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我是负责存储501城2137年记忆的一千人之一。”
“那真是很适合你的工作。你祖母就是在那年怀上你母亲的。”
祖母、母亲,这都是如今已淡出人们生活的伦理学词语。当全人类融为一体之后,就不再需要伦理作为联结人与人的纽带了。只要我愿意,我对远在南美洲的一个陌生男孩的理解,可以像理解生育我的x-summer一样多。
“β-秋和x-summer,她们现在都很想念你。那真是非常强烈的想念。她们经常回味所有关于你的记忆。”
“她们一定还是对我抛下她们跑来北极感到耿耿于怀吧。”
“她们的确不能理解。全人类都不能理解。你为什么会突然从全球管理会辞职,选择过与世隔绝的生活?”
“我实在是太讨厌人类了。”
“可是很多人都很崇敬你。”
“恨我的人也不少。她们说我在‘501事变’中的选择导致了后来的一连串悲剧。唉,事到如今我自己也不知当年的一切是对是错了——孩子,你喜欢现在的生活吗?”
“喜欢。我看到独立心智时期的人们因为彼此不能理解而产生的惨剧,觉得现在的人类真是幸运。”
“你不会觉得失去独立心智是种遗憾?”
“我们没有失去独立心智,只是不再有边界的束缚。现在每个人都既是个体,又是整体。既是过去,又是将来。我们的时间是环形的,而意识是无限的。”
“好吧,这对我而言确实难以想象。”
“那就加入脑联网体验一下吧。”
“还是算了。我这把老骨头已经经不起这种折腾啦。”
她果然难以说服,我只能拿出了集体智慧提供的方案。
“我们知道你有一些关于α-晗的记忆。”
提到α-晗这个名字,我又无法控制地流泪了。这位伟大的预言家、魔术师、脑联网之母,虽然在“501事变”前清除了自己所有的人生记录,但在从被捕到执行死刑的一年时间里,仍不可避免地留下了海量的神经数据。我感受过这些数据。当年,那些想要找出她“反人类”动机的研究者们用尽了一切手段解读她思维中的蛛丝马迹。那极度的痛苦,渐渐失去尊严、失去理智、最终失去意识的过程,在我的个人记忆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恐惧和悲伤。当然,也成为了人类集体记忆中的一道伤痕。
可惜,研究者们发表了上千篇论文,提出了种种不同的假设,但最终还是没找到什么有说服力的证据。α-晗出于什么原因想到做那些事,就此成为一个历史之谜。
δ-柔递给我一张纸,表情平静无波。“我和她只有一面之缘,并不了解她。”
“可是α-晗的神经数据中有很大比例都是关于你的。”
“这不可能。”
“的确,当年ikuro怀疑你与她有牵连,但系统一点证据也找不到;神经工程院对她的审讯记录中也丝毫没有提及你。但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不知道。”
“通过对2138年社会管理系统遗留架构的研究,我们发现她曾修改系统算法,让自己的神经数据在被记录之时就同步输入了系统,成为了系统的一部分。而她的审讯记录是由系统分析报告的,系统向全球管理会隐瞒了其中所有关于你的内容。”
她依然毫无动容。我知道,这么多年以来她一定也在苦苦思索自己当时未被逮捕的原因,或许她猜到了几分,也或许她只是故作平静来掩饰内心的震撼。唉,这就是**躯壳的可憎之处——它包裹住我们的思想,让我们花费无数光阴和精力来解读彼此,直到脑联网让人人的意识都变得如水晶般透明。
我只得用语言来试探:“系统保护了你。也可以说,是她保护了你。”
她枯瘦的手轻轻握了起来,浑浊的眼睛怔怔地看向墙壁。过了很久,才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
“你跟我说这些有什么用?”
我说:“系统的全部数据后来都融入了脑联网。也就是说,她也进入了脑联网,她甚至可能是第一个进入脑联网的人类。虽然这只是她的一部分,但是你难道不想再感受一下她的存在吗?”
她的手有些颤抖,但她终究还是再度用密不透风的外壳掩盖住了真实的情绪。
“我不想。告诉你吧,我们确实有过一段来往,但我恨不得忘掉关于她的一切。”
“看来你还在恨她。可惜爱情容易被神经药物消除,仇恨却很难。你反对的东西,终将融入你的思想;而你仇恨的对象,终将融入你的灵魂。你想拒绝这种数据输入,却没有办法做到。你一定为此忍受了很长久的痛苦吧?”
她如意料之中一样生气了:“小鬼,再胡言乱语我可要下逐客令了!”
