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广X李世民:杨花落,李花开》分卷阅读125

    众人猜到他的用意是想射下一头大雁,但仍是不明白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与突利的比箭他已确定无疑地胜出,突利也没有再提出要以射下从高空飞过的大雁作为更进一步的比试,那他到底是想干什么呢?

    却见李世民虽是瞄准了那群大雁,但又是一如刚才他与突利长时间对峙一般,始终迟迟没有发箭。只是这时他并不是完全的静止不动,而是随着大雁从天边掠过而移动着箭头,一直追踪着大雁飞行的轨迹。

    众人一时抬头望望天上的那群大雁,一时又低头看看始终只是弯弓搭箭作出瞄准之势的李世民,场内再次陷于一片鸦雀无声的静寂之中。

    只见那群大雁从南边一直往北边飞去,从这毬场的正上方穿过,领头的大雁已移至他们这些人的北边,再过一会儿,整群大雁都将消失在北边的远方——可李世民怎么还不发箭呢?他到底是不是想射下大雁的?

    这个疑问在众人的脑海里缓缓的转过,忽然终于听到“嗖”的一声尖锐得与那箭头有得一拼的声音响起,李世民手上那最后一箭已经脱弦飞出,刺破三月的青空,直冲云霄,向着那群大雁急射而去。

    刚才李世民与突利比箭,二人相距百步之遥,这距离对于如此强弓而言实在是太短,根本无法表现出它所能给予箭矢的射程之远。此时这一箭却是向着高空的雁群射去,便能完全地呈现出这把强弓的惊人威力,众人只见那一箭快似流星,那群高高在上的大雁与它那追星逐月之势一比,便显得一点也不高不可攀了。简直就像是不费吹灰之力,那箭矢已快如闪电的追上了排在雁群最后的那头大雁,并霎时传来尖声惊叫,那明明是空荡荡的万里晴空,一下子就被这尖叫声挤得满满的。然而,这一箭的威力到这个时候才真正完全地展现出来。因为,这一箭深深地插-进那头大雁的身子之后,挟带着它竟是继续向前急冲,飞快地追上在它之前的、排在倒数第二的位置上的另一头大雁,同样地再次引发尖锐高亢得像是连天空都要被它撕碎的叫声。

    如此一箭连中两雁,那群大雁这时才惊觉身下有如此危险的射手在窥伺着它们。领头的大雁高声叫唤,那声音即使是在完全听不懂这雁群的语言的人类耳中听来,也能辨别出其中的预警之意。雁群之中的其余大雁也跟着尖叫不已,惊恐之情溢于其外。所有大雁都急急忙忙地用力拍动双翼,突然加快了飞行的速度。于是,不消片刻之间,那群本来飞得颇为悠游闲适的大雁,改作全速向前,很快就消失在北边的天际,只撇下最后的那两头大雁,被那一箭穿成一串,从高空急堕直下。

    “一箭……双雕!”

    看着这一箭串着两头大雁“砰”的一声大响从高空摔下,人群之中不知道是谁这样叫了出来。虽然其实被这一箭接连射中的是大雁而非大漠之上的雕鹰,但那人还是叫出了这么一句。伴随着这一句话的叫出,所有人也都马上联想到差不多三十年前的那个传说——突厥的沙钵略可汗看到天上有两只雕鹰在争肉,便拿出两支箭矢交给来自隋室的使节长孙晟,要他用这两箭射下那两雕,以考验他的箭术。长孙晟取箭驰马奔近那两头大雕,却只射出了一箭,就已经将两只大雕贯穿成一串射下。沙钵略可汗见之又是惊喜又是佩服,遂命突厥的子弟贵族都要与长孙晟亲近,向他学习弓箭之道。

    当年长孙晟一箭双雕,其实有碰巧之处——那两只大雕正为着争肉而近身搏斗,因此只要角度合适,手急眼快地乘着两雕紧贴之际射出箭矢,以一箭贯穿两雕倒并非绝无可能之事。相比之下,如今李世民一箭贯穿双雁,是在两头大雁分开有相当距离的情况之下做到,则一方面角度也必须非常巧妙,要准确地目测到两头大雁都正在他这一箭飞行的轨迹之上;另一方面则是箭矢之上所附的劲力也得非常强,一箭射中第一头大雁之后仍能拖着它的身体继续保持快于前面那头大雁飞行的速度,追赶而上,还是得有足够强大的劲力再次插-进第二头大雁的身体。

    当然,当年长孙晟的一箭是贯穿两雕,大雕是比大雁凶悍得多的飞禽,肌骨如铁,比大雁的身体更结实、更难射穿,对箭矢之上所附的劲力也就有相当高的要求。另外,两头大雕争肉之时飞扑腾挪,位置变化更为急速,相比之下刚才那群大雁开始时是悠游缓慢地飞行,在准头方面的难度要更高一些。

    这样两相比较,倒是很难一概而论,到底是长孙晟当年的一箭双雕所展现的箭术更强,还是李世民如今的一箭两雁更难做到。然而,不管怎么样,对如今在场的所有人来说,毕竟长孙晟的事迹是但有耳闻、不曾目睹的传说,李世民的所为却是亲眼所见!

