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鱼》分卷阅读40

    对视着小遥,莫叶又拍了拍小遥的手臂,再次肯定道:“有你的。”

    小遥从心底最深处流出涓涓暖流,让小遥遍体通畅:“嗯。”看着为自己欣喜的莫叶,小遥涌入他怀里,“谢谢。”

    “没事。”莫叶拍着小遥的后背,真是绝处逢生,化险为夷,“既然已经学会了,不如我们明天就启程吧。”

    现在无论莫叶说什么,小遥都认为是对的,连连点头。

    抬头望着星光璀璨的夜空,莫叶终于舒了一口气。

    这夜,莫叶睡得很熟,小遥却睡不着了。即将离开生活多年的地方,什么时候回来还不一定,总有些不舍、不安。不知道师兄们走的时候是否跟自己一样,小遥徒然生悲。遥想当年,自己还是个连走路都会跌倒的小屁孩,就开始追在流水朗月的身后。自己摔倒了,爬起来继续再跟着他们追。可惜流水冷冰冰的,朗月也不敢大声说话,加之经常被流水嫌弃,小小遥觉得岛上了无生趣,生活一日不复一日。直到清风来了,落花也来了。逍遥岛的人越来越多了,笑声、怒骂声也多了。今天看着清风追着朗月跑,明天看到落花被流水奚落个没完。小遥觉得这才是生活,喜怒哀乐样样都有。现在,大家都走了,逍遥岛又静了,连自己也要走了,逍遥岛就空了。小遥的心一下子也空了。转身看着对面床榻的莫叶已经鼾声连连,小遥不知自己这么做是否正确。

    下了床,小遥一个人悄悄地离开屋子,漫步在草原上,走着走着就走到了空中阁,抬头仰望,几个月前,自己连上去都成问题,现在一个飞升对自己来说小菜一碟,真是万万没想到,世事多变。

    “小遥啊。”

    听到米氏老人的声音,小遥连忙飞升上去,赶到他的塌前,米氏老人果真醒了坐在榻上,一双晶亮的眼睛看透世事。小遥跪在塌前,等着米氏老人吩咐。

    “此去,乃是劫数。结果如何,你莫怪他人。”米氏老人虽然整日混混度日,但是心底似明镜。木朗府的人为什么而来,大家心知肚明。只是有些事,已经是纸包不住火了。米氏老人伸出了手,小遥连忙扶着。米氏老人巍颤颤的走了几步,看到月光撒了些进屋子,笑道:“有多久没有出阁了。”

    小遥扶着米氏老人走到漂渺原的北岸,太黑了,远处什么也看不清。但是米氏老人却看得出神:“哎,委屈你了。”

    小遥不解,还想说不委屈。只见米氏老人衣袖一挥,远处的黑云层层移开,一座漂浮在空中的小岛隐隐约约的出现了。这可惊得小遥不敢移动眼珠子。要知道小遥在岛上溜达,经过这儿不下千百次,怎么就没瞅见这里还藏了座小岛。而且师兄们也从未提过,看来是米氏老人有意而为之。若不知今夜亲眼所见,小遥怕是今生都不会知道。

    米氏老人带着惊呆的小遥飞升到这座神秘的小岛,慢慢向岛中心走去。小遥则好奇的观摩着。这座岛甚小,岛上既没有飞禽走兽,也没有鸟语花香,真不知道米氏老人藏了什么奇珍异宝在这座孤岛上。

    步行不过一刻,小遥便看到了前面有两个土包,走近了,才发现是两座坟墓,吓得小遥慢了一步走在米氏老人的身后。小遥环视四周,风声鹤唳、真怕窜出什么妖魔鬼怪,惊到了自己到没什么,要是吓到了米氏老人那可不是小事。秉着谨小慎微的态度,小遥走一步,望三望。

    “过来拜见上善家的长辈。”米氏老人站在大的座墓前。

    小遥战战兢兢的走上前,恭恭敬敬的下跪扣头,抬头才看到墓碑上写着上善溶月和上善智博两个名字。上善溶月小遥在藏经阁就知道了,只是没想到米氏老人这么长情,把人家的坟墓都按在自己家里。上善智博倒是没听说过。不过都是姓上善,应该是一家人。

    米氏老人看着月光下照亮的“溶月”二字,甚是感慨:“真是对不住了。”以前没有护得住,现在也没能护得住。米氏老人愧对上善家对自己的信任。

    小遥跪在地上,不知道能否开口安慰米氏老人几句。

    作者有话要说:

