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燕低入谁人家》分卷阅读2

    杨书廷与燕青返回杨家时,恰好碰上这一批新进的丫鬟小厮,那些半大

    不小的孩子睁大了眼看着这两个衣饰不凡的人,倒也不怎么怕,更有胆大地低笑,“真好看啊。”

    总管见到了,连忙走过来,对着杨书廷鞠身行礼,“少爷,你回来了。”

    后面一堆的孩子也跟着有模有样地行礼,脆生生地喊,“少爷好!”

    杨书廷笑了笑,对总管道,“我不在家中,辛苦田叔打理了。”

    总管神色和蔼,忙回话,“少爷哪里话,都是我该做的。少爷不在家中时,杨二老爷派人传了话,说是要来徽州府谈生意,且杨二夫人前些日子染了病,凉州不宜养病,恐怕都要来本家叨扰一阵子。”

    “嗯,二叔前些日子和我说过,大概是半个月后,麻烦田叔让人收拾几间房吧,再布置布置,待二叔他们来到,便能即刻入住了。”

    “是,少爷放心,我这就去办。”

    因燕青去教导新进的丫鬟小厮,杨书廷便回了书房,还没进去就看见在门口指挥小丫鬟打扫的湘莲。湘莲见是杨书廷,便笑盈盈地来行礼,“少爷,你可回来。周小姐临走前交予奴婢一封信,说是待少爷你回来亲拆。”说着递给杨书廷一封信。

    杨书廷接过信,“好,下去吧,这里也不用打扫了。”

    湘莲应声,带着小丫鬟轻声退下。

    拆了信,只一张薄薄的笺纸,除了问安,便是言及家中已另定婚事,杨书廷心中欣慰,周家大小姐秀丽淑德,合该有个好归宿。

    杨书廷放下笺纸,却发现桌案上一只莹润瓷瓶内所插花枝素雅娇嫩,他微不可察地皱了皱眉,他与燕青离家月余,何以这瓶中花枝依然盛放?想必是有人进了书房换了新鲜的花枝。

    杨家书房原本是作储物藏书所用,后为杨家少爷改作处理事务之处,因为事关杨家生意,未免外人所窥,他向来是吩咐下人不用进去打扫的,平日里除了他自己会收拾一下桌案,余下的大抵交由燕青打理。

    杨书廷敲了敲桌案,沉吟半晌,然后出到门外吩咐人把湘莲墨莲召到跟前,一一问过有无人进入书房,那两人说是没有,平日里也私下叮嘱丫鬟小厮莫要靠近书房。杨书廷听了也不为难她们,挥手让她们去干活,自己则转身回了书房。

    掌灯时分,身穿杏色短衣与同色长裙的掌灯丫鬟提着漆灯,袅袅穿行于屋宇回廊之中,掩于昏色中的家宅渐渐影映出温暖的缃色。杨书廷从桌案后起身,刚绕过四折屏风,便看见半掩的房门外飘过杏色的裙褶,然后房外便微微亮堂起来。

    杨书廷推开房门,看见一名年约十五六的丫鬟正悬挂好一盏灯,听见声响后回过头来,见是杨书廷便连忙行礼,“奴婢见过杨少爷。”

    那丫鬟似乎有些紧张,大略是平日里未见过家主,她躬身垂头,梳

    着双鬟的发髻上所簪的钗子顶饰梅花,精巧素雅。

    杨书廷向来不重这些繁琐礼数,嗯了一声就想往外走,那丫鬟连忙让开,他走了几步回过头,问那丫鬟,“最近都是你掌书房的灯么?”

    听到杨家少爷问话,她便抬起头,“回少爷,正是奴婢。”其声如莺,面容娇若春兰。

    杨书廷看了她一眼,没作声便走了。

    作者有话要说:更新(? ??_??)?

    ☆、胡风入

    燕青教导完那群新丫鬟小厮,抬头便见天色晚了,遂做了云英面给杨书廷,那杨家少爷是头一回吃,不免惊奇,便问,“这面怎么是冷食呢?”

    燕青含笑,“这做法是我从书里头看到的,原是前朝诗文大家郑仲贤所创,是将藕、莲、菱、芋、鸡头、荸荠、慈菇与百合相混,再配以瘦肉烂蒸,蒸后经风吹凉,于石臼中捣细,再加上糖和蜜蒸熟,然后再入臼中捣,使之完全拌匀,随后取出作一团,等冷了变硬,便可用刀切着吃。”

    杨书廷也笑,“原来如此,果真别致,味道也好。遥想老太爷当年,想必也一尝此味罢。说来前朝饮食多有巧思,北多香醇浓厚,南重精巧清淡,菜品花式层出不穷,如今却不比从前了。”

    燕青递给杨书廷一方巾帕拭嘴,“今朝饮食尚简,且胡风入京,饮食好粗放,燕京又为国首,各地竞相仿之,所以精巧繁丽之风渐衰。”

