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他们这些在南楚生活过的人,见识过南楚的繁华,体验过南楚安逸的日子,想着各自国内朝不保夕甚至被人围追堵截的日子,他们哪里还愿意回去,他们最希望的就是留在南楚,所以,凡是留在南楚的洋人,每一个人都在想方设法的增加贡献值,比南楚人更加遵守南楚的各项法律法规,生怕一不留神就被打包送回去了。
可以说,南楚各行各业的飞速发展离不开这些洋人的全力推动,尤其是军工和医药,这些洋人可谓是功不可没,可就算是如此,在长达十年的时间中,没有一个洋人获得了南楚的永久居留权,即便是在后世,大楚的户籍也是全世界范围内最为抢手的东西,也是最难获得的东西,难度之大不啻于飞到天上去摘星星。
这都是后话,楚明二年,楚明帝即位的第二年发生了一件令整个南楚都震动的事件,后世被称为春耕惨案,楚明帝按照历年来大楚皇室的规矩前往南江府周边的农田,亲自下田耕种,一方面是体现皇室对农耕的重视,另一方面也是寄托着希望一年风调雨顺的意思,农业国家,农耕从来都是国之根本。
可楚明帝上台之后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到底还是触怒了那些旧臣,内外勾结之下,京郊埋伏了一批刺客,这帮子刺客见到楚明帝后二话不说冲了上去。
第319章 谥号为烈
熊若杉一早就换上了常服,南江府的皇宫没有宫女也没有阉人,只有几个签订合同的人帮忙打扫卫生,换洗衣物,吃饭都是在大食堂里面,不少旧臣都觉得这简直是儿戏,但是熊若杉非常坚持己见,不管是谁来跟他说他都无动于衷,当皇帝的不选人入宫,当臣子的总不能硬往里面塞人,最终还是熊若杉的意见占了上风。
南楚的皇宫根本就不像皇宫,有了南楚这边的先例,等到后来反攻江北之后,重新定都楚京的皇宫也非常简单,说是皇宫,还不如说是大楚的行政中心,皇帝并没有住在皇宫里,而是住在旁边的小区里面,熊若杉和一干重臣都住在这个小区,小区的住房是根据职务来分配的,在职的时候住在里面,职务变动或者离职了就必须搬离小区,只有皇帝住的那座宅子一直没变动过。
这个小区被称为楚明小区,以皇宫为起点分成左右两边,右边是文臣居住的地方,左边是武将居住的地方,街道被命名为楚明街道,皇帝住的叫楚明右街一号,内阁首辅住楚明右街二号,内阁次辅住楚明右街三号,依次往下,左边第一栋宅子是储君住的,叫楚明左街一号,大楚总司令居住的是楚明左街二号,总政委居住的是楚明左街三号,同样是依次往下,整条街道一共有六十栋宅子,可以说,这条街道居住的全部都是大楚的首脑们,也因此,这条街道的治安和守卫是极为严格的,多次有间谍想要潜伏进去,往往人还没找到门路进去,就已经被发现扣押起来。
距离楚明街道最近的农田是在南江府西门外面,从楚明街道出来到西门的这一路都很平静,熊若杉时不时的跟熊若枫聊几句,周将军跟在两人身后,李若松和成栋走在稍微后面的位置,随行的文臣武将有一百多人,加上负责守卫的士兵,队伍达到了两百三十余人。
原本应该是万无一失的安排却偏偏出了问题,城里确实没什么事,可城外农田里面却提前埋伏了不少人,这也是刺客们唯一能够动手的地方,楚明帝走进农田,按照规矩他要先在田里进行耕种,不需要太多,稍微动动锄头就行。
熊若杉举起锄头,农活他是会干的,在刘家沟的时候他没少跟着李良下田,虽然不用他像老农们一样必须从早忙到晚,从年初忙到年末,可也学了不少种地的东西,所以旁边的大臣们看着熊若杉像模像样的动作都觉得有点惊奇。
就在此时,从农田各处的土地下面跳出二十多人,这些人拿着各式武器朝熊若杉冲了过去,这样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在场所有人都有些愣怔,就这么一晃神的功夫,距离熊若杉最近的一个刺客已经挥刀朝熊若杉砍了过去。
