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广X李世民:杨花落,李花开》分卷阅读122

    突利和长孙顺德分别坐在两匹马上,各自退开到相距百步之遥的地方(按:古代的“百步”大致上相当于现代长度单位计算的70米),弯弓搭箭,同时瞄准了对方。他们二人都在右手四根除拇指之外的手指的三处指缝之间夹着那三支羽箭——这样就省去射出一箭之后再从背在身后的箭囊里抽出另一箭所要耗费的时间,也就能更快地抢在对手瞄准自己之前发箭,才更有机会率先射中对方——,其中去掉了箭头的那支箭都夹在最下方之处。

    两人瞄准了对方,但一时之间谁都没有抢先发箭。这第一箭可以说是最关键的,因为以现在三箭都夹在指缝间的情况而论,一箭发出,几乎是马上就能紧接着发出第二、第三箭,片刻便可决出胜负。第一箭发得好不好,往对方身上哪个部位射去,才能使对方只顾得上闪避,从而延误了发出第二箭的时机,再进一步使最后那决定输赢的第三箭也无法赶得上发出而只能被动地承受自己的攻击呢?他们这场上比试的二人心中正急速地盘算着这些,场外围观的众人也各自作着猜测,焦虑万分地静候着他们的实际行动。

    终于,两人手上的弓弦几乎是同时响起“嗖”的一声,两箭分别从二人的弓箭之上迸射而出,直向对方急奔而去。

    所谓“快似流星,急如赶月”,二人之间虽然相距有百步之遥,但这个距离对弓箭而言完全是眨眼可至。众人其实是眼睛都不敢眨一下的,只觉眼前一晃,突利手上的箭矢竟已“嗒”的一声轻响射中了长孙顺德的额头眉心!众人不由得“啊——”的惊叫起来,只道突利竟敢当着在场有上万之众的隋室宫廷侍卫的面,以带有锋锐无比的箭头的利箭射向长孙顺德的额头眉心。

    在这一瞬之间,他们只顾得上震惊,根本来不及感到愤怒,也更加没时间去细想,为什么突利如此胆大包天——他应该知道,即使以他是突厥王子之尊,但明明是他自己立下了规矩,只能用那唯一一支去掉了箭头的箭矢去射对方的额头眉心,他却上来放第一箭就违反了这规矩。他这样做虽然是可以一箭射杀长孙顺德,但在场是大隋这边人多势众,又是占着道理,一怒之下不把他、乃至他带来的一众亲随斩成肉酱、为长孙顺德报仇雪恨那才怪了。

    然而,众人也随即见到,长孙顺德被那一箭命中额头眉心之后,只是被那一箭的冲力撞得往后仰了一下头,那一箭并没有插-进他脑壳里去就已经跌落下来,他头上一点都没受伤,更不要说会有性命之忧了。众人见此异状,那“啊——”的惊叫在尾音之处已转作“咦——”的一声。上万对眼睛定神往跌落在地的箭矢看去,这才注意到那分明是一支已经去掉了箭头的箭矢——原来,突利第一箭就已经把去掉箭头的那一支箭射出,凭着攻其无备而一箭中的,命中了长孙顺德的额头眉心处画上的朱砂圆点!

    众人再回头看向突利,却见他轻扭腰肢,不费吹灰之力便避开了长孙顺德向他射去的第一箭。

    大家怎么也想不到这场比箭竟然才发了一箭就已决出胜负,一时之间都怔立当场、作声不得。到底长孙顺德是当事人,最早醒悟过来,怒不可竭的伸手一指突利,喝道:“你使奸!”

    突利脸上却挂着那自进入这毬场以来就一直都有的悠然自得的笑意,慢慢地垂下执着弓箭的双臂,道:“我怎么使奸了?”

    “不是说好了比三箭的吗?你怎么不按规矩,第一箭就已经放出去掉箭头的那支应该是第三箭才放的箭?你是乘我不备才能射中我的,你这不是使奸,还能是什么?!”

    突利却仰头哈哈大笑了起来:“什么不按规矩?我可只记得自己说过,谁能率先把去掉了箭头的那一支箭射中这里……”说到这里,他又重复了一次刚才那个往额头眉心处的朱砂圆点虚指一下的动作,“……谁就算赢。但我有说过去掉箭头的那支箭一定只能作为第三箭射出的吗?”

