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轮流转+将军+冰糖葫芦+帝王心(大齐秘史)》分卷阅读5

    因为流了太多血,脸色有些发白到泛著青的静王爷只是弱弱的说,“您是天子,我是臣。况且母後照拂之恩,臣弟莫不敢忘。”

    皇帝听著又是一番感触,等到太医来了准备给静王爷取刀子,又只能退了出去。

    皇帝回到御书房,有些静不下心来,因为事关机密不能说自己去妓、院逛被人给行刺了,只能让知道实情的杨萧云秘密去查,到底是怎麽回事。

    杨萧云领命去了,皇帝一个人坐在明黄的椅子上,对著进来的老太监说,“今晚多亏了静王啊,不然受伤的肯定是朕了。”

    老太监伺候完了先皇又伺候著当今圣上,这件事皇帝也没想瞒著他。

    老太监见皇帝如此感慨,就回话说,“静王爷是个好人,就是性子软了些。想当然先皇立太子的前一晚上秘密召了他去御书房的。”

    皇帝听到这忙问,“父皇当年对他可说了些什麽?”

    老太监低著头说,“先皇当时问三皇子与陛下谁更适合当储君。静王爷当时说的是陛下仁厚,能担大任。又说太後待人宽厚,有其母自然有其子。”

    皇帝笑了起来,“你说这静王爷不傻麽,这麽大的一件拥立之功他都不要,你不说他还准备埋烂在肚子里了。”

    老太监依旧低著头说,“静王爷不是傻,是好人,不然先皇也不会单单问他了。”

    皇帝挥手让老太监出去,一个人静静想一些事情。

    他一直是不喜欢静王爷的,觉得他性格软弱,在宫里被妃子,皇子们欺负,出了宫甚至连那些个末流之徒都敢跳著脚骂他。

    可现在想来,静王爷比那些个貌合神离的王爷们要强得多,他记恩,别人稍微对他好一点他都记得清清楚楚。

    除了穆然,当年静王爷被不知道谁推进了湖里,是被穆然救起来的,从那时候开始静王爷就开始缠著他了。

    要说静王爷是不是真的喜欢穆然,谁知道呢,可静王爷是个爱记恩的人,救命之恩怕是要记一辈子了。这麽一想,皇帝也觉得静王爷缠著穆然也不是什麽不可饶恕的事情了,静王爷是记恩的人,缠著穆然也不过是为了报恩而已。

    事情的来龙去脉一查,张大财就冒出来了,因为抱琴姑娘见了静王爷,见了皇帝却不肯见他,心中不平又觉得静王爷是好欺负的,就喊人下了手。

    当然张大财不知道静王爷身边的公子是皇帝,所以才那麽大胆。

    皇帝也不想把这事闹出去,只好说他行刺静王爷,兹事体大没收了他的家财充了国库,又灭了他三族。

    皇帝想赏赐点静王爷什麽,又想赏些静王爷喜欢的,便去问静王爷想要什麽。

    皇帝想的是就算是你说你想要穆将军朕也敢给你赐婚,可结果静王爷却摇著头什麽都不想要。这让皇帝心里有些受伤,非要静王爷许个愿。

    静王爷无奈之下只好说,“臣弟有一个侍卫,名叫程垣,自小熟读兵书,是有大志向的。只可惜跟了臣弟这麽个无用的东西,动辄被人嘲笑辱骂。臣弟不想误了他的前途,要是皇兄非要赏点臣弟什麽的话不如让他去投军,在军中谋个职位,再苦再累也总比在臣弟身边被人看不起要好得多。”

    那个侍卫,皇帝是记得的,那天晚上打起架来也颇为生猛,如若去从军倒也是条好汉。

    皇帝这麽想著,去问那个侍卫的意思。静王爷在宫中养伤,他做为贴身侍卫自然也是在的。

    哪知皇帝刚把话一说完,那侍卫就磕头请皇帝收回陈命,自己只愿呆在静王爷身边。

    皇帝觉得自己的眼睛没看错,在说让他进军营的那一瞬间侍卫的眼睛是闪著光的,然後又黯然了。

    “大男儿应志在四方,你有能力只躲在一个小小的王府又有什麽意思呢?”皇帝不禁问道。

    侍卫又磕了一个头才说,“小人的命是静王爷救的,这些年他没把我当下人看过,我要是走了,那些人肯定会更加欺负他。小人只想陪著王爷安安静静的过一辈子,只要他别让人欺负了去。”

    皇帝听了有些黯然,自己的弟弟被人欺负到这步田地,居然还要一个区区的侍卫来保护,这莫不是自己的失责。

    可自己是答应了静王要把这侍卫弄在军中去也得让这人心甘情愿的去,便说,“我知道,这些年是朕忽略了他,这也是朕的失责。可是朕也不能时时刻刻护著他,要是你能在军中立功,到时候回京,那些人知道你是静王的亲信,多少也会忌讳著点,不会再那麽看不起静王了。”

    经皇帝这麽一劝说,侍卫倒是明白了,又磕头谢恩,领了去北边投军担任参军的旨。

    ☆、风水轮流转 五

    静王爷在宫里住了几天就回了自己的王府,听闻程垣同意去投军心中也很高兴,躺在床上对程垣说,“我知道你自小就爱读兵书,是向往著上战场的,这一次好不容易有了个机会你可要好好珍惜。我这个当王爷的没出息,也只能替你谋这点出路了。”