熊若杉反应极快的用手中的锄头挡了一下,锄头手柄是木制的,也只能挡下这一次攻击,手柄断了之后,熊若杉被挡刀的力道给带的往后仰倒在地上,方才的刺客一击不中,迅速换了方向,第二刀跟了上来。
熊若杉想要往旁边滚一下躲过这一刀,可左边也冲过来一名提着剑的刺客,熊若杉眼睁睁的看着两个人朝自己劈头砍了过来,那一瞬间,熊若杉眼睛睁的大大的,脑海中一片空白,只能就那么躺在地上看着,看着刀剑落下来。
就在刀剑反射出来的白光晃花了熊若杉的眼睛时,迎面而来的不是冰冷的兵器,而是一片温热的鲜血,熊若杉第一反应是我要死了,直到他被扑过来的周将军抱在怀里翻滚到旁边,并被周将军狠狠扇了两巴掌之后才反应过来,自己没死。
周将军没时间说话,那两个刺客已经朝着他俩冲了过来,方才为了救熊若杉,周将军只来得及踢开了一个刺客的胳膊,用后背挡下迎面砍向熊若杉的刀,就地滚到旁边之后,扫到熊若杉一副吓呆了的样子,只能先把熊若杉给弄清醒过来,这种情况下发傻,只能是找死的行为。
周将军从腰间拔出手枪,连续开了几枪,刚刚解决掉方才那两个刺客,还没来得及把熊若杉推回人群中,就听有人大声喊道:“小心!”
周将军下意识的环视一圈,一支铁箭在阳光下闪着利光朝着他身后的熊若杉飞去,周将军下意识的跟熊若杉换了个位置,胸口一凉,一阵激痛从胸口位置传来,周将军左手抚着胸口稍微下面的位置,朝后仰面倒下。
在往下仰倒的过程中,周将军看到了头上的蓝天,那么的蓝,脑海中闪过一个女子的身影,那是他此生最爱的女子,清隽淡雅,她的名字里面有个兰字,人也如空谷幽兰一般,种在他的心间,再也没能从他心里走出去,反倒是在他心里生根发芽,让他一直惦念到现在。
尤兰,我终于要去找你了,幸好,你的儿子没事,我没有辜负你临终前的交代,他长大了,很优秀,也很像你,你可以放心了,而我,也终于可以笑着去见你了,幸不辱命。
楚明二年,周将军永远的倒在南江府京郊的农田中,临死前只留下一个满足的微笑,没人知道他在笑什么,可他的笑容却被人永远的铭记于心,被后世誉为大楚第一智将的周将军死后被追封为定国公,谥号为烈,取自《谥法》“以武立功,秉德尊业曰烈”之意。
尽管周将军在世时并未立下不世战功,可南楚能够排的上号的将领全部都是师从周将军,其严明的治军之法也被承袭下来,对大楚军队产生的影响力是不可估量的。
周将军死后,其侄子周谨言被封为长安侯,周谨思被封为平安侯,这也是大楚历史上唯一的家中子嗣全被封侯的特例,就是李若松和成栋也没有这种待遇。
熊若杉搂着周将军,周围的侍卫们已经反映过来,纷纷掏出手枪将农田中所有的刺客击毙,李若松和成栋此时也冲到了熊若杉的身边,李若松见状,立刻高声喊道:“张院长,快来,快。”
张管家只比李若松慢了两步,李若松的声音还没落,张管家已经蹲了下来,他一摸周将军的颈动脉,表情沉痛的对李若松和成栋摇摇头,已经没有救了,李若松有些不敢置信的摸了摸,说道:“热的,还是热的,救救他,张管家,救救他!”
情急之下,李若松喊的不再是张院长,而是几年前的张管家,张管家只是摇头,说道:“没用了,太晚了,一箭正中心脏,就是大罗神仙也就不回来。”
李若松还要说什么,被成栋给拦了下来,成栋轻轻的说道:“若松,不用喊了,周将军已经走了,你看,他在笑,也许,这正是他所求的,咱们就让他放心的走吧,如果他觉得这是他想要的。”
李若松闻言,朝着周将军的脸看去,周将军笑的一脸安然,若不是胸口涌出的鲜血,别人会以为周将军正在做一个很甜美的梦,以至于在梦中都笑了出来。
熊若杉听到三个人的声音,有些茫然的抬起头,看了看李若松,又看了看成栋,喃喃的说道:“哥,哥夫,周叔他,走了?”