    一直在想 小遥和莫叶 最后会怎么样 o(n_n)o

    第62章 起誓

    米氏老人上前摸着上善溶月的墓碑,十足的伤感:“是我有负于你。”

    但是在小遥的印象里,血气方刚的米氏老人一直都是那个为了上善溶月上刀山下火海不肯一声默默奉献的人,哪来的辜负。说道辜负也是上善溶月辜负了米氏老人,明知道米氏老人倾心自己,便鼓动米氏老人为了三界的大义屡次身犯险境,最后,却选了别人。在小遥看来,上善溶月十足的坏。不值得米氏老人把她供奉在岛上,上千年的思恋。

    摸着冰凉的墓碑,那些远古的记忆纷繁而来。当时三界乱成一锅粥,米氏老人孤身参战,差点死于乱战,要不是上善溶月舍命相救,自己也活不了这么长久。对于上善家的恩遇,米氏老人永生难忘,对于上善溶月的爱慕之情只能埋在心底。从那时起,米氏老人便成了为了上善家可以不顾一切的人。即便知道上善溶月心有所属,也愿意为上善家粉身碎骨。到后来上善溶月不幸死在混战中,连尸体都没能找到。大战平息,三界安定,万念俱灰的米氏老人向上善家求了一件上善溶月的衣物,寻了个及偏远的岛屿,远离纷争,为她做了一个衣冠冢。米氏老人隔三差五就会到这个岛,就这么望着衣冠冢,以表相思。直到逍遥岛来了外人,米氏老人才用云雾做了个结界,把这里藏了起来。当年天火突袭上善家,米氏老人早有预料。当米氏老人算出了天火来袭的时辰,赶到上善家时,已经为时已晚。坍塌的屋宇、焦黑的尸体,还有余火在蔓延,势必要把上善家焚噬干净,一派惨烈的景象。米氏老人行走在横七竖八的尸体间,心生悲凉。看到腰间挂着“智博”二字的玉佩还没有被焚碎,米氏老人痛心疾首的把尸体抱起:“你又何必呢。”可惜,这句话已经为时已晚。米氏老人能预感到的,其他大家族也能料到,怎么处理上善家米氏老人也猜到了,暗地里切合天意、秉公处理。也就是为什么上善家堂堂一个大家族,被灭门后,上界居然默许了不为其送葬,没有像样的墓地,更谈不上祭奠。为了保住上善家最后的一点尊严,米氏老人把上善智博的玉佩系在了其他尸体上,为了不引人注目,只带走了他一人的尸体,回到岛上,安葬在上善溶月的身边。也好给上善溶月一个交代。不然为了三界拼死而战的家族最后死无葬身之地,实在有些悲凉。苍天无情却有情,上善家经天火后,大家安心的守口如瓶,才让米氏老人在人间无意间发现了上善家的血脉。正是那场大火,让青山身体里的上善若水差点浴火重生,一丝元神的泄露被米氏老人抓个正着,才能顺利的救下上善家幸存的两根幼苗。也不枉上善家的先辈们为三界所做的牺牲。

    小遥偷偷地瞄着米氏老人,看他站的挺拔,点都没有在阁楼上萎靡不振的样子,甚是佩服情爱的力量。

    “小遥,你当着上善家的两位长辈起誓。”米氏老人知道此番离岛,定是回不来了,有些事,还是及早安排,至少让上善家留最后一丝血脉,也算是米氏老人对上善家最后的回报。

    小遥莫名其妙,但又不敢造次,只好谨遵师命,对着墓碑,举起右手,竖起食指中指无名指,开口:“我,逍遥岛小遥,在此向上善家的各位长辈起誓。”

    米氏老人看着两座孤坟,心里苦涩,好不容易养大成人,却逃不过天意,该偿还的始终都要偿还。昏睡中的米氏老人感应到镇天石又开始裂了,看来强行灌注的精魂是远远不够。果真是天意难为,米氏老人感叹着:“日后,一定为上善家保留最后一丝血脉,护上善若水一世平安。”这是米氏老人的承诺也是他的遗愿。

    小遥把米氏老人的话重复了一遍,但是心里在咕噜着谁是上善若水?自己是逍遥岛最弱的一个,怎么把保驾护航这么靠谱的事交付给这么不靠谱的自己?真是山中无大王猴子称霸。说完,小遥看着米氏老人,以为他要说什么,但是等了许久,只有猎猎风声,吹得衣摆翻飞。

