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同人)青山不改[综武侠]》分卷阅读62

    传说中的《九阴真经》现世了!

    这《九阴真经》与其说是一本武功秘籍,不如说是一套武功秘籍集,据传闻中说《九阴真经》内功、轻功、拳、掌、腿、刀法、剑法、杖法、鞭法、指爪、点穴密技、疗伤法门、闭气神功、移魂**等等,无所不包,且只要练成其中任何一门绝学即可独步武林。

    另外,《九阴真经》中还记载着破解各大门派武学的方法,更是天下武学总纲,只在这之前没有人知道它被藏到了哪里,更有甚者还有人认为《九阴真经》其实并不存在,到底它的传闻太过于惊人,而且从前也没有人曾见过它。

    可如今《九阴真经》现世的消息,无异于不仅承认它真的存在,而且也正如传闻中的那样,这是一本至宝般的武学秘籍。

    也正是因为如此,江湖中人无一不对《九阴真经》心驰神往,谁都想得到它,但凡只是学会其中一二种绝学,那么称霸武林就指日可待。

    这如何让武林群雄们不动心?

    然而话又说回来了,《九阴真经》只有一本,可武林人士不知有几何,在这种情况下,势必会掀起一番腥风血雨。

    事实上,自《九阴真经》现世起,就已经有人为它失去性命了。

    顾青对这样一本武学秘籍,兴趣称不上多大,但这不失一个让他下山的理由,所以当从襄阳城往洛阳城回赶的洪七,在经过安城,鬼使神差的就上来了四望山时,就发现已人去庙空。

    人呢?

    洪七找了一圈都没发现人影,他倒是在那片让他发憷的竹林里,找到了留给他的一坛酒,好似主人家就知道他一定会过来一般。

    洪七头皮又是一麻,片刻都不多待就溜下了山,不过他倒是没忘记把那坛酒也抱了下来就是了。

    而这时候洪七也听闻了《九阴真经》现世的消息,他自然是想见识下这被奉为天下第一武功秘籍的真经的,又正是因为如此他才会那么快把襄阳城的事情处理好,紧赶慢赶的往洛阳城赶。

    不仅如此,洪七还发动了丐帮的弟子,让他们去打听《九阴真经》现下在何处,能越早把《九阴真经》找到越好,这样就可以尽早结束一些不必要的纷争。

    洪七这么想着,低头看着被他抱在怀里的酒坛,他开始考虑要不要让丐帮的弟子们在找《九阴真经》的同时,再找一找这个丰月小和尚了。说起来他到现在都还不没想明白,那小和尚是怎么习得打狗棒法的,等回了洛阳城还得去拜访下已经退隐的钱帮主才是。

    说干就干的,洪七先传令给丐帮弟子留意顾青的踪迹,尔后他自己就抱着那个酒坛回到了丐帮的总舵洛阳城。没顾得上先去和帮众里的长老们商议事务,就先去找了退隐的钱帮主。

    可等洪七把他的猜测一说,原本还眯着眼晒太阳就跟个普通老头一样的钱帮主,却是顿时就暴起,随手抄起旁边当拐杖的木棍,就朝着洪七迎面打去:“我打死你个鳖孙,老头子我向来谨守咱们丐帮的帮规,什么时候干过私传咱们丐帮绝密功法的事!”

    洪七一边迎战,一边回嘴:“如果不是你私传,难道还会是我吗?我可没能有那么大的儿子。再说了你不是爱喝酒吗,说不定是你酒醉后就稀里糊涂的把打狗棒法的秘诀,给说给你的相好了?”

    “我呸!”钱帮主气得不轻,一面打一面啐道:“我哪来的相好?”

    “也是,你长得这个熊样,哪里能生的出来像那个小和尚那么好看的儿子来!”虽然洪七说的是实话,可这实话太不中听,直让钱帮主撵了他两条街,还有看到的丐帮帮众拍手叫好。

    打到最后,钱帮主累的不轻,这才放过了洪七,自己靠着墙根直顺气。

    洪七脸皮厚的很,嬉皮笑脸的靠过来,得了老帮主一个大白眼他也不介意:“那既然不是您的崽,那他到底从哪儿学得打狗棒法?”

    这确实是个大问题,钱帮主琢磨了好半天才道:“说不得是他自己学的。”

    洪七反驳道:“可他说是有人传授给他的啊。”

    钱帮主恨铁不成钢的瞪他一眼:“就不兴人家骗你?”

    洪七刚想说‘出家人不打妄语’,可那小和尚怎么看都不像是个正规的出家人,想了想就把这话给吞下下去了。

    这时候钱帮主冷不丁的说:“你说《九阴真经》上会不会记载了咱们丐帮打狗棒法和降龙十八掌的破解招数?”