    众人闻言,又是一愣,细想突利刚才的陈述,确实并没有这样的规定。可是他刚才以一手执三箭之时,把去掉箭头的那一支箭放在最下面,难免是会让人误会他的意思是先发两箭带箭头的,最后一箭才以去掉箭头的那支命中对方的额头眉心。

    长孙顺德听他如此“狡辩”,自然只是更加气得胸膛之处起伏不定:“你……你……”连说了几个“你”,却都气得一时之间说不下去。

    突利见他如此气急败坏之色,脸上的神色却是越发的悠然自得了:“怎么?你还是觉得我是使奸赢你的?你还是觉得不服气么?你怎么就不想一下,如果你的箭术真的远胜于我,又怎么会避不开我这射向你额头眉心这一箭,又怎么会让我如此轻易就避开你射向我的那一箭?要是我真的是以没有去掉箭头的箭矢射向你的额头眉心,你早就脑浆迸裂、死于非命了,还能像现在这样活蹦乱跳的在这里跟我讨价还价?我以去掉箭头的箭矢射出第一箭,已经是对你手下容情,你不知好歹,反倒埋怨我是使奸?”

    众人听他如此辩解,心头又是一凛,忍不住想:他这话虽然还是有狡辩的成分——长孙顺德就是想着他第一箭不会是去掉箭头那一箭,又想着保留了箭头的箭矢不会射向额头眉心,这才被他打了个措手不及——,但突利的第一箭即使是射向长孙顺德的身体其它部位,长孙顺德事前也同样不能想到那一箭是射向何处,也只能是看到箭矢射出之后的方向来作判断,然后闪避躲开,以免受伤。这么说来,突利第一箭射向他的额头眉心虽然是出乎他意料之外,但如果他的观察、判断、闪避是足够迅速的——或者反过来说,如果突利这一箭发射得不够急快——,这一箭还是不能射中他的。相比之下,长孙顺德发出的第一箭,突利却是轻松一闪就避过了,那就说明要不是突利的观察、判断、闪避足够迅速,要不就是长孙顺德那一箭发射得不够急快了。

    总而言之,虽然突利这第一箭确实是有使奸的成分,但若非他无论是在发箭、还是避箭这箭术之道上的攻守两方都做得比长孙顺德更好,是绝不可能如此一箭便已胜负立分的。也就是说,这一场比箭,赢的确实是突利,而长孙顺德则确实是……输了!

    后记:

    1、长孙顺德当然要输给突利的啦~~否则偶家世民宝宝怎么有上场的机会给杨表叔翻盘咩~~so,长孙顺德你命苦不要怨政府,谁叫你不是这的主角?你箭术再了得都只能是做一块给世民宝宝登台的踏脚石的啦~~爆!

    2、话说兔兔太心急鸟~~以为突利“挑战”大隋的千牛备身,一上来就会挑选了世民宝宝跟他斗~~其实那个时候谁知道世民宝宝的箭术厉害呢?(柴姐夫倒是知道滴~~但他不在场嘛~~)这是从情理逻辑上说~~而另一方面从写的技巧来说,也不宜让真正能解决矛盾的主角那么早就出场滴~~主角都应该是“压轴”的嘛~~一早出场的肯定都是炮灰级的小人物哦~~爆!

    各位从这几章里体会到写的技巧了吗?(漠漠你这中文系科班出身的,可就更要注意体会学习啦~~)

    一方面的技巧,就是要作充分的铺垫,如脂砚评《红楼梦》时所说的“草蛇灰线,伏笔千里”——这里从很早的时候已经开始为世民宝宝的箭术高超打伏笔、作铺垫鸟~~最早的时候是杨表叔见世民宝宝肩宽胸大,问他怎么能长成这样子,他就回答说大概是因为他自小习练弓箭,时常需要做扩胸的动作所致~~然后此前写柴姐夫陪他在这毬场里练习骑射之术,兔兔说那几篇是偶用来hc世民宝宝滴~~这只是原因之一啦~~其实还有两个用意:其一是需要写些具体的事例来表现柴姐夫对世民宝宝很好,这样写一件具体的小事可是比反复唠叨上十遍“柴姐夫对世民宝宝就是好、就是好、就是好!”要有用得多,更能给予读者深刻的印象~~其二就是为这里作铺垫,有了那处的铺垫,读者对世民宝宝的神射之技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就不会觉得这里的描写太过突兀~~虽然要讲究悬念,但“意料之外”必须以“情理之中”为基础,否则只是一味地为制造意料之外而扭曲剧情,那根本就不算是什么好的悬念鸟~~

    另一方面的技巧,就是剧情的展开不能太心急,为了解决矛盾就一下子把主角推到前台去~~这样节奏会显得太急,也显得矛盾太容易解决,悬念的效果就差鸟~~而且,先让小角色上台充当炮灰,试图解决问题却惨遭失败,这样才能烘托出后来成功地解决了矛盾的主角的厉害,也有利于把矛盾激化、尖锐化,将形势推到更紧急的境地才让主角顺理成章地“闪亮登场”~~

    总之,现在绝大部分的年纪小的网络写手,是完全不懂、也没学过、可能也不屑于学习这些繁难而又沉闷的写作技巧滴~~所以写出来的东西就显得很小白——这可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她们)没有丰富的社会、人生的阅历,也就没有一颗厚重的心,这是“道”方面的欠缺;也因为在写作技巧的“技”、“艺”方面完全是一窍不通、甚至是一无所知~~

