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窟中来》路向东北 第六十九章 想听道理

    风雨之中,“忘忧楼”三字显得有些模糊起来,依稀之间,有红色血光。

    “忘忧楼”共有七层,最顶楼便是那间年轻掌柜怎么也不让众人入内的阁楼雅间。

    第六层则是王子选择入住的那间略微偏大的客房。

    雷雨声中,三位醉酒之人,好似正趴在桌子上酣睡。

    当楼梯口响起那一声声细不可闻的登楼声时,三人不约而同地倏然睁开眼睛。

    原来此楼内的森森鬼气,三人早已察觉防备。

    就这么直直站在楼梯口的三位相貌相同的年轻掌柜之一,咧嘴一笑,“既然各位早已醒来,不若出门一叙”

    岳独尊向跃跃欲试的两人轻轻摇头,见李王二人最终还是压下了那份想要出门降妖伏魔心思,岳独尊心下稍舒,但他心下还是忙不迭叫苦。

    其实一行人初入小镇的时候,就察觉到了此楼有些异样,不然他们一行三人也不会放弃就建在小镇镇口的旅舍不住,退而求其次,来到这座“偏居一隅”,与周遭格格不入的“忘忧楼”。

    在王子瞧见“忘忧楼”上三字匾额时,心下就已确定了八分。这三字在寻常人眼中可能没什么,反而还会让人觉得三字格外好看,定是出自书法大家之手,但是落在满腔浩然气的儒殿子弟王子眼中,或者崇尚“有妖魔处降妖魔”的道观,以及追求“天下无魔”的佛门之中,便又是另一番景象。

    “忘忧楼”这三个本是大气滂沱的字,在他们眼中犹如被一层墨色阴云蒙住,让人心下极其不适。

    这一点,着重于炼体魄大境,不重神魂的纯粹武夫岳独尊可能没有王子感受深刻。

    这也是如今岳独尊犯愁的原因,若是论拳拳到肉,你推我一掌,我擂你一拳,这种凭借肉身厮杀的打法,他岳独尊自信除了李小友的那位神人朋友,自己敢称天下第一,就没人胆敢站出来拍着胸脯说一句“老子天下第二”。

    这并不是盲目自大,就如同金刚境与他这半步金刚境的差距一样,两者之间的跨度区别,可不止是一个“半”字便能说清的,当然的,岳独尊这副靠着在战场上生生打熬出来的半步金刚境,也远不是寻常那些方才摸到金刚境门槛的人能够媲美的。

    之所以无人敢称呼自己为在岳独尊之后的“天下第二”,原因无外乎于此。

    若是这“天下第一”与“天下第二”之间的差距像某位青衫老者与某位醉汉一般,两人的剑术毫厘之差,不分伯仲,那这个“天下第二”当起来,多有面子

    可是论第一大境体魄上,人家一个“天下第一”,能把一百个所谓的“天下第二”同时吊起来打,还打得游刃有余,谁愿意做这个“天下第二”

    也忒丢人丢到姥姥家了吧

    当然,如今是某位孙姓少年敢称自己为天下第一,而他岳独尊不敢称第二喽。

    岳独尊幽幽一叹,如今三人面对的是涉及神魂鬼魅一事,他这一身蛮力,应付起来,总有种有劲儿没地施展,一拳打在空气上的感觉。到时候一旦发生冲突,他自己倒是有护身手段,但是同时兼顾着保护两个小的,就有些麻烦了。

    不愧是纵横沙场几十载的老将军,有鬼叩门,仍旧临危不惧,开始细细思索权宜之计。

    楼梯口直挺挺站着的年轻掌柜好似终于没了继续等下去的耐心,他轻轻笑道:“各位不愿出门一叙唉

    ……吾心甚伤,那便只能请各位‘客随主便’了”

    王子猛然起身!

    岳独尊豁然抬起头来!

    李清源胸口无端绽放出耀眼金光!

    可惜还是晚了一步,年轻掌柜轻轻挥手,三人的房间竟忽然幻灭起来。

    楼阁变换,李清源只觉得像是家乡的电梯,转瞬之间,白衣少年像是被人生猛拔高数丈,待定住身形,他的四周,哪儿还有岳独尊与王子的身影

    李清源压抑下心口躁动不已的小家伙,定睛望去,红木赤銮榻,流云彩凤衾。窗有各色盆栽,花团锦簇,争相艳放。

    居于房间中间位置的桌子,同样以红木刻就,有四只桌角,呈现弯曲瀑布形状,分别自桌子四角高山流水,倾泻而下。

    桌上摆有青瓷陶制的精美茶具。

    桌下四角,分别摆有相同雕饰的四角凳。

    可以确定的是,李清源还在房楼之中,因为房间陈设摆放,皆与“忘忧楼”其余几间相似,大体格局相同。

    白衣少年突发奇想,自己所处的楼房,是否就是被年轻掌柜严令禁止入内的那间

    李清源身后的板凳无端得动了一下。

    李清源猛然转身望去,却见板凳之上,空无一人。

    白衣少年心生警兆,转头看向身后的那座落地镜子。

    忽有风动,一道闪电猛然划过天际。

    镜中有位年轻掌柜坐在本来无人的板凳上,面色惨白,双目泣血。

    年轻掌柜伸手擦去眼角血珠,对着白衣少年笑了笑。

    ……

    楼转阁移,一袭儒衫的王子脚下不稳,差些就要稳不住身势,他下意识伸手一扶,入手冰冰凉凉,竟是一口有悖常理,写满墓志铭的水井。

    王子蓦然间怵在原地,而后他赶忙踱步绕井而走,一遍又一遍,孜孜不倦,犹如魔障。

    墓志铭上,记载了某位儒殿年轻人的悲剧一生。

    那位年轻人,十岁破入点星境界,二十岁得以窥见仙门。这等资质,古往今来称达人,绰绰有余。

    只可惜儒殿也并不是铁板一块,各有自己的学术,自有反对年轻人士这一脉主张之人。

    儒殿成立之初,有开山祖师言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为此儒殿广纳天下有才寒士,有利有弊。

    利处为学术百家争鸣,齐头并进,锦花齐放,这才有了之后儒释道三足鼎立的基础。

    &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