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浮华两生梦》第二十五章抵达瑤城

    清晨

    清溪河的村民都早早的外出农作,姑苏瑜等人也开始赶路去往瑤城。

    因瑤城旅途遥远,路上几人不敢耽搁片刻,一路飞奔,只想早日救出被关压的百姓。

    不禁城内

    岚凤正在为炳坤准备膳食,尽量讨好这位魔主。

    “夫君,可以来用膳了。”虽说是夫君,却从未正眼看过岚凤。

    岚凤将做好的羹汤端在桌子上,为炳坤添上一碗。

    “叫下人做就好,何必自己麻烦。”炳坤起身穿上披风。

    “我怕下人做不合你胃口,你来尝尝,看好不好喝”岚凤将羹汤送到炳坤面前,炳坤尝了一口没有说话,岚凤继续问道“好不好嘛。”

    “同下人做的有何区别”炳坤一口气将羹汤喝完。

    “当然不一样,这可是我亲手做的,”这是岚凤做了几个时辰,才做成功。

    “好了你下去吧。”炳坤觉得这女人有点烦。

    岚凤望着眼前这个与自己拜天地成亲了的男人,不知把她当成何人。

    “炳坤,你到底把我当什么了我与你成亲多年,你从不让我住进你的寝房,不让我靠近你的床榻半步,不让我接任一个魔主夫人应该有的权利,甚至,连你身边的一个侍女都不如。”岚凤心有不甘,虽说当年嫁给他不是因为自己情终于他,而是为了权益,但他……

    “当你是什么你认为你是什么,你就是什么。”炳坤淡淡的回答道。

    炳坤娶她也并不是因为喜欢,甚至有些反感,反感她的主动示好,反感她卖弄风骚,反感她为了利益不择手段,倘若不是因为明氏在魔界的地位已经扎根,娶她更是为了稳定明氏遗孤,让明氏的人为自己卖力,稳定自己在魔界的地位。

    在百年前魔界由炳竺与明氏明鼎修炼魔术一同创建魔界,后来明鼎走火入魔自爆而亡,明氏三兄妹便与炳竺为首一起经营魔界,所以明氏在魔界地位不可撼动。

    “你打的是什么算盘,我还不知道吗呵呵呵。”岚凤一声冷笑。

    “好了,没事就出去,”岚凤挥手打翻了桌子上的汤羹,扬长而去。

    炳坤嘴角上扬,并未理睬,心里想到,你也就敢在这里跟我耍威风。

    “魔主。”汤泱来报。

    “进来。”

    汤泱进来见地上打翻的汤羹和气冲冲走出去的岚凤

    “魔主,您又何必忍让。”

    “由他去吧,外人跟前她也不敢造次。”

    “魔主您是……”汤泱不解

    “我们暂时没有救出父亲,就不生是非了,你前来何事”

    “明裘来信说想暂且留那一千人性命引五仙门之后将他们一网打尽。”

    “好,对了,上次让你找斯千吉那个老东西怎么样了”

    “他……不见。”

    “不见呵呵,路都给他铺好了,他说不见就不见”炳坤理了理衣服,柔了柔眉,炳坤虽入中年,但样貌还是姣好。

    “改日,我亲自去见他。”炳坤不能被他牵着鼻子走,显得自己太被动任他所用。

    “这怕是很危险……”汤泱想阻止炳坤,毕竟是出不禁城,万一遇见危险可怎么了得。

    “没事,在那老东西的地盘还不会出什么问题。”

    “是。”

    炳坤筹划许久,一心就想早日就出父亲,但以当前魔界的实力还不足与百家仙门对抗。

    终于在三天两夜马不停蹄的赶路下,姑苏瑜等人已经抵达瑤城边界。

    刚到瑤城边界,顿时觉得天气寒冷,寒风刺骨,姑苏瑜等人下马在马车找了些冬季穿的衣裳,连忙披上。

    “果然,这瑤城要比……我们那边冷多了。”虽说卞城等一带已进入秋季,但也不至于冷……虽披上了披风,但姑苏瑜还是冷得直打哆嗦。

    “我们得趁天黑之前进瑤城,不然天色暗下来,只怕是更冷。”慕容禾也是冷的不行,话也说不清楚。

    众人一直点头,上马的上马,上马车得上马车,还要赶几个时辰的路就要到瑤城了。

    越靠近瑤城天气就越来越寒冷,天也慢慢的黑了下来。

    城门口瑤城城主司徒阂已等待许久。

    “驾,驾”远处赫连无羲等人已近城门

    “末儿贤侄。”司徒阂第一眼认出贤侄司徒末。

    “叔父,”司徒末下了马,其他人也依次下了马,司徒阂是司徒家司徒决的堂弟,瑤城城主。

    “可算把你们盼来了。”

    “各位晚辈,外面寒冷,先去我府上暖暖身子,吃口热茶。”司徒阂命下人牵走了马匹,带领着众人进城去了司徒阂府上。

    府上司徒阂早已命人准备好了碳火,热茶,和饭食。

    “来,先进来暖暖身子。”司徒阂带着大家走进了前厅,前厅不大,掀开门帘里面暖烘烘的,有一盆很大的碳火,众人脱下了披风,下人接了过去,

    姑苏瑜与云孟音两人跑到碳火前烤起火来。

    “司徒城主,为何这瑤城会如此寒冷。”斯千怀莘末也是冷得不行,连他那玉壶里的酒也受到了寒气的影响而失了酒香。

    “瑤城位置偏远,一年四季都是如此,我们反而习惯了,倒是你们自然是冻不住,不过在这里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