    洪七惊奇道:“您老知道这事啊?”

    “我又没聋!”钱帮主哼道,随后用那根拐杖在地上画着什么,末了叹道:“山外有山,看那能写出《九阴真经》这么一本书的大贤就知道了。”

    这话不糙,洪七暗自点头,不过,“您这画的是山?我还以为是两坨牛屎呢。”

    钱帮主:“……”

    然后,老当益壮的钱帮主又追着洪七跑了两条街。

    到了最后洪七什么事都没有,老帮主却把老腰给闪了,还是洪七把他搀回家的。等从老帮主家出来,洪七一拍脑门,他这不是还不知道那小和尚到底从哪儿学的打狗棒法吗?早知道当时就该问清楚了。

    好在消息灵通的丐帮弟子很快就传了消息回来,他们照着他们帮主描述的“长得特别好看特别出尘的小和尚”,没用多久就寻到了正主,人现在化缘到秦岭那边了。

    除此之外,丐帮还带回来另一个更重要的消息。

    全真教掌教王重阳王真人,为了江湖仇杀不断,提出了“华山论剑”,最终胜者不仅可得到“天下第一高手”的威名,而且还能坐拥《九阴真经》。

    说起王重阳来,江湖中人自是不陌生的。早年王重阳有抗金的义举,虽后面抗金失败,可他的大义仍旧叫不少江湖人士佩服的。再后王重阳痛定思痛,重新走出抗金失败的阴霾,也不知是因何故却出家做了道士,建立了全真教。

    全真教在王重阳的率领下,教中道士抗金的同时,还秉持着教旨行侠仗义,救苦恤贫,又全真剑法也是上上等的武学,这使得全真教在短短十数年里发扬光大,虽不能和原本就传承数百年甚至更久的少林派,以及丐帮相提并论,但全真教在江湖中也是很有威望的。

    更重要的是王重阳其人,是江湖中堪称泰山北斗式的人物。他这样放出话来,自是很有威慑力的,即便有一些人不满,可大家虽被《九阴真经》这样的武学奇书出世,有那么点冲昏了头脑,可稍微冷静下来就知道若是自身武功不够绝顶,那即便是得到了《九阴真经》,说不得还没得练就《九阴真经》中的绝妙武学,就被其他人哄抢而来送了性命。

    怀璧其罪。

    道理谁都懂,所以在王重阳放出这样的话来后,江湖中人慢慢的达成了共识,默许了王重阳这样的做法。一时间,一场腥风血雨还没有大大的掀起来,就暂时趋于了平静,只是底下仍由暗潮涌动。

    又这论剑一说,被王重阳定在了“天下第一险”的华山,且这还涉及到争夺天下第一和《九阴真经》,因而但凡有几分真功夫的江湖人士都想参与其中,便是武功低微的也不想错过这么一场连环大戏,一时间华山就被趋之若鹜了。

    洪七他在听完丐帮弟子的转述后,心中止不住的热血沸腾,那可是《九阴真经》和“天下第一高手”的称号!

    “走,我们去华山!”

    这时候洪七哪里还管丰月大师,他眼里就只有华山,《九阴真经》和“天下第一高手”称号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西岳华山可是南接秦岭,北瞰黄渭的,而丐帮弟子传回来的消息里就说那个长得特别好看,又特别出尘脱俗的小和尚,他如今就在秦岭来着,所以说还是有缘分再见到的。

    秦岭

    顾青也听闻了“华山论剑”的事,只他并没有急着赶往华山,他在这个村落里遇到了重病的百姓,便出手相救,自是要等着病人完全治好才能离开。期间,又有其他得了病的村民闻讯赶来,顾青一一替他们诊治了,等到病得最重的村民痊愈,时间已过去了大半个月。

    面对着喜极而泣的病人一家,顾青道了句佛号,便从村落中飘然离去。

    院中妇人看到这一幕,目瞪口呆了好一会儿才道:“孩子他爹,我们这是遇到活菩萨了?”

    她家那口子也不知是如何想的,竟喃喃道:“不是说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在成佛前便是男儿身吗?”

    听了这话,那妇人擦着眼泪的动作停了下来,一脸的茫然,这和观音菩萨是男儿身还是女儿身又有什么关系?妇人也想不通,索性便不再琢磨了,她现在就该高兴才对。

    她男人本就是家里顶梁柱,眼看着就要不行,便是一咬牙舍了家中最后两只老母鸡换来的银钱请了大夫,可大夫却说没得治。眼看他们顶梁柱就要蹋,万幸的来了个活菩萨。这大半个月中非但没花费他们家银钱,反而是家里几个小的跟着活菩萨去山中采药,跟着认了不少草药不说,还挣了些许银钱回来,村中人家也跟着收益,想到这儿妇人一拍她男人大腿:“活菩萨走得快,我竟是忘记把咱爹给送过来的熏鱼给他了!”

