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万朵》分卷阅读98

    一个时辰后,乾元殿内殿的龙榻之上,褪去帝王装束的昭元帝苍老得如同奄奄一息的老人一般,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中缓缓睁开眼。

    见昭元帝睁开了眼,候在一旁的院令连忙上前,将昭元帝里里外外诊断一般后,面色沉重的退至一旁。容修见此,连忙道,“院令大人,父皇如何了?”

    院令拱手道,“回太子殿下,陛下曾经就因缠绵病榻而耗损了身子,之后又忙于政务,数日前又因为骤然惊吓而急火攻心,病情反复,如今已是……回天乏力了,是老臣医术不精,请太子殿下治罪!”

    “怎会如此严重?”容修面色一惊,道,“大人就没有法子医好父皇吗?”

    “修儿……”龙榻之上,听到容修焦急的声音,昭元帝回神,免礼侧头看向立于龙榻前的容修,道,“不必为难太医了,朕的身子,朕自己知道。”

    “父皇——”容修俯身上前,道,“儿臣不信父皇的身子会如此虚弱,无论有什么法子,请父皇让太医院的太医们勉力一试,可好?”

    昭元帝十分费力的抬了抬手,“不必了。”又朝候在一旁的赵德胜道,“赵德胜!”

    赵德胜上前躬身道,“陛下,老奴在!”

    “传令,屏退众人,留太子一人在殿中即可,朕想与太子说说话。”

    “老奴遵旨!”言罢,赵德胜便领着殿中宫人与太医们,陆续出了大殿。

    未几,偌大的乾元殿内只有昭元帝与容修父子二人后,昭元帝布满血丝的疲惫的双眸带着一丝深意看向容修,道,“修儿,此刻已无旁人,你告诉朕,你早已察觉到赵权的不轨之心了,对否?”

    容修沉默了一瞬,微微颔首,“是,父皇。当儿臣与太尉大人相继离京后,儿臣便察觉到了不对,后来在祁州城遇袭,儿臣便已知晓是赵权的人手所为。而且,这位丞相大人所做的不仅仅只是这些。父皇可知,今次我大昭接连遭到戎狄与宛军的连番来袭,正是这位丞相大人,以我国土为因,诱使他们前来攻打。而赵权真正的目的,便是今日的逼宫!”

    闻言,昭元帝眸光沉了沉,却道,“赵权的狼子野心暂且不提,修儿,朕想知道,兵部尚书,何时成为你的人了?竟连朕都毫不知情?”

    容修神色不变,道,“回父皇,兵部尚书并非是儿臣的人,他只是曾经私下与太尉大人、管大人皆有过私交,此次也是看出赵权居心不轨,便以身为饵,加入赵权的党派之中。”

    昭元帝闻言,沉默良久,忽而道,“修儿,告诉朕实话,你从多久开始,便知蛰伏隐忍了?”

    容修微微一愣,抬头扫见昭元帝正望着自己的饱含深意的眸光,片刻后缓缓道,“儿臣也不知。父皇,儿臣并非有意隐瞒,只是儿臣自小身为皇太子,便也成为了众矢之的,儿臣并非自小便知韬光养晦,儿臣想要的,不过是好好活下去!”

    闻言,昭元帝重重叹息一声,声音之中隐含着愧疚,与一丝释然。“是朕忽略你了,你母后在你生下时便离开人世,因为此故,朕没有过多的关注你,让你从小与宫人一同长大,是朕错了。”

    “好在,你品性谦和,天资聪颖,自小便知韬光养晦,如今看来,以你的心思与手段,治理朝堂与天下,足矣。这个天下交给你,朕也放心了。不过,修儿,朕要你答应朕一件事。”

    容修道,“父皇请说,儿臣能为父皇做到的,儿臣一定做到!”

    昭元帝欣慰的颔首,道,“你的母妃温贵妃,已有了身孕。朕要你答应朕,善待温贵妃与她腹中骨肉,你可能做到?”