成栋走到熊若杉的身边,将熊若杉搂进怀里,周谨言和周谨思此刻也被人护着走了过来,周谨思先扑了上去,还没开口,眼泪大颗大颗的掉了下来,周谨言也瞬间红了眼眶,熊若杉像是感受到了周谨言的存在,他望向周谨言,愣愣的说道:“对不起。”
周谨言紧紧晈着下嘴唇,说道:“不关你的事,能够救下你,是三叔最希望做的事,你看,三叔在笑,这说明他是很高兴的,没有任何牵挂离开的,若杉,你不要自责,如果今日没有救下你,我想,三叔才会后悔一辈子。
他曾经说过,这辈子最后悔、最痛心的事情是当年没能救下你的母妃,让她连死都死的那么痛苦,我想,现在他不用再后悔了,他救了你,如此,他到了地底下就能够跟你母妃交代,他是心甘情愿离开的。”
熊若杉有些傻的问道:“真的?”
周谨言紧紧握着他的手,看着他的眼睛,认真的答道:“真的,你信我。”
熊若杉一个嗯字刚刚出口,方才一直没有掉下的眼泪顺着脸颊往下掉,周将军走了,为了保护自己而死,熊若杉没有哪一刻像现在这样痛恨自己的无能为力,他以为自己长大了,以为自己很了不起了,以为自己能够应对所有的问题了,可惜,他还是太天真了,太自以为是,若是他更小心一点,更谨慎一点,派人提前来这里检查一遍,也许就不会发生这种事情,周将军就不会死。
尽管没有人因为这个而责怪他,可在这一日之后,熊若杉陷入了非常深的自我厌恶中,整夜整夜的睡不好,做恶梦,白日里还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来去上朝,处理政务,直到有一日突然昏倒在朝堂上,吓坏了一群人。
第320章 首犯伏罪
成栋一般是不参加朝会的,他太忙,脑子里面有太多的东西想要弄出来,有开会听人扯皮的功夫,成栋没准能多搞几个小东西出来,再加上现在是几种用于研制发动机的材料正处于分析的关键阶段,兵工厂生产出来的沙模始终达不到要求,精度要求也不达标,往上倒推回去,想要生产出非常好的沙模,就必须有精密机床,一环套一环的实在让人头疼,成栋这段时间就是睡觉脑子里面也会不断冒出各种材料各种配比,多少有些忽略了熊若杉的精神状况,没想到,这孩子把自己逼得太紧了,直接在朝会上昏了过去。
周将军去世之后,武将那边排在首位的就变成了李若松,定国将军跟护国将军在名义上是同等爵位,都是正一品,可实际上,李若松一直排在周将军后面,对这一点,李若松是心服口服的,幸好李若松的位置距离熊若杉很近,在熊若杉昏倒之后能够迅速跑上去将人抱起来送到后面的休息室去。
南楚迁都到南江府之后,朝会的开法也跟以往不同,不再是以前皇帝高高坐在上面,前面站着总管大太监,下面朝臣分成两列站在那里,驻地当时条件并不好,开会都是大家在一个屋子里面围着桌子坐着,上首坐官职最高的,其他人按照官职依次往后面坐,跟后世的会议召开模式很有些相似。
文臣那边内阁首辅是窦老爷子在世时推荐的,姓沈名柯,姑平府人士,楚成帝在位时曾经出任过内阁次辅,因为跟万丞相政见不合,被万丞相找了个由头给罢免了,沈柯是个很有意思的人,被罢官之后,很爽快的带着妻儿老小回了老家,开了一间小小的书院收些束脩过日子,没有丝毫的怨言。
万丞相本来是想连沈柯的功名都给革除掉的,但是被楚成帝给拦了下来,沈柯担任次辅的那几年,门下也出了不少能臣干吏,沈柯被罢官已经让朝堂出现了不稳的局面,若是再把沈柯的功名给革除了,用脚趾头想都知道,后果绝对不是万丞相能够承受的,也是楚成帝不想看见的,楚成帝对沈柯确实有些意见,但是还没想要逼人太甚,不在朝堂上碍自己的眼就行,活路还是要给人留一条的。
