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广X李世民:杨花落,李花开》分卷阅读344

    这时东宫之内也跟皇宫一般的乱成一团糟,本来侍候元德太子的第三子代王杨侑的宫人侍从全都逃光了,那小孩只不过是十三四岁的年纪,孤零零的一个人坐在殿内,吓得脸青唇白,泪珠直在眼眶里打转。他看见陈福进来,虽然不认识他是谁,但至少认得出他身上的装束是宫人的打扮,略感安心。

    陈福上前扶起他,道:“代王殿下,小人带您去一个安全的地方,好吗?”

    杨侑点点头,顺从地跟着他出了东宫,折往旁边的皇宫,步入富丽堂皇、这时却是空空如也的正殿大兴殿。陈福带他转到后殿,安顿他在一幅长可及地的帘幕之后坐下,自己也跪坐在他身边,沉默不语地像是等待着什么。

    过了不知多久,外面响起杂沓的脚步声,喧哗震天的吆喝吵闹声,还有兵器互相碰撞的声音,显然是外面的人都携带着兵器。透过帘幕也隐隐可见人影幢幢,看来那些人正在到处搜索着什么。杨侑再怎么年少无知,也大致能猜到外面的人就是那所谓的“义军”,吓得更是脸色煞白,拼命地往陈福的怀里躲,全身颤抖不已。陈福却是神色丝毫不动,只是一手捂着杨侑的嘴巴,以防他会惊吓过甚之下尖叫出来,另一手则将杨侑紧紧地按在自己怀内,这也是为免他身子颤抖会带动了帘幕,被外面的人发现他们躲在这里面。

    又过了一阵子,那些人影大半退了出去,但仍有数人留在这后殿。忽然,外面又响起一阵脚步声,然后听到有人高声喊道:“我等见过大将军!”然后便是下跪之时膝盖碰到地面的声音。

    陈福早就知道李渊往长安这边打过来的路上已接受了下属给他上的“大将军”的封号,便明白现在坐在外面的就是李渊。他突地霍然站起,一手掀起帘幕,一手拉着杨侑,大步迈出。

    他那样霍然站起,动静不小,外面的人已经听见,纷纷转过头来看向这边,忽见他这么一个宫人打扮之人拖着一个身穿亲王袍服的小孩走出来,都是大吃一惊。只是怔得一怔,已有好几个人抽出腰间的兵器,呼喝着冲了过来。

    杨侑突然被陈福从帘幕之后拉出来面对着那么多陌生人,本已是吓了一大跳,再见到好几个人手持明晃晃的利刃冲过来,更是吓得心胆俱裂,“哇”的一声大哭了起来,一转身就想往刚才躲藏的帘幕那边逃回去。陈福却一手抓住他的臂膀,不让他跑。杨侑吓得全身发软,瘫倒在地上站都站不起来,陈福就强行拖着他的身子,像是在拖着一个装满了重物的破布袋一般,硬是把他拖到李渊面前,这才自己跪下,向着李渊重重叩头,道:“小人殿内监陈福叩见大将军!小人已经替大将军找到代王殿下,听候大将军发落。”——陈福这时其实早就不是殿内监,但这宫内唯一的殿内监魏忠已随侍皇帝去了江都,殿内监之下的殿内少监等副手刚才陈福亲眼看着他们全逃出宫外,现在这殿内也没有其他宫人在场,他便公然地向李渊谎称自己是殿内监。而他确实做过殿内监,一应行事举止都很熟悉,李渊也看不出任何破绽。

    陈福这边悍然冒充殿内监,那边的代王杨侑一听,这才明白这宫人根本不是来救自己,他将自己暂时藏起来只是为了方便他在这个时候把自己“献”给李渊,自是既急且怒,也更是吓得魂飞魄散,一边继续号啕大哭,一边拼命挣扎,又是拳打又是脚踢,见还是摆脱不了陈福的控制,急起来张开嘴巴狠狠地一口咬下去,只咬得陈福一声尖叫,定睛看时手上已被杨侑咬破出血。他恼羞成怒,举起另一手挥掌便要打那孩子一记耳光,忽然一只手伸过来一把抓住了他那挥下的手,随即听到一个温和的声音说道:“这位公公,家父举义为的就是匡扶帝室,你怎么可以对代王殿下如此无礼?”

