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影视同人)综穿之让时间倒流》分卷阅读19

    再往北走,一行人经过武灵从台。战国时期赵国成为七雄之一,便是因赵武灵王在军事上有所革新。

    秦笙伫立於武灵从台之上,她的视线以下,依稀能看见身披沉重铠甲的战士挥汗如土,为了赵国、为了黎民、更为了生存。

    再往邯郸县北,学步浮桥实化了庄子记载的邯郸学步典故。

    他们皆着沿滏阳河往北,信步游玩。

    玩得腹中饥饿,恰好香气隐隐袭来。众人闻香停步,寻到了家小客店,分别点了卤面、炒面、和烧饼,还要了坛松花酒。

    秦笙饮了几杯脸还未红,婴宁倒已经粉了面颊,小蓉也受不住的左摇又晃。小蓉为狐,从婴宁小时便一直在婴宁身边,乃婴宁生母送来给婴宁作伴的。小蓉人形不过十二、三岁模样,小小圆脸润嘟嘟,贪杯的很,酒杯空了还回忆无穷的舔了舔杯子,只怕再喝下去狐狸尾巴便要露出来了。

    秦笙无奈道:「看你们要酒要的豪爽,哪知如此不能喝。」

    小蓉道:「才……喝一……杯……」

    婴宁笑容可掬:「好……喝……我要第二杯……」

    给两人要了茶,小蓉和婴宁才清醒点,秦笙笑了笑,这笑暖如春风,温情无比。

    一天黎明,细雨绵绵,秦笙仅当在雨中散步,更添情调,因法诀护身,裙裾不曾湿一角,可婴宁和小蓉便有些狼狈了。秦笙见状,便在两人身上施了避雨诀,雨便避两人而落,她不愿露了仙人痕迹,又化出两只油纸伞,一只寒霜落梅香彻雪,一只小荷才露尖尖角,递给了两人。她自己倒是潇洒漫步,丝毫不管就算婴宁和小蓉撑了伞,可她不撑伞也是漏了仙人痕迹啊。

    看两人惊喜的模样,秦笙暗自思索一些适合狐妖和人的修炼方法。

    狐妖有内丹、人有丹田,而秦笙此身乃笙幻化,笙便是她的真元,笙在她在、笙亡她亡。

    她因原身在画壁仙境吸收灵气有千年,是以她的化形人体每处都充满灵气,不需如人一样存灵气於特定的部位,也无需特别运转灵气的方法。灵气於她来说,想发便发,想收便收,可谓收发自如,不会有经脉阻隔一类困难。而秦笙是人的时候,从未修过仙或习得武功,要教小蓉和婴宁还真有种无从教起之感。

    好吧,至少她看过一些闲书。

    丹田在腹下是吧?修仙便要吸收灵气盘腿打坐开五感收灵气於经脉中吧?至於如何感应收纳那是修行毅力在个人吧?至於招式呢?那就是灵气凝成武器,不然就仿弹指神通,手指一弹,灵力运行,招式击发而出。

    小蓉已会化人形,自是有一套狐族的内丹修练方法,就是外家功夫仍需加强,好的招式可事倍功半呢。而婴宁母亲虽为狐,可从小她就以人身长大,想是人的修练方法更适合她。那么,闲书上看来的东西倒可说给婴宁参考参考了,日后,再请从人修成仙的妍指教婴宁一番。

    步行了十余里,秦笙远远看见一少女,着白帔,容色娟好。从小奚奴,蹑露奔波,履袜沾濡。这时,秦笙才化出一伞遮掩自身法诀形迹。

    白帔少女雨中奔波颇为狼狈,小蓉不忍,便问秦笙:「姑娘,我可把这伞借给那人?」

    秦笙答:「可。」

    於是婴宁便躲入秦笙伞下,小蓉则一手撑一把伞,另一手拿着一把给那少女送去。

    青山雨蒙蒙,山径青苔滑。

    山径的另一头,匆匆疾来了位公子,他以一袖袍挡雨,脚步有些虚浮。他的方向正冲着白帔少女的身后路,自然而然地便和白帔少女打了个照面,见白帔少女容色娟好,他忍不住隔着袖多看了几眼,有些心神意动。

    秦笙神色淡淡,手握着绘有青山水涧的油纸伞静静伫立,如此静态妍好,恍若整身都要融入山峦青翠之中。她身旁的婴宁一身鹅黄襦裙,於她伞下爱笑嫣然。

    那位疾来的公子正巧侧过了头,看到了远处两人的身影,不知不觉,脚步便慢了下来。几步后,袖子也不自觉的放了下,待豆大雨滴打到眉眼上才反应过来,慌忙举袖挡雨。

    婴宁嘻笑道:「烟雨湿履袜,个儿郎是烟雨失魂魄啊。」

    那公子向秦笙婴宁作揖,脚下却有些踉跄。

    秦笙本就不是这世间人,也懒得回行万福礼,便只微微领首。

    婴宁看秦笙不动声色,只道仙人位高不去回礼,就好比皇帝不向臣子行礼一样,只会说「免礼、平身」,不过,秦笙若是开口说了那可就奇怪了。婴宁碍于一手拿着伞,便只是微微屈膝回行礼了。