    沉静了许久,米氏老人知道离别是必然的,但是又没有让徒儿在自己死后把尸首葬在上善溶月旁边的勇气,只能在摸摸墓碑,看看碑上的名字。

    “走吧。”米氏老人终于痛心转身,疾步离开,多留一瞬,只会徒增忧思。

    小遥一直跪着,突然喊走,站起来发现脚麻了,但是看到米氏老人走得飞快,怕他摔着,只能忍着疼追上去。

    当两人下岛后,小遥回首,发现小岛又被迷雾遮住了。

    “今夜之事,不得告诉第三人。你回去休息吧。”米氏老人不等小遥自行离开。

    被折腾了一夜,小遥还一头雾水,只好自己回遨院。莫叶依旧睡得憨实。

    小遥倒在床上,看着白帷帐,想着岛上的一切,觉得真像做了一场梦,也许一觉醒来会发现这真的是一场梦。

    但是事实证明,这不是梦。因为第二天清晨,当莫叶陪着小遥去岛上布结界时,在北边的草原上发现了倒地而睡的米氏老人。看来是昨夜操劳过度,米氏老人连回阁楼的精力都没有了。小遥长叹了口气,和莫叶一道抬起米氏老人,把他带到了建在丛林里的马厩。

    看到飞马,莫叶很是奇怪,树林外这么好的饲料不给喂,树林里到处是荆棘,马儿吃什么?

    据小遥回答是因为逍遥岛人少,根本没有专人可以照料马屁,米氏老人干脆把马厩修在了树林里,以参天大树、荆棘丛生束缚着马儿别乱跑。不然,偌大的草原,到哪儿去找马。

    听了小遥之言,莫叶觉得米氏老人还是有远见的,但是,马儿有些瘦骨嶙峋,真是顾得了一面,便顾不了另一面。所以,当小遥把马车驾出来时,马儿第一件事就是大吃一顿。为了在路上顺利,小遥干脆把逍遥岛的三匹马都牵了出来分担劳力。即便岛被洗劫,也能保住马匹。

    看着逍遥岛仅有的三匹飞马,莫邪的脑袋里浮现了两个字“真穷”。

    把米氏老人安放在马车上酣睡,小遥便走到崖边伸出右手,食指与中指闭拢,把气都运到指尖,对着正北的地方开始连口诀,手指也开始画符,一个个神秘的符号在空中闪现,最后成为一张完整的符咒,又突然消失了。这一个地方就累得功力还不深厚的小遥蹲在地上喘气。

    莫叶赶紧上前扶起小遥:“小遥,累了就休息会儿。”

    莫叶的提议却被小遥拒绝了:“不行,这个结界必须在半个时辰内完成,不然就功亏于溃。”说完便向着马车走去,莫叶只好跟上。

    小遥驾着马车赶紧跑到东、南、西三个方位设下结界,再回到正北方。这会儿再下车,小遥觉得双脚有些飘浮,身体感觉已经被掏空,使不出力。莫叶知道小遥已经累到了极限,干脆一把拉过小遥就背着他来到北边的结界处。

    符咒感应到了主人,闪出了原形,小遥下了莫叶的背,连身子都无法站直,汗水滴答滴答的往下掉,眼看时间就要到,小遥拼劲最后的气力举起手向着符咒的中心点使劲一点,口中念着收字决,东南西三方的符咒全部都闪现了出来,然后全部都消失了,结界才算完成。小遥眼前一黑,向后倒去,耳边还隐约听到莫叶大叫了一声自己的名字。

    莫叶抱起小遥使劲的喊,但是小遥已经昏了过去,不省人事,莫叶只好把他抱到马车上,然后拉扯着缰绳,赶着马车冲出逍遥岛,冲上天际。别看逍遥岛的马儿瘦不拉几的,但是跑得可带劲了,也让马车颠簸了。莫叶只好驾停了飞马,重新慢慢的起驾。

    进了马车,看到两个人都躺着,莫叶有些头疼。要是到了,他们都还不醒,该怎么向木朗建雄交代。人来了,却不醒,跟没来有什么区别。

    莫叶觉得自己办事不利,还连累的小遥耗损功力。小小年纪就受这般苦楚。莫叶把车上的毯子给米氏老人盖上,把小遥搂在怀里。莫叶脑袋里又冒了三个字“太穷了”。逍遥岛唯一的马车居然漏风。天际的风正肆无忌惮的窜进来。

    在天上走了几日,小遥才慢慢转醒,这可把莫叶高兴得疾呼:“你醒啦。”

    小遥嗯了一声便坐起。话说自己过度劳累应该很饿才对,怎么一点都不觉得:“你带了干粮吗?”

