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花开1995》第233章 最精密的仪器——韦格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那年花开1995 ”查找最新章节!

    看着韦格的耍宝,马夫人有些心疼他,这么多的资料他也不知道要鼓捣多久才能弄出来,哪怕他是氪星人怕也得累死。

    “得,得,你不害臊我还恶心呢,你说有你这样当老板的么什么事都推在我一个女人头上,不知道还以为这公司是我的呢……”

    不止是马夫人,包括坐在那不吭声的小李总在内,韦格身边这些大佬都觉得他可能杰克马都是来自其他星系的生物,不然根本没有办法解释这源源不断的技术从何而来。马夫人之所以能降服高傲的英伦佬,就是因为韦格那300多项技术已经对arm公司形成了围剿,要么投降,要么就打官司,根本没有第三条路可走。

    像这种研究机构大都是些技术狂、科技宅,如果不能在技术上折服他们,可不是那么好剃头的。

    “姐,您可也是泰和资本的股东,我李哥现在的身价可远远没你高……”韦格的话把小李总臊得脸恨不得扎在办公桌下,不过马夫人的脸色却好了很多。

    泰和资本的资金来源于出售icq的钱,这笔钱在去年的湘港市场上翻了一番还多,除去了投资了小李总的1e和另1e捐款外,帐面上在最高峰时有近40e,而且这是美金。这笔钱韦格让马夫人单独成立了泰和资本,主要的投资一些高科研究的项目,而韦格也给了奔波劳累的马夫人10%的泰和股份。

    泰和资本第一笔投资就是用2.5e英磅,溢价收购了本来雄心勃勃拟划在98年上市的arm公司,也是韦格提出的开放式架构这个理念,在未来让巨无霸一般的intel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海洋。因为在新的世纪,一个保守垄断的公司的发展道路只能越走越窄,开源、共享、联合开发才是主旋律。

    韦格明白arm公司到了自己手里,未必能做到另一个位面的辉煌,但他相信有了这个神器在手,至少能让华夏在这个行业里多一些话语权。

    “小格,我后悔了,能退股么”

    “当然不能,想什么呢马姐,咱可是白纸黑字写好的,十年内您要退出可是得双倍赔偿的……”

    “我怎么感觉自己像签了卖身契呢”

    “……”

    ……

    玩笑开过之后,马夫人把小李总给哄走了,她开始进入工作状态。韦格知道她骨子里是个工作狂,就把去荷兰的需要做的事情一一的和她交待清楚。877好书网

    去荷兰做什么大家肯定能猜得出,那就是寻求芯片生产的重要的设备——光刻机。asml阿麦斯公司在韦格第一次穿越时可是这个行业霸主,利益于德意志的精密加工、镜头与帝美的电气光学,阿麦斯把两家东洋公司甩得远远的。

    说到技术先进程度、可靠性与精度方面,一向以精密电子称雄的东洋,佳能、尼康也只能跟在阿麦斯身后吃灰。您没看错,就是东洋的佳能和尼康,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是帝美三剑客垄断着光刻机,而到了九十年代这两家东洋公司就成光刻机的双雄,而且在00年尼康还是这个行业的老大,至于当老二的佳能对这一年百八十台销量的光刻机根本不重视,人家的相机利润远远要比这玩意来钱。

    行业内都说做光刻机就像印钞机一样来钱,这玩意早期从原理上不比照相机复杂多少,就是一个类似于投影仪的设备,但随着技术的进化,不断升级的芯片这玩意对于精度要求越来越高。

    尼康因为理念陈旧,忽略了技术升级,于是让后来居上的阿麦斯仅仅用了十年,就把高端的光刻机市场份额做到7成,在这一领域成为当之无愧的霸主,一台光刻机的售价卖到了5e欧元,你还别还价,你不要后面还有排队等着买的公司。

    虽然现在阿麦斯还很弱,但韦格知道这家已经被帝美intel等巨头邀请的荷兰公司是没有机会收购了,但他想到最折中的方案就是授权,以专利换授权,在湘港组装生产光刻机。湘港如今是华夏的地盘,想比起大荷兰总不会出现设备做好了被火烧掉的事故。

    除了检测光刻缺陷及相应修正解决方案、深紫外光源、气动轴承设计图等一大堆的技术图纸外,韦格指着两个标着“浸入式193nm解决方案”的a4纸箱对马夫人着重的说着:

    “马姐,这套浸入式的193nm产品专利一定要拿下来,这些专利公开发表要快,无论付出多大代价,只要这套技术专利一公开,我们就有了和阿麦斯、尼康谈判的资本……”

    韦格所提出的193nm技术,到目前已经困扰了芯片巨头intel、amd足有两年的时间,集合大量的半导体精英也始终没跨过这个瓶颈,而这个瓶颈直到02年才被阿麦斯给攻克。而用的就是“浸入式”的方法,这方法说起来有点逗比,就是在原193nm光刻机的基础上,在晶圆光刻胶上方加1mm厚的水,而这水可以把193nm的光波长折射成134nm。

    也正是这种有些逗比的改进,这种“浸入式”光刻技术成功的翻越了157nm大关,直接做到半周期65nm。加上后来不断改进提升的高na镜头、多光罩、高灵敏度光刻胶等技术,浸入式193nm光刻机一直做到今天的7nm。

    最后他还把一套自己手工打磨的光学镜头给了马夫人,这二十多块锅底一样大的镜头,让韦格在地下工作室里整整打磨了十多个夜晚。光刻机的灵魂在镜头,别说是华夏,就是一向标榜精工的东洋,做出的镜头只能算是二类产品,玩摄影的都知道产地在东洋徕卡镜头,和原产地德意志相比差距还是很大的。

    如今的光学镜头,在德意志和东洋都早已进入了数控生产的阶段,现在的华夏别说和德意志比,在技术上就是与东洋也有着难以逾越的鸿沟。

    但韦格记得有一位前辈说过,第一序列的机器是人,无论多么精密的加工设备,在加工精度上总有极限,唯一能突破这种极限的只有万物之灵的那双手,哪怕是工业母机也是靠着工匠们的双手造出来的。

    而身体强化后的韦格,对于肌肉的控制精度早已经突破人类的极限,在这星球上他是bug一样的存在,也是这个位面上最精密的仪器。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