    她男人忍不住斥道:“糊涂不糊涂,熏鱼哪有风鱼好吃。”

    妇人陪笑道:“咱爹不是做熏鱼拿手吗?”

    等等,这不是熏鱼和风鱼哪个更好吃的问题吧?而是和尚不吃荤的问题呀!

    嗯……他们一定是高兴得过了头。

    再说又有一村信众的顾青,他在离开这一村落后,就朝着华山赶去。

    越等靠近华山主峰时,所能见到的江湖人士就越多了起来,看得出来即便是经历了时代变迁,江湖人士依旧都很闲,而且仍旧良莠不齐。

    这里的良莠不齐,一方面是说江湖人士不一定都是心存正义的,也有偷鸡摸狗,甚至于仗着自己有武艺就作奸犯科的,另外一方面是指江湖人士中也是存在着贫富差距的,大多数江湖人士的生活水准不过尔尔,本就有那不事生产的主,平时没有正经的进项,日子能好过才有问题,不过还是有江湖人士家有恒产的,更甚者还坐拥一个国家,是一方君主。

    就比如说大理国皇帝段智兴。

    说起来这里的大理国,和当年的大理国确实是同一个大理国,段智兴可以说是段誉的嫡传后人,只考虑到本不是同一个世界,所以段智兴也就洪七一样,对顾青来讲是隔着个平行世界的熟人。

    顾青遇上他们的时候,段智兴和他的家臣们正遇上“劫富济贫”的江湖人士,两方人马正在对峙。

    顾青站在原地,道了声佛号:“阿弥陀佛。”

    这一声吸引了两方人马的注意力,当下就有人讥笑道:“哪来的小秃驴?”

    顾青也不恼,只做他称职的出家人:“施主,何不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顾青看起来太年轻,没有老和尚看起来有佛心,他这么一劝说人家改恶从善,人家非但没有弃恶从善,反而是更加死不悔改。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其中有一人狞笑着冲着顾青过来了。

    “小师父小心!”段智兴这边就不由得出声道,事实上在他说话间他已经出了手,那不听劝也不长眼的劫匪下一刻就被一道劲风无声无息的袭到,左肩剧痛之下当即就嗷嗷叫唤着晕了过去。

    段智兴收回了右手食指,朝着顾青关切道:“小师父可曾受到惊讶?”

    顾青这时候已将段智兴和当年的段誉联系到了一起,当即眨了眨眼道:“小僧并没有受到惊吓,只现在看来小僧第一次度化恶人是失败了。”

    段智兴的家臣听了暗自皱眉,只觉得这小和尚怎么就不懂事急从权的道理,若是刚才他家主上没有出手相救,那劫匪手中的刀说不定就已经砍到他身上了,到那时候看他还能说什么度化恶人?

    段智兴倒很有气量,并没有表现出不悦,还对顾青说这里有他处理就可以了。

    顾青沉默的看了段智兴一眼,朝他合了个礼就走开了。

    这下段智兴的家臣就更觉得他不知礼,等他们处置了那群劫匪重新上路时,还跟段智兴抱怨了两句:“怕是不知是从哪个乡野小寺里出来的小沙弥,到底比不上咱们天龙寺的高僧。”

    段智兴却道:“话不能这么说,我观那小师父自有一番不俗的气度,怕是不赞成我贸然出手将那恶人打伤吧。”

    他都这么说了,家臣还能说什么。

    等他们的车队又行驶了一刻钟,侍卫们却是看到了刚才那群劫匪里的漏网之鱼,过来马车前禀报给段智兴。段智兴自是认为要把漏网之鱼一起抓住的,以免再去祸害他人,他的家臣从马车里下来领命而去。不曾想晚了半步,那漏网之鱼已经被人给隔空点了穴道,一动也不能动了。

    家臣定睛一看,就傻了眼——他刚才还在不满的小沙弥,十分淡然的把右手食指收了回去。

    家臣跟随在段智兴多年,自是很熟悉段家一阳指的。这一阳指运功后以右手食指点穴,出指可缓可快,缓时潇洒飘逸,快则疾如闪电,但着指之处,分毫不差。可这一阳指乃是大理国段氏绝学,从不传给外姓之人,所以这小和尚用的该当不是大理一阳指,中原武林中说不定就有和一阳指极为类似的功夫。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