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刘夫人这一提醒,刘主薄这才想起两位学生来,恍然之后一脸感激的冲刘夫人微微鞠了一躬,道:“夫人真乃为夫的恩人也,我这就派人将他们喊来,好同我一起进王府。”
刘主薄话音才落,就响起刘夫人夹杂着无奈的笑声:“指望你将他们想起来,什么事儿都做不成了,我已经派人给他们传信让他们在门外等着,只怕这会儿都等急了,老爷快去吧。”
刘主薄再三被自个儿夫人的睿智折服,好生感谢了几句,才一撩衣裳下摆,小跑着出门上了马车。
马车里果然如同刘夫人说的一样,严靖与常青两位学生已然在车里等着了,只是与预想中不同的是,两人等的并不着急,虽脸色冻得有些发白,却讨论的兴高采烈,待刘主薄上了马车行过礼后就迫不及待的道:“老师,学生今日晨起逛园子时无意间误入一间院子,在院子里看到了老师让人种的东西,不知老师让人种的是何物?为何会种在瓮里?还能在寒冬腊月抽枝长叶,可是那间屋子烧了老师说的火炕的缘故?”
严靖问话的语气温柔,神情却颇为急切,不止他,神情冷淡的常青也炯炯有神的看着刘主薄,期待着他的回话。
这两个学生自开蒙起就拜入刘主薄门下,可以说是他看着两个学生一点一点长大的,无论性情为人,他再清楚不过,再者如今两人接着他的书信就来投奔于他,可见对他的信任,推己及人,刘主薄自然不会对两人心生防备,因此犹豫了一番,刘主薄还是决定据实以告,微微压低了声音道:“那东西是殿下指点为师种在瓮里的,你二人才到莫州,自然没有听说,那东西可不止面上那么简单,是殿下阴差阳错从颌曷人手里买到的新食,为师在檀州时就已试过,牛羊马兔皆能食之没有性命之忧,自然人也是能吃的,只是不知产出如何,至于为何在寒冬腊月也能长出枝叶,你二人所猜不错,的确是因屋里烧了火炕的缘故。”
刘主薄细细的将新食一事说了一遍,他原以为两位徒弟会惊讶兴奋不已,连声追问,却没想到惊讶有了,追问也有了,只是与他想象的有些出入。
只见他话音才落,严靖就颇有些激动的道:“若只烧了火炕,那东西就能抽枝长叶,那岂不是说,别的种子也行了?”
听了严靖的话,这回换刘主薄面露惊异,他自从接了侍弄新食的差事,就一心扑在这差事上,除此之外并未往其他方面关注,如今听严靖一说,仿若醍醐灌顶,既然那新食可以,是不是就代表着,其他庄稼也行?
带着这种激动人心的疑问,连带刘主薄在内,师徒三人均一脸严肃的深思讨论起来。
……
谢景安在接到崔同禀报刘主薄求见的消息后,就在书房见到了神情异常兴奋,眼睛里几乎冒出光来的三人。
谢景安还是第一次见到刘主薄有这种神情的时候,不由心下奇怪,待免了三人的礼后,就忍不住问:“刘主薄这是怎么了?是遇到了什么好事,昨日喜的吃醉了酒,今日来见本王也是一脸欢喜,还有这两位是……”
听到顺王打趣他,一向刻板严肃的刘主薄忍不住老脸红了一红,在自己两名徒弟期盼的眼神下,硬着头皮道:“殿下真是料事如神,微臣昨日的确是遇见喜事了,一是微臣的两位劣徒来投,二是微臣在劣徒的提醒下,微臣忽的醒悟过来,既然那新食能在烧了火炕,屋子里温暖如春的情形下抽枝长叶,那是不是代表着,其他作物也行?”
谢景安是怎么也没想到刘主薄会说出这么一番话来的,不由怔愣了片刻,才笑起来,这刘主薄看着有些刻板迂腐,不想教出的两个学生却极为聪慧,竟是在知晓了这新食的第一刻,没被新食的事情震惊的失了神,而是联想到了用其他农作物效仿的事上。
在旁人听起来有些异想天开,可作为穿越者的谢景安却清清楚楚,这不就是温室大棚的雏形吗?
