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同人)青山不改[综武侠]》分卷阅读108

    石龙低头又喝了口茶,嘀咕了句:“爱信不信。”

    等喝完茶,石龙就照常对着《长生诀》“望穿秋水”。虽说吧他得到了《长生诀》的译本,这么多天他是琢磨出不少东西来,可他下意识还是觉得不靠谱的。看看吧,不说他“推山手”所练的武功,便是那《慈航剑典》,《天魔策》上的至高武学,可以说他们所有江湖人士练武功时,都是练后天真气。那有幸能从后天摸到先天门槛的,那即便不成为武学大宗师,那也是武学宗师。

    可《长生诀》呢,它竟然和所有武学不一样,是需要先练就先天真气,简直是闻所未闻。

    又石龙他还是没能破解那七幅图上的符文,这就更让他踌躇不已,怀疑那祝姓后生是随口说来糊弄自己的。可今天他从自家徒弟那儿听到的轶事,还就叫他拿不准了:

    说不定人家就是个天纵奇才呢?

    “唉,真是人比人气死人啊。”

    石龙发出这么一声感慨,殊不知这也暗合了慈航静斋新宗主梵清惠的心境。梵清惠到现在都不敢也不想相信,她竟然被一个看起来不过双十的年轻人,还是姓祝的后生给伤到了!

    只用了一招!

    江湖中何时出现了这样的人物?

    梵清惠也不是没有想过那是谁易容的,可数来数去和她慈航静斋有恩怨的诸人中,没有谁的绝技是剑招。

    梵清惠闭上眼睛,不由自主的回想起当日的情景:

    那祝长生来她慈航静斋撒野,又肆意辱骂她慈航静斋门人,还让内门弟子接连负于他手,自己若是放任他这般肆无忌惮下去,那她慈航静斋的威严何在?

    她不得不出手。

    《慈航剑典》她虽没有打到剑心通明的境界,可便是心有灵犀的境界,也让不惧江湖中绝大数人。

    当时她先出剑,祝长生再出剑。

    她在最开始时觉察不到任何剑气,可如惊虹掣电般的剑光,她还是看得见的。再然后,梵清惠只觉得那剑光仿佛从天边而来,等接触到时她只觉得肩膀一痛,对方已把剑入了剑鞘。

    这简直是闻所未闻的事!

    梵清惠自认自己对上三大宗师之一,都有一战之力,又怎么会只不过一个照面,她都没能看清楚对方是怎么出招的,就输的一塌糊涂呢?

    梵清惠睁开眼睛,仍觉得肩膀隐隐作痛。轻蹙娥眉,梵清惠从房中出来,在慈航静斋门人各色隐晦的目光中,神情自若的来到了藏在慈航殿后山丛林里的藏典塔。藏典塔里藏着各式各样的典籍,其中就包括慈航静斋的镇派宝典《慈航剑典》,梵清惠自认资质不输给碧秀心,近年来境界只进入到心有灵犀,而非《慈航剑典》最后一重境界剑心通明,是自己要兼顾着慈航静斋内外事务,还要和净念禅宗虚以委蛇,是以在境界中落了下风。

    如今看来她自得心无旁骛才可。

    至于那祝长生,他身怀绝世武功,又初入江湖,可别被人引诱进而坠入魔门,成为第二个“邪王”石之轩才好。

    说起来石之轩来,江湖中绝大数人可能不知晓,但梵清惠却是知道他在和自己师妹碧秀心结合前,曾经和阴后祝玉妍有过一段情,为此还导致祝玉妍没有办法练就天魔**的第十八重境界。

    那祝玉妍在此后是否对石之轩忘情了,梵清惠并不知晓,可算一算祝长生的年龄,把如今的时间往前推个二十年的话——

    祝长生有没有可能就是石之轩和祝玉妍的儿子?