沈柯很识趣,回到老家之后完全是夹着尾巴做人,不跟当地官府有任何的往来,就是有人投了帖子,也都是闭门谢客一概不见,子孙后代也无人参加科举考试,似乎是对仕途完全死心了,不愿意再涉足政场,这种态度让万丞相很满意,也就没有做出多余的动作来斩草除根。
沈柯被请回来做内阁首辅的时候并不太愿意,可架不住窦老爷子一次又一次的推荐,加上熊若杉也多次前往相邀,最终还是担任了内阁首辅的职务,内阁一共五个人,沈柯推荐的连同他自己占了三个,另外两个人是沈柯劝服熊若杉任用的,其中就有内阁次辅申其明。
申其明跟沈柯一直政见不合,沈柯劝服熊若杉任用申其明的原因有三,一个是申其明此人很有些才干,成栋非常重视工部,申其明本身就是工部出身,担任过工部尚书,做事非常干脆利落,在任期间受到不少人的肯定。
其二是沈柯不想一家独大,他现在可以相信自己绝对没有其他心思,但是人的**是无穷的,尤其是在吗没有约束的情况下,他不敢保证如果自己一直没有人可以抗衡甚至是压制,他会不会动些不该动的心思,所以给自己的政敌一个机会也是给自己树一面镜子,这是非常有利于自己保持清醒头脑的事情。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申其明并不是万丞相一派,万丞相投递叛国之后将自己的人全部都带去了大赫,申其明当时很干脆的辞官返乡,这是沈柯觉得可以申其明可以用的原因。
熊若杉找周将军和熊若杉商议了很久,最终他们认可了沈柯的提议,毕竟他们想要维持一个朝廷的平衡,最重要的有两点,一个是军队必须完全掌握在皇帝手中,另一个就是文臣能够相互制衡,要让他们能够制衡就必须是两方甚至是多方的力量在一起角逐。
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这个想法是对的,可他们对申其明的看法是错的,申其明确实是在万丞相投递叛国的时候没有跟随万丞相去大赫,但是,申其明以及跟着申其明来到南楚朝廷的人都是万丞相留在大楚的眼线,他们的任务是将大楚方方面面的消息通过各种途径传递给身在大赫的万丞相。
凭借着这些人给出的消息,万丞相才能够快速在大赫立足,也才能够那么迅速的策反一大批守城的文臣武将,让江北那么多府城在短时间内沦陷于大赫之手,若不是楚京城中留下的人位置不高,且在多次疏散过程中走了几个很核心的人物,否则楚京能否坚守那么长时间很难说申其明也是万丞相给自己留下的一条退路,同时也是申其明给自己留下的一条活路,若是大赫能够很顺利的打下整个大楚,那么作为功臣,封侯拜相不再是梦想,申其明一辈子所求的不过就是这么四个字,若是大赫败了,有申其明他们这些人,想要回到大楚也不是什么难事,了不起就把话反过来说,从大楚给大赫传递信息变为从大赫往大楚传递信息便是,万家不管怎么说,手中所持有的财富在整个大楚是无人能及的。
只是申其明没想到万家会败亡的那么快,连同万家手中的巨额财富都不知去向,万家覆灭之后,申其明有想过下一步该怎么走,刚刚出任次辅的时候,申其明是真的想要跟过去划清界限的,但是这有一个前提,就是皇帝能够被掌握在他的手里。
熊若杉即位的时候只有十五岁,在申其明看来不过是个嘴上无毛办事不牢的半大小子,周将军是个粗鲁的武将,李若松之流不过是仗着抚养了小皇帝几年就开始_瑟起来的土包子,一个小小的状元,能有什么本事,沈柯是个脑子不够的老头子,可以说,在申其明的构想中,只有他申其明才能够当得起国公称号。
出任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