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案追踪2》分卷阅读100

    “……据其本人交代,其行凶目的意在制止魏尚武逃走,并无故意伤人行为。鉴于其有自首表现,建议……”

    打到这里,沈严的手停了下来。

    “怎么了?”程晋松看沈严皱起眉头,走过去问道。

    “就这么便宜了李光北,真是憋气。”沈严不满地开口,“蒋泽鹏的供词漏洞百出,他是怎么发现魏婕的行踪,怎么跟踪上魏尚武,又怎么跑到飞机场的,全都说得不清不楚。尤其魏尚武是在候机大厅被发现的,他是怎么混过安检进到里面去的?!线人那边都探到了口风,说蒋泽鹏这两天应该是被李光北抓去了,这摆明了就是李光北找人捅了魏尚武一刀,然后把蒋泽鹏推出来顶罪!”说到这里,沈严恨恨地一摔鼠标,“偏偏我们就是找不到他说谎的线索!出租司机,机场群众,到处都有人给他作证,证明当时见过他!……”

    “李光北本来就是这里的地头蛇,再加上他早有准备,你一时找不到他的错处,也是正常。蒋泽鹏愿意替他背这黑锅,是因为他要不然也是死罪难逃。要是真能混个‘戴罪立功’,他还能少几年刑期。不过这事儿也没他想得那么简单,等魏尚武醒了,他还可以跟蒋泽鹏掐上一阵子呢。” ——魏尚武被送医时右肾破裂,医生只能紧急摘除了他的右肾。虽然命暂时保住了,但仍未脱离危险期。

    程晋松站在沈严身后,双手轻轻按揉着沈严的肩膀,继续缓声开解:“换一个角度,李光北这次也确实帮我们了一个忙。如果不是他及时阻止了魏尚武,一旦这人出了国去,我们的问题就更大了。更何况,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咱们觉得有疑点,就继续查。李光北总在河边走,总有弄湿鞋的时候。”

    听到程晋松的安慰,沈严怒气消解了许多。他将视线投回桌上,皱眉道:“现在就差那个女疑犯了。从目前掌握的资料看,那个人应该是个职业杀手,陈东下毒的和救魏尚武出医院的人都是她。这个人技术很高,人也非常狡猾,我们目前几乎没有掌握一点儿她的资料……”一想到这里,沈严的眉头就皱得死紧。“这个人如果不尽快抓住,不知道还会犯下多少案子……”

    “法证专家罗卡有句名言:凡走过必留下痕迹。这个杀手接连做了两起案子,可追查的线索不会少。而且,别忘了还有魏婕。魏婕跟她联系过那么多次,绝对会知道很多她的信息。现在只是魏婕还没有开口而已,慢慢来,我们肯定能撬开她的嘴。”说到这里,程晋松拍拍沈严的肩,“行了,那些事暂时先别想了,上午医院来电话了,说海关中招的那几个人情况都已经稳定了。邓局说一会儿要去医院探望一下,顺便再去看看周晨刚。时间也差不多了,咱俩也过去吧。”

    沈严点点头,放下电脑站起了身。拿着外套和程晋松一起下楼。

    “h市这两年真是多灾多难,去年抓魏远就搞出挺大动静,没想到今年被魏家人又给折腾成这样……”

    “所有的困难都会过去的,咱们当警察的,还怕困难么?”

    二人相视一笑,一同走出警局大楼——

    楼外,一片灿烂的阳光。

    ——正文完——

    作者有话要说:  后记

    终于写完了。

    从2015年5月开坑,到2017年1月完结,这本48万字的小说,我写了足足一年零八个月。这期间,我经历了两次手术,买了房,装了修,上了班,看了娃……在这么忙碌的生活中,我居然还能挤出时间写完这四十多万字,有时我自己想想都觉得很神奇。大概这就是真爱吧,我喜欢创造故事的快乐,我喜欢通过笔下的角色去享受另一种人生,我更喜欢用自己的笔写出对生活、对创作的看法。也许幼稚,也许浅薄,但这是我的心情,它无可取代。

