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酒祝东风》分卷阅读12

    冯思远稳了稳心神,叫住若梅“若梅你过来!”

    “少爷?”若梅放下手里活走到冯思远面前。

    “若梅,少爷我觉得若梅不好听,想给你改个名字,你以前叫什么来着?”

    若梅满脸疑惑的看着冯思远“少爷,我以前叫傻蛋儿!”

    “傻蛋?”听到这个名字,满面愁容的冯思远竟然扑哧笑了,若梅虽然不是聪明绝顶,但起码智力正常,这些年也跟着自己认了些字,要真是让他考进士的确难为他,可让他当个教书先生给小孩启蒙,他还是绰绰有余的,怎么着也和“傻蛋 ”这名字扯不上边。

    “穷人家的孩子夭折的多,老人们都说起个贱名,阎王爷看不上,就不会派阴差来勾魂了,就能够长命百岁!”

    穷人多起贱名,这事冯思远也知道,只是他接触的都是豪门子弟,取名字十分讲究,就算是仆人的名字,也都追求个雅字,从来没想到自己身边的人也会有这样的贱名。

    不过这样也好,他绝不能让若梅的名字和当年的墨梅联系起来,一切文雅的词汇他都不想用,傻蛋儿这样的名字,最好不过了。“行吧,傻蛋儿,以后你就恢复原来的名字还叫傻蛋儿吧!”

    傻蛋儿奇怪的看着冯思远,不明白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冯思远和李弘济的安顿下来后,便都到朝廷里报了道,正式开始了日日到衙门里坐班的生活。

    他们的官阶小,一般酉时(5-7点)就可以离开衙门了,翰林院和大理寺虽然不在一个地方,但作息事件应该都是差不多的,可李弘济回到家大部分都已经是亥时(9-11点)。

    李弘济的交际圈子很窄,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嗜好,不像冯思远那样,斗鸡走狗,风花雪月,总能和京城里那些纨绔玩到一块去。

    每天李弘济回来后便从井里打水洗脸,之后便回屋子休息去了。两人有时一整天都说不上一句话,弄的住在同一院子里的冯思远饱受相思之苦。

    他怀疑李弘济是找房子去了,他一定是找房子去了,这样每一天冯思远都过的心惊胆战,生怕那一天李弘济就收拾东西搬走了,就越发觉得李弘济手里攥着的那二十两银子是个威胁,银子是罪恶的,不是什么好东西,必须想办法让他把那二十两银子给花了,只有李弘济手里没了银子,冯思远才会安心。

    第二日天刚蒙蒙亮,李弘济便起床开始洗漱,见冯思远的一套茶具放在井沿上,李弘济要打水,担心把他的茶具碰到井里去,便将这套茶具搬了一个地方。

    李弘济急忙从屋子里冲出来喊到:“错舟,你别动我那套茶具!”说着就冲到李弘济身边,碰了他胳膊一下,一个杯子滚了两圈,“啪哒”掉在地上粉身碎骨了。

    “啊啊啊啊……”冯思远痛惜的惨叫“我的茶具呀,这可是王大仙人烧的珍品,好好的一套,就这么给摔了?哎呀!哎呀!哎呀呀!”

    见冯思远捡起地上碎片,哀嚎的如丧考批,李弘济面有愧色,小声说道“抱歉,我不是故意的!”

    “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我只是心疼我这个茶杯呀,再也买不到一模一样的了,哎——”冯思远捧着那些瓷片连连叹气。

    “我会赔给你的!”

    冯思远大度的挥了挥手“算了,错舟兄,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这事不能怪你,一个茶杯而已,你别放在心上!”冯思远反而劝了李弘济两句,然后带着满脸哀伤去了翰林院。

    下午从大理寺回来,李弘济看见路边摆的一个卖旧货的小摊子上正好摆放着一只白色茶杯,款式和冯思远摔碎的那只一模一样。

    作者有话要说:

    告诉你们个好消息,我没存粮了(笑),走过的路过的看过的,来,麻烦收个藏,打个赏,评个论,给我点码字的动力……鞠躬谢谢大家了!

    第21章 青苗法

    便上前指着那个茶杯问小贩多少钱。

    摊主忙说:“这位客官好眼力呀,这可是王大仙人的珍品,一整套茶具摔的就剩下这一只了,虽然不全,但这可真是好东西呀,我也不跟你讨价还价,最低二十两银子,这杯子您拿走!”

    “二十两银子?”李弘济被这摊主的狮子大口给吓了一跳“你为什么不去抢!”