    陈福一怔,抬头一看,只见眼前是一名年将三十的青年,圆圆胖胖的脸形,与李渊长得甚为相似。他以往在魏忠手下之时,也有见过李渊出席可携眷参加的宫廷宴会时身边带着的就是这人,再加上他长得像李渊,陈福连认带猜的已想到此人必定是李渊的长子李建成,如今在这义军之内任左领军都督的,赶忙点头哈腰的连声说道:“是是是,是小人僭越了。小人只是想带代王殿下来见大将军,别无他意。”

    李建成另一手按住挣扎不休的杨侑,脸上仍是保持着那温和的笑容,道:“代王是君,家父是臣,哪有君来见臣之理?其实应该是家父前去东宫觐见代王殿下才对的。”

    “是是是,左领军都督宅心仁厚,小人真是万万不及。”陈福一边继续满口子的说着奉盛话,一边慢慢的退到旁边去。

    这时李渊听了长子的话,也是心头恍然,赶紧从上座走下来,与李建成一起安抚住杨侑那小孩子,扶他坐到上面,自己却领着自李建成以下的余众跪伏在他脚下行礼。李渊恭恭敬敬地重申了一遍自己举的是义兵,并非反隋,请代王登基接位,遥尊远在江都的皇帝为太上皇等诉求。杨侑什么都不懂,虽然已经没再吓得号哭不止,但坐在那上面也只是愣愣地听着,讷讷地不知如何应付。一时之间,李渊等人甚至得不到他“免礼平身”的回答,只能一直跪在那里不便起来。

    陈福在一边冷眼旁观着这一幕,故意等这尴尬的气氛持续了一刻之久,才适时的跪行几步,来到杨侑与李渊等人之间的侧边,道:“大将军,代王年少,小人好歹是殿内监,请恕小人再僭越一次,替他请大将军平身。”

    李渊听了,暗暗松了一口气,颇为感激这时能有陈福那样机灵懂事之人居间应对,实在是太方便自己了。他又向着那呆呆地坐着的杨侑叩了一个头,直起身来。

    陈福又道:“代王今天受惊不轻,小人先扶他去休息一下。长安城内一应大小事务,还请大将军帮忙代王多多担带照料。等代王安下神来,小人也会聆取代王圣意,赐予大将军适当的名份,好方便大将军为代王效劳。”

    李渊听陈福这意思,明显是在暗示他将会劝服也好、摆布也罢,让杨侑将大权授予自己。虽然他已经以武力占据了长安,但面子上还是隋室的臣子,肯定需要有人做这种事情,不觉更是喜上眉梢,越发的觉得这陈福极是机灵懂事,有此人在自己与杨侑之间甚是方便,连连称是。

    陈福于是将杨侑扶到后殿的寝房内歇息,然后便东奔西跑的到处张罗,首要第一件事就是替杨侑草拟了教令,以长安留守的名义将管辖长安、乃至整个皇宫的大权都交予李渊。这时李渊的军队已进驻皇宫,把余下还没有逃出宫外的宦者宫人都从他们躲藏的地方赶出来,勒令他们各司原职。这些人虽然知道陈福并不是殿内监,但这时他已大摇大摆地以殿内监的身份发号司令,李渊又表现得很是认可,只道他这殿内监的职位是他把杨侑“献给”李渊而交换得来的。这些人又都是职级低下之辈——有相当职级的人早就在长安城破之时、宫门大开之际抱着细软跑掉了,他们这类职级低下的人手上没什么积蓄,就是逃出皇宫也无法在外面生存,才会这样硬着头皮留下来的——,便谁都不敢多吭半句,乖乖的听从陈福的指挥。

    后记:

    1、陈福的腹黑也是非同寻常的厉害啊~~就这么一下便“咸鱼翻身”鸟~~

    ☆、杨广x李世民-339 兑现

    339 兑现

    李世民一进皇宫,就直奔掖庭宫的嘉猷门。

    平日这嘉猷门处自然有骁果禁卫当值把守,但这时一来骁果军大部分都随皇帝去了江都那边,二来长安城破,人心惶惶,宫城之内也是秩序大乱,各处门户均无人值守,很多人更是趁此机会收拾了细软乘乱逃了出去。因此当李世民来到嘉猷门前的时候,看到的不但是大门洞开、无人守卫的空荡荡之景,更是满地垃圾、狼藉不堪的一派破落之像。那地上的垃圾有些是由于好几天来负责打扫的宫人或是管辖他们的顶头上司跑掉而可以躲懒,或是他们自己也都跑掉了,因此没有人洒扫清洁;有些则是逃走的人在奔跑之际难免有些杂物落在地上,却也顾不上捡拾起来,就那样扔下离开。

    李世民看着嘉猷门这样的景象,不觉暗暗的忧心,想:看这样子,嘉猷门已经有好些天没人守卫了。阿杨会不会也跟着掖庭宫里的其他人一起跑掉了呢?如果她真的已经逃出去了,我上哪去找她?她十几年从来没有踏出过掖庭宫一步,这样突然走到外面去,还要是如此兵荒马乱的日子,这反而对她不是一件好事啊!

