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同人)鱼尾轮回(维亮/瑜亮)》分卷阅读4

    “马参军放心。” 青首冲马谡笑笑,目光却绕过他。细看案后端坐之人,显是早于自己多时平安归帐,心下大慰;又感帐中气氛沉重,想必为己担忧半宿,便即绽开一脸招牌笑容,全然不提方才生死顷刻的危急:

    “似我这般幸运的人,那姜伯约又能奈我何?”

    帐中诸人又怎不知他强作欢颜?且看他冠上沾染寒露,分明素面憔悴,唯剩一双凤目依旧灵动。两道薄肩,裹在宽大相袍下,更显萧索。关兴几要冲上前去,携手细问,却又深愧自己未尽将军之责,才累得他历此凶险,只得暂且将关切忍了又忍。

    而青首立定后,也觉心口一阵阵疼痛涌上,不由笑面难支。他适才在夜色中纵马狂奔数十里,被那鬼魅般的年轻将军如影随形,虽意外得他枪下留情,却终因未着厚甲,为枪尖锐气所伤。他一心一意只念着丞相安危,全没顾及自己。徘徊于生死之界的滋味,当时来不及细品,逃出生天后却似去了半条命。

    此刻回到己方大帐,熟人关切的注视暖若春潮,身心如绷紧太久的弓弦,甫被松开,再难自持;勉力说笑一会,只觉满目灯烛乱晃,眼前一晕,抚心向后倒去。

    马谡离得最近,急忙上前扶住。只觉怀中之人轻软冰寒、气息薄弱,嘴角仍带一抹浅笑,弯翘如新月,不觉心颤。

    正想着,却见丞相起身离座,稳步上前,从他手中将人接过。马谡连忙退后,低头待丞相细细查看。

    良久,诸葛亮摇头道:“是我大意了。”

    他的面上渐渐泛出倦意:“我稍陪陪青儿……你们都去休息罢,只需叫军医来。”

    众人不敢不依,走到帐口时,却又听声音背后响起,如夜下深潭,暗流涌动:

    “一个时辰后,重立中军帐议事。我要收姜维。”

    作者有话要说:

    ☆、第二章 - 麒麟归心

    ------------(1)------------

    大树茂林之处,偃息着“关”字大旗,数千兵潜伏其中。

    自那夜遇袭后,诸葛丞相暗设连环计,令姜维方失落了冀县、又入不得天水,孤身一人险险突围。关兴奉命埋伏于林间小道,静待姜维,断了向长安去路,以迫其归降。

    想到丞相说姜维奔及此地时,必然是强弩之末,关兴挑挑蚕眉,迎敌之心,甚是迫切。

    马蹄声渐起,狭窄荒径上,果有一将银甲白袍,拖凝血□□,疾驰而来。

    关兴待他行近,猛一挥手,兵卒呐喊,旌鼓齐动。随即率众而出,大刀横握,怒目而视,喝道:“姜维,哪里去!”

    却见那年轻将军盯他几眼,微微冷笑,白袍舒卷,不战而勒马回走。

    想走,哪有那么容易。关兴暗想。

    他横刀立马,抽弓拉至圆满,向姜维左臂一箭射出。

    那日军医查罢青首伤势,说他虽看似无恙,却被锋锐之气伤至心口,其害可浅可深,不只在皮肉之间;将来伤情反复,亦未可知。因此关兴等人皆深恼姜维。

    然而丞相意欲收降姜维,下令只可生擒、不得死战。关兴心中忿忿难耐,一箭射去,堪堪避过要害,要令他即便归降,也得吃些苦头。

    关兴满拟将姜维射倒,正自思索这一箭恐怕也难报那一枪之仇,忽觉面生寒意。一抬头,有箭矢向自己面门回射,来势之快,自己竟不知其如何而至,军士竟不及出声相告。

    讶异中挥刀疾挡,那箭却势头颇劲,“铛”地一声钉在关兴青龙偃月刀上。

    关兴定睛看向那箭,凛然一惊;再抬眼看见那翩然远去的白衣背影,心头突突直跳。

    数年前,先主刘备挥倾国之师,东征孙吴,以报关羽之仇。点将台上,关兴以一手射雁绝技,压倒年长于己的张苞,受封先锋,年少扬名,自此便隐隐是季汉年轻战将中的楚翘。他本深得家学,又常年随军,因而若论刀法箭术,蜀地同龄子侄,都难望其项背。

    而他此时看着方才惊险挡下的羽箭,箭杆末端,分明刻着一个小小的“关”字。

    这姜维,难道不但避过自己的箭,更徒手将它截住、回射过来??