    除掉情怀不谈,自己对《诡案追踪2》其实算不上特别满意。这本小说的写作战线拉得太长,太多次长时间的断更,必然对小说的整体性产生影响。而且,自己对人性的把握其实还很肤浅,刑侦小说其实很能展现人性的恶,但偏偏我是个很不喜欢压抑故事的人,所以难免将很多故事写得有些浅薄。另外,关于“诡案”这种“贴近生活”的设定,其实也遭受到一些质疑,很多人觉得它不够新奇诡谲,不够吸引眼球等等。这些评价也许有道理,但本文当初既然选择了这个设定,我就会努力把它写完写好。人各有所爱,就像我最喜欢的美剧《csi》,虽然它并不像很多美剧那样吸引人眼球,但我就是喜欢它,喜欢它像现代版的福尔摩斯一般对案件抽丝拨茧。我一直说,我的写作座右铭是“为自己写作而无人问津,好过为他人写作而失去自己”。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本小说是好是坏,留待各位评说。

    接下来就该是番外了。小说最后一卷集中于破案,对很多人的感情世界都没有交代,这些都会归并到番外中。至于番外的个数与字数,就看各位的长评与霸王票了2333

    就先这样,咱们番外见o(n_n)o

    第114章 蒋欣篇那些年(上)

    微信提示音响起的时候, 蒋欣正在看一篇文献。顺手拿过手机点开,视线却一直没离开手边的书页。

    “明天你是否会想起, 昨天你写的日记, 明天你是否还惦记,昨天最爱哭的你……”意外响起的音乐声让蒋欣从文献中抬起了眼。看了看手机屏幕, 一张大学同学在听课记笔记的照片意外地进入眼帘,紧接着, 陆续几张大学同窗的照片不断伴着音乐浮现, 当歌曲渐渐进入尾声时,电子请柬也终于进入正题——xx警官学院60周年校庆暨xx届法医班毕业十周年聚会请柬。

    十年?蒋欣看着那个数字微微有些发怔——不知不觉, 自己竟然已经大学毕业十年了?

    时间真是过得好快……

    退出电子请柬,班长的第二条消息接着过来:蒋欣,我们计划下周六在母校举行毕业十周年聚会,你能来吗?

    蒋欣想了想,回复:看看吧, 局里工作忙, 我离得又远, 不见得能去得上。

    蒋欣的大学在北京, 而她现在人在上海, 来回一趟最少也得六个小时。更何况警察的工作又是来个案子就忙翻天, 蒋欣还真不敢说自己能不能去得上。

    班长显然对蒋欣的顾虑深表理解:“没关系, 大家都一样,能理解。今年是咱们母校建校60周年,学校本身就会有一些纪念活动, 正好又赶上咱们毕业十周年,所以大家就想借机会聚一聚。你有时间就过来,没时间也没关系。我们的集合时间定在周六中午12点,地点在学校东门。”

    “好的,我如果周末没事就过去。”

    “好。”

    之后的几天,忙于工作的蒋欣几乎将这件事忘在了脑后。然而有时候事情就是这么凑巧,聚会前的那个周一,法医处主任突然找到蒋欣,告诉她本周五有一个刑侦技术的交流会要在北京召开,局里已经选定了她作为代表,去会上做一个报告。

    听到这个安排,蒋欣当时就是一愣。

    “这次会是xx警官学院建校60周年的系列活动,会议地点就在他们学校。我记得你就是那儿毕业的吧?母校校庆活动,你这个毕业生回去做个报告,再合适不过了。我估计你能遇到不少校友。”老主任微笑着说,“你也可以顺道回去看看老师们。”

    蒋欣没想到这会居然是母校主办的,听完老主任的解释自然点头:“正好,我们班还打算周末的时候一起聚一聚呢,今年是我们毕业十周年。”

    “是啊?那真是蛮巧的。”主任笑着点点头,“那这件事就交给你了。”

    “好的。”

