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接下来该如何,请可汗指示。”
“咱们今日好好休整一番,明日清晨,趁敌军还没睡醒,强攻入城,与他们决一胜负!”
特鲁酋长还是轻敌了,入夜之后,当突厥兵士们睡得正沉时,后方喊杀声震天,周朝的轻骑兵从后方杀入了大营。
“可汗!快逃!”
突厥兵士中有不少人受伤,或从梦中惊醒受到不小的惊吓,四散奔逃。被战马踏死者甚众。
特鲁酋长带着军心涣散的四万多人,被驱赶至一片山谷中。
幽州(北京)地势平整辽阔,山头也并不高,山谷空旷,突厥兵士正想喘口气时,看到一名白衣白眉的道人登上山头,举手作法。
道人对面山头上竟然有一道闪电劈下,山石耸动,四处炸裂开来,被点燃的药草使得空气变得湿润,过了一阵,雨水也下了起来,泥水、乱石飞溅。
狄仁杰的兵士从四面山头涌出,向谷中放箭,突厥兵士看到敌方如有神助,早已吓破了胆。
特鲁酋长被活捉,残余的两万多兵士也缴械投降,特鲁又被带到狄仁杰面前。
“特鲁可汗,为何不守信约,两国和平共处,也是百姓之福。”
“哼,唐朝皇帝当年杀我伯父,又敢称自己守信约吗?”
“若平息刀兵,我保你平安返回单于府。”
此时,白眉道人也来到了幽州刺史行辕,他不是曹道长,而是裴东来。
四月五月之间,正是雨季到来,兵士们按照东来的指挥,在山顶安插了一只鱼尾形状的铜质引雷针,又埋下火石和药草,当闪电劈下时,药草被点燃,空气中的水汽变得更多,大雨就被催了下来。
东来先前跟着曹道长和王溥,他们为他治病,曹道长看他肤色头发都白了,笑称和自己有缘,要收他为徒,又教给他不少天文气象的道理。他通过科考之后,在兵部入职,这次大战,他也被狄仁杰点选出来,随同主力大军到了幽州。
特鲁酋长知道自己还是轻敌,兼又计不如人,他不知汉朝时已有鱼尾形避雷针的发明,也不知水经注中提过,可以人工办法助雨,以为真是神人相助敌军,只得认输。
狄仁杰由此迈上了人生的又一个高峰。
他率大军得胜归来,活捉了特鲁酋长,解了幽州之困,安定了单于都护府,又因知人善任,下属称赞;得胜的消息在他还没返回时,就已传遍神都。
他带领一众将领入朝,武皇走下台阶,亲自迎接他们,论功行赏,更与他拉近了距离,扶他起身,称他的字号。
“怀英,辛苦你了。”
朝臣们都或多或少的觉得,武皇这一声怀英,叫得有点意思,邝照看了看志满意得的狄仁杰,又看了看在旁面无表情的尉迟真金,也不由得感觉自己的心情有些微妙。
各位将领都得到了封赏,狄仁杰已是从三品幽州都督,又加封为同平章事,正三品,实际即为宰相,有了议政用人的大权。
阿史那特鲁,在答应了武皇的停战要求后,被放回了突厥。
“好个狄仁杰,你再狡诈多智,我也不会奈何不了你!”
旧恨未平,新仇又起,特鲁酋长返回之后,每日就思索着,如何先将狄仁杰这个绊脚石铲除。
狄仁杰沉浸在战事胜利后,被武皇赏识重用而兴奋的情绪中,没有发现自己内心的悄然变化。
这一年,狄仁杰五十五岁。
时间又过去了几个月,中秋佳节过后,一日晚间,仆役富盛端着茶盘走到狄仁杰的书房门前,听见狄仁杰用有些着急的语气质问着尉迟真金:
“大人,你说说,我一不贪,二不懒,我到底哪里错了?!”
