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孤之后复孤独》离经叛道太荒唐

    众人想去羊太傅庙谈何容易,城外蒙古大军层层围堵,绝不会放城中一人出去。

    全真教掌教这时说话了,“我全真教弟子打听到南门外是由降将吕文焕把守,如果他见到郭大侠夫妇,断然不会阻拦。”

    众人将信将疑,破虏又不能轻易离开,只有程英和无双二人可以出去一探究竟,可是他们皆已负伤,行动颇为困难。

    程英道:“吕文焕到底还是投降了敌人,如果我们真的到了南门,遇到他们阻击,那可真是要全军覆没了。”

    掌教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冒险试试,万一吕文焕真的在,而且他肯放我们过去,那我们就会多了一些活下去的希望。”

    听了掌教这番话,破虏算是彻底明白了他的为人,只要能保住一条命,他是什么事情都能够做得出来的,出卖朋友也好,背叛国家也罢,通通不是问题。

    破虏心中想杀掌教的想法早已经按捺不住了,若身边没有父亲等人牵绊,他肯定会挥起屠龙刀,把掌教等人大卸八块。现在还得靠着他们,暂时不能动手。

    掌教自以为自己在郭府所做的一切,都神不知鬼不觉。他带着十几个弟子,把郭靖黄蓉多年收藏的好东西,还有武功心法,早都搜罗到了一起,就在他们十几个人身上藏着。

    若不是管家的儿子假死逃过一劫,拼了性命出来报信,破虏等人可能这一辈子都要被蒙在鼓里。天可怜见,机缘巧合之下,他们知道了真相。

    要是没有襄阳之战,要是蒙古大军没有南下,破虏很有可能会成为像大姐郭芙那样的人,成为纨绔子弟,或者温文尔雅的翩翩公子,或者成为满腹经纶的读书人,去考取功名,“一朝成名天下知”。也可以像唐人那样“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可这只是破虏多年随父母在襄阳城与蒙古大军对峙时,一次又一次的黄粱美梦。大宋王朝重文轻武,也可以说是重文抑武,全社会都以读圣贤书、做圣贤事为荣。

    欧阳修、张载、周敦颐等人强调自我修养,号召读书人要把“成为圣人”或者做“圣人”的接班人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

    而范仲淹等人却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要有家国情怀,要怀家国大义,而郭靖恰恰就非常认同范仲淹,也将范仲淹和诸葛亮作为自己一生的导师甚至是偶像。

    郭靖一生所秉承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和其一生所作所为,正是完美地结合了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和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将他两个人的精神发扬光大,又给其赋予时代内涵。

    吕文焕真没让大家失望,当破虏等人靠近蒙古人的营寨之时,吕文焕的部下早已向他报告,当他带人出来围住破虏他们时,一个躺在门板上的人吸引了他的注意。

    没错,那人就是郭靖,吕文焕看到自己昔日的战友兼好友如今已经是这番光景,以为门板上放的是郭靖的尸体,心中不免有些感伤,他背过身去,用衣袖擦拭了一下自己的眼角。

    当他转过身来时,表情已经恢复了平静,他对自己的副将耳语了几句,过了约摸一炷香的功夫,只见吕文焕的副将前面骑着马带路,后面过来了六辆马车。

    吕文焕示意破虏借一步说话,两人避过众人,破虏道:“叔父为保家人,不得已投降了蒙古人,我不会怪你,你也为保住襄阳城百姓做了许多事情,我等众人能够活命,全赖叔父手下留情。”

    吕文焕脸色特别难看,他打断破虏的话头:“郭大侠他这是怎么了不会……”破虏冷冷地对吕文焕说道:“不劳叔父费心,暂时死不了。”

    吕文焕自觉无趣,也感觉自己已经无法像以前那样面对郭家父子了,就对破虏建议道:“贤侄先将郭大侠安置到一个安全的地方,若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就派人来这里找我。”

    郭破虏看到吕文焕是真心想帮助他们,他也就不打算再逞口舌之快,在襄阳城破,父亲不省人事,全真教掌教等人还是心腹大患的特殊情况下,他没必要多多树敌,置自己于不利地位。

    吕文焕也很欣赏破虏的为人,自己一生也与很多达官贵人、社会名流,特别是襄阳城里,但凡一个他这样出身的年轻人,要么不思进取、坐吃山空,要么风流成性、华而不实,太多的与他关系密切的同僚,都因为孩子不成器而烦恼,为家族前途而担忧。

    破虏不骄不躁,也不会轻视任何人,做人做事很有分寸,深得郭靖等人赞许。

    破虏不仅继承了父亲沉稳的性格,还将母亲聪慧的优点发挥得极好,不仅读书非常有悟性,尝尝提出让先生们拍案称奇的观点,而且他博览群书,不学书呆子,更不钻牛角尖。

    破虏不仅读书方面很有造诣,身为武学世家唯一的继承人,他在练武方面可谓得天独厚。外祖父号称“东邪”,天下“五绝”有其一席之地。无论经历过几次“华山论剑”,他的位置都岿然不动。

