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一代名臣的制作方法》分卷阅读22

    倪后瞻道:“杨涟上折子弹劾魏忠贤的二十四大罪,折子没递上去,如今被扣在魏忠贤案头了!”

    范铉超大吃一惊,很快不解:“弹劾魏忠贤的折子多了去了,就算杨涟是顾命大臣,恐怕……恐怕也会不了了之吧。你这么火急火燎的是做什么?”

    倪后瞻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都一股脑塞进范铉超脑子里去,要说明的太多了,实在难以几句话描述完。

    “杨涟大人的二十四大罪,可不同于以往。字字珠玑,刀刀见血。”倪后瞻拿出一份叠得整整齐齐的白纸,递给范铉超。“上面细数了魏忠贤专权妄断,卖官售爵,收受贿赂,草芥人命的二十四大罪。而且,最重要的是,你看这里——”

    范铉超目光顺着倪后瞻的手指,看到“中宫有庆,已经成男,乃忽焉告殒,忠贤与奉圣夫人谋焉。是陛下且不能保其子矣,大罪十。”

    “还有这儿。”

    “祖制,不蓄内兵,原有深意。忠贤与奸相沈纮创立内操,着劲弩铠甲,薮匿奸宄,其皆大盗、刺客,更有为敌国窥伺者潜入其中。一旦变生肘腋,可为深虑,大罪二十二。”

    范铉超拍掌大笑,说:“谋害皇嗣、蓄养家兵,有了这两条,魏忠贤就倒了一半,至于其他二十二条,不过是锦上添花而已。无论如何,陛下都要查他办他了。这么多年来,他的恶行之多,都不用查,根本就是浮在水面上的。”

    倪后瞻也是这种想法,可他还是忧心忡忡,“魏忠贤把折子扣下了,不知能不能上交圣阅,若是他一直扣着,恐怕杨大人就危险了。”

    “就算他不交给皇上,陛下上朝时,杨涟大人也能面示于上。”范铉超安慰道,“我想应该没问题。”

    “可杨大人安危又怎么办呢?”倪后瞻还是不放心,“若是魏忠贤抢在皇上上朝前将杨大人……”

    太过不详,倪后瞻最后还是没有全说完。但范铉超还是明白了他的意思,沉吟道:“不至于,魏忠贤还没有那么大的胆子。他也只敢在宫里暗杀个把太监,陷害几个不服他的管事,不见得就能杀朝廷命官。”

    倪后瞻想想也是,这些年来,魏忠贤和东林党斗,都是按着官场规矩来,还未出现过暗杀政治对手这样的事。

    两人又商量了会,决定还是密切观察为主,毕竟到了杨涟和魏忠贤这个阶段的争斗,范铉超和倪后瞻也差不了手。

    范铉超又回到国子监读书了,这时候因为陆、祝两人闹的事件,许多先生都不愿来,或辞官,或称病。

    范铉超本以为陆万龄和祝捷走了,他们就回来了,可现在看来国子监的水也不浅。那些辞官的先生是回不来了,可那些称病的,就没那么好过了。国子监祭酒是魏忠贤的人,当时国子监闹了那么大的事,他没兜住,在魏忠贤那里好没脸,如今那些称病回家的先生、学子,祭酒都不许回来,放话道:“好好在家休养,提升自己。”

    国子监现在的学风比林司业在时,散漫了许多,祭酒也没打算正风气的意思。

    范铉超当年在大学逃课也是面不改色的,穿越以后就再也没胆子逃过课,现在看国子监这样,又想了起来,笑着和倪后瞻道:“早知如此,我就应该接着请假。”

    范铉超和倪后瞻两人又等了几日,还没听说有动静,着实奇怪。倪后瞻从父亲倪元璐那里得知,天启帝接连好几日都不上朝,许多低品阶的大臣不知宫中出了什么事,着实奇怪,议论纷纷。

    倪后瞻立刻把这消息告诉了范铉超。他自己倒是不奇怪:“看来魏忠贤是真想到办法把皇上拦住了。可拦着皇上不上朝只是缓兵之计,最后还是要想个办法了结了这件事。”