他又听到尉迟真金沉默了一阵,轻轻地说:
“你没错,是我错了。”
富盛正要禀告自己已到了门前,就听到吱呀一声,门被轻轻打开,尉迟真金站在门前,面色有些不愉快,准备离开。
富盛看到尉迟真金穿着黑色常服,他背对着身穿紫色常服的狄仁杰,没有看到对方脸上有些懊恼,但不想拉下面子来挽留他的神情。
作者有话要说: 行军路线图参展唐总章年间地图,打仗是乱写的,请考据派忽略⊙▽⊙终于写到老狄和尉迟大人翻脸了啊(⊙o⊙)
☆、第 74 章
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这个职位的权力有多大,狄仁杰初上任时也吃了一惊。
凤阁,鸾台就是以前的中书省,门下省,部门改了名字,但职能倒是没有变,拟定、审核政令,安排人事任命,仍旧是每日要做的事。
刘仁轨和戴至德的相继告老还乡,给了其他人机会,狄仁杰、娄师德、裴行俭等人都相继得到了重用。
当武皇的旨意发到狄府,又诏告天下后,他的心里除了震惊之外,更多地是感激、高兴和微微的得意。
任命狄仁杰为同平章事的诏书,由中书舍人尉迟真金审看过,最后还盖着女皇的玉玺大印。
尉迟真金是最了解最欣赏他的人,可是女皇却给了他一展抱负的机会,这是尉迟真金没有办法做到的。狄仁杰在此时,发自内心的拥戴女皇,觉得她是千古明君,丝毫不亚于前朝的大帝。
“同平章事,也就是说,拟定和审核都由你说了算?公文从你的左手到了你的右手,陛下对你,真是信任有加。”尉迟真金明白,此时狄仁杰在女皇心中的地位,已是非常重要。
“大人也为我高兴是吗?我会好好干的。”
狄仁杰实践着自己的诺言,每日上朝议事之后,就到政事堂办公。
他每日上朝都早早出门,到大明宫前等着,到了晚间从政事堂离开时也很晚,把很多公文处理完毕才离开。始终保持着高度的热情,和极为谨慎的态度。
他的俸禄已很高,对于来向他讨要官职而行贿的人,都被他拒之门外。
“他又不缺钱。”
“也不好女色。那他喜欢什么?”
“喜欢那些公文?”
不少人感到不解,在背地里议论,如何才能投狄仁杰所好。
也有些心细如发的人会留意到,狄仁杰不太忙的时候,偶尔从政事堂出来后,与从另一边走出来的尉迟真金,一起聊着公事或私事,两人漫步走到街边,各自道别回家。
“尉迟卿,我喜欢你啊。”
有时狄仁杰半醉半醒,会跟尉迟真金表白一番,尉迟真金只是笑笑,不置一词。
“狄卿是能够让朕保持清醒的人。”
武皇对狄仁杰的言行也看在眼里,他在州府多年,在大理寺,户部,工部待过,对各部的流程和制度很清楚,又有经济和军事才能,多方面的经验累积,使得他对这个庞大的帝国的运作十分了解,给女皇提供了很多可贵的经验。而他不仅一直坚持谨慎和热忱的为官态度,对武皇也依旧会有毫不留情的劝谏。
比如不能修建更多的宫室,不要劳民伤财地迎奉佛像,对男宠要约束,不许他们凭借宠爱而胡作非为,别的人不敢劝的话,他都敢于说出来。
当然,他说得很有道理,就事论事,于是女皇接受他的劝谏之后,还会说,朕这是为了成全狄卿的气节。
女皇有时会告诉武承嗣和上官婉儿,有事要与狄相商量一下。
这样的日子过了几个月,很快到了中秋佳节,在假日的最后一天,尉迟真金想约狄仁杰一起出去走走,便漫步到了狄仁杰的府邸前。
此时是午后不久,天气很好,不冷不热,尉迟真金从街边走出来,正好看到一辆马车驶来,停在了狄府门口。
车上下来一人,让尉迟真金吃了一惊。
竟然是上官婉儿。
婉儿似乎极为忧虑的神情,让尉迟真金敏锐地感觉到,麻烦来了,她一定是有事要向狄仁杰求援。
于是尉迟真金转身打道回府,也不派人去探听有什么事。
到了晚间,邝照过来告诉他,太平公主的驸马薛绍,下狱了。
“昨晚,陛下命我带人去捉的。”邝照将来龙去脉细述了一番。
“驸马犯了何罪,值得陛下大动肝火,要你亲自去捉他。”
“听说他在宫里的中秋家宴之后,感叹李姓宗亲越来越少了,被左仆射知道了,便将他告到了陛下那里。”
“呵呵……”
邝照又附耳过来,对尉迟真金说:
“武承嗣向陛下提出,该早立储君,李姓都是外姓人而已,还是要在武家人里挑。”
“……不要管这事。”尉迟真金叮嘱邝照,须得独善其身,转念一想,突然恍然大悟,又说:
“难怪,上官她……哼,他们上官家,从老到小,都爱管闲事。”
他们都知道,婉儿自入宫当了女官,就与废帝李显,也就是现在的庐陵王十分要好,想到此节,尉迟真金不免为狄仁杰担心起来。
次日早朝过后,女皇告诉邝照,驸马罪无可恕,别给他饭食,就让他在狱中自生自灭罢了。
“你想说什么?!退下!”女皇看邝照似乎想要求情,立即将他斥退。
“谁再为薛绍求情,一律同罪!”
《宅书屋》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