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为下》分卷阅读39

    却原来在正月初八的时候,已经有小股人马在边境抢掠,之后又出现了上万人的军队,在晋州的北方三郡烧杀抢掠,晋州的驻军原本归老安国公统帅,如今暂归晋州刺史管辖,而晋州刺史至今没什么大动作,只是一味地防守。

    刺史,乃是一州最大的官,不仅司文职,也统帅军权,没有公侯藩王镇守的时候,就同归刺史掌管。前些年王坚死后,就换上了现在的这个刺史,为人处世与王坚相去甚远。

    萧承钧的眉头不由得皱得更紧,“晋州刺史,缘何这般不作为?”

    “这人是个穷苦出身的文官,从未带过兵,当初朝廷的意思是,晋州有安国公镇守,没必要派个文武双全的刺史。”楼璟端起闽王殿下的杯盏喝了口茶,撇嘴道。

    封疆大吏,哪个不是惊才绝艳的人物?偏偏朝廷冤杀那能力卓绝的王坚,换上了这么个酸儒,还不作为地任老安国公被害死,如今鞑子入侵就无所适从,也不知该去怪谁!

    萧承钧皱眉,拿出了静王给他誊抄的那个小册子,仔细地翻找,不多时便找到了晋州刺史的名字,“此人,也是右相的门生。”

    想来也是,当年左右相博弈,右相下狠手,用莫须有的罪名害死了王坚,自然会用他的人手替换。

    “不必担心,”楼璟把人搂进怀里,在那紧皱的眉心上亲了亲,“若是皇上要你出征,我定会护你周全的。”

    萧承钧摇了摇头,“开春就要去封地了,父皇不会派我去的,我只是忧心,晋州的军权会被右相染指。”

    因为楼家的缘故,即便右相安插了刺史过去,依旧得不到晋州的军权,只能在危急时刻调动部分兵马而已。

    “不会,”楼璟摇了摇头,拉着闽王殿下回内室,“晋州军有十万之众,右相可没那么蠢,这个时候打那个主意,皇上定然会疑心的。”

    事实证明,楼璟是对的。

    次日朝堂,有大臣提及,应当派皇子出征。

    “此次鞑子入侵,违背常理,臣以为当派遣身份尊贵的皇子前往,一则安抚民心,二则可与鞑子王交涉。”右相陈世昌朗声道。

    “臣附议。”

    “臣附议。”

    一时间,很多大臣都表示赞同。因着这次敌军不多,危险不高,正是立功的好机会,寻常大将自然不敢跟皇子抢这份美差。

    “既如此,诸皇子谁愿往?”淳德帝的目光扫过殿中的三位皇子。

    四皇子萧承铮犹豫了一下,忆起早朝之前大皇兄悄悄跟他说的话,“若有人要你出征,万不可应承。”

    萧承铮自小习武,对于上场杀敌很是向往,如今大好的机会,他自然不愿意放过。况且,之前说要立他为太子,只因没有功绩才不能立……转头看了看蠢蠢欲动的三皇子,心中很是挣扎。大皇兄为何要对他说那句话呢?

    忽然想起广成伯世子跟他说的,大皇子被废了太子之位,定然是盼着复立的,因而绝不会真心帮着其他兄弟夺储君之位。

    三皇子萧承铎向前迈了半步,还未出列,四皇子已经先行跨了出去,“儿臣愿往!”说完,微微侧头看了一眼三皇子,却发现那人又把脚收了回去,心中顿时一惊。

    萧承钧把这一切看在眼里,不由得闭了闭眼,四皇弟终究是不信他。

    由于只有四皇子愿往,淳德帝夸奖了一番,便定了下来,派了一个大将军辅佐,四皇子萧承铮挂帅,三日后前往晋州。

    “父后,儿臣是不是做错了?”四皇子下了朝,不敢跟萧承钧说话,直接跑到凤仪宫去见纪酌。

    纪皇后垂目不语,良久方道,“事已至此,万事小心。”

    “父后,早朝前,大皇兄曾劝儿臣不可应承……”萧承铮并不后悔答应出征,这是他期盼已久的机会,只是萧承钧的话、萧承铎的作为,让他有些忐忑。

    纪酌看着眼前跃跃欲试又满怀不安的四皇子,重重地叹了口气,“你已经为人父了,要做什么你当自己心里有数。”纵然都是养在他身边的皇子,遇到皇位之争,终究还是不能互相信任的。

    三日后,四皇子萧承铮带着一百亲兵挂帅出征,因并非大军离京,淳德帝没有亲自前来,着闽王代为送行。

    “此去万事小心。”萧承钧给四皇弟斟满一碗酒,与他对饮。

    “皇兄放心,弟弟定然挣个大功回来!”萧承铮爽朗地笑道,仰头干了烈酒。

    萧承钧负手而立,目送着这一百骑兵绝尘而去,四皇子帽盔上的红缨,渐渐消失在漫天烟尘之中。

    “可要我护着他?”楼璟穿着一身短打,扮作侍卫跟着凑热闹。晋州在他的掌控之中,若是给晋州军士打声招呼,四皇子定不会受什么为难,相对也会安全许多。

    萧承钧轻轻摇了摇头,生了异心的兄弟,纵然对他再好,他也不会领情的。

    正月十五,宫中依旧有家宴,只是因着不必守岁,亥时就散了。

    萧承钧出了宫门,坐在马车里又等了片刻,不多时,就钻进个人来,直接扑到了他怀里。

    “站了一晚上,腿都要折了。”楼璟哼哼着要闽王殿下给他揉揉。

    “既如此,就莫去看花灯了。”萧承钧轻笑着给他揉了两下,今晚富贵街上有花灯,一直挂到子时,楼璟早就惦记着要去看。

    “殿下给揉揉就没事了,”楼璟立时蹬了蹬腿,“你看,又生龙活虎了,夜行八百都不成问题!”

