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孤之后复孤独》第二百八十章读书可使武技涨

    独孤信这样的人,世间难找,杨逍跟随他大半年的时间里,学了很多,懂了很多。

    刚刚认识独孤信时,杨逍并没有发现他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地方,可是打了一次擂台,比试了一次武功,他慢慢地感觉到自己与独孤信的差距越来越大。

    因为他曾经以为独孤信仅仅是比自己年长几岁,如果他到了独孤信这个年龄,肯定有着比独孤信更为高深的武功,有着比独孤信更为稳重的心态。

    可是在近距离接触过,仔细地研究过、对比过之后,杨逍才明白一件事,在江湖立足,不仅仅是要靠高深的武功,更要靠高尚的德行,武德才是最重要的。

    其实好多人认为立足江湖,选对师父才是最重要的。“虎父无犬子,名师出高徒”,“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苦练十年不如名师一点”等武林谚语,充分说明了师父的重要性。

    江湖至今仍然流传着一些各武术门派至今密而不宣、看似过时、实际至今还在暗中流传使用着,鲜为人知的拜师学艺、寻师访友必备的行话密语,规矩及过去武林各派挑选承袭、指任培养重要传人、掌门人的基本条件。这些东西或许对热爱武术的人习武寻师、访友交流、印证武功、切磋提高技艺有所启示或帮助。

    因为自古老师教徒弟某些特殊技艺时,都必须在祖师爷的神像前供烧香,按实际这些古老,看似过时的陈规旧俗,行话言语,象密功绝技一样,即便是若大一个武术门派,真正知道掌握的也是极少数人。

    正可谓“习道者多如牛毛,得道者凤毛麟角”。若想从老拳师手里学到真正的档次的真东西,还真离不了这些陈规旧俗。可老师一般会要求徒弟磕头、赌咒、发毒誓之后才肯教他的。

    试想平常人在神像前烧香、磕头、赌咒、发誓、许愿,还想着说话算数,何况是武林中人,再说谁也不愿意、不敢犯咒呀。

    如何才能学到真功绝技。常言道“人从三师武艺高,苗经三水长得好”,“拜名师、访高友”又曰“投师不如访友”,究竟如何“拜师访友”,“一处投师、百处学艺”怎样才能学到、练到、得道真正的武功绝技哪。师云:“拜真师寻真徒自古卦理,卦子门出青卦圣人规矩”。

    独孤信从小到大所遇到的人,都或多或少地教了他一些东西,若说让他印象最为深刻的,足以让他在江湖扬名立万的,还是大儒柳贯先生。

    以前的那些师父,如陆无双、程英、耶律齐、张伯恩老爷子,他们主要教独孤信练武功,也零零碎碎地教了他一些做人的道理,和为人处世的准则。

    遇见柳贯先生之前,独孤信仅仅是以自己的初衷去做事情,他根本不知道什么是侠,什么是德,什么是家国天下。

    跟随柳贯先生那几年,独孤信读了很多书,明白了很多的道理,而且把以前的所学的武功招式和内功心法更深刻地理解了一番,融会贯通之后再去修练,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实练武和读书一样,会练武的人,虽然练武时间短,但是进步非常快。会读书的人,虽然年纪并不大,可是知识却非常渊博。他们有一个相通的地方,那就是悟性高,又舍得下功夫。

    牵牛要牵牛鼻子,功夫是肯定要下,一定要下的,但是一定要下对了地方,不能盲目地去努力。独孤信遇到柳贯先生之后,虽然短短几年时间,却把常人十几年甚至二十年读不完的书给读完了。

    在书中,他发现了一个特别奇特的现象,那就是读完之后一定要反思,要总结其要旨,要把别人的书变成自己的书。

    练武功也是,把所有练过的武功融会贯通起来,让它们成为自己专属的武功,这才是人们练武功的诀窍。

    可是练武的目的呢是好勇斗狠吗不是!是扬名立万吗更不是。练武是为了更好地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学以致用。

    跟随柳贯先生那几年他学会了思考,学会了琢磨。他明白了传统哲学特别重视心性的修养,以伦理为本位。

    无论是儒家的尽心、知性、知天、养浩然正气、重义轻利;道家的法天、法地、法自然;“无己”、“无待”逍遥之游,均以高尚情志为根本。

    儒家一贯主张“君子务本,本立而到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他们认为每个人背后有一种比利益动机更起作用的、更高尚的、更为人们推崇的“责任”。这种责任影响着人们的意识和行为,对侠士而言,他的个人行为是代表着一个家族、一个门派、甚至是代表着国家的利益,他有责任维护其整体的名誉和地位,因此讲究礼仪,崇武尚德是他们义不容辞之举。侠士们更是“先天下之忧为忧,后天下之乐为乐”,总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原则。

    在独孤信看来,武德应是以自律和武技为前提的。被迫地遵循戒律和武技的无能者都是谈不武德的。武德不应当成为懦夫的遮羞布。因此任何一种并非出自自由意志的行为,都不是真正的武德,此外一个格斗意志的弱者面对强者也谈不什么武德。武德是强者的恩惠,也只有最终的成功者才能光明正大的宣扬武德。

    以德服人的前提,是你自己必须拥有让对方臣服的实力,若是你都被别人打得毫无还手之力了,你还在讲武德,岂不是很滑稽么

    跟不讲道理的人讲道理,和没有品德的人讲品德,都是很滑稽的事情。人们常说“止戈为武”,有止戈的能力,才能称之为武,武是一种实力的象征。

    而武德更是实力的象征,有武德,不光是指要有品德,更是指要有超强的实力。

    跟随柳贯先生的那几年,虽然独孤信练武的时间很少,可是他对于武功的认识,对于武德的理解,却比任何时候都要深刻。他打心底里认同“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这句话。人们常说的常说:“武德武德,武中看德,先有武,后有德”就是这个道理。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