    一时之间,场内众人又是一片静寂,像是被这神乎其技的箭术震慑得目眩神迷,愣愣地看着地上已然断气的那两头大雁,一动不动,一声不吭。

    良久良久,“我射下这两头大雁……”终于是李世民的声音把他们都惊醒了过来,并且把他们的目光再次吸引到他的身上去,于是便看到他已垂下弓箭,却是伸出那已射出三箭而腾空出来的手,戟指突利等人,“……是要让你们这些无知之徒知道,先长孙右骁一箭双雕,并非绝无可能之举,也就不会是什么以讹传讹、夸张其辞之事!而且他的神箭绝技,在我大隋之内,也是……后继有人的!”

    后记:

    1、继续是帅绝人寰的世民宝宝show他那帅绝人寰的箭术~~请各位世民粉继续用力用心地hc他吧~~爆!

    2、话说有一本美国的电影教材是这么写的:如果一部电影开始时有一个镜头是房间的墙壁上挂着一支枪,后面一定会有开枪的场景~~这讲述的是与之前几章所说的要进行“草蛇灰线、伏笔千里”的铺垫是相对应的道理,即既然前面打了伏笔,后面就要把这伏笔用上~~否则那就不叫伏笔,而叫多余~~(话说韩剧经常有这方面的硬伤~~)根据这一道理,前面既然写过世民宝宝想过射雁却没射,以及他一开始时是拿了三支箭而不是两支箭,聪明的读者们就应该能猜想到这场与突利的比箭不会就以世民宝宝只用了两箭就将之击败那样简单地结束滴~~

    3、这次的“读者评论精选”围绕世民宝宝与小突利比试箭术如此精彩纷呈,关于杨表叔的表情心事偶却故意只字不提而展开~~妮妮对此怨念甚深,据说还为此设想了n种情况~~爆!各位有兴趣的读者也不妨来猜想一下杨表叔这段时间的反应是啥呢?

    妮妮:杨表叔不表态啊,是不是吓到了?另一个全新的世民展现在面前还没回过神吧?迪迪越来越坏了这样的世民杨表叔怎么还放得了手嘛?

    迪迪:嘿嘿,杨表叔的反应偶是故意不写滴~~让各位去好好揣摩一番吧~~55555~~偶怎么坏了呢?这样的世民确实是让杨表叔更加痴迷,泥足深陷无法自拔哦~~哇哈哈哈哈~~可是也只有这样,让能让他们二人和好的嘛~~

    妮妮:这样的世民固然帅得一塌糊涂,可还是最想看到杨表叔的反映。那种再次被世民雷到又吃不着才叫人大呼过瘾呢!{晕~~和迪迪这虐狂在一起久了都不知道什么是同类友爱了]还有还有小对里的那些人该可以对世民刮目相看了吧?什么娈童什么做皇帝的床~~通通给我吞回去。

    迪迪:哈哈~~其实偶还是很有爱滴~~所以偶不写杨表叔的反应~~妮妮放心吧,虐杨表叔的机会多着呢,不需要在这个地方插他进来干扰了对世民宝宝帅气四溢的描写~~妮妮记性真好~~直到这个时候还记得长孙顺德那些刻薄话~~还是说妮妮替世民宝宝记恨记到这个时候呢?小队里的人的反应,过两章就会写到滴~~他们确实是恨不能将以前那些刻薄话吞回肚子里去滴~~哈哈~~

    妮妮:迪迪再这样磨磨叽叽的不肯道出杨表叔的态度,别怪我跟你急。话说这两天妮妮都在都在琢磨杨表叔的反映以至于夜里睡不着。[脑里呈现出n种场景可最后都被否决了。原因无他就是因为迪迪这家伙太滑头了一向都不按章出牌的,还常挖坑让人跳。冰雪聪明妮妮也常常被牵着鼻子走真是又气又无奈]。昨晚更是离谱夜里起来冲喝了三次牛奶外加一次咖啡还是睡不着老惦记着这事,好在今天没什么重要的事下午就可以睡回笼觉了。再次感叹迪大坏银啊~~~~~~!

    迪迪:大汗淋漓中~~妮妮真是怨念超深啊~~你用得着那样子代入杨表叔受虐到这个程度吗?爆~其实妮妮不妨将你想的n种场景都写一下出来告诉偶嘛~~或者有好滴偶真的会接受加进去呢?5555~~偶挖坑,但偶有不填的吗?你往里跳,但从来没摔死嘛~~爆!冰雪聪明的妮妮也被偶虐到鸟~~这真是叫偶得瑟到不成哦~~

