松接到了一封从楚京送过来的加急信件,信件是忠王爷亲笔所书,楚成帝驾崩了,在他驾崩之前,楚成帝强撑着最后一次上朝,只颁布了三条旨意,第一条是他死后与万贵妃合葬,万贵妃陪葬,第二条是废太子,第三条则是让位于忠王爷。
楚成帝是坐在龙椅上驾崩的,若不是那身龙袍,说坐在龙椅上的人是个乞丐都有人相信,福寿膏实在是个害人的东西,楚成帝入殓之时,脱下衣裳竟是皮包骨头,身上一点肉都没有了楚成帝死后第二日,万丞相举兵叛乱,具体什么经过忠王爷没说,万丞相死在宫中,可也就只有一个万丞相死在宫中,其他万家人不知去向。
李若松和成栋看着信上的字,不约而同的感到心里咯噔跳了一下。
第281章 小兄弟俩
京城里面的事情李若松和成栋都是通过忠王爷那边的路子得知的,这几年精海卫发展的很快,也很稳,不是没人打他们的主意,而是没办法打他们的主意,何家的人心散了,家主无德无才,嫡支也好,旁支也罢,都不怎么服气,再加上不知道是从哪里传来的消息,说何老将军是现任家主给杀了的,何家这几年内部闹腾的很厉害,即便是想要收拾李若松他们,也是有心无力。
海盗这几年被肃清的差不多了,林天恒是个闲不住的,海上没仗可以打了,他就跑去把海盗们的大本营给掀了,本来就不是多大的岛国,林天恒带了二十艘船,八千将士过去,不过半年时间就把岛国给灭了,从岛国那边弄过来的金银财宝和战俘运了两个月才运完。
海上贸易航线通了,李若松可不是那种把果子送给别人吃的货,他也不会灭了海盗然后自己去当海盗,在跟周旅长商量过后,李若松直接在精海卫下辖的海边建了港口,那种一看就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港口,码头修建的非常漂亮,负责码头管理的是李管事,这几年冯保已经能够接过商队的事情,李管事便被调到码头这边来,毕竟,这个位置不是心腹谁也不敢放在这边。
除了李管事,周瑾言也被放在这边跟着李管事学习,前年他们的商队从海外带了几十个金发碧眼的洋鬼子回来,这批洋鬼子里面有精通武器研发的,有精通医药研制的,也有精通商业管理的,这是成栋专门交代冯保让他们海外商队留意带回来的人才,这些人在船上的时候就被强制学习大楚话,半年多海上漂泊,什么事情都没做,只顾着学大楚话了,这些洋鬼子在商队的人近乎拔苗助长的情况下硬是能够磕磕巴巴的跟人交谈了。
海外的这些人并不是不知道大楚,相反,大楚的富庶是名扬海外的,他们也不是没想过带着船队到大楚来打劫一番,可是之前来的人不是因为败血症死在了船上,就是一去不复返,慢慢的,那边也就歇了心思,别的不说,先把败血症给解决了再考虑侵略大楚的事情比较好。
败血症是因为海上没有什么蔬菜水果,长时间没有维生素导致了这种疾病的发生,往往是一艘船上两百多船员,能够活着到大楚的,不会超过六十人。
可大楚的船队从来没有这种烦恼,每次冯保带着商队出海,两千七百人去,两千七百人回,倒不是说大楚人有金刚不坏身,而是他们每次都会带不少豆子上船,在船上没事就发豆芽吃,更别提还有茶叶这种逆天神物,基本上每天一餐豆芽几杯茶叶这问题也就解决了。
可大楚人不知道,他们带豆子上船是想着船上没蔬菜,发点豆芽当菜吃,喝茶是大楚人的习惯,可以一日不吃肉,不可一日不喝茶,所以说,在大楚人没有发觉的时候,他们已经完美的避开了让这些洋人惊恐不已的绝症,败血症,也算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精海卫这几年发展很快,现在到精海卫来看看,肯定会被吓一跳,若是被后世的人见了,会觉得这哪里是古代的都城,根本就是现代的地级市,除了没有高楼大厦柏油马路,可这整整齐齐的建筑群,标准六车道宽度的平坦的水泥马路,若不是那身衣裳,说是身处现代都有人相信。
精海卫的府衙之中,李若松手中捏着一封信,沉吟许久,对身后站着的人说道:“子泽,去通知周将军请过来,还有其他几位营长,这样吧,不要到这边来,到议事堂去。”
王子泽敬了个礼,回道:“是。”
在王子泽离开之后,成栋牵着成李和李成从小书房走了出来,两个小家伙已经四岁了,正是好玩的年纪,见到李若松便甩开成栋的手,迈着小短腿跑到李若松跟前,一边一个抱住李若松的腿连声喊道:“爹,爹,抱。”
李若松方才还有些严肃的表情一下消失的无影无踪,他弯下腰,伸出两只手,将李成和成李都抱起来,问道:“方才可有好好读书?”