    梵清惠左思右想都没有想出个所以然来,而她的神思不宁让她没意识到放置《慈航剑典》的密室,有什么和以往不一样的地方。

    好吧,即便梵清惠看个仔细,她也不会发现剑典室有什么异样。在无声无息就“复制”走一本宝典上,顾青他还是很有经验的,就像是先前他就那么从石龙手上“复制”走了《长生诀》,这一次他也没失手。

    谁能想到他来慈航静斋,在明晃晃的碰瓷下,他其实是冲着《慈航剑典》来的,而距离他从慈航静斋“复制”完《慈航剑典》都过去了数日的这会儿,他早就把《慈航剑典》消化了完全。

    嗯……《慈航剑典》也是只得女子修炼的至高武学。

    先不说连武功都存在性别歧视问题,单就来说顾青他现在的武力值,他那七七四十九天的顿悟还真不是白顿悟的,让他的武功更上一层楼不说,还让他在武道上有了更深入的认知(他还是这个世界中才有了对‘武道’的初步认知,以前并不分开修它)。等他哪天再去找个比梵清惠更好的“磨刀石”,再来更进一步检查下自己的进步。

    说来梵清惠是有一二仰慕者的吧,其中一个还是和她只有朝朝暮暮,没有开花结果的初恋情人——如果他没有记错的话,是宋阀的阀主“天刀”宋缺,目前已另娶他人——说不得他们就会冲冠一怒为红颜呢?

    可惜顾青等了数日,都不曾见梵清惠的蓝颜知己找上门来,不可谓不可惜。这时顾青才有那么点后知后觉的发现他好像没被江湖人当一回事,慈航静斋祝长生给了梵清惠会心一击的事,就随着流言飘啊飘走了。

    他这是被小看了?

    那可真是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在假模假样的感叹过后,顾青终于回到了他原定的计划轨道上,即往隋朝的旧都城大兴城去找太子杨昭。至于找到他是诱之,还是惑之,那就是他自己的事了,再者说了他不都是没有做望舒打扮吗?所以其中有一项是可以划掉的。

    最后,希望这一次不要出什么意外,让他能顺利的抵达大兴城。

    ——这个嘛,不知道命运它就是个磨人的小妖精吗?

    作者有话要说:  热腾腾的二更来了,请慢用:d

    话说石青璇是石爹的老来得女来着,裴矩(547年-627年),现年是606年,石爹差不多60岁了,嗯……龙精虎猛啊=_=

    第89章 长生诀(5)

    说来顾青从阴癸派离开入世时,不过是刚来到大业二年。

    可他总是“出师不利”, 先是知道了《长生诀》的下落, 就绕道去了一趟扬州, 然后就耽搁了好长一段时间;好不容易从悟道中醒来,结果又传出了碧秀心的死讯, 再碰上慈航静斋派内门弟子在信众中收徒,顾青就择日不如撞日的一路跟随其中一人到了位于帝踏峰的慈航静斋,这期间有耽搁了一段时间。

    这左一耽搁右一耽搁的, 大业二年已悠然过了一小半。

    这再一再二不再三的, 顾青觉得自己得遵守这一原则, 所以他就起身去大兴城。这大兴城是隋朝的旧都城,帝杨广已于去年迁都洛阳, 可旧都城不能这么放置不管, 因此帝杨广就自己带着亲眷和大臣前往洛阳, 把太子杨昭留下守卫大兴城。

    只这是大业二年初的事了, 这会儿杨昭已从大兴城到洛阳去朝见帝杨广。

    也就是说,顾青他直接去洛阳, 说不定能在杨昭返回大兴城前遇到他。

    可这件事要是这么简单就好了, 顾青垂眸心想。

    不管顾青现在心里怎么想的, 他还是转道去了洛阳。途中经过楚地, 听闻了这一年改任楚国公的杨素病重的消息。

    乍一听这一消息的时候, 顾青仅仅是眨了眨眼。他对杨素的认知,一方面是正史上的记载(这部分记载也不全是客观就是了),另外一方面在《大唐双龙传》中他虽说在全文开始时就已死了, 可他死后还留下了一个“杨公宝库”,引得江湖中多少英豪竞折腰。

    事实上,还不止江湖英豪。

    那杨公宝库被世人所知时,就已经伴随着得杨公宝库者得天下的名头。它的政治意义在某种方面,和慈航静斋拥有的和氏璧有异曲同工之妙。

    既然说到和氏璧,那就不得不多说一句。

    顾青既是到了慈航静斋,翻阅了慈航静斋的镇派宝典《慈航剑典》,没道理不去参观下另一镇派宝物和氏璧。只是这和氏璧不像是《慈航剑典》,能任由他‘复制’走,再者说了顾青从一开始就没想着要拿走和氏璧,他还想看着慈航静斋到时候扶和氏璧出,宣布要“代天择主”呢,又怎么能忍心把她们的信物给拿走?