    “母妃有孕?”容修怔了一瞬,颔首道,“父皇放心,儿臣一定做到,母妃腹中的孩儿,也是儿臣的至亲。”

    亲耳听到容修的答复,昭元帝满意的露出一丝身为人父的和蔼笑容。片刻后,道,“将赵德胜叫进来。”

    容修颔首,将赵德胜唤入殿内。赵德胜连忙行至龙榻前躬身道,“陛下!”

    “赵德胜,大臣们可是都回去了?”

    赵德胜颔首,皆已出宫。

    昭元帝道,“召管怀入宫,就说朕有要事召他!”

    “老奴遵旨!”

    半个时辰后,回府不久的管怀又撑着老迈的身子返回宫中。

    彼时,乾元殿内,管怀,赵德胜,容修三人皆在场。昭元帝道,“管卿,你是两朝元老,想必今日的情势也熟悉了,如今,整个朝堂之上朕唯一能够相信的只有你管卿一人了,今夜唤你前来便是要你做个见证。”

    眼见昭元帝衰老而强打起精神的面容,管怀已然猜到昭元帝接下来要嘱咐的大事,心里明知这一日迟早会来,然而此时此刻当真来临时,管怀心中还是有着感概与动容。毕竟,如昭元帝一般全心信任他的皇帝,今后将再无二人。

    不敢在多想,管怀拱手道,“老臣洗耳恭听!”

    昭元帝道,“传朕旨意,皇太子容修谦孝慧敏,崇德恭善,今承皇天之眷命,朕夢逝后,由皇太子容修顺应天德,继承大典!君需鼎心持政,尚纳亲贤,恭心图治,以安天下!今由御史大夫管怀见证,总管赵德胜旁证,此诏令及时生效!”

    闻言,管怀与赵德胜立即叩首。

    “臣遵旨!”

    “奴才遵旨!”

    容修上前叩拜,沉声道,“父皇,儿臣定幸不辱命!”

    昭元帝闻言,唇角扬起一丝安详的笑容,随即想起什么,又道,“修儿,你三弟他……”

    “父皇请放心。”容修道,“儿臣不是绝情之人,若三弟愿就此收心,修身养性,这一世平安,儿臣还是能保的。”

    昭元帝颔首,道,“修儿,莫要让朕失望。”言罢,仿佛身上承载多年的重担就此卸下,彻底了了心愿一般,昭元帝面色一缓,昏睡了过去。

    容修见此,惊声道,“父皇!”慌忙间又将太医们唤入殿内。

    太医院令上前,将昭元帝查看一番后,无奈地跪于容修身前,道,“太子殿下,陛下强撑许久,这龙体,已彻底油尽灯枯了!”

    闻言,容修面色微微一白,望着龙榻之上好似睡得安详的昭元帝,竟半晌无言。

    昭元帝终究没有撑过这一夜,早已油尽灯枯的身子,在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宫变之后,与丑时三刻,辞别人世。

    丑时三刻,皇宫中的丧钟敲响,接连十二道如雷鸣般的钟声在漫无边际的深夜中传遍了整座京城。

    无数人为之惊醒,听到宫里的丧钟皆是一震。

    他们知晓,缠绵病榻数年,让朝廷贪污成患,腐朽横生,却又在弥留之际妄图清理朝廷污浊的昭元帝,就此夢逝。昭元年号,就此湮没于历史长河之中。而这位昭元帝的逝世,他们心底并无多大感觉。他们唯一惶惑的,是明日登基的皇帝,又会带来一个怎样的朝局?