    程垣坐在床边握著静王爷的手,眼睛里有泪又拼命忍著,只是点了点头。

    在杨萧云准备出征的前一晚,静王爷在倚翠楼抱琴的阁楼里请客。

    这大约是静王爷第一次请客,杨萧云略微打扮了一下才去赴宴。

    抱琴性情冷淡,连阁楼也有些冷清。

    三个人坐在桌前,抱琴在帘子後弹著古筝,也是冷清的曲调。

    静王爷把一个盒子推在了杨萧云面前,杨萧云打开一看,赫然是一颗硕大的夜明珠。

    杨萧云啪的一声将盒子盖上,推回了静王爷面前,脸上有了些冷意,“静王爷,此物太过贵重,本将军收不起。”

    静王爷似乎知道杨萧云会拒绝一般,只是淡笑著说,“这东西不是送给将军的,将军自然也受不起。”

    杨萧云听静王爷这麽一说不太明了就看著静王爷,只听他道,“这夜明珠是送给镇北大将军那顶中军帐的。北方太黑得快,点油灯和蜡烛都不如这夜明珠光亮,将军打仗必然是昼夜不分,深夜了思虑对敌之策也是常事。中军帐有了这颗夜明珠必然方便不少,本王愚钝也只有这麽个东西,也算是为了大齐,将军难道还能推脱?”

    杨萧云听静王爷这麽一说,自知也推脱不得,何况前几日静王爷才替皇帝挡了刀子,这静王爷在皇帝的心目中的位子怕是比以前要重要的多。

    等杨萧云把东西收下了,静王爷才再次开口,“程垣蒙圣恩能投军将军的帐下,是他的莫大福分,只是被我这个没用的王爷拖累,怕去军中被欺负也是难免的。自作孽不可活,我遭的孽连累到别人也是无可奈何,只求将军在军中的时候多多关照一下,别让他被人欺负得狠了,我心里已是万分感激。”

    收了人的东西替人办事,答应一件是答应,十件也是答应,故杨萧云答应得很爽快。临走前静王爷对著杨萧云笑著轻声说,“我知道将军是好人,这些年谁都看不起我,欺负我,也只有将军没有过。”

    等到程垣把静王爷抱著上了马车,杨萧云也坐上了自家的轿子。

    在轿子里,杨萧云自言自语般说,“我不曾欺你不过是因你对我有恩,不过你不记得罢了。何况,我从来都不觉得你是传闻中那般无用、胆怯之人。”

    穆然带兵去了西南,可那蛮夷偏偏死活不打仗,自觉有些浪费人才的穆然有些难受,总想起静王爷。

    换做以前,静王爷巴不得每天都给他写信。可他到了西南都几个月了,静王爷却是一封信都没有。

    穆然想著心中也有气,要是有静王爷给他写的信,至少自己也不会这麽无聊了,静王爷写的信的内容拿来打发时间是可以的。可这几个月静王爷一点动静都没有却已是惹恼的穆然,穆然在心里想,不写就算了,以往你写了我还得看心情看呢,随意丢在火盆里的都不知有多少,爱写不写。

    直到七月,有朝中的好友给自己写了封信,说是杨萧云带兵打北狄去了,这看得穆然心中直冒火,要是自己不来这鸟不拉屎的地方自己也该去北方上阵杀敌了。

    信看到後面,好友又八卦的说起了静王爷,说他和那个张大财争抱琴姑娘结果被张大财阴了一刀,连皇帝都震怒了,灭了张大财三族。

    看到这,穆然开始冷笑,你不是喜欢那个抱琴麽,活该被阴了一刀。

    这麽一想,穆然又想到这静王爷那身板被阴了一刀不知道要休养几个月。想著上次不过是生病了自己没去看他就开始不理自己,看不出来心眼还不小。这次他挨了刀子自己写封信去,他莫不是感动得紧,自己又有打发的了。

    想到这,穆然立即起身找了笔墨纸开始写信,洋洋洒洒写了三大张,等风干了又用信封装好。又给好友回了一封信,两封信一起送往了京城。

    可惜送去给静王爷的那封信就像石头掉进了海里,连点水花都没有。

    静王爷这头收到穆然的信的时候,他刚回完给程垣的信。

    看见信封上的那几个字,静王爷有些出神,不过回过神来连看都没看就把信凑在油灯上点了。

    等到信烧完,静王爷摸了摸胸口,虽然是空著的,可是一点也不疼。

    一点也不疼了,真好。

    倚翠楼的小桃又来了,静王爷把回给程垣的信交给管家让他送去驿站,整理好衣裳又去了倚翠楼。

    穆然等静王爷的回信又等了半年,可依旧没有。穆将军已经开始冷笑,好你个齐钰,当年说喜欢我说得多好听,现在有了个抱琴,连信都懒得写一封了。真是个伪君子。

    可当穆然收到好友的再次来信的时候,看著信里的内容,穆然发怒了。当场把信撕得粉碎,更是丢在地上跺了两脚。

    原来好友在信的末尾又开始八卦静王爷,说全京城都知道静王爷娶了倚翠楼的抱琴当王妃,谁都在笑静王爷是个傻子。

    穆然怒得一脚替翻了书案,恨声说道,“你不是说过你不娶妻的吗,你这个骗子,连别人睡不要的女人都肯要。”

    《宅书屋》om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