    杨书廷点头,又回想小时候的家宴,不禁怀念,“小时候老太君和老太爷还在时宴席频繁,他们平日里好宴客,家里也热闹,三五时便有客人上门,言谈切切,笑语融融,宴席间把盏相敬,兴之所致更是抚曲觞歌,好不恣意。我尚记得,那时席上宴菜不仅构思精巧,且配色十分悦目,至于味道那自然更是美妙。”

    燕青来杨家年时已久,对从前的家宴也是颇有印象,虽然从不进堂入宴,但在膳房与厨子共烹膳食时自然知晓那菜式之精巧繁丽。后来年老的厨子走的走,去的去,随着新朝始立,新风吹拂至徽州府,新招的一批厨子都偏爱简单易做的菜式,又喜胡风,炙、炮与羌煮之法渐多见,很得杨老爷和老夫人的喜欢,桌上菜式便是胡食占了半壁江山。

    休憩时,两人回了杨书廷的房中,燕青甫一进去,便忍不住道,“少爷,你把房里的东西都换了?”

    杨书廷笑眯眯看燕青一眼,然后拉着人在床榻上坐下,这才道,“你的房间终归小了些,两个人住多有不便,我就自作主张把你的东西都吩咐下人搬过来了,也让他们采办一些物品一并添了进来。燕青,你看看如何?”

    燕青打量了一下四周,原本清肃的房间变得雅致温情,大至床屏桌椅,小至瓶壶杯盏,统统换了新的,极为端雅丽尔,看得出是花了好一番心思。心知他都是顺了自己喜好去布置,燕青感动,不由倚入杨书廷怀中。

    杨书廷轻啄燕青的眼角,迭迭追问,“燕青,你可喜欢?喜欢还是不喜欢?”

    燕青眼波如微澜柔柔,软语柔声道,“喜欢,很喜欢。”

    世间情意最是

    轻薄如纸,皆是枕前发尽千般愿,可诺言脆弱不堪年岁,多少山盟海誓至此不复往日情深,只作笑谈。人心易变,情意易淡,世间难得长情郎,若有幸遇见,当是此生不换,白首只共一人终。

    翌日,徽州府适逢胡食节。

    这胡食节前朝并无此例,原是今朝为始,今朝倡宋胡交好,胡人渐入中原,宋胡始杂居,一些胡人风俗也因此传入,由燕京为首,慢慢风行至各地,其中以胡食为最。

    后有胡食节,胡人于繁华长街上搭棚筑台,置器物,当街烹食,行人皆可一尝美味,往来喧嚣,极为热闹。

    宋人在烹煮食物上方法极多,除了羹、濯、脍、脯、菹等以外,还有蒸煮熬一类。自胡风入京,于烹煮食物方法中又多了炙、炮与羌煮之法,其中以“羌煮貊炙”与“胡炮”最广受宋人欢迎。

    杨书廷与燕青同去瑞成街,只见街头早已人潮涌涌,胡人身穿色泽艳丽奔放的胡服,立于台上开始烹煮食物,照例以胡羹、胡羊肉与羌煮貊炙为主。所谓胡羹,属羹臛的一种,做法简单,是用羊肋六斤,又肉四斤,水四升,煮后出肋切之,再以葱头一斤,胡荽一两,安石榴汁数合,口调其味便成。胡羹于胡人饮食中十分常见,后传入宋,为宋人接受,也就融入日常饮食中去,与宋众多的羹臛成为百姓餐桌上的美味。

    比起胡羹的鲜美,燕青更喜胡麻羹,胡麻羹以胡麻一斗捣煮令熟,然后研取汁三升,再添葱头二升、米二合,共同煮熟做成,其味香糯,又为素食,所以燕青爱食。而杨书廷自去燕京年余后,爱上北膳咸鲜香醇,味厚汁浓的风味,所以对胡食中的胡炮和羌煮貊炙最为喜爱,因这三味胡食肉鲜香醇,十分诱人。

    胡炮即是胡羊肉,羌煮貊炙即是煮鹿头和炙胡猪,胡人为游牧民族,主食为牛羊鹿猪,所以胡食多肉食,自传入宋后,极大丰富了宋人的饮食。胡羊肉是胡食中的一道美味,选肥白羊肉,生始周年者,杀后生缕切如细叶,脂亦切。然后添浑豉、盐、擘葱白、姜、椒、筚拨、胡椒,一同混合调适。再净洗羊肚,翻之,以切肉脂内于肚中,以满为限,满后缝合。挖一坑,火烧使赤,却灰火。内肚著坑中,最后以灰火覆之,于上更燃火,炊一石米顷,便熟,香美异常,燕京贵戚尤爱之。

    羌煮貊炙也是常见,羌煮是以好鹿头,纯煮令熟,入水洗治,然后作臠如两指大,再把猪肉琢作臛,下葱白,长二寸一虎口。最后细琢薑及橘皮各半合,椒少许,下苦酒、盐、豉混合调味便成。而貊炙则是全猪炙之,然后各自以刀割,便可分食其味。

    >

    燕青只是稍尝胡食,并不至饱,回头便见杨家少爷正大口啖肉,虽然急切却还是举止优雅,燕青无奈摇头,走过去道,“少爷,你慢些,也别吃太多,食肉太甚可是会招腹疾。”

    杨家少爷三两下吞下最后的肉块,然后咂咂嘴,“不会不会。说来这胡炮果然美味,家中虽然有厨子会做,但到底不比胡人善其味。燕青,你怎么不吃?”