人才,真是个人才啊,瞧这创新能力,可不就是他现在最缺的吗?既然送到了他手上,说什么都不能让人跑了。
谢景安在心里下定了决心,面上却笑眯眯的一派和善,眼神在刘主薄身边的两位年轻人身上一扫而过,看着刘主薄真诚的夸赞道:“都说名师出高徒,果然古人诚不欺我也,刘主薄的这两位高徒可不正应了这句古话?不知刘主薄是怎么教的学生,竟这般本事,待封地的事告一段落,刘主薄也有了闲暇时间,不如给本王上上一课,好教本王也长些学识,就是不知刘主薄收了多少学生,待到了那个时候,是不是真的有空闲的时候。”
谢景安这些话有八成是发自肺腑的,至于其中撒谎的一部分,自然是跟刘主薄学习那句话,他相信刘主薄是有真才实学的,只是他小时候上语文课就头疼,穿越后为了能适应古人说话的节奏,不知费了多少功夫,可谓是绞尽脑汁,他逃还来不及,怎么可能送上门去。
只是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他为了能将刘主薄的学生一网打尽,也只好付出些代价了。
谢景安心里的打算,作为劳模又没许多花花肠子的刘主薄自然不知晓,他此时只沉浸在谢景安对他的夸奖和吹捧里,尽管性情沉稳,却仍旧忍不住有些飘飘然,幸好他知晓自己身在何处,又有两个徒弟在身旁看着,刘主薄硬是抑制住翘起的嘴角,肃然道:“殿下谬赞了,微臣学识浅薄,能教出这两个学生已是侥幸,又何德何能做殿下的老师,至于微臣其他的学生,说来惭愧,微臣一生中只收了三个学生,其中两个就是现下拜见殿下的严靖和常青了,还有一个,却是微臣随殿下之藩前两年才收的,实属天纵奇才,有过目不忘之能,只是年纪尚小,如今不过才八岁,微臣不知有生之年是否还能见到这名学生,但殿下想必还是有机会的,若殿下不嫌弃,待殿下被传召回长安那日,微臣定修书一封,让那劣徒上门拜见。”
刘主薄话说的谦虚不已,面上也颇为镇定,但眼神却一派笑意,还夹杂着淡淡骄傲在里头,显然对自己收下的三名学生满意至极。
谢景安也颇为满意,又一个天纵奇才,他才穿越来多久,光听说的见过的就有三个了,还有一个就在他麾下,能让刘主薄推崇备至的,谢景安丝毫不怀疑那名学生的天才程度,只是心下有些可惜,还太小了,才八岁,等到真正能为他所用,还要过去许多年。
再者长安离莫州也太远了,瑕不掩瑜,这么多年过去,保不齐哪天那孩子就被人看中招揽了过去,那他岂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虽说有些风险,但谢景安却不肯放弃,毕竟眼瞅着就要进嘴的肉了,他怎么允许被别人夺去,大不了他先养两年,好好拉拉关系,他就不信了,有刘主薄这么一个老师在,又有他这么个礼贤下士的贤王,卯足了劲去讨好一个孩子,还能叫人跑了不成?