    那夜奇袭之后,关兴未曾与姜维交手,因忌惮他智计过人,不自觉在脑海中将他比拟为东吴陆逊之类。现观其身手,方想起赵老将军评语,心知所言非虚。再思赵云掠阵枪法、丞相围城之计、自己设伏阻截,均不乏高明厉害之处;而这姜维却将这一招招尽皆破去。如此看来,那夜姜维若无心放生,青首当真是死路一条,倒该要谢他手下容情才是……

    这一愣神,姜维已然远去。关兴不及再追,只得率兵缓归,一路蹙眉沉思。年纪轻轻而文武双修,天资之高、毅力之坚,便如他关氏一族向来骄傲,也是自叹弗如。只是进境太过迅速,即使天纵聪明,恐怕根基不稳,日后不知如何?关兴从军日久,见闻广博,虽然不曾亲历中原逐鹿,其时名将贤臣,却都听多人细细说过。想起那郭奉孝、周公瑾、庞士元一流人物,尽是绝顶机智之士,却各有贪嗔痴处,终不能长久,如天际流星一闪而过……

    转念又想,这姜维却也不同;行事低调,藉藉之名至今,连丞相也未曾听说过。若非汉军北伐,难道便要一辈子深藏边城?这未免又与丞相近似,隐隐于世廿七载,似乎静静等候着什么人一般……

    关兴百思不得通透,催了催马,自嘲地笑笑:不过输了一箭,不知为何竟把姜维与那些已逝的风云人物相比起来?心底却也开始有些理解,为何丞相招降之意,如此切切了。

    率军行至诸葛丞相亲自设伏之处,关兴不觉又是一愣。

    ------------(2)------------

    只见诸葛亮走下小车,亲手将跪地青年扶起,面上满是笑意。

    姜维的精神气劲、余力武功,以关兴方才所见,大可再做一番困兽斗。不知为何不思再战,径直屈膝归降?虽已弃枪,腰间挂剑却未曾解下,与丞相近身而立,若忽出杀招,纵有赵云在一旁立着,亦难保相护及时。关兴回想起那夜姜维月下劫营,阵势精狠,分明要夺丞相性命;丞相却神情坦然,浑不为意,仿佛胸有成竹,认定了他真心相降——或自有克制之道。

    此时诸葛亮手抚姜维肩头,不以初迎降臣,恩威并施;倒似乍见故交,相叙契阔,谈笑中乱世风云尽汇眉间。便是关兴一眼望去,也景仰之情顿生,心下便即释然:姜维虽为才俊,丞相亦是真神人也。这般胸襟风雅,怎不能令这久在边城的青年人,甫一相见,便折服马下?

    诸葛亮抬眼看见关兴,把脸一沉,道:“我命诸将善待伯约,安国何以违我将令?”

    诸葛亮与赵云在此山坡伏兵,以与关兴互为呼应。山坡势高,关兴料想自己暗箭伤人而不得的情景,必已被丞相收于眼底,只有低头不语。

    诸葛亮不愿当众再斥关兴,回转过身,向姜维道:“此番我率军至天水,斗智却逢意外人。姜将军愿弃暗投明,实为我季汉大幸。”

    赵云亦从旁赞道:“之前已见识过伯约枪法,未料箭术同样了得。他日若涉险境,哪怕无枪无剑,单凭一张弓,也可制敌了。”

    关兴在一旁,正听得面烫,却见姜维谦然垂首道:

    “丞相、赵老将军过奖。维早前曾受箭创折磨,深知明抢易挡,暗箭难防。经年练习,自然有些精进。”

    接着,目眺远方道:

    “赤壁战前,丞相孤身入吴,却于功成之夜渡江而去。吴人欲留丞相,驾船相追。赵老将军便自那浩渺江波、急骤江风之中,一箭射向大将徐盛船头帆索。

    “箭到处,绳断、篷堕、船横。从此龙入大江,一去不归。此事维曾闻前辈道来,虽不在场,犹如亲见。今日有赵老将军在此,维绝不敢虚当善箭之名。”

    关兴不知曾有此事,听得茫然。诸葛亮与赵云却互看一眼,面露讶异之情。

    弓箭乃沙场利器,昔日吕温侯于辕门射方天画戟、黄汉升于长沙射关羽盔顶红缨、张隽乂于铜雀台大耍花样箭法,观者甚众,被后人传唱得啧啧在口,历历在目。

    而大江之上,飞箭断索,其时月夜茫茫,见者寥寥;寒水上孤舟一叶,内中惊险,只有当事人自知。时隔二十载,却忽有后起之秀提起,描摹亦是生动,令人不由不遥想当年。赤壁一战,云亮二人皆是雄姿英发,念及至此,不禁唏嘘又开怀。两人同向姜维看去,都觉光阴流转,似从这年轻人身上,看到一丝往昔。