    “这件事恐怕不能善了。”范铉超皱着眉头,思索着对策,“杨涟大人弹劾魏忠贤,罪状条条惊心动魄,若是没能一举扳倒魏忠贤,等到魏忠贤反扑,恐怕杨涟大人……”

    两人沉默对视,一时无语,气氛凝重。

    良久,倪后瞻才道:“若是能想办法将折子上达天听就好了。”说话间,他脑子里已经转了好几个念头,什么宫女什么张皇后都过了一遍,最后都只能自己承认是异想天开。

    “……若是魏忠贤不愿将折子呈上去,我们就逼他自己呈上去。”范铉超想到一个“前人”的做过的办法,计划在脑子上上下下转了好几遍,虽然可行,却是一个不好就要粉身碎骨的冒险计划。

    “你有办法?”倪后瞻眼睛一亮,看到范铉超一脸犹豫纠结,催促道:“就算是什么为难的计划都好过我们在这儿干等着,你说出来听听,我们俩参详参详,看看可不可行。若是可行,一起查缺补漏,不好吗?若是不可行,也没什么损失。”

    范铉超点点头,道:“兵行险招,我们是没办法上达天听,可防民之口甚于防川,魏忠贤也无法完全不让天下百姓议论。一个两个引不起注意,一千两千呢?一万两万呢?十几二十万呢?只要人数足够,陛下肯定会听到消息,到时候肯定要魏忠贤把杨涟大人的折子递上去。到时候……”

    “到时候,就是魏忠贤自掘坟墓!”倪后瞻兴奋道,“我这就去联系人——”

    倪后瞻抬脚就要走,被范铉超一把拉住,“等等!你现在去找人,也只不过是找国子监的同窗,国子监才多少人?能说多少话?就算是大家都积极响应,最大的范围也不过是京城一块地,也不过是我们这些读书人自己热闹而已。”

    倪后瞻疑惑道:“你的意思是——”

    “大明百姓千千万万,读书识字的也不过是十之一二,除去那些没廉耻的,除去那些置身事外的,还有多少人可以开口说话?”范铉超原本还略有犹豫,略有担忧,这下说都说了,却自信起来,侃侃而谈“我们就这些人,可比老百姓少多了,而这些多出来的民众中,又比我们多多少义气之士?若是全天下人都议论这件事,全天下人都要求除去魏忠贤,就算魏忠贤他再得圣心,又能保多久性命?”

    倪后瞻定定地看了他许久,才叹道:“范含元,这是杀头的重罪啊!你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胆——就是佩服你这样的汉子!”

    范铉超想想也是,若是以前定是要再三犹豫,再三恐惧的,但如今——“只要我们赢了,那就是大功臣,前途一片光明。”

    第38章 卧底天才

    范铉超说的这些,文科生应该很眼熟,就算你不是文科生,这也是会考必考的重要考点,是死记硬背下来的。

    “五四运动是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历史不合格的作者君摘自百度百科。

    熟记高考考点,即使穿越了也能发挥大作用——学习的重要性√在当时的背景下,北京学生的游行运动,的确是救亡图存的呐喊。可要是想直接照搬借鉴到明朝天启年间,对付魏忠贤,伟大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点告诉范铉超,这既不可行,也不科学。

    五四运动时发动了几千学生上街游行,可现在国子监里的学生也才将将一千出头,还要刨去那些墙头草和阉党。

    而且当时的情况也和现在不同。若是他们不喊,也不会亡国,若是不游行,还可能有官可做。被逼到绝境的是东林党,是大明百姓,而不是这些国家官员的预备役。

    他们实在没有必要专门去和魏忠贤对着干。

    但是范铉超需要的并不是这些可有可无的人,他需要的是真正为国为民的意气书生。倪后瞻和他两人,一个联系家里有东林党背景的监生,一个联系其他有心做事的人。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国子监中人就知道了范铉超和倪后瞻准备组织人手,抄写杨涟弹劾魏忠贤的《二十四大罪》,并上街向百姓们宣传。

    国子监里的监生,好坏参半,大家都同吃同住,稍有异动,很快就都知道了。这事没几天就传到了马监生耳朵里。马监生大吃一惊,倪后瞻给他出了主意告诉他除去陆万龄和注解的办法,他还以为倪后瞻和他是一路人呢。却没想到他居然会发动人手,要去对付魏忠贤。

