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同人)清歌荀令[三国]》分卷阅读104

    这么称呼的原因一来是那二位明显比他大上许多,二来则是他们给人的感觉实在不像还在书院中学习的学子。

    即便书院中有比他们年龄还大的学子,从身上的气质上也能瞧出一些端倪。

    大概是城里整日忙于政事的那些先生了。

    就是不知道这二位是谁,如今曹公正准备攻打荆州,哪位先生能有时间过来书院,还是特意乔装打扮过的?

    荀彧将琴放在了驿馆,身上没了最大的标志物,一旁的戏志才更是如此,马钧也不敢随意去猜,歪了歪脑袋猜不出来然后就接着低头想自己的事情了。

    荀彧没来得及查看最新一批学子的情况,但是戏志才已经看的差不多了,看到有生面孔时便直接将人介绍了一遍。

    还好他们在的位置没有其他人在场,如若不然,这些话说出来还指不定能让那些学子们多惊讶。

    在驿馆待到了傍晚,在雅集结束之前,悄悄过来的这俩人又悄悄离开了,除了心思细腻的马钧之外,期间没有打扰到任何人。

    到书院来转一圈,也算是出来散散心,荀彧心情极好的和戏志才一起回到家里,然后被告知有他们家主公的信件送了回来。

    才走了不到半月,还不到例行信件的时候,主公这时有消息是为何?

    和身边人对视了一眼,二人不约而同赶往书房,神色也都沉了下来。

    然而,坏消息没有看到,而且只从信件之中,他们便可以猜出主公那不知道该说什么好的表情。

    大军南征尚未抵达荆州,刘琮便直接举州投降,竟是连抵抗的意思都没有。

    第120章

    欲言又止的看着被加急送来的消息, 荀彧摇了摇头,直接将事情扔给了戏志才。

    荆州反应这么迅速, 实在有些让人难以言喻。

    刘琮降, 其中必然也是蔡瑁的意思, 蔡氏一族在荆州势力不小,这是看刘氏靠不住,所以直接将主意打到了他们主公身上啊。

    打算是好打算, 只可惜他们主公不是傻子,不会巴巴的过去就迎合他们的意思。

    以他们主公的性子, 会是这么好说话的人吗?

    “荆州地广, 即便刘琮送去了降书, 主公一时半会儿也回不来。”将案几上的东西收拾整齐, 戏志才不甚在意的敲了敲桌子,然后起身和荀彧一起离开了书房。

    他们都知道主公要拿下荆州不会耗费太多兵力, 但是没想到会这么容易,恍然之间总有种不真实的感觉。

    向来只会将事情往复杂了想的谋士们觉得这件事太过容易,私下里自然会想到各种阴谋, 这么一来,他们更不能掉以轻心。

    从各州传来的消息总是先送到荀彧府上, 一个晚上的时间, 也足够他将消息通知下去了。

    第二天一早, 没有留在自家书房,荀彧和戏志才收拾好之后直接去了隔壁议事厅。

    他们起的足够早,但是以之前的惯例来看, 去的最早的却不一定是他们。

    果不其然,荀彧戏志才到了议事厅之后,一眼便看到里面已经有人在那儿翻看着竹简了。

    端坐在自己席位之上的崔季珪听到声响,起身见过礼之后便接着回到了自己的位子。

    崔琰是个不苟言笑的性子,相处久了他们也都知道了这人的习惯,在一定程度之上,崔季珪和荀公达相似极了。

    都是一样的心思缜密,都是一样的喜欢面无表情。

    幸好现在公达不在昌邑,不然,这俩人一起出现,周围五尺之内定然没了声响,吓人的效果堪比沉着脸时的吕大将军。

    荀彧和戏志才只要都在昌邑一直都是形影不离,二人一同前来崔琰也没感到意外。

    这两人在主公心中的地位旁人遥不可及,关系好也正常。

    正常?

    并没有察觉到哪儿不对劲,崔琰细细梳理着荆州如今的情况,只想着能不能从刘琮送降书之上看出一些端倪。

    然而,等人来齐还没说几句,外面便再次有传信的士兵过来。

    依旧是从荆州他们主公那儿快马加鞭赶过来的。

    过去将那明显不是他们主公手笔的竹筒取过来,荀彧面色如常从中拿出一卷帛书。

    这等传信习惯,除了奉孝也没谁了。

    一眼将帛书上的内容扫进眼中,荀彧微微勾起唇角,很好,很符合奉孝的风格。

    ——不必多想,刘琮真降,荆州无碍。

    合着这是知道他们会多想还刻意将消息分成两拨送来,能耐了啊!