    作者有话要说:今天晚上还会有一次更新,那一章里世民宝宝就会“闪亮登场”啦~~敬请期待哦~~

    ☆、杨广x李世民-130 铁胎弓

    130 铁胎弓

    场上众人都是精擅武艺箭术之人,只是转念之间,便已想明白了这个道理。于是,虽然大家还是为长孙顺德的落败颇感不平,但也没有办法出言反驳突利的这一番话。长孙顺德更是霎时脸色惨白,嘴巴连张了几次,仍是什么都说不出口——但这时他已经不是因为气得厉害而说不出话,而是自知确实技不如人,因此无法理直气壮地说出驳斥对方的话来。

    突利环视毬场之内上万的大隋宫廷侍卫,嘴角微掀,露出一丝讥嘲的笑意,道:“怎么?你们也不服气吗?谁不服气,那就上来也跟我比试一下啊!”

    众人都已经想明白了刚才长孙顺德与他的比箭落得如此结果,并不完全是冤枉。而长孙顺德的箭术在这千牛卫之中确实也是数一数二,当年有亲眼目睹他凭一把弓箭技压群雄而获得大比试的第二名的千牛备身,都深知这一点。少数在那之后才进入千牛卫的人,平日也在其它小型比试中见识过他的箭术,自忖不可能比他更强。于是,虽是见这突厥王子气焰嚣张、盛气凌人,但并无必胜把握之下,谁敢在这种皇帝也在场旁观的时候冒失地站起来应战?

    一时之间,突利连叫了数声:“还有人想来跟我比箭吗?有人吗?有吗?”场内却始终鸦雀无声,竟是无一人敢回应他的挑战。

    突利等待良久,都不见有人应答,不由得又是把头一仰,哈哈大笑了起来,回头向着自己的一众亲随说道:“看来,长孙晟一死,大隋之内就再无真正善射之人了呀!”

    那些突厥侍卫跟着嘻哈起哄,喧哗吵闹。其中一人甚至高声叫道:“特勒,你的箭术才是真正的精妙如神啊!那长孙晟据说曾经一箭双雕,可那都已经是差不多三十年前的事了,其实是不是真的呢?我们这里没有一个人亲眼见过,只怕是以讹传讹,传得夸张其辞了吧?要不然,这长孙顺德好歹也是给长孙晟指点过箭术的,怎么跟你一比就差了那么远了呢?哈哈哈哈……”

    在这一片哄笑声之中,忽然一个少年的声音穿透了所有的喧嚣,清清楚楚地传入所有人的耳膜之中:“不知天高地厚的鼠辈,凭你们这点微末之能,就敢质疑先长孙右骁的神箭之技?!”

    众人——这次是不折不扣的众人,因为不但是包括毬场之内大隋一方的全体千牛备身和骁果禁卫,以及端坐于高台之上的皇帝和在他身边侍候的宫人,还包括了突厥一方的突利王子和他的那些亲随——全都悚然一惊,转头向着声音来处望去。

    只见一个穿着千牛备身服饰的少年在一众千牛卫所排列而成的方阵之中站了起来,两道长长的剑眉斜飞入鬓,眉尖轻蹙,明显地洋溢着勃怒之色。还有那长眉之下的一双乌黑晶亮的眸子,也向外迸射出凌厉已极、竟似不下于那利箭尖端之锋锐的寒光。在那眼里,同时有着怒火中烧与冰冷森寒两种截然相反的神色,只看得以突利为首的一众突厥人不觉都是心头一震。

    大隋一方的人却更是心头剧震。因为,这少年是所有人都认识的、曾在去年的千牛卫一年一度的大比试中击败刘弘基而夺得头名、却旋即当众狠狠地打了皇帝一记耳光而被打入本该是永世不得翻身的掖庭宫、但在不到两个月后又被皇帝特赦开释了出来、可是一个月前又在承香殿内就在一众当值着近侍班的千牛备身与骁果禁卫的面前把皇帝骂个狗血淋头之后扬长而去的……李世民!

    突利略略一惊之后,马上便已恢复了那一脸悠然自得之色的笑意,道:“怎么?你说我这是微末之能?那你又是什么之能?你那么有本事,那就来跟我一较高下,让我见识见识啊。”

    他那一众亲随立时附和着也叫嚷了起来:“有种就下场来跟我家特勒一较高下啊!”

    却见李世民唇角一掀,露出一个鄙夷至极的冷笑,道:“《史记》有云:夜郎自大!看来果然是所言非虚。好!今天就让我来教训教训你们这些不识汉之广大的蛮夷之辈,好让你们得知,这天下间……什么才叫箭术!”说罢,他迈步往场内的空地走去。本来列队在他身前的其他千牛备身,不由自主的都向两边退开,为他让出了一条通道。

    《宅书屋》om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