“对不起,我只是想提醒你,其实有个办法可以解除痛苦。只要你真正体验过别人全部的感情、思想、记忆,你就会像理解自己一样理解他人,就不可能再恨他们。这其实早就在‘501事变’的运算结果中预言过,你应该明白的。”
“够了,我可不想体验她最后的……”她终于控制不住自己,别过脸去。
“很少有人想再体验这一段,那些数据已经被群体心智加密封存,以防意外接触。但你真应该感受一下她对你的感情。你要是知道,她在短暂的一生中曾花费多少时间来了解你,也许就会原谅她了。”
她沉默了。然后告诉我她得再想想,明天再给我答复。
在这荒野之中我无法连接脑联网,无法向群体心智汇报情况,只能在自己的意识里做了些简短记录,然后让身体进入睡眠。
等我醒来,外面依然是一片漆黑,刮着暴风雪。而她已不见踪影。
后来,我们在苔原之上找到了她冻僵的尸体。
全人类的群体心智都震动了。疑惑、惊讶、遗憾,这些情绪就像一阵又一阵海啸,在集体的意识中呼啸沸腾。没有人责怪我,因为所有人都能感受到我的无奈和悲伤。人们只是踊跃寻找着对这一事件的解释,顷刻之间,就有1532万种猜想从全世界每个角落涌入我的脑海。
有人认为这只是一场意外,δ-柔只是到苔原上去散心,却忘记了风暴预警。更多的人认为这是自杀,而对自杀的原因众说纷纭。可能是我的那番话勾起了她最痛苦的情绪;也可能是她恨全人类,所以故意带着我们想要从她那里得到的记忆死去;还有可能她只是孤独得太久,在我到来之前,精神就早已崩溃……但总之,猜想只能是猜想。她就像乞力马扎罗山上的那只风干的豹子,永远不可能有人知道她死亡之前在追寻着什么了。
就这样,历史又多了一个不解之谜。
作者有话要说: 乞力马扎罗山上的豹子:出自海明威《乞力马扎罗山上的雪》中的一个经典意象。有一只豹子风干冻僵在高山之上,没有人知道它到那么高的地方寻找什么。
第21章 后记
大家可能会很意外——什么?就这么完了吗?这结局是什么鬼?
必须要说我真的不是在敷衍大家,这篇文确实就这么长。我是早已全部写完,然后再一章章放上来的。所以整体的结构早就确定了,不是临时的变动。
α-晗的确是死了,而且死之前沦为了矫正所研究的对象,可以想象是非常残酷了,尤其是对她这样一个高傲的人。全球管理会想知道她究竟是出于什么原因产生了如此疯狂的想法,当然,最后一切研究只是徒劳无功。这可能是因为人的有些观念确实是偶然产生的。就像我写这篇文,具体是出于什么动机,我自己也讲不出来。我只知道自己就是有种强烈的冲动,想要动笔罢了。按照α-晗自己的说法,她是因为热爱技术,认为技术应该用于使人类更完善,而非相反。但我想全球管理会的大佬们应该不能接受这样的解释,她们一定想要找出一个更加明确的动机来。就像今天有些人,断不肯相信年轻人说他们自己只是出于正义感而想要进行某些呼吁,而要认定他们背后有人指使,或是想要在同龄人中刷存在感,或是因为荷尔蒙无处宣泄。谁对谁错?我也不知道答案。
β-柔最后是自杀还是意外死亡?我想这个问题不重要。她早就没了生存的意志,宁可在孤独中死去,也不愿加入那个人人透明的脑联网。
我只是想展示种种不同的观念冲突,留下空间给读者自己思考。对于很多问题,我自己也是难以判断的,当然更没有信心到处宣扬自己的一套理论。就我个人而言,我喜欢α-晗、109号、chaos这样特立独行的个性,但我想必然有很多读者会把她们看作自私的破坏分子;我有点畏惧系统治理下的社会,也必然有很多人把它当做天堂——如果读者们真是这样看,我会很高兴,因为我想要的就是这种效果。
我一向不喜欢那种作者向读者灌输自己观念的文艺作品。当然,作品肯定带有作者的立场,但它最好能超越作者的立场。一部《水浒传》,有人从里面读到暴力,有人读到反抗,有人读到权谋,还有人读到“童心”,今天还有许多人能读出xx主义之类的现代思想,可以说是远远超出明初施耐庵的初衷了。我最爱的《金瓶梅》(我是认真的,严肃脸,这书我读了n遍),里面没有一个角色不可憎,也没有一个角色不可同情,这就是它的伟大之处。如果某部作品,绝大多数读者读完以后想到的东西都和作者出奇一致,对作者的三观全面认同,和作者一起追捧主角、痛恨反派,那作者不该高兴,而该痛哭才是——因为这毫无疑问是一部非常局限的速朽之作了。
说了这么多,我也知道,这篇文终究很不符合大家的期待——它既达不到严肃文学的深邃,也没有网络的趣味。所以要特别感谢收藏本文的读者们,感谢你们耐心看到这里。尤其感谢留言的、给我地雷的亲们,你们给了我很多温暖。
其实,写这篇,一开始只是想跟朋友们开个玩笑——这里面的所有人物名字都是我朋友的名字(除了“饺子”是我的猫),501、416、702这些城市,都是我以前住过的宿舍门牌号。本来是想给朋友们写一个恶搞的故事,所以一开始的设定特别搞笑,讲的是主角开着挖掘机去挖地下城,被抵抗组织首领抓起来啪啪啪,日久生情,最后大家一起开着挖掘机推翻了邪恶的统治者。写着写着,我觉得太中二了,所以又改成了主角被改造成杀人工具,带着小型核弹去炸自己的老朋友,两个人搏斗一番以后开始啪啪啪……更中二了啊有没有!