    将帛书送到下面传阅,荀彧神色有些无奈,“奉孝既然传信,主公那边定然自由安排,吾等也无需多此一举插手了。”

    郭嘉既然如此笃定说荆州无碍,那就肯定没有什么问题,他郭奉孝虽然不羁,但是说出来的话还是极为可信的。

    等周围的人将那帛书传阅过来一遍,戏志才也合上了面前的竹简,“既然如此,正巧今日过来了,诸位便来谈谈兖州农事吧。”

    那名为马钧的少年着实给了他不少惊喜啊!

    若是能将这改良过之后的水车推广至整个兖州,今年是否就不用担心雨水的问题了?

    若是可行的话,接下来周边几个州也都可以试试。

    因为马钧小少年近来对农耕异常关心的戏志才将众人的注意力都拉回来,然后开始讨论关于农耕之事。

    天下间这么多人,不可能只马钧一人有这些本领,他们是不是也应该转移一下视线,多找找其他方面的人才?

    荆州襄阳,接受了刘琮降书的曹操将大军驻扎在城外,却没有直接进城的意思。

    即便里面没什么威胁,他们也不好直接带兵进去,先看看蔡瑁是什么意思再谈其他。

    城外,一载着满满一车厢书的马车缓缓而行,旁边两个青年人骑在马上跟在旁边,正一路朝着兖州的方向而去。

    佩剑的青年神色有些犹疑,看着身后的襄阳城,再看看旁边神色自若的友人,终于忍不住再次开口问道,“孔明,那兖州真的能让寒门弟子有所作为?”

    第121章

    淡定的回头看了一眼, 诸葛亮拍了拍宝贝坐骑的鬃毛,“莫要再问了, 等到了兖州一切都能知晓。”

    有些无奈的看着这平常甚是稳重的友人, 诸葛亮摇了摇头继续赶路, 从出城之前这人就开始担心,平日里也没见他这么慌过。

    徐庶揉了揉脸,也感觉自己问的次数有点多了, 他有些太紧张了。

    “既然如此,那便加快脚步前去兖州吧!”

    寒门弟子有才能便能得到重用, 没有来自世家的偏颇, 这种事情只在想象之中出现过, 谁能想的到如今真的出现了。

    非但出现了, 提出想法的竟然还是颍川荀氏及颍川陈氏之人,这两个在中原一带地位显赫的家族内部真的没有什么异议吗?

    徐庶心中不解, 让寒门出身之人分走权利,这在任何时候都是世家大忌,那为提出想法的荀先生究竟顶着多大的压力才让曹操真正将此事推行下去?

    并非所有人都有这般魄力冒天下之大不 与家族对着干, 荀氏一族多读书人,对这些事情应该更为看重, 更何况这回损害的不知一个家族的利息, 而是整个兖州的氏族。

    若是有可能, 以后便能发展成全天下的宗族。

    徐庶是这般想法,诸葛亮心中念头与之相差无几,诸葛一族先前在中原, 所以,他对这其中的弯弯绕绕比徐庶更加清楚。

    荀先生乃真圣人,一心为的是天下人,而不单单只想着世家那些特权。

    有这等大贤之人尽心尽力辅佐,身边有多是计谋超群之辈,曹孟德何愁不成大事?

    现在曹操就在襄阳城中,但是他和徐庶如今皆身无官职,直接找过去确实有些麻烦。

    再说以如今这种情况,荆州诸事未定,只怕曹孟德也分不出精力来见两个名不见经传之辈。

    当然,这个名不见经传只是诸葛亮自认为,只在荆州一带,他们俩的名声也算传出去了,只不过多是说他们过于傲气目中无人罢了。

    毕竟拒绝官府征辟的不少,能连续多年一直拒绝的就不多见了。

    极其顺利一路抵达兖州,诸葛亮和徐庶商量了一下便直接朝着昌邑而去。

    身为兖州治所,昌邑一直是曹军的后盾,经过这些年的治理,听闻那里同多年前盛世之中的模样也相差无几。

    既然来了,那就到昌邑,顺便试一下以他们的能力能不能入了那些先生的眼。

    听说书院之中建有一书屋,只要是其中学子便能进去查看,有蔡公伯喈多年来的藏书在其中镇着,想来不会让人失望。

    两个皆是视书如命之人,听到有蔡邕半辈子的藏书,哪儿还能不心动?

    经过盘查进了城之后,诸葛亮和徐庶找了家客栈修整一下,然后便在楼下大堂坐着打听消息。

    《宅书屋》om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