    那公子抬袖遮雨又疾走而去了。

    小蓉撑着小荷才露尖尖角的伞回来后,说道:「那姑娘叫辛十四娘,家在离这三十余里的地方呢,她呀,一大早采药去了,后来下了雨又见雨势不停,便赶着回家了。她让我和您道谢呢。」

    秦笙摸了摸小蓉的头,「你呀,善心可嘉。」

    秦笙早见白帔少女便知其乃狐妖,现下听小蓉说少女名唤辛十四娘,倒有种意料之中、情理之外之感。不会她以后遇到的每位狐妖都是聊斋志异中的角色吧?其实,这样也好,迫坏一个故事,逆一个小时,多多益善……

    秦笙想了想辛十四娘的故事,好像辛十四娘也是人狐相恋和人间男子成亲了?秦笙再想,呃,那位男子最后还去了牢狱?然后……她不记得了。

    秦笙轻蹙了蹙眉,难道她要等故事发生,才去破坏?为何不现在就断故事的起源呢?无论人妖,总是对修仙有所期望的吧,狐妖也不该例外?就算例外,以她仙人之力例外也不会是例外了。

    道是风轻云淡,实是难不去算。

    「狐妖,可愿伴本仙侧修行?」

    这声从云端而落的声音缥缈如云可又温和如春风,在冰冷湿寒的大寒节气中带来丝丝暖意。辛十四娘向那素青身影看去,手中绘有霜寒落梅的油纸伞不知怎地从伞柄开始化为点点金色光芒,绕身而环,当金色光芒消失时,湿衣已干,雨避她而落。

    一行成四人。

    才刚出邯郸,秦笙便感觉到一阵熟悉的灵魂拉力,惊诧之下她掐指捏诀,下意识便去察看画壁仙境,只见画壁境内依旧灵气蓬勃,雕梁画栋精美如昨,可再观寺内壁画却见有凿工敲下色彩鲜艳的壁面,碎石落地,尘满飞天,恐壁画一毁再无人能出入仙境。

    一瞬间,秦笙疑惑连连:凿工谁人所派?莫非孟龙潭?可为何在此时此刻?

    下一瞬,她嘲讽起自己:原来,之前推测错了,离开画壁时空不在孟龙潭,而在损毁壁画。

    再下一瞬,她欣喜起来:总算能离开了。

    她神色如常,温声向身旁三人问道:「有一仙境,灵气充沛,乃本仙故居,可愿往此地否?不过,修习大成之前不得再入凡间。」

    听秦笙以本仙自称,三人互相看了眼,齐声说道:「愿。」

    婴宁脆声问道:「仙人同往否?」

    秦笙回:「不了,我来日再返。你们先恢复原形吧。」小蓉和辛十四娘依言化狐。小蓉乃红狐,皮毛赤、褐交杂,大大的耳朵和长长的尾巴同人形一般可爱稚气;辛十四娘乃白狐,耳短尾长,尾毛十分蓬松,皮白如雪。

    秦笙环绕整身灵气於三人周围,金芒首先淡淡,皆着金光大盛。

    婴宁被环绕於金光中,脚边红狐白狐紧紧挨在她脚边,她抬首看向秦笙,清脆的声音有丝颤抖:「仙人,您将无事否?」

    秦笙笑了声,「安。见到妍,同她说道莫思我过切,本仙游历去也!」

    ◎◎◎◎

    聊斋里三个故事、三个小时。白棠登机时间从八个小时之前,倒退成五个小时之前。

    ☆、笑傲江湖i

    五岳剑派之一的恒山派座落於山西大同府浑源州境内。

    江湖众人皆知恒山派有三定。

    恒山派掌门人定闲师太为人随和,对世事洞若观火,见识非凡;定静师太胸襟广阔,通透豁达;定逸师太脾气暴躁,是非分明,极为爱护门下弟子。

    恒山派主庵无色庵是座小小庵堂,庵旁有三十余间瓦屋,分由众弟子居住。无色庵只前后两进,庵中堂上供奉一尊白衣观音,庵里陈设简陋,十分质朴。(笑傲江湖第二十九章)

    秦笙跪坐在蒲团上,「叩、叩、叩」一下一下地敲击身前的木鱼,却一字也没把定静师太念的经文听进去。

    穿越到这个世界之初契主低沉沉的那句「汝当挽恒山派」仍在她脑海回荡,只可惜她不知此恒是「恒」还「衡」。

    笑傲江湖一书中,三位师太武功高超,可大半本事都未能为弟子习得,以至於临死前的定闲师太仍忧心弟子们无力对抗左冷禅,才会把掌门之位传给令狐冲。

    秦笙想:「若不是恒山弟子太过柔弱,定闲怎会把掌门之位传给令狐冲一介男子?令狐冲一任恒山掌门便拉拉杂杂的收了一堆不三不四的男弟子,虽然这些加入恒山派的江湖人物武功都比恒山女弟子强,也给恒山增添了不少实力,可恒山派创派祖师见状恐怕要气得从棺材里跳出来吧?这些弟子实力竟烂到要违反恒山戒律来收这些歪道来壮大实力。纵然最后恒山派得以保全乃令狐冲之功,可恒山派的危难并不只因左冷禅的狼子野心、岳不群的小人行径、也因令狐冲与某些日月神教教众交好。」