谢景安心里快咬牙切齿了,脸上的神情却一如既往的温和,笑着道:“刘主薄果然慧眼识人,一生中只收了三个学生,三个学生都这般有天分,只是可惜最后一个收的太晚,没能好好教上几年,就隔万里之遥,有生之年还不知能不能见到,看刘主薄的这两名学生,本王就知晓这最后一名该如何聪慧,想必随本王之藩这么久刘主薄该想念那名小才子了吧,不如刘主薄修书一封,再将王府里新制的稀罕东西一起送去,既表了刘主薄的思念之情,也让那名小才子看看刘主薄的本事,这才随本王之藩多久,就能辅佐本王制出这么些好东西了。”
为了能有朝一日将那位天纵奇才招揽到麾下,谢景安可谓是用尽了心思
第66章 及时雨
谢景安话语显得为刘主薄格外着想, 刘主薄虽习惯了顺王如今的性情, 却也有些受宠若惊, 忙推脱了几次, 只是谢景安一直坚持, 刘主薄推脱了几次不好真的驳了顺王的好意,最终还是面含愧色的应下了。
自以为预定上了这名小天才, 谢景安心里极为满意,又夸赞了刘主薄以及他身旁的两位高徒几句,便问起他侍弄新食一事。
刘主薄本就准备近日前来向谢景安禀报, 想说的话都是在腹里打好草稿的,因此谢景安话音一落, 当下就道:“回禀殿下,因微臣得了殿下指点,新食一事进展的极为顺畅, 现下不过过去月余, 就已经发芽长叶,想来只要日后没有什么大的变故,定然是能中成的。”
自然能中成,土豆出了名的好中高产, 正合适在他的封地中推广, 若不是怕太惊世骇俗,谢景安当时都忍不住将玉米也一并拿出来种植了。
只是想着欲速则不达, 他又希望尽可能的低调发展封地,这才到底忍住了。
说到土豆, 谢景安就忍不住想起后世用土豆做的各种美食,忍着口中口水泛滥,谢景安笑着道:“这新食一事极为顺利全仰仗刘主薄的废寝忘食,怎能说是因本王的指点,本王不过是想起从前听过看过的一些事,一时兴起随意提了两句而已,算不上什么指点,既然新食一事没什么难处,那刘主薄也可脱开身了?本王手上正有一件差事不知交托于何人,刘主薄可愿为本王一解燃眉之急?”
谢景安口里说着问询的话,可书房里的人精都听的明白,不过是走个过场罢了,再者刘主薄近日虽一直在家中闭门办差,却也没少听莫州城以及顺王府内的消息,知晓王府内一应属官及宿卫扈从都忙得不可开交,唯有他清闲一点。
他早知不等新食差事办完就会有新的差事交托于他,因此刘主薄丝毫不觉意外,甚至神情还带了几分激动,拱手道:“殿下能有差事交给微臣,微臣之幸也。”
果然是同魏长史一样的劳模,谢景安欣慰的点点头,简略的将扩建工坊以及大量招工青壮的事说了。
刘主薄神情严肃的听完,半晌皱着眉头道:“莫州城不大,但附近几个州县距离不算遥远,招工一事多派些人手,总是能招齐的,只是扩建一事……”
刘主薄犹豫片刻,接道:“微臣听闻器械司近日来一直忙着不得闲,莫州城以及附近州县招来的工匠也皆尽忙碌不堪,若是不能抽调出人手,只怕这工坊一时半会儿还建不起来,再者不管是招工还是建工坊,都要大量的银钱,微臣知晓前些时日殿下用稀罕东西与世家换了不少银钱,只是如今殿下的封地百废待兴,到处都是用钱的时候,也不知再加上这两桩花钱的地方,殿下手中的钱还够不够。”
这是委婉的问他有多少财产了,若是从前谢景安定然秉持着财不露白的宗旨,只是刘主薄是他王府属官,就是自己人,再者他身为藩王,也不怕消息传出去会引来什么盗匪,因此谢景安干脆的道:“王府内的帐上倒是有不少钱,但如刘主薄说的一般,封地内百废待兴,就是有再多的钱也不够用的,不过再不够用该花处还是得花,这点刘主薄莫要担心,你只管按你心里的章程去建就是,需要多少银两,你拟个数出来,本王立即就让秦总管去拨。”
有了谢景安这番话,刘主薄才算放下心,思量了片刻,道:“既然建工坊一事迫在眉睫,微臣就不耽搁时间了,这就回去拟出个数来,早日动土,也好早日完成殿下的期许。”
说完了正事,刘主薄只觉肩头有千斤重,谢景安却顿觉压力小了不少,不知不觉间又将目光放在了一直未曾说话的刘主薄的两位学生身上。
这两个年轻人自进入书房起就屏气凝神的倾听着顺王与恩师的谈话,谢景安眼神一转,两人立时就察觉了出来,下意识的抬头挺胸,带着期盼的目光看向谢景安。
谢景安作为一名善解人意的老板,自然要满足手下一切愿望,因此在接收到两人渴望的眼神后,谢景安安抚的一笑,轻声道:“刘主薄的两位高徒来莫州来的正是时候,本王恰巧有一桩差事缺人办差,不知两位俊杰可愿为本王分忧?接下这桩差事?”