    诸葛亮只觉姜维初降时,眼色似中大有惊撼之意;但片刻之间,已收敛起激荡神情,赞誉面前亦无骄色。心中激赏更盛,笑道:

    “伯约谬赞——当时也是侥幸,若敌帅真欲截下我来,何不多派兵马?子龙一人,怕也不敌。”

    轻挥羽扇,顿一顿又道:“我自出茅庐,遍求贤者,欲传授平生之学,恨未得其人。今遇伯约,我愿足矣。”

    姜维抬起头看着诸葛亮,脸上露出一个惊喜不已的笑容。

    ------------(3)------------

    次日清晨,参军马谡整襟正冠,赴中军帐议事。他向来早到,略等候一时,众人陆续前来。

    诸葛丞相于帐中案后,端坐如仪。下首两列人整齐站立——左侧文官以马谡为首,精神奕奕;右侧武将则奉赵云为先,威风凛凛。季汉群英荟萃于此,秩序严谨,静待中正座上人调遣。

    这正是马谡最喜欢的地点和时分。从他所立之处,低头聆听,丞相将令如在耳畔;侧目相看,帐内英杰尽收眼底。这几乎是丞相的视角,让渐入壮年的他觉得,自己对军中诸事也颇有几分掌控。数年来,他殚精竭虑,不断献计献策,位饷日增。纵有武将不服,总得丞相暗中扶植,因此虽从未亲操金戈,也好歹将这中军帐第一文臣的位子坐稳。

    按照惯例,他向帐内环顾一周,见士将已齐,便越众而出,就要宣布议事开始。

    忽然帐帘轻晃,一片旭日,透过帘缝洒将进来。众人眼前陡然一亮。

    只见帐口一抹颀长白影,身染红霞,缓步而入。帐帘落下,朝晖却似依旧流转于白衣之上。那人行近,先向诸葛亮行礼,然后向众将士作揖道:

    “姜维见过丞相,见过诸位。”

    这便是天水姜伯约?

    昨日傍晚,丞相收服天水麒麟归营。帐中要员大都听晓姜维厉害,纷纷赶去观望。马谡随着好奇的人群前去,思索着初见该如何说话、如何行事,方显得体。不料诸葛亮携手将姜维带入自己帐中,单独详谈,旁人尽皆不见。马谡心中微怅,遥遥观之,瞥见他背影英挺,武装银灼玉刻,只觉其人必然身手不凡。

    于是马谡心中,便将姜维当做马超一类的骁勇边将。正如关兴之前将姜维设想为陆逊一型人物,武将重其文韬,而文官奇其武略,总不大能描绘出一幅完整画面。

    然而此时姜维不着盔甲,亦不佩剑,举手投足间行云流水,毫无武夫气性,令马谡一愣。

    定睛细看,只见眉目清朗,鬓如刀裁,心中更是吃惊。如此清俊的一个年轻人,居然行军如鬼魅,给汉军带来了北伐后的第一次重击。

    马谡盯着面前文士装扮、恭俭温良的青年,心思急转,已明白其中用意:自卸军甲,以消众人疑虑,待彻底融入,再复领武职。

    帐中关兴、张苞一干人,对姜维都难免心存不忿,但见他白衣简净、举止从容,反而不好发作,只觉若妄自施威,倒显得以瓦砾击美瓷,是自己的粗狂无礼了。不禁都露出讪讪之色。

    诸葛丞相微笑着对姜维点了点头,轻挥羽扇,雪白的扇尖指向文官之列。姜维便要向左侧的队末走去。

    “伯约站最前边罢。”

    马谡不可置信地抬头,正与诸葛亮的眼眸对上。那双眼睛里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感,直迫得他低下头去。姜维略一迟疑,然后依言上前,看一眼出列的马谡,面上现出一丝愧疚,然后占据了他先前的位置。

    马谡无从应变,只有默默回身,挤进姜维下首。

    人人面色皆是微变。便有素来不合者,伸长了脖子去看马谡,目光含钩带刺,似在揣测他将如何发作。

    “昨夜我与伯约长谈,已定下攻克三郡之计,现在说与诸位听听。”诸葛亮目光四下一扫,笑容可掬,直入正题。那笑容之下,自有一股凛然之威,众人立时纷纷收敛容色,暂且压下心中讶异之情,凝神细听。

    马谡低着头,人言过耳,也未听清。帐中议事虽状似寻常,马谡却暗觉众将的目光,不时向自己这边飘来,在自己脸上停一停,又在上首的姜维身上转一转。

    《宅书屋》om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