    马监生左思右想,想到倪后瞻好歹还是和他吃过几次酒,下过几次场的酒肉朋友,为人又豪爽大方,还是应该去权一劝,他大概是一时被范铉超蒙骗了。

    他找到倪后瞻时,范铉超正在台上给所有请愿来祝杨涟大人一臂之力的监生们演讲。马监生听了几句,待听到“魏阉专权,蒙蔽圣听”吓得眉毛一跳,又听到他拿出抄写的杨涟奏折,大声念出二十四罪,听到“初犹谬为小忠、小信以幸恩,继乃敢为大奸、大恶以乱政。”不由心中一颤,心惊胆战一路听到“都城之内,亦但知有忠贤,不知有陛下。”吓得直打哆嗦,心中暗想,若是这次杨涟大人的奏折能呈上去,莫非真是魏厂公的末日?

    倪后瞻本来在后面听着范铉超演讲,顺便观察场里监生的反应,把那些神情激动的记在心里,又把那些犹豫不决的名字,一转头就看到了躲在门口角落里的马监生。

    倪后瞻眉头一皱,心中暗叫不好,一边挤过人群往那边走,一边死死盯着马监生生怕他跑走。人太多了,又听得太过入神,倪后瞻一时之间难以到达,却将马监生的表情看得清楚。见他先是警惕,像是四下寻找着什么,又看他注意到范铉超演讲的内容,吓得面无血色。

    等倪后瞻终于穿过人群,一把抓住马监生胳膊防止他逃走,马监生都吓得差点跳起来。扭过头却发现自己正在找的倪后瞻就在他身边,赶紧反手捉着他手腕,拖着倪后瞻离开了会场。

    倪后瞻搞不清楚这是怎么一回事——这人不是来收集证据,准备告密的吗?现在抓着他走,莫非是要把自己当做“罪证”送给魏忠贤?他挣了挣,总算挣开马监生,问道:“你这是何意?到这儿来做什么?”

    马监生心里又着急又害怕,说道:“你又是做什么?这儿都是对魏公公不满的人,你混在其中,到时候清算起来,岂不是也要倒霉?”

    “……”倪后瞻无语,难道是我打入敌方后部太过成功,连敌人都觉得我是自己人了吗?眼睛眨了眨,顺口道:“我听说这儿今日有讲演,便来听听看,没想到是对付魏公公的。”

    “既然你是误入此地,那就快和我走吧。上次你帮了我,这次我便帮你,我们两个到魏公公那儿去,将他们都告上一状,让魏公公先发制人,把他们都抓了,又立一大功。”

    见他这就想去了,倪后瞻赶紧拦住他,说:“你不觉得他们说的颇有些意思吗?杨涟大人这次弹劾魏忠贤,虽然在民间不显,但朝中却是暗流涌动,恐怕是要变天啊。这时候若是能……早日脱身也好,立功行赏也好,都比一条路走到底来得好。”

    马监生早就听得怕了,倪后瞻这么一说,色厉内荏道:“胡说!魏公公这么多年风风雨雨,多少忍弹劾都没事,岂是我们这么一帮年轻监生可以扳倒的?跟着魏公公,富贵日子长着呢。”

    接着语气软了下来,马监生道:“我看在你之前给我出谋划策的份上,好心告诉你一声,别掺和到里面去,等我请来了魏公公,便把他们都一锅端了。”

    倪后瞻心头一跳,知道马监生是拉拢不了了,连忙安抚:“我看也是,他们成不了什么气候。可如今魏公公正为杨涟的事烦心呢,腾不出手来收拾他们。更何况,若是这种小事也要禀报魏公公,岂不是显得我们无能?”

    马监生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见到魏忠贤的,魏府那些门子下人一个个目中无人,就算都是魏忠贤手下人,也有三六九等,他们见惯了大人物,对马监生这样的小鱼小虾是看不上眼的。所以马监生遇事,也多是和魏忠贤同族的魏抚民联系。可魏抚民又喜欢贪功,马监生怕他贪下自己的这份功劳,略略思索,下定决心,“那行,我便假装加入,等抓到了切实的证据,就揭发他们!”