    燕青无奈,“我不比你喜肉,再说了,是谁小的时候因为贪嘴而闹了肚子,哭得墙外头的人都听到了?”

    杨家少爷一噎,一时间想不出话来反驳,只好哼哼两声,“这么久的事情你也拿来说,这有什么意思……”

    想当初小少爷因为贪吃炙羊羔肉又大灌荔枝膏水而闹肚子,哭闹得满宅皆知,连外墙行人都隐隐听闻,纷纷惊讶这是哪家小公子这般闹腾。后来这一事倒成了一则笑谈,但凡小少爷折腾,家中人都拿这事取笑他,看他窘得满脸通红却又死活不认的模样笑得前俯后仰。

    燕青边想边笑,嘴角抿着,衬着亮堂堂的日光,一张白皙的脸分外动人。

    作者有话要说:码这章的时候查了宋朝胡风渐盛的一些吃食资料,赶脚灰常有趣o(* ̄▽ ̄*)o

    ☆、飞白院

    在徽州府待了不足十日,杨书廷便与燕青商量着打点行装上京了。原本漕庄中的大小事情被杨书廷交给了秦绅和严淮,秦绅活络老练,在外交涉运货的事情便是他在办,而严淮端肃严谨,是漕庄中专管各项事务文书的大总管。

    杨书廷现在虽仍是漕庄庄主,但并不专权,能分的事情都分给那两人去做了,如果遇到重要之事需要抉择,便向他通个信,他再做定夺。这般下来,繁重的漕庄事务被分配下去,杨书廷总算能够歇一口气。徽州府的水道生意稳定下来后,杨书廷便计划着于燕京开自家漕庄的分号,如此一来,往来生意便方便许多,且燕京繁华富庶,更不愁没有生意上门。

    燕青自然是支持他的,听了他的打算便道,“你尽管放心去做,不必担心这边的事情,我会照料好的。”

    杨书廷忍不住捏了捏燕青的鼻尖,好笑道,“书呆子,你发什么傻?你自然是要同我去燕京的,至于家中的事情,自有田叔照看,出不了什么岔子。”

    燕青一想也是,便不再坚持,“也好,我虽然不懂你生意上的事情,却也能看看文书,替你分担分担。”

    杨书廷心底一叹,果真是个书呆子。他知道燕青素来事事以他为先,却不怎么为自己着想,小时候尚且觉得这人心眼太实,长大之后却忍不住心疼。

    他把燕青揽进怀中,面上笑意盈盈道,“燕青,你不用为我的事情操劳。我早想好了,待到了燕京便为你盘下一间店铺,让你当个悠闲的掌柜。”

    燕青听了一怔,“盘店铺?”

    “嗯,你为杨家辛苦了十余年,我都心疼不得了。你不是喜欢作膳么,那干脆自己当个掌柜,开间小铺子,你看如何?”

    燕青倒没想到杨书廷竟为自己做了打算,心里禁不住一暖,哪里还说得出拒绝的话来,当下露出一个温柔的笑脸,轻声应了,“好。”

    倚在温热的臂弯中,耳边是那人不绝的情语呢喃,燕青笑着任那人握住自己的手,心想这孩子终归是长大了,懂得体贴人了。

    在杨家的十余年里,他一直不觉操劳委屈,一心照顾着年幼的小少爷,陪他念书习字,任他撒娇笑闹,替他知冷暖饥寒。若是忙活了一天下来感觉疲惫,见了捧着小点心躲在自己房门外却又时不时探头探脑瞧着自己的小少爷,便再也不觉疲累,笑着看他在被自己发现后一蹦一跳来到自己跟前,举着点心让自己吃的可爱模样,心里便一片宁静喜悦。

    “小少爷,你躲在外头做甚么?”

    “燕青怎么每次都发现……”

    “呵,想要我不发现,小少爷也要先把自己的衣袍藏好啊。”

    “喔……”

    “小少爷,你怎么过来了?”

    “燕青,薛姨娘给我买了两块百果糕,我吃了一块,留了一块给你。”

    “这是给我的?燕青谢小少爷赏赐。”

    “燕青燕青,怎么样,好不好吃?你喜不喜欢?”

    《宅书屋》om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