    萧承钧失笑,还是陪着他去看了。

    “晋阳每年十五也有花灯,只是没有京城这般热闹。”楼璟站在大街一头,看着那灯火辉煌的街道。

    点点灯火如同银河里的星子,一直蔓延到天边去,一时分不清是灯还是星。

    这一夜,人们难得没有日落而息,街上热热闹闹的,男子居多,也有妇人跟着丈夫出来看灯,皆是满脸的喜气。

    舞龙灯、走马灯、莲花灯,有摆在地上的,有挂在树梢的,做工精巧,惟妙惟肖。除却这些花灯,卖元宵的、猜字谜的、买灯笼的、玩杂耍的,不一而足。

    人多如洪流,谁也不会注意到谁,楼璟伸手拉住了身边人的手。

    萧承钧微不可查地颤了一下,他们从未在大庭广众之下如此亲密过。转头看向楼璟,那温柔的笑脸,在漫天灯火下显得温暖异常,不由得轻笑,慢慢回握住他的手,五指交缠。

    在人多的地方偷偷地牵手,竟比无人处赤诚相对更让人羞赧,两人都有些兴奋,漫无目的地在长长的街道上缓步而行,觉得这种感觉再美好不过,只盼着这条路永远也走不到尽头才好。

    “灯笼,卖灯笼,公子,买个灯笼啊!”卖灯笼的老伯笑呵呵地举着一个灯笼,朝路过的两人招呼。

    萧承钧看了一眼那摊上的灯笼,“承锦小时候,一直想要个莲花灯,可惜宫里没人会做,我也出不得宫。”那时候弟弟刚中毒,正病得厉害,正月十五想出宫看花灯,却出不去,就攥着他的衣袖,问他是不是自己要死了,以后再也看不到花灯了?

    楼璟笑了笑,掏钱买了一个莲花灯笼,“一会儿咱们给静王送去。”

    第52章 开春

    往常过了亥时,静王府就熄了烛火了,今日两人逛了灯市,竟然还亮着灯。萧承钧心里咯噔一下,快步走了进去。

    “你家王爷呢?”楼璟拉住门房快速问道。

    “王爷,在屋里。”门房一头雾水,不明白这两人缘何这般找急忙慌的。

    楼璟稍稍放心,跟着萧承钧去了正院。

    皇后疼惜静王,正院里除却露天的院子,其他的地方——书房、卧房、盥洗室,甚至库房,都修了地龙,一天到晚炭火不断,使得院子里也比外面暖上许多。

    正堂里传来一阵一阵的欢笑声,隐隐绰绰地立着几个人影,萧承钧这才轻舒了口气,立在廊下驻足片刻。

    “就说不会有事的,莫自己吓自己。”楼璟心疼地抚了抚他的脊背,这样担惊受怕的日子,这些年来恐怕从未断过,那么小的萧承钧,这些年都是怎么过的?

    萧承钧微微颔首,弟弟已经有好转的迹象了,他不该再这般一惊一乍了。

    “可是哥哥来了?”萧承锦温润好听的声音从屋内传来。

    两人相视一笑,推门进去,因怕寒风吹着萧承锦,前些日子修地龙的时候特地修了两道门,掌门的丫环合了外门,才去推内门。

    屋里烧着地龙,很是暖和,楼璟进屋就热出一身汗,有丫环过来给他们除了外袍,这才好受了不少。

    萧承锦穿着一身月白色的常服,外罩一层雪色纱衣,立在堂屋中央,笑吟吟地看着他们。

    月白色的亲王常服,穿在萧承钧身上,是冷硬威严,穿在萧承锦身上,却多了几分不食人间烟火的清冷。

    “见过大伯、世子,”张氏矜持地笑着上前行礼,“王爷今日兴致好,便在屋里猜灯谜,累大伯忧心了。”

    “无妨。”萧承钧也不好跟弟媳妇多说什么,只摆了摆手。

    楼璟上前回礼,“王妃如今可不能再给我行礼了,回头让御吏看到,定要参我一本的。”

    张氏掩唇轻笑,全了礼数便带着丫环避到里屋去了。

    “爹……爹爹……”软软糯糯的声音吸引了两人的目光,这才看到,铺着厚厚羊毛毯的地上,还有一个小家伙,此时正拽着萧承锦的衣摆,企图站起来。

    “瑞儿都会叫爹爹了。”楼璟笑眯眯的凑过去看。

    萧承锦笑了笑,伸手揉了揉小家伙毛茸茸的脑袋,慢慢在地毯上坐了下来,瑞儿便蹿着往父亲怀里钻。

    奶娘忙伸手把孩子抱下来,怕他冲撞了王爷。

    “不打紧,把孩子留下吧,”楼璟看着好玩,一撩衣摆也在萧承锦身边坐了下来,拍手逗他,“瑞儿,来。”

    小孩子果然咯咯笑着往楼璟身边爬去,窜进他怀里,拽着他头冠上垂下的丝绦仰头看他,“爹爹!”

    “如今只会说这一句,看见谁都叫爹爹,”萧承锦笑着招呼哥哥过来坐,“地上暖和,比坐椅子舒服,左右没有外人。”

    萧承钧看着在地上毫无礼仪可言的三个家伙,无奈地坐了下来。

    “爹爹……”瑞儿看到自家大伯,立时蹿着从楼璟怀里爬出去,扒着萧承钧的膝盖,张嘴就要啃。

    萧承钧没有理会他,把手里的莲花灯递给了弟弟,“方才在灯市上买的。”

    《宅书屋》om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