    我们这就要动手了,哪里还等得到你偷听?如果这么就同意放他进去会场,恐怕他们所有的计划都会被听去。他们本来就是要趁着大家群情激奋的时候写下请愿书,安排好各人工作,倪后瞻算算时间,范铉超也快说到这部分了,放马监生进去怕是会大事不好。

    “这国子监里谁不知道你是魏公公的人,你这么进去,被发现了可是要被打的——不打死,也要打个半死。”

    马监生想想也是,又怕被打,又怕捞不着立功,左右为难,不停地拿眼神戳戳倪后瞻。

    倪后瞻“善解人意”道:“马兄去不方便,我可以代去。一有证据,就会立刻告诉马兄。这样可好?”

    “好,好,好。”马监生连说了几个好字,本来觉得倪后瞻人不错,忽而又想到若是他听到了消息却自己跑去告诉魏忠贤,那自己岂不是得不偿失?可倪后瞻之前便告诉他如何代替陆万龄和祝捷,现在也不会不顾自己吧。

    哎,反正自己也进不去,就只能依靠倪后瞻了。马监生想通了,再三嘱咐倪后瞻小心,又说了些感激的话,暗示倪后瞻千万不要忘了自己,独自发达。

    等倪后瞻都笑着应了,马监生带着一肚子心事转身要走,却只感觉到脑后一痛,眼前一黑,就不省人事了。

    倪后瞻甩甩打疼的手,啧了一声,“没想到我还有卧底的才能。”倪后瞻寻思着怎么把马监生收拾了,才不碍事。想了想,还是找了根绳子捆了,丢到了一间早就荒废了的屋子里。大明初年,国子监人数一度达到几千人,如今监生数量大大减少,自然荒废的屋子就多了起来。倪后瞻将人捆在一根大柱子上,怕他跑了,又多捆了几根绳子。

    第39章 匹夫有责

    倪后瞻收拾完碍事的马监生,拍拍手往会场走去,进去时正听到范铉超将几百名监生分成几队,组织人手抄写《二十四大罪》,又安排几人几人分成小队上街巡讲宣传。

    有几个原本听得热血沸腾的监生,本来还以为只是暗搓搓地抄写弹劾折子到处分发,没想到还要上街讲演,登时有些后悔了。毕竟暗中写写字和当着所有人的面反魏忠贤,差别还是很大的。

    可他们人都来了,难道还能走?可要是不走,日后魏公公清算起来……

    转眼之间,其中一人就想到了办法,高声道:“我们这虽是能帮上杨涟大人的好事,可也能算得上是蛊惑民众,煽动人心的大罪啊!”国子监科目中,最为重要的一科就是学习《大诰》,所以他们对国家各种法律是烂熟于心,现在照搬过来,一点也不费事。

    范铉超早就知道有人定会这么说,也早就准备好了说辞。

    可不等他说,人群中就有一位监生喊出来:“莫非他魏忠贤便不是大奸大恶了?除了谋反他还有什么干不出来?我们所讲的都是事实,铁证如山!算是什么蛊惑民众?请愿圣上严惩魏忠贤,难道不是顺应民心?何来的蛊惑民众,煽动人心,你扣什么大帽子!”

    范铉超顺着声音看过去,那是一个年轻的白衣书生,说话时目光炯炯、咬牙切齿,像是和魏忠贤有仇一般。范铉超不认识这人,想着待会要问问倪后瞻。正想着,倪后瞻就从门外进来了。

    范铉超皱眉,他怎么到外面去了?倪后瞻望向范铉超,见他看着自己,微微点了点头。范铉超见状,知道不管是出了什么问题,倪后瞻都已经处理好了,放下心来。

    “各位!”范铉超高声道,见大家都看向他,“我们读书不正是为了为民发声,为君分忧,为国大明开万世太平吗?我大明之乱,由魏忠贤起!魏忠贤!他巧言令色、蒙骗圣上,窃弄国柄、荼毒生民,其人恶贯满盈,人人得而诛之!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