    秦笙敲木鱼的节奏规律无比,前方端坐的定静师太也还在沉沉稳稳的讲述经文,她四周的师姐妹也还在认真的聆听师太教悔。秦笙默想了遍恒山派的五大戒律:一戒犯上忤逆,二戒同门相残,三戒妄杀无辜,四戒持身不正,五戒结交奸邪。(笑傲江湖第二十九章)不禁冷冷地一勾唇,恒山派未来的纷乱和现在的安静平和是多么讽刺,每日朝课晚课的时间用来讲解指导剑招武功岂不是更好?

    恒山派女弟子中,出家的尼姑约占六成,其余四成是俗家弟子,有些是中年妇人,五六十岁的婆婆也有,而年纪最小的不过十五六岁。(笑傲江湖第二十三章)

    这几天来,秦笙观这些弟子不乏伶俐、泼辣、稳重、温柔、和善之人,却没有掌大局之人才,甚至如定逸般性格刚毅果断者也无,不禁有些无奈,思忖道莫不是恒山弟子们被三位师太保护的太好了?大部份的弟子每日除了打坐练武之外,便是敲木鱼念经,就算下山也不过是采买些日用品或传递消息,真正在江湖上历练者少。

    恒山派剑法绵密严谨,长于守御,而往往在最令人出其不意之处突出杀着,剑法绵密有余,凌厉不足,是适合女子所习的武功。秦笙同仪清闲谈时听她说过:「恒山剑法是破绽极少的剑法之一,若言守御之严,仅逊於武当派的「太极剑法」,但偶尔忽出攻招,却又在「太极剑法」之上。」(笑傲江湖第二十九章)

    同师姐妹拆招几天后,秦笙略估仪识这具身体的武功在恒山派弟子里算中上,就是不知仪识这样的程度在江湖中如何?依笑傲一书来看,恐怕三流也没能钩上。

    朝课终于在师太读完经文的最后一句结束了,待师太离开后,秦笙才随恒山弟子们缓缓的从蒲团上起身,随着其它弟子们步伐的节奏出了无色庵门。

    恒山山脉群峰比肩而立,岩峦由西南向东北重叠,气势浩瀚。有水自北而南,循水入峡,与流屈曲。有崖矗削,得树倾嵌,有涧水透崖缝而入,曲折窈窕。因天色尚早,雾气还萦绕未散,秦笙一出无色庵入眼的便是这山水崖木的极美景观。

    她没有回自己的瓦屋,只是寻得昨日练剑的地方开始练恒山剑法。

    恒山派剑法以圆转为行,绵密见长,意在招招成圆、余意不尽。要诀在于「锦里藏针」,这要诀便是如暗藏钢针的一团棉絮。旁人倘若不加触犯,棉絮轻柔温软,於人无忤,但若以手力捏,棉絮中所藏钢针便刺入手掌;刺入的深浅,并非决於钢针,而决於手掌上使力的大小。使力小则受伤轻,使力大则受伤重。这武功要诀,本源便出于佛家因果报应、业缘自作、善恶由心之意。(笑傲江湖第三十三章)

    她深知领略剑意比单单习得剑招更重要,是以在熟练身体留下来的三十六式剑招记忆后便不再拘怩於格式,反而打乱剑招顺序,若招式间接着不连贯便调整出剑和脚步方位,刚开始还有些别扭,到后来使得顺畅了便自得其乐了。

    秦笙来到笑傲江湖才开始练剑,借着仪识身体对武功的记忆很快地便熟悉了恒山派剑法,因习剑时日短,招式中自然无斧凿痕迹。她也不是墨守陈规、一板一眼之人,是以剑法颇有「行云流水、任意所至」的精义。(此句引用笑傲江湖第十章。)如此,她的剑术在穿越过来的几天后便胜了原主仪识的程度了。

    她对笑傲江湖书里内容记忆不全,倒是不知风清扬最初教导令狐冲的便是这任意所至的剑意。

    同昨日一般,练完恒山派剑法秦笙便开始练万花剑法。

    万花剑法有九式,剑招意在轻灵奇巧、快捷凌厉,看似锦簇繁华如万花齐开实则暗藏机锋。秦笙身姿灵巧,翩然潇洒,脚步与重心的变换谐调,只是第九式盛极花开使起来不够圆转流畅,这式以腰为中心,攻向四方敌人,讲究手腕、脚步、腰间劲力的转换自如,可秦笙一运起内力便有些不能与手脚动作配合。

    秦笙在聊斋世界受伤闭关之时,为了修复真身竹笙,不得不去精通竹笙与化形后的人体经脉穴位对应位置。可纵然熟悉了人体经脉穴道,她的外招、内功还不能同时运转自如。

    《宅书屋》om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