两个小家伙连连点头,说道:“有的,有的,爹爹还夸我们聪明。”
李若松又问道:“那可有好好吃饭?”
“有,有,我吃了好大一碗鸡蛋羹,还吃了好大一碗米饭,弟弟也是,对不对,弟弟?”
李成说完,扭头看着成李。
成李小脑袋点的跟小鸡啄米一般,说道:“对,对,对,哥哥说的都对。”
李若松笑了起来,这两个小家伙越长大越机灵,李成是哥哥,性格有些跳脱,但非常维护弟弟,什么好事都不忘把弟弟拉上,当然,坏事也从没落下,成李是李成的小跟班,李成说东他不说西,可能是双胞胎的缘故,这俩小东西不管吃饭也好,睡觉也好,都是在一起的,成栋倒是想过把这俩小家伙给分开睡,问题是只要成栋流露出一丝要分开他们兄弟俩的意思来,他俩就会睁着水汪汪的大眼睛一眨不眨的盯着你,成栋是面冷心热的人,嘴上说着这是最后一次下次再看也没用,实际上心里已经放弃继续跟这俩孩子杠下去了,往往都是说着没下次了然后下次继续是这四个字。
李成被李若松抱了一会儿,觉得李若松抱的不舒服,便蹬着两条小短腿想要下来,李若松抱着也有些吃力,干脆就把两个小胖子放在地上,看看他们俩想干什么。
成李下地之后反过身抱住李若松的小腿,仰着小脑袋问道:“爹,是不是京里来信了?”
李成跑会成栋身边,靠着他爹爹,没说话,只是跟他弟弟一样,仰着小脸看着他爹。
李若松挑挑眉头,问道:“你们怎么知道是京里来信了?谁跟你们说的?你们爹爹?”
成李嘟着嘴巴,说道:“才不是,爹爹不管什么事情都不跟我们说。”
“那你们怎么知道的?猜到的?”李若松继续问道。
成李看了一眼李成,见他小哥哥冲他点点头,才说道:“爹每次收到京里来的信,表情都很不好,眼睛眯着,眉毛也耷拉下来了,嘴巴会抿的紧紧的,手很用力,眼神特别特别凶,一看就知道爹是在生气,京里每次来信爹都是这幅表情,根本不用别人说,我跟哥哥一看就知道说完,成李皱皱鼻子,对李成说道:“哥哥,我说的对不对?”
李成像模像样的冲成李点点小脑袋,回道:“弟弟说的很对。”
成李得了哥哥的夸奖,小脸笑出一朵花来,他也不缠着自家老爹了,跑去李成身边,抱着他哥哥的脖子说道:“我最喜欢哥哥了。”
李成也抱着他,说道:“我也最喜欢弟弟了。”
兄弟俩这幅相亲相爱的模样让成栋哭笑不得,这俩孩子打小就感情好,也不知道是随了谁,成栋前世是个独生子,这辈子也没兄弟缘分,李若松同样是独生子,看他跟李若杉相处的样子也不像是个会跟自己兄弟黏黏糊糊的人,偏偏到了这小兄弟俩,有时候黏糊的成栋都觉得太过了,可以用不忍直视四个字来形容。
倒是李若松不觉得有什么好奇怪的,他第一次当爹,没见过其他家的孩子,并不觉得自家这俩宝贝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听了成李的话,觉得很有意思,他从来都不知道自己看信的时候居然是这么个表情。
“不错,观察的还挺仔细,夫郎,忠王爷说他不会即位,这皇位是留给若杉的,废太子已经着人给我们送来了,他怕自己护不住这个孩子,北边现在不太平,楚京距离北边太近,如果北边真的挥兵南下了,楚京怕是很难保住,而且,听忠王爷那意思,他也没想着保住,现在他把废太子送过来,估计也是在给大楚多留一条退路。”李若松皱着眉头,表情严肃的说道。
成栋沉吟了一下,说道:“咱们兵工厂这里如果赶赶工,应该可以多弄些红衣大炮出来,送去楚京,没准可以挽救局势。”
李若松摇摇头,说道:“来不及了,莫赫族已经打下了丰国,在丰国的都城丰都定都,国号大赫,也不知道他们是跟谁联系上的,红衣大炮他们也有,而且数量不少,鸟铳虽然比不上我们的步枪,可数量奇多,他们现在只不过是忙着建国,还没时间来收拾我们,等到他们安定下来了,咱们大楚的边疆估计也就危险了。”
成栋有些吃惊,这几年他只顾着埋头搞兵工制造的事情,外界现在究竟是个什么样子他并不清楚,听李若松这么说,成栋吓了一跳,之前忠王爷那封信已经够让他们诧异的了,这封信的内容估计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一想到大楚现在的情况,成栋就想抚额头,他不过是个非常平凡的小老百姓,怎么就一步一步的走到今天来了,若是可以,他真的不愿意考虑这么多复杂的事情。
第282章 现今的精海卫