    “没有。”莫叶把角落的口袋打开:“我看到有很多丹药,便拿来充饥,没想到很是管用。”

    小遥噗嗤一笑:“这是师兄们给马儿炼的饲料。”

    “啊!我说怎么每次吃它马儿们都在嘶鸣。”莫叶不要意思的挠着头。

    小遥拿过口袋,吃了一颗:“人吃也无妨。不过是把粮食都炼成丸子,好让马儿不用外出啃草。不然,它们整日被关在马厩会饿死的。”

    莫叶了然的点头,没想到米氏老人省事,他的徒弟做事也省事。

    作者有话要说:

    哎 我那可怜的两兄弟

    第63章 西苑

    相安无事的木朗府,朗月第三次把书放下,发呆的看着前方,雪儿凑近朗月的膝盖摩擦着,把头放在了他的腿上。连月来,朗月把自己锁在了屋子里,雪儿可受不了,自来熟的在木朗府已经逛了好多次。府里的灵兽不少,只要不伤到人一般都没有人管。这可便宜了雪儿,没人管它它便开始为虎作伥,把木朗府的灵兽都欺负个遍,现在只要它出现的地方,闲兽清场,自动回避。耀武耀威了几次,雪儿也觉得无聊,又钻回了朗月的怀里,陪着他一起发呆。看到朗月又要开始哀叹了,赶紧“呜呜”几声。朗月便会习惯性的摸着雪儿的毛发,占时把感伤的事忘了。

    “咚咚咚。”门外响起了清脆的声响,“朗月少爷,六姨娘生辰,还望少爷能够前去参加寿宴。”

    朗月脑子里怎么也想不出六姨娘是谁:“主家不在,我不便到访。”

    “姨娘说了,府里好久都没有热闹了,不拘俗理,在府的人都要去,还望少爷能赏脸参加。”

    朗月低头便看到雪儿一双哀怨的眼睛,伸手顺着它的毛。自来了上界,朗月似乎还没有领着它好好转转,的确有愧于它:“少夫人要去吗?”

    “那是定然。”

    “我一会儿再去。”

    “好的。”

    知道朗月要出门了,雪儿高兴地站起来蹭起了他的身子。朗月被雪儿逗乐了。自清风离开后,朗月终于笑了。

    雪儿迫不及待的走到了门边,示意朗月早早出门。朗月摇着头:“你呀。等我整理一番。”雪儿听话的守在门边。看着雪儿如此乖巧,朗月觉着与其整日关着,不如出去走走,身边虽然少了哥哥、清风,至少还有雪儿。有它在,不是一般人,不敢动他。

    朗月换了身水绿色长衫,领着雪儿走出院子。午后的阳光暖暖的照在身上,雪儿兴奋地在前面带路。朗月看着花园里开繁的牡丹,甚是娇艳,心情又好了些。

    雪儿把朗月带到了夏梅的西苑,里面的确是人声鼎沸,好不热闹。

    看到雪儿,在场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惊了一下,这头灵兽来头不小。再看看它身边的主人,仪表堂堂,风度翩翩,好些在场的清丽佳人都捂着脸,羞红了脸,偷看了几眼,便又开始了叽叽喳喳。

    夏梅终于等到了朗月自然要上前招呼:“你就是朗月公子吧。”说话的声音或许因为喧闹声特意拔高了些。

    朗月后退了半步,拱手道:“不敢不敢。在下朗月,冒昧打扰了。”几句话说得如春风拂水,轻柔可嘉。

    夏梅笑道:“这位公子真是多礼了。到了木朗府,到了我的西苑,就像到了自己家,随意随意。”为了不引起注意,夏梅打了个招呼便去招呼其他人了。

    西苑的院子里摆了五张桌子,大家都坐在桌边,吃着糕点,喝着清茶,聊得火热。可以说上界有些威望的家族都派了代表来。大家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有说有笑,让找不到人可以聊天的朗月有些尴尬,只好挪到角落的位置,看着满园人嘻嘻哈哈。雪儿便待在朗月的脚边,尽好自己的职责。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