    话又说回来,对杨公宝库,顾青也不是没有兴趣,只是现在还不着急。

    这般的,顾青就丝毫没有在楚地流连忘返,终于在七月时节来到了洛阳。此时太子杨昭是没有从洛阳返回大兴城,倒不是帝杨广留他在洛阳再多呆一段时间,事实上是杨昭自己乞求帝杨广,想要在洛阳再留住一段时间,可帝杨广说什么都不同意,即使是杨昭多次跪拜请求,都没有改变帝杨广的想法。

    要知道现如今可是六月份,正值酷暑时节,而杨昭本就胖,再加上这样那样的原因,他实在没撑住就病了,而且病来如山倒。杨昭的病随着时间流逝,非但没有任何好转的迹象,反而更加严重了,现如今已病入膏肓。

    以及在顾青所知的正史上,太子昭正是病逝于大业二年七月。

    也就是当下。

    实际上,等顾青悄无声息的来到行宫时,杨昭已在弥留之际。大概是知道自己大限将至,杨昭的神情却出奇的平静,他在看到顾青后,竟还朝着他露出个很淡的微笑:“你是来接我走的吗?”

    顾青只朝他露出一个微笑,并不多言语。

    杨昭慢慢闭上了眼睛。

    顾青在心中微微叹了口气,他该再晚一息再过来的。

    一刻钟后,有巫者进来,在“做法”过后对着在外面的帝杨广道:“陛下得天庇佑,杨勇鬼魂已除,太子殿下业已转危为安。”

    帝杨广当下龙颜大悦。

    咦??

    这是怎么个情况?

    这件事说来挺扯淡的,在太子杨昭久病不愈,而且病体越发沉疴后,而太医们又束手无策的情况下,帝杨广叫来了巫者,巫者说是房陵王杨勇的鬼魂作怪。

    杨勇便是隋文帝立的第一任太子,后来被帝杨广给取而代之,而且帝杨广在发动宫变登基后,自是不愿意留着前一任太子杨勇,就假借隋文帝的圣旨赐杨勇自尽。这事儿先不说性质如何,反正皇家同室操戈的事亘古就有,单就是在帝杨广眼里,从前就压在他头上数年的杨勇,确实是他的一块心病。

    在听巫者说是杨勇的鬼魂作怪后,帝杨广就命巫者做法,势必要让杨勇魂飞魄散,永世不得超生。

    这话儿都说到了这份上,巫者已可自行领会帝杨广没有说完的话,反正就是他没有让杨勇魂飞魄散,也得让他魂飞魄散,就如同杨勇的鬼魂不在也得在一样,不然的话他就等着他自己被变成鬼魂吧。

    要不怎么说是伴君如伴虎呢?

    好在巫者深谙伴君之道,他在做法时恳请了帝杨广加入。若是太子侥幸没死,那他就说是帝杨广得天庇佑,他的龙气浩渺,把杨勇的鬼魂给震慑住了;若是太子去世,那他就说太子感念帝杨广的隆恩,甘愿以自身和杨勇的鬼魂同归于尽,从此后杨勇的鬼魂就不敢再作祟……万幸太子醒了过来,而且看上去还并不只是回光返照,巫者不由得心想:‘难道我做的法真的起效了?’

    当然了这心里话,巫者又不嫌自己命长,又怎么会说出来?他如今紧要的任务,就是哄得帝杨广高兴了,只要他龙颜大悦了,那其他的都不是事儿。

    帝杨广确实很开怀。

    再加上从楚地传回来的消息,说楚国公杨素确是药石罔效,他简直是喜上加喜。

    卧榻之处没他人酣睡,能不爽吗?

    人逢喜事精神爽的同时,帝杨广也有心情来关怀他儿子了。本来帝杨广就对杨昭很有几分父子情,不然也不会他改过年号后,就立马封杨昭为太子,还在自己巡幸洛阳时,让杨昭留守旧都城,还给他弄了一套文武班子。再说现在帝杨广又因为借此在杨勇的问题上没有了后顾之忧,而杨昭都已被那么多太医宣告没救后,却被他这个阿耶救了回来,这种感觉让帝杨广想到了当年把产房外,把刚出生没多久的杨昭抱在怀里的悸动感。

    嗯……他倒是忘了杨昭之所以会生病,全都是他这个做人阿耶的不讲情面这一茬了。

    可不管怎么说吧,帝杨广对劫后余生的太子杨昭是关怀备至,还亲自摆驾去了太子的临时行宫。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