    天牢之中,赵权所住的那间暗牢里,听到丧钟传来的那一刻,披头散发,形容狼狈赵权蓦然睁开眼。听清丧钟之声为十二道后,他缓缓站起身,步履蹒跚的一步步走向牢房墙壁上的那一方小口,望着方口之外的漆黑夜色,一抹不甘与侥幸就此灰飞烟灭。良久,他的眼底,终于缓缓浮现一抹微不可见的愧疚之意。

    昭元帝夢逝了,曾经属于他赵权的时代,也彻底烟消云散了。

    这一夜,管怀没有离宫,因为他隐约有一种感觉,或许今夜,是他与昭元帝能见面的最后一夜。容修亦是留在乾元殿内,守在龙榻旁,亲眼见证了昭元帝的夢逝。

    这一夜,因为昭元帝的突然夢逝,整个皇宫陷入巨大的悲痛与忙碌中。整座皇宫灯火通明,沉寂而悲伤的气氛将皇宫彻底笼罩。

    温良宜得到消息赶至乾元殿时,昭元帝已被宫人侍候着换上寿衣躺入金棺之中。温良宜不曾见到昭元帝的最后一面,在昭元帝的灵前哭死过去,最终被容修命宫人劝着送回了永和宫。

    翌日,昭元帝驾崩的消息传遍全国上下。

    举国哀悼,百官痛哭扶灵。

    昭元帝的龙体在乾元殿内安放了七天七夜。七日之后,由皇太子容修起手,葬于皇陵。

    翌日,朝堂之上,百官面前,太子容修与勤政殿内举行登基大典,改年号为昭成,史称昭成帝。

    温贵妃继位为太后,腹中遗腹子受先帝之命,提前敕封诏令,若生男,为雍王 ,若生女,为昭仪公主。这也是史上第一次尚未出生,便被赐予封号的皇族子嗣。

    就此,经历了文氏除夕之变,昭元帝五十寿诞逼宫之变的昭元二十二年,就此划上终点。

    而即将带来全新朝局,泽被大昭百余年的昭成盛世,缓缓拉开了属于它的历史新篇章。

    作者有话要说:

    接下来就是沐青出场啦-3-

    第117章 封帅

    四月中旬,昭成帝亲政,将四月初三当日与赵权一同参与逼宫的大臣一律下狱,交由三司审查。经三司审查,又牵连出多名官员与赵权一党私相授受,暗中勾结,纷纷撤去官职打入天牢。

    一时之间,朝堂之上风声鹤唳,众多官员如惊弓之鸟,在政事的处理上更加小心翼翼,生怕一不小心就被赵权一党牵连进去,摘了脑袋上的乌纱帽。

    与此同时,朝政之上,昭成帝颁布多道诏令。其中最重要的,对于改变大昭朝局有重大意义与影响的,便是下旨命当届科举提前开始,并公布全国上下:读书士子皆可参与科举考试,举国上下加大监督力度,但凡入选贡生,入宫之后参与殿试由昭成帝亲自主考当场任命三甲为官。

    此诏令一出,举国士子沸腾,纷纷加入考科举的热潮。

    四月十二,亦是昭成帝登基的第二日,边城乾城送来恭贺信的同时,也带来了乾城的军报。

    彼时,议政殿内,容修正襟坐于御案之前,一身玄色长袍将他笔挺的身形勾勒出巍峨如山而又冷峭如峰势不可挡的气势。他蹙着眉看着眼前的军报,一览无遗后,将军报放于御案之上,对着面前的数位大臣道,“乾城的军事拖延已久,如今朝中内乱已息,是时候对付横兵乾城外的宛军了,诸卿可有何想法?”

    兵部尚书拱手道,“回陛下,臣以为,可以加派驻军前往乾城驰援。乾城外有宛军近十万人,我军有九万人,不说多,至少可抽调三万兵力前往乾城,十二万的兵力,只要用兵适宜,定然可以驱逐宛军,只是眼下主要的是,派何人前往乾城为主帅?”

    容修看了兵部尚书一眼,微微颔首。这时,管怀拱手上前,道,“启禀陛下,关于何人前往乾城为主帅一职,老臣有一人选,而且若是由陛下出面劝说,此人必定愿意前往乾城担任主帅一职。”

    容修眉梢微微一挑,道,“管大人说的,可是朕的外祖父,安阳国公?”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