    于是,蒋欣给班长发了个消息,将自己要赴京开会、顺便参加同学聚会的消息告诉给了他,班长大人的消息很快回复了过来:“哈哈,你也要参加那个会啊?刚才已经有好几个人给我发消息,说要参加这个会了。我看你们可以先聚一场了。”

    看着班长的消息,蒋欣嘴角也露出了笑容。“那好,我也好长时间没见到咱班同学了。周六那天我们正好一起过去。”

    “成嘞。”

    和班长聊完,蒋欣的嘴角还带着微笑,她的视线不自觉地扫向桌头——

    书桌上摆着一个简单的相框,相框中放着一张照片,照片上的人剪着利落的断发,穿着崭新的警官制服,英姿飒爽地站在警官学院的主楼门前,只是那脸上还带着些大学生的稚嫩。

    这是蒋欣大学毕业时穿着制服在学校门口照的,这么多年,这张照片一直摆在蒋欣的桌头。

    蒋欣出生于北方的一个很不起眼的小镇。小地方交通闭塞,人也不多,在这里生活了不知几辈子的人们早就习惯了远处的白山黑水与门前的一亩三分地。尽管“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的口号已经喊了好多年,可是对于镇子上的人们来说,“科学技术”与“生产力”都是些含混模糊且遥不可及的概念,他们每日面对的,仍是头顶的青天与脚下的黑土。千百年来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规律在这里依然适用。如此条件下,“读书”就成了一项可有可无的装饰,尽管各家各户都不会阻拦孩子们念完九年义务教育,然而初中毕业也就够了,文能够写清楚账单,理能够算明白菜钱,就已足够应对一辈子的生活。事实上,镇上的大多数孩子这九年书也不过是应付,小学四五年级还算不明白加减乘除的大有人在。

    然而蒋欣,是个与众不同的孩子。

    蒋欣从小就很喜欢读书。蒋家祖辈是做生意的,蒋欣的太爷爷曾经当过商会会长,正经是富甲一方的大户。然而接下来文革开始,蒋家的家财身份都成为了“罪证”,全家人遭到了严重的批斗,家财也被搜缴一空。然而,虽然家道中落,有些观念却被保留了下来。蒋家从小就鼓励孩子读书识字,只要孩子想念书,就一定会供他去读,无论是男是女。蒋欣从小就听当中学老师的父亲讲各式各样有趣的故事,对读书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的成绩也一直在班级名列前茅。只是小城镇的教学水平终究是无法与大城市相比的,尽管蒋欣的成绩在镇上数一数二,但是放到全省,仍然算不上一个很高的成绩。所幸蒋欣的身体素质很不错,经过面试体试后,她被位于北京的xx警官学院法医系录取。

    法医专业是一个纯爷们的职业,工作环境恶劣,体力要求高,工作时间长。很多单位在招人时即使不明说,也只愿意招收男性。警官学院法医系一年招收60人中,只有三个女生。然而蒋欣从小就有一股韧性,四年间她的学业成绩在系里名列前茅。毕业时,因为性别的缘故,她只被分配到了上海下属的一个郊县,然而,凭着扎实的专业知识与工作中的拼劲,十年间,蒋欣一点一点前进,最后竟被上海刑侦总队法医处相中,成为了大名鼎鼎的上海803的一位主检法医师。

    小麻雀终于凭借着自己的翅膀,扑棱出了小山村,并在上海这片大森林中站稳了脚跟。

    对于母校,蒋欣有种难以言说的感恩。如果不是母校,她不会成为今日的她。想到这里,她收回视线,打开笔记本电脑,开始认真投入到发言稿的准备中。

    忙碌的日子总是快得如白驹过隙。周四晚上,蒋欣乘坐高铁奔赴帝都。

    这次会议因为就是母校主办,所以会议地点就在校内,而接待的招待所也在学校附近。蒋欣熟门熟路来到招待所,刚一进来就听到了热切的招呼声:“蒋欣!”

    蒋欣抬头一看,只见签到处前面热热闹闹站了好几个人,还没等蒋欣看清楚那几人的模样,其中那个女人便快步奔了过来,一把抱住了蒋欣。“真的是你!”