    店主是个老实人,忙说:“我可是老老实实的生意人,你不买我的东西就不买,干什么污蔑人?”

    “一个茶杯二十两银子,你当我傻吗?”说完,李弘济一挥袖子走了。

    摊主看着从摊子后面走出来的冯思远,苦笑着说:“这位公子呀,你一个破茶杯卖二十两银子,你怎么不去抢呀?刚才那公子也不是傻子,怎么可能会买?”

    冯思远望着李弘济决然的背影,心里也忐忑呀,李弘济他该不会不上这个当吧?可惜了自己那么好的一套绝版茶具,现在市价少说也得三百多两银子,摔了一个,凑不齐一套,这茶具算是废了。

    正郁闷着,忽然见李弘济又回来了,忙藏到摊子后面。

    李弘济气势汹汹的走到摊子前面,问那摊主“这杯子不能再少些了吗?”

    摊主听从冯思远的嘱咐,坚决的摇了摇头“二十两,少一个钱都不卖!”

    李弘济咬了咬牙,一把将手里银票拍在摊主桌子上,挥手就是二十两银子,他八岁之后就再也没有这么阔气过了,忍者五脏六腑心肝脾肺的疼,说道:“你给我找个好的盒子装起来!”

    摊主没想到世界上真的有这么大的冤大头,愣了好一会,才说“好好!”

    李弘济拿着杯子走了,冯思远手里捧着那二十两的银票,仰天狂笑。

    晚上回到住处,就看见白天那个茶杯摆在桌子上,若梅……哦,不,傻蛋儿说是刚刚李弘济送过来的。

    冯思远怀里揣着李弘济的二十两银票,手里捧着自己的茶杯,油然而生一种罪恶感,李弘济现在最好的衣服,估计就是朝廷发的那身官府了,日常的衣服,大都是针脚上面盖针脚,补丁上面打补丁。

    一边心疼李弘济度日艰难,一边琢磨着怎么把李弘济那点俸禄给算计过来!

    冯思远在翰林院任职,一个能闲出屁来的衙门,但随着朝廷的风向变化,翰林院也紧张起来。严述由礼部尚书升任参知政事,成为国家副相,颁布了一项“青苗法”,在春季青黄不接的时候,将常平仓里的粮食以二分利息贷给农民,秋收后收回本息,二分利,真的不低了。

    可农民若是朝地主借贷,遇到心黑的,每年会付出七十二分的高利,这项耸人听闻的事却是真的存在的。

    而大宋有土地的,绝大部分都是官员,大氏族。

    若是借贷这项生意被国家垄断了,就等于是断了他们的一条财路。

    这时候御史台的言官们,弹劾青苗法的奏章像雪片一样朝大宋官家的龙案上飞过去,也不知这严大人这位六十多岁的老人家,是给官家下了什么迷/魂药,施了什么咒,官家竟然任由他大权独揽乾纲独断!

    反对派最骨干的力量,便是国舅王显和太傅冯仲先,冯思远是冯太傅远房子侄,理所应当被认为是旧党的羽翼,晾在翰林院得不到重用。

    而李弘济从步入官场,就得到了严述的赏识,几个月就从一个七品下的大理寺评事提拔到了正六品的大理寺丞。

    与冯思远的清闲相比,李弘济简直可以说忙的像个陀螺。

    大理寺丞这差事让其他人来做,也不过是蒙混过日子罢了,偏偏李弘济是个极其较真的,真的把全国各地上报来的案件一一核实,竟然揪出了一大堆的冤假错案,不光令朝野震惊,连民间百姓都把李弘济这个小小的大理寺丞当成了狄仁杰转世,甚至连茶楼酒馆里的说书先生,都编了一部“李大人平冤断案,心如日月照青天”的故事,听众如云。

    同一个院子里,冯思远和李弘济是抬头不见低头见,他们分属两派,两方势力水火不容,两人居然还能保持表面上的和睦。

    李弘济自从上次被坑走二十两银子之后,有心搬出去,但囊中羞涩的紧,不得不和冯思远在一个院子里住着,日子久了,也没觉得冯思远有那么讨厌了,大概是看习惯了,最主要的是冯思远并没有做出令他反感的举动,甚至对他百般礼让,连李弘济将院子里的牡丹花拔了种上大白菜这件事,冯思远都一声不吭,还直夸白菜长的好,特地做了两首诗来歌颂大白菜。

    其实朝廷里的事情,冯思远并未真正放在心上,他不过是个小小的翰林,每日最快乐的事情便是吟诗作对风花雪月,他从小到大从未缺过钱花,自然对黄金白银这种俗物不感兴趣,对整个朝都的天怒人怨的青苗法,也就那样!