    他一攻进长安、攻进皇宫来,第一件事便是直奔嘉猷门,自然就是为了要兑现三年前他离开这掖庭宫时向阿杨许下的承诺——阿杨公主,你先在这里等一下,我回头再来找你。

    自然,当时他没想到这是一个承诺,还以为自己只是离开一下送皇帝出去,很快就能回来再见到阿杨;他更没想到的是,这个承诺他要花了三年时间才能兑现——尽管在他被皇帝禁锢于皇宫的差不多一年时间里,他一直在想尽办法、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向皇帝求情,想请求皇帝把阿杨从掖庭宫释放出来,但皇帝那连自己亲生女儿都要怀疑的可怕的嫉妒心始终让他无法兑现这个承诺。而当他在洛阳被皇帝放回李家之后,就更是没有办法回这里来兑现承诺了。然而,他仍是记得这个承诺,始终没有想过要放弃这被困在掖庭宫内的苦命公主。终于,三年后,他能随心所欲地兑现承诺的时刻,来了!而他,也就再一次来到了这嘉猷门前。

    三年来的往事,在李世民跨过那道高高的门坎的一刹那,在他脑海里飞快地一掠而过,撩拨起他胸膛之内无尽的感慨如波涛般汹涌。然而,这时他也顾不上多作儿女之思,仍是脚不停步的直往那小花园里的带着一个小小耳房的套间跑去。三年前他在这掖庭宫里虽然只住了不到两个月,但在今天看来仍是一切如旧,显得是那样的熟悉。他穿过那个他当年被打入掖庭宫时住了一晚的小房间前的院落,看到那小房间仍是门户紧锁,一副很久无人居住的破败样子,那院落的一角仍是堆放着柴薪。出了那院落,又穿过几排房舍,便来到那个枝叶扶疏的小花园,除了那些树干好像显得更粗大了一些之外,也是似乎一切都亘古不变。那正房与耳房相连的屋子座落在小花园的深处,门前倒是干干净净连一片落叶都没有,不像嘉猷门那边满地垃圾,看来一直有人在打扫;但门窗却都关着,帘子低垂,寂然无声,又像是早已人去房空的样子。

    李世民那胸膛里的一颗心,不晓得为什么突然就砰砰大跳了起来:阿杨……她还会在吗?

    这时他离那屋子还颇有一段距离,但这念头才一掠过脑海,他就不由自主地纵声呼叫了起来:“阿杨——!阿杨——!阿杨——!”

    就在他叫到第三声上,那紧闭的木门忽然“吱嘎”一声打开了。李世民不觉停下呼叫,甚至是停下了脚步,两眼紧紧地盯着那木门打开的地方。外面阳光灿烂,房内相形之下就显得光线不足,因此一时之间他只见到门内是黑乎乎的一片,什么都看不清。然而,瞬息之间,房内的人就走了出来,沐浴在户外那灿烂的阳光之下,让他再清楚不过地看见其模样相貌。

    有那么一刹那,李世民觉得既认识这人,又不认识这人。说是认识,是因为那脸部的大致轮廓毕竟在三年之间也不会有很大的变化,他不至于会完全认不出来,但更主要的还是她脸上的表情是一如三年前那样平淡恬静,似是世间再大的变故都不能惊动、更不要说扰乱得了她的内心。说是不认识,则是因为眼前这女子眉目如画、容颜娇艳,虽然身材还是偏于太过瘦弱了一些,但已颇有亭亭玉立之姿,与三年前那脸黄肌瘦、面有菜色、骨瘦如柴的小女孩相比,当真让李世民有一种眨眼之间山鸡变凤凰的刮目相看之感。

    所谓“女大十八变”,更不要说阿杨的母亲当年毕竟是让杨广这阅尽世间美色的男子一见就想将她占为己有的大美人儿,阿杨继承了她的血脉,本来也该是个美人胚子,只不过她自小受到亏待,营养不良,才遮掩了她的美貌。自从三年前杨广进来这掖庭宫一次之后,虽然他面对李世民时咬紧牙关就是不肯释放这女儿出来,但背地里还是吩咐了主管掖庭宫的宫人要好好地对待阿杨,不得给她分派劳作苦役。因此虽然阿杨的母亲已然逝世、李世民也离开了这里,但她一人仍是领着三人份的物资,至少是吃得饱、住得暖,又不用像以前那样要侍候生病的母亲而得天天煲药、喂食,晚上也能睡得安稳。如此生活尽管还是远远谈不上锦衣玉食,但也算是养尊处优,至少是丰衣足食,再加上这三年间也正是女子从女孩发育长成为少女的时期,于是现在突然出现在李世民面前的,便是这么一个风姿绰约的花样少女。

    阿杨卓然而立,只是静静地望着李世民,没有兴奋尖叫,也没有激动得直扑过来,甚至没有说一句话。

    李世民往前迈近一步,叫了一声:“阿……杨?”语声之中带着几分不敢相信、因而要寻求确认的疑惑之意。

    阿杨的唇角微微一掀,溢出丝丝的微笑。但她仍是没有说话,只是轻轻地点了点头。

    “阿杨!”得到她这确认,李世民惊喜交集,快步上前,两手一把抓起她的两手,上上下下的端详着这犹似脱胎换骨了的阿杨,“真的是你?你……你还在这里?”

    阿杨微微的仰起头,看着身前这一脸的欢笑犹胜头顶那一轮当空高照的烈日的少年,笑意如涨潮的水波泛溢开来:“我当然还在这里啦!”

    《宅书屋》om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