现在翻出当时的废稿看看,还挺有趣的。但我当时为什么毫不犹豫地废弃了辛辛苦苦写的几十万字,将这个故事改成了如今这个面目全非的样子呢?我已经忘了。可能是因为我本能地对自己的文字很严肃,以前上学的时候,即使是应付了事的选修课论文,也会忍不住一改再改。所以我舍不得将一个还不错的灵感当成玩笑,一笑了之。严肃起来以后,我开始重新搜集资料,仅仅积累材料就用了大半年。然后就是夜以继日地写作,又写了半年多,修改了好几次。以前从不熬夜、很少生病的我,甚至因此咳了一个冬天。
和晋江的许多文场老手不同,这是我第一次深切地体验到写作的苦与乐。我现在才知道创作是一件如此艰苦的事,累的不仅是身体,更多的是累心。创作是要用你的灵魂孕育一些虚构的灵魂,这必然分去你对现实的部分精力。这就像怀孕,孕育胎儿其实是对母亲身体的一种伤害与损耗。但世间还有什么事比创造新生命更为幸福?当自己孕育的灵魂呱呱坠地,不需要任何掌声,不需要任何奖赏,母亲也会觉得一切辛苦都是值得。
写完以后我又陷入了一段时间的伤感。因为我爱上了我笔下的人物,就像神话中的皮格马利翁爱上了自己雕刻的少女像。现实中没有那样的灵魂,这让我感到从未有过的孤独。在写最后几章的时候,我经常感到肋骨隐隐发疼。可我不能给她们一个hy ending,因为我无法违抗现实规律——一个人既然作出选择,就必须付出相应的代价。
可能读者不能理解我的痛苦在哪里——预先看过本文的一些朋友都委婉地表示她们不知道我到底想表达什么。我觉得这是正常的,每个人的生活经历大不相同,不能互相理解乃是常态。但我也知道,除却个人体验上的差异,我的表达方式也存在一些问题。毕竟这是我第一次写长篇(中篇?),还是太缺乏技巧。
首先是我急于表达一些观念,议论太多,描写太少。应该用人物的行动来展示观念的冲突,而不是让人物直接开辩论会。
第二是这篇文章的主题太多,篇幅却太短。科技对人类的工具化、男性地位在后工业化时代的下降、功利主义思维的局限、终极追求与现实的矛盾、异类在社会中的生存……这些命题在高手的笔下,每一个都可以写成鸿篇巨制,我却妄图将它们浓缩在短短十四万字中。
总之,新手上路,只顾满足自己了,没怎么考虑读者的感受。写作固然不能一味迎合他人,但也终究不是自娱自乐的事情,而是作者与读者的交流。这一点我以后会多加注意。
大约我现在正处于一个精力旺盛的时期,生完这个长子,很快又怀上了二胎……接下来我准备写一部长篇的历史架空,写一个关于创造者、破坏者和守护者的故事,一个不依靠男人的大女主的故事,也是一群性格、志向、立场不同的少年少女的成长故事。我现在正在积累材料,会抓紧写的。感兴趣的老铁可以双击我的专栏加关注哦!评论666!(被快手洗脑了不可自拔,哈哈哈哈)
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再次感谢老铁们,哦不,读者朋友们对本文的支持。期待在下一篇文中还能见到你们可爱的身影!也强烈希望你们能给我留下一些宝贵的点评、建议,指出我的不足,让我能够有所提高。
汤问棘
2018/4/17
《宅书屋》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