    这天收到王峥的邀请参加一场诗会,从翰林院回来后,便打算换了衣服去赴约,却见李弘济今日也破天荒的早回来了,冯思远一时高兴,便邀请他说:“错舟,待会我约了几个朋友在沐春阁里有场小型的诗会,你今日同我一道去罢!”

    没想到李弘济竟然满脸防备的看着他,说道:“我这个月俸禄所剩无几,你还惦记着吗?”

    说到这事,冯思远也满脸尴尬,他想方设法骗李弘济钱的把戏,一次两次还奏效,次数多了就被李弘济看出破绽,并且逮了个正着,李弘济是何等精明的人,大理寺那么多的冤假错案都被他给揪了出来,更别提他这些小把戏了!

    “我都说了,全是误会,误会!”这个时候,冯思远也只能死鸭子嘴硬,打死不承认。

    李弘济正要谢绝他的邀请,但冯思远好不容易逮住他天黑前从衙门里回来,岂能就这么放过他,竟然生拖硬拽,将李弘济给拽了出来。

    勾栏瓦舍里,一到了太阳落山,就正是开门迎客的时候。大庆并不禁止官员狎妓,并且将这当成了一件雅事。当然这种雅事并不包括皮肉勾当,京城里的名妓,哪一个不是精通诗词歌赋的才女,飘客若是肚子里没几两的墨水,在那些名妓面前,定会被嘲讽的抬不起头来。

    冯思远将李弘济带到了沐春阁,冯思远算是沐春阁里的常客,而李弘济更是对这里熟悉,沐春阁后院那雕梁画栋上的彩绘,都是冯思远涂上去的。

    冯思远带着李弘济绕开那群围上来的莺莺燕燕,到了沐春阁后院的雅间,冯思远还在奇怪,大热天的为何关着门窗,便也没有太多想,便推门进去了。

    刚进门便听到阵阵淫词浪语,顿觉不好。这诗会是王峥攒的,王峥这个游遍芳丛的浪荡公子,能攒出个什么样的诗会,用后脚跟想也能想的出来,自己居然还将李弘济给带了过来。

    正要阻止李弘济进来,可惜晚了,李弘济已经一脚踏了进来,看见屏风上香艳绝伦的图画,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丹书铁卷

    第22章 开门楫盗

    “是冯弟来了吗?”王峥衣衫不整的屏风后面转了出来,看见李弘济,面露玩味,斜倚在雕花梨木的屏风上,慵懒的看着他们“哎呀,没想到大理寺的李大人也会来这种地方,稀客,稀客!”

    李弘济脸色骤变,转身便走。

    冯思远埋怨的看了王峥一眼,急忙追了出去。

    李弘济脚程快,冯思远在他身后却追的十分吃力,好不容易叫住了李弘济,自己已经累的气喘吁吁“错……错舟,你等等我!”

    李弘济停下脚步回过头来,面色却看不出多少情绪,只是问:“你追出来干什么?”

    冯思远喘匀了一口气,才道歉说:“不好意思,我不知道这次诗会竟然会是这样……”

    李弘济张了张嘴,想说些什么,最终什么都没说,转身继续往回走,冯思远急忙跟上去“错舟,这件事是我不对,我以前也会和王峥他们胡闹,作为男人你也知道这都是难免的,可是自从见到你后,就没再去过这种场合,这次我真的以为只是一场普通的诗会才会邀请你去的……”

    见他不搭理自己,冯思远又急忙辩解“我虽然也经常去这些花街柳巷,但大都只是和一些友人吟诗作对,其实大多数读书人到这里来,也都是畅谈诗赋,刚才那事真的只是一个意外!”

    李弘济忽然停下脚步,回过头来着看他冷笑“你是为你们这帮子人脸上贴金呢?还只是为了撇清你自己?刚才那些场面,我不是没有见识过,冯大人!”

    李弘济不是什么都不懂的书呆子,他亲身体会过这帮子满嘴孔孟的伪君子道貌岸然下的禽兽/行径。所以,对于这帮人,李弘济心中有厌恶,有痛恨,却不会愤怒,因为这他们本该就是这样,他们的祖辈,他们的儿孙,都会是这个样子,无可救药!

    冯思远便不敢再说什么了,只是默默的陪着他往回走。

    《宅书屋》om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