不用刘主薄催促,两人就眼睛一亮,躬身道:“学生之幸也。”
……
从顺王府出来,严靖和常青两位年轻人还有些脚步轻飘飘的,即便努力绷紧了面皮,可嘴角的笑意却怎么也压不住,爬到马车上后更是傻笑了一会儿,才渐渐敛住情绪,假做严肃的道:“殿下果然如老师所说,是个平易近人礼贤下士的英主,最难能可贵的是对属官这般厚待,不止不曾犹豫就将这等重要的差事交托给学生与常兄,便是恩师才收下的三弟子也不曾落下,普天之下能做到这一点的亲王,也就只有一个殿下了,便是太子也没有这般纡尊降贵的。”
说到太子,常青亦有感叹,唯有刘主薄面色一沉,对此话题不欲多说,而是说到两人接的差事上:“殿下能对你二人这般看重,可见对你们不曾有半分轻视和怀疑,即便为了这份知遇之恩,你二人就需用尽平生所学报效殿下,为师现下回去拟好章程明日就要开始动土,你二人呢?是明日同为师一同出门走马上任?还是再歇息两日?”
严靖对刘主薄突然转话题早有预料,面上并不见意外之色,与身旁的常青对视了一眼,略一思量,沉声道:“学生与常兄欲过两日再去报社见上官,学生来时已让世仆去寻能住人的宅子来租,现下宅子倒是租好了,只是太过陈旧又长久没住人,需得打扫装饰一番才能搬进去,这两日只好叨扰老师了,还望老师不要嫌弃。”
听到两位学生要出去另住,刘主薄颇有些惊讶,脱口而出道:“你二人初来乍到,又是因为师的书信投奔为师,为师怎好让你二人出去单住,不如就与为师一同住吧,为师初到莫州时就想着总会有客造访,便特地买了间大宅子,为师让下人收拾出一间院子你们住下便是,不必与为师客气。”
刘主薄一再盛情邀请,严靖与常青却约好了般执意不肯,推脱道:“若是早年间,学生还年幼,自然要与老师住在一处,只是如今学生已成丁,再与老师同住多有不便,还是分开住的好,再者这莫州城本就不大,学生想要拜见老师也不过走几步路的功夫,与老师同住有何不同?”
见两人都坚持,刘主薄只好作罢,却不放心的叮嘱了好些,直到马车停在刘府门口才放过二人。
自第二日刘主薄从顺王府中捧出谕令走马上任后,接下来的一段日子莫州城的热闹可谓又上了一个台阶,虽比不得大周朝其他人流如织富裕的州县,但在谢景安的封地里,却是头一份了。
刘主薄忙的恨不得多长出几条腿几只胳膊,严靖同常青也不复刚到莫州时的清闲,他二人原以为去报社见过上官,就能走上他们想象中的生活,却不想到得顺王给他们的报社地址后,大吃一惊。
不止上官不是他们想象中德高望重文采斐然的大儒,就连办公的地方与他们设想中的也天差地别。
好在二人也不是没什么城府的人,硬是在上官面前敛住惊讶的神情,保持着面上的恭敬,拱手道:“下官见过大人,下官是康平十五年举人严靖/常青,经顺王殿下指派,特来拜见大人上差,供大人驱使。”
看着面前进退有度,说话极有条理的两位年轻举人,报社主事于应安感动的几乎热泪盈眶,他当时揽下差事答应顺王倒是答应的极为痛快,可等他真走马上任,却艰难的让他揪头发几乎揪成和尚。
他不是不知晓这桩差事前所未闻,办差的期间定然险阻重重,但他自信有顺王的支持,他的一腔热血什么都能克服,结果在揽下差事不过几日,他就开始夜不能寐,日思夜想该如何将殿下的设想呈现。
就在他有些眉目,但当局者迷仍有不少疏漏不知如何补救的时候,严靖同常青出现了,一看就极为聪明的两人在于应安看来简直就是及时雨,当下也顾不得什么上官的威严,腿一跨迈出一步一把握紧两人的手,激动的道:“两位俊杰总算来了,老朽等两位等的可谓是望穿秋水,两位快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