    父亲更是年纪轻轻就有机会参与“华山论剑”,与天下间最顶级的高手过招,而且自己出生以来,父亲郭靖一直都是武林盟主,实至名归的天下第一。

    母亲黄蓉更不得了,自命不凡的“西毒”欧阳锋屡屡在她手里吃瘪,而且她还能够让“北丐”洪七公心甘情愿地教她与郭靖武功,在洪七公遇难之时,将丐帮的帮主信物“打狗棒”传给她,使其成为天下第一大帮的第十九代帮主,更是丐帮有史以来第一位女帮主。

    有这样的家世背景,破虏即便不努力,也要比一般人强不知道多少。他的成长成才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虽然他出生以后,父母都因为襄阳城防分了大量心力,没有像照顾大姐郭芙那样对自己尽心尽力,更没有二姐郭襄那样的奇遇,他成了人人都可以忽视的人,也正是这样,他才远离了喧嚣和纷争,静下心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一步一步把自己磨炼、打造成为父亲那样的人。

    吕文焕正是对于郭靖一家人非常熟悉,才会感慨郭破虏的难得,才会对这样一个年轻人另眼相待,破虏的这一切,不是父母赐予的,是自己争来的。

    破虏没有像大姐那样,刁蛮任性,甚至是做事不计后果,屡屡闯下祸来,让家人跟着遭殃,让父母跟着为难,总是感觉她还是个长不大的孩子,需要人呵护。

    他更不会像二姐那样,说得好听点是逐心而行,从不违背本性,不以物役,不为形羁,爱自己想爱的人,做自己想做的事,一生坦荡赤诚。

    如果不客气的说郭襄,那就是自私自利,天性凉薄,一点也不像郭家人,父亲本想让她来助自己守襄阳,可是她却屡屡外出在江湖上闯荡,结交的朋友也都是跟父母不搭界的人。

    说起郭襄,必须从她的名字说起,当年郭靖在给郭襄起名时用了一个“襄”字,其实就是坚定自己守卫襄阳的决心。饱受人们诟病的郭芙自然也是一直守护在父母身边,包括和郭襄一起出生的郭破虏,也是如此。

    其实,大家都误解郭襄了,一部分对郭襄怀有很深的偏见,认为她的父母和姐弟都在襄阳冒着生命危险抵抗侵略,自己却跑闯荡江湖,有的直接就说她去找杨过,想拆散杨过跟小龙女,只顾自己的感情,不顾家国,显然是个不忠不孝之女。

    但是,不知那些人想过没有,郭襄去找杨过的真实目的到底是为了什么除了喜欢杨过这个理由外,或许郭襄也是奉了郭靖和黄蓉的重托,而且身上还带着郭靖写的亲笔信,希望找到杨过,请他出山帮助襄阳再次渡过危机,因为郭靖对杨过总是抱有很大的希望的。又因为,郭襄跟杨过交情匪浅,也最有可能说动杨过重出江湖,共同抵御蒙古大军入侵。

    只是年少无知的郭襄一直有父母罩着,有大哥哥杨过宠着,还有黄药师、柯镇恶等长辈关心爱护,连金轮法王、李莫愁都曾对她爱护有加压,根不需要苦大仇深地去生活,所以才给人们造成了郭家二小姐放荡不羁、离经叛道的印象。她与外公的脾气相似,不愿意多解释,所以人们的误会并没有消除,而是越来越对她不利,可是她从来不计较,甚至是不在乎。

    郭芙是有名的刁蛮任性的人,都能做到对弟弟妹妹照顾有加,对父母亲人尽心尽力,为国家民族不惜性命。郭家的其他孩子,肯定也差不到哪里去。不为什么,就因为他们是郭靖和黄蓉的孩子。

    郭家门风如何,全襄阳城军民百姓有目共睹,破虏能够让吕文焕这样的人另眼相待,郭襄能够让所有人都啧啧称奇,与郭靖和黄蓉的教育和引导是分不开的。

    当襄阳城守不住的时候,要出城的人是由郭襄护送的;当袭击蒙古军营的计划实施的时候,郭襄又一次挺身而出;看到父亲因为襄阳城防困难愁容不展,两鬓的白发与日俱增,她也很着急,也曾多方求援,希望有人能够助父亲一臂之力,哪怕摇旗呐喊也行。

    郭襄做过很多事情,也从来没有弃父母亲人于不顾,任何一个十几岁的孩子,也不会比她强到哪里去,更何况她还是个女孩子。

    只是有宋一朝,女子大都讲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郭襄就是多出去走了走,就成了“离经叛道”,甚至是“违背纲常”。可见,“三纲五常”对人们的毒害有多深。

    那也难怪,许多人一生下来就要完成这样那样的使命,连喜怒哀乐都要与天下人排个号,更遑论其他。人在江湖,身不能由己,心似乎也很难由己。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