    ☆、杨广x李世民-133 孤独

    (迪迪告各位亲亲读者:昨晚起晋江一直抽个不住,连我自己也没法打开下面的评论页面,因此既看不到各位的评论,也没法回复~~~各位读者可别以为偶是不理大家啦哦~~其实我也已经向晋江的编辑大大投诉过了,但她除了给我不断地发“╮(╯▽╰)╭”的脸形之外也是木法度~~so,如果有读者看了文章想发表评论,苦于晋江抽得厉害的话,请移玉步到我的qq空间:userqzoneqqom/3374311去畅所欲言吧~~)

    133 孤独

    李世民这一番话朗声道出,场上众人这才完全明白了他此举的用心良苦。

    回头看那突利,只见他脸上仍是怔忡不定之色,但除之外还覆上了羞惭无地之容。

    李世民这时把手上的铁胎弓往那刚才给他奉上弓箭的侍卫那边一抛,还了给他,然后便翻身下马。

    看见他跳下马,全体千牛备身所组成的那个方块不由主就向两边自动地退开,让出一条通道来,让他可以走回他所属的那支小队里去。而那支小队的其他人,也都不由自主地一同站起,朝着他的方向垂首肃立。众人脸上流露出来的,尽是无比尊敬——甚至可以说是崇拜——之色。虽然全场寂然,没有一个人说一句话,但那肃穆得比皇帝驾临之际更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气氛,再清楚不过地向在场的所有人——不仅是全体千牛备身,还包括上万的骁果禁卫,还包括皇帝,还包括……那些突厥人——彰示着,千牛卫里的每一个人心里想着的都是类似的这样一个念头:他们现在正恭候荣归的,是一个……英雄!

    然而,李世民却没有走向那条通道,也没有走向他所属的那支小队,而是一转身,往毬场的门口走去,毫不迟疑地穿门而出,没向他所属那支小队的队副刘弘基请辞,也没向主管整支千牛卫的左右备身郎将请辞,甚至也没有向……皇帝请辞,就那样……不辞而别!

    毬场之内的所有人——仍然是包括那些突厥人在内——,没有一个人去拦他——应该说,是没有一个人敢去拦他——,就那样眼睁睁地看着他不辞而别。虽然每个人的心头都对他这样大出众人意料之外的举动感到万分惊愕,但没有人追上去问他的缘故,也没有人对此说半句异议。大家只是怔怔地看着他的背影渐渐地远去,从那门口外的路上渐渐地消失……

    李世民茫然地走在毬场外的路上,胸膛之内充斥着的,却是无比伤痛的心绪。

    刚才,他在大隋一方的所有侍卫都不敢应接突厥王子突利的挑战之时突然挺身而出,其实为的只是无法忍受那些突厥人对先右骁卫将军长孙晟这个在这世上他最尊崇景仰之人出言不逊、甚至在他看来已经是大大地侮辱了这位箭术如神的前辈。

    他一向不真的认为自己是千牛备身,因此对千牛卫的荣誉是否受到突厥人的羞辱,他并不放在心上。至于骁果军的荣誉,就更加与他无关。至于更进一步地说,突利刚才的所作所为已经不仅仅是在羞辱千牛卫与骁果军,甚至是羞辱了整个大隋,他却是不以为然的。在他看来,一国之荣辱,并不是取决于在那毬场之上的几十个突厥人与上百名千牛备身、乃至是上万名骁果禁卫之间的这种小规模比试的一时得失胜负,而是取决于在那真正的战场之上两军对阵之时的输赢。就算千牛卫或骁果军也拼凑出几十个武艺最高强的人,把那几十个挑战的突厥人都击败了,可是战场之上隋军却是被突厥军打得落花流水、一败涂地,那又有什么意义呢?国家强盛,靠的可绝不是少数几十个特别出类拔萃的精英,而是真的有十万雄师,可纵横天下、所向无敌、见者披靡!

    所以,他完全是为了长孙晟的身后令名而挺身出战的。也正是由于这个缘故,最后他在比箭之中赢了突利之后,还要再来一招所谓的“一箭双雕”——如此箭术神技,并非人力不可为,长孙晟确实做到过,而今天……也有他来接过衣钵!

    然而,当他射下了那两头大雁,并说完了那一番为长孙晟“正名”的话之后,他却忽然想起一个多月前,也是在这毬场之上,他也曾经举箭瞄准了从天边飞过的一头孤雁。那个时候,他并没有射出已经搭在了弓弦之上的羽箭。一瞬之间,他仿佛又回到一个多月前,仿佛又听到那个时候的自己抛下弓箭,走到场边坐下,以手掩面,在心里自言自语的那一番话:我为什么要把这头大雁射下来呢?是为了让它也像我现在这样,身不由己的掉进这个鬼地方来,这一辈子……永远都出不去么?

    今天,他虽然两箭之间就胜了突利——由此也间接地证明了,有长孙晟半个传人之称的长孙顺德的箭术,应该也不如他——,最后还一箭同时射下两头大雁。但是,他被囚困在这华丽堂皇的大监狱里、只怕永世不能出去的命运,又何尝因此而有半点的改变?再矫健的鹞鹰,永远不能展翅于蓝天,永远只能如画眉一般困身于囚笼,又有什么意义呢?

    《宅书屋》om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