成栋是真的懒得想这么多弯弯绕绕的东西,他也不是那种非常有雄心壮志的人,说实话,要不是他是李若松的夫郎,他就只想过着那种每天睡睡觉、看看书、带带孩子、陪陪爱人的生活,只可惜,他的算盘打的很好,就是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做了李若松的夫郎也只能担起属于他的这些责任,城东也算是幸不辱命,从刘家沟到现在的几年时间里,他也算是直接或者间接的做了不少事情,总算是可以安慰自己做的尚可,没给现代人丢脸。
在成栋之前的安排里,虽然杂交水稻没有研究出来,可这些农把式也不完全是做不出事情的,他们一群人从刘家沟到精海卫整整研究了三年,总结了不少如何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法子,现在精海卫周边的农田农作物的产量整整提高了四成,农把式们当然不会满足于现在这种情况,他们始终没忘记成栋跟他们说过的那种水稻,亩产过千斤,如果真的能够折腾出来,大楚不知道能够多养活多少人。
军工方面成栋现在插手的并不多,他肚子里的货能够放在这个时代弄出来的他已经全部教给平先生了,没有教出来的不是他不想教,而是教了也没用,连个内燃机都弄不出来的地方,想要研制飞机,简直是天方夜谭。作为军工厂的工程师,平先生师徒几人被非常严密的保护了起来,工厂采取的是流水线生产,每个车间只负责一个零部件,最后一个拼装车间的人清一水是经过几道审查身家清白之人,这还不算,每周一次大会,每日一次晨会,车间主任都会反复跟他们宣讲保密条例,也不是没有不安分的,可不安分的下场实在是太惨,公开判处过几个人不安分的人之后,这里面的人别说是外人跟他们套话了,就是家里的老子娘也没法从他们口中知道一个字。
两年多的时间,军工厂是一再扩建,托了铁矿山的福,在以前库存的那些铠甲都被熔完差点连大刀枪剑都要被熔了拿来制作各种枪炮的时候,含铁量极高的精海铁矿被找到了,至此以后,精海卫再也没有缺过铁。
精海卫的冶铁技术可以说是非常先进,炼钢厂是前年修建的,开始使用之后,冶铁的速度比以前快了不知道多少,但是传统的七人抬不仅没有被舍弃,反而得到了更进一步的研究,以前只能生产简易手榴弹的七人抬得到了不断的改良,现在除了手榴弹,还能够造出两种地雷,可以说功能比以前要强大的多,重量也比以前轻了不少,只不过仍然是需要七个人操作。
张管家一直致力于抗生素的研究,只可惜,他毕竟没有这方面的底子,研究了将近两年还是没有什么思路,倒是把人体解剖图给弄了出来,直到冯保第二次从海外回来带了几个精通化学的洋人,抗生素的研究才算有了些许苗头。
除了研制抗生素,张管家还主导修建了精海制药厂,专门负责研制中成药,各种颗粒剂、粉剂、栓剂、膏剂源源不断的生产出来,现在精海卫的子弟兵出去作战随身都会带着一个小药包,药包里面有几种救命的药剂,精海卫的兵损率一直极低,刚开始跟海盗们对战的时候伤亡率还是有一些的,可到了近两年精海卫的子弟兵们对外作战的伤亡率低的可怕,经常是一场战役打下来伤亡率为零。
这跟现在精海卫的战役指导方针有很大的关系,所有的战斗,不管是陆地上的还是海里面的,全部都是炮火开路,上来就是几轮炮火洗礼,然后再出动步兵,基本上后面去的步兵只是负责打扫战场的,很少有人能够在这种全面炮击的情况下保住小命。
要不是考虑到驻地的建设需要大量的战俘,以及子弟兵们还是必须经历那种真刀真枪的实战,精海卫的炮火使用量只会更高不会更低,当然,尝到了枪支大炮带来的甜头,现在的精海卫更加注重热兵器的使用配合,冷兵器也有,只不过是以刺刀和匕首为主,偶尔也会有背着大刀的连队,但那都是各个营的先锋队,武艺高强以一敌百,虽然还是比不上特种大队,但是也比一般部队强很多。
医务兵的发展也很快,不少小媳妇老妇人都加入进来,刚开始不过只有几十人,现在已经有了七百多人,当然,这七百多人是分开了的,战地医护兵有三百人,以年轻人居多,军医院有四百多人,负责精海卫及周边城镇的医疗工作。
精海卫现在一共有六家军医院,李若松是个非常懒的人,这些军医院的名字都非常简单,从第一军医院排到第六军医院,简单明了,里面的大夫都是从张管家那里出来的,也有民间的大夫在里面坐诊,护士则全部是医护兵出来的,年纪大一些的不方便上战场的都在军医院里面服役。
军医院的总院长还是张管家,现在已经被人尊称为张院长了,几所军医院的院长都是经过考察之后提拔起来的,医德医术都很有水平,当然,没有医德医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