    “晓梅?!”蒋欣看着扑到自己身上的昔日室友,实在是有些惊喜。再抬头看看剩下的那几人,都是自己班级的同窗,就连副班长董军也在列。蒋欣跟他们一一点头致意,看到最后一位略微有点意外。“你也来了?”

    “是啊,”蒋睿恒微笑着伸出手去,“想不到这么快就又见面了。”

    “蒋师兄明天也做报告。”一个男的凑过来,笑呵呵地给蒋欣解释,“蒋欣你行啊!我看了,明天作报告的所有人里,就属你最年轻!不愧是咱班的才女!”

    “那是,当年念书的时候,蒋欣成绩就是全班最高!”杜晓梅拉着蒋欣自豪地说,仿佛那成绩是自己的一般。

    “说起来时间过得真快啊,一转眼咱们都毕业十年了。”一个男生感慨。

    “可不是,要不是学校搞这次会,咱们恐怕都聚不了这么全。”

    杜晓梅个性活泼,她眼睛一转,建议道:“诶,既然咱们几个都到这儿了,干脆一起出去吃饭吧!当提前庆祝了!”

    “蒋欣明天还要做报告呢,能行么?”董军询问性地看过来。

    “没事,我讲稿都准备好了,出去坐坐不耽误。”这种时候,蒋欣自然不会扫大家兴致。

    “蒋欣你最好了!”杜晓梅送给蒋欣一个大大的笑脸。而后她看向蒋睿恒:“蒋师兄,一起吧?”

    “好啊,只要你们不嫌我不是你们班的。”蒋睿恒戏谑地回答。

    “怎么会!”“都一个学校的,说什么见外的话!”“就是就是,一起去,走走走!……”

    一行六七人热热闹闹地离开招待所,来到学校东门外不远处的一家烤鱼店。此时是晚上七点多,烤鱼店里人声鼎沸,大多数来吃的都是警官学校的学生。好在几人人多,直接开了一间包房,避免了排队之苦。

    “想不到这么多年了,四食堂还是很火爆啊!”杜晓梅看着大厅里满满当当的样子,感叹地说。这家烤鱼店已经有十多年的历史了。当年的警官学校只有三个食堂,菜品既不丰富又不美味,大多数学生吃上一段时间就腻味了,纷纷到校外觅食。而在学校附近的几家小饭店中,就属这家烤鱼店味道最好,而且价格公道,所以警校的学生几乎每隔几天就会来这里吃一顿。时间一长,大家便将这里戏称为“第四食堂”。

    “咱们当年吃饭的地方,大多数都黄了,也就这家生意一直还不错。”董军解释道,“还有就是路那头的那家咖啡厅,不过现在里面也不全是喝咖啡的了,那里面还弄了一堆桌游,我看不少人都在里面打牌。”

    “这么说,现在的师弟妹们不流行在宿舍打牌了?”

    “咳,现在还有几个人愿意打牌了啊?连企鹅斗地主都out了好嘛!”

    “变的东西太多了,咱们那时候还用bbs呢,现在的师弟妹我估计都不知道那是啥了吧?”

    “诶对对对!我还记得那时候流行bbs账号刷级,我们宿舍几个人天天早上起来就把账号挂上,天天发帖留言,就盼着能升到神级呢!”

    “嘿对!那时候咱们系版可热闹了,天天各种讨论的。”

    “还有写小说的呢!”

    “对对对!那时候最火的那本是叫《大学生陆小凤》吧?就是我们系的师兄写的。”那男同学说到这里,突然想起了什么,“诶我要是没记错,就是蒋师兄吧?”

    大家的目光都随着这位男同学转向了蒋睿恒,蒋睿恒倒也没遮掩,大方承认:“是我,当初写着玩的。”

    “哇!”“真的啊!”一群人再次叫出声来。杜晓梅兴奋地说:“蒋师兄,我可喜欢你写的那个小说了,你后来为什么不继续写了啊?我还等着看你写他们联合抓叶孤城的案子呢!谁知道你断更了好久,然后突然就完结了……”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