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城生长日志》分卷阅读144

    32:49

    ☆、第64章 11

    德鲁伊圣树在发芽的第二天长到了楼房的高度,在出生的第一个十月,一串串橡果便挂上了枝头。青色的果实在秋日金风的吹拂下,一天天长成温润的棕红色。

    它不是安加索森林中唯一一棵橡树,早些年被栽种下的橡树如今也纷纷挂果。种子在播种下生长,树枝在德鲁伊的抚慰中欣欣向荣。这些自然信仰者小心翼翼地调节着地力与植株生长的平衡,晚熟的橡树本该在十年后才开花结果,如今仅仅三四年,它们就已经长出了橡子。

    高达十几米的橡树随处可见,而这个高度的橡木还十分年轻。哪怕除开圣树与大德鲁伊的化身,普通的橡树也十分长寿,它们会在盛年成长到二十几米,并在这个高度上停留数百年。这种乔木高大、强壮而美观,沉静而长生,郁郁成林时有种禅意的美感,在各个种族中广受喜爱。

    塔砂也很喜欢橡树,它相当实用。

    扭掉橡果上面的“帽子”,撬开外壳,挖出种子磨碎,烹饪后可以成为不错的粮食。长时间烹煮可以去掉橡果中的苦味,梅薇斯实验出了诸多橡果美食。磨碎的橡果粉加上沸水能制成面团,揉成团的橡果甜点吃起来像糖炒栗子。另一种烹饪方法可以做出橡果布丁,成品晶莹可爱,看上去像块和田玉,尝起来香甜爽滑。

    德鲁伊喜爱橡树,将圣树的果实视为神圣,却并不反对使用橡树,在他们眼中,对森林的适度开采也是自然循环中的一环,人类采伐树木与鹿群吃草本质上没有多少不同。

    一些橡树木质坚硬沉重,有着波纹状的美丽纹理,经过烘干处理后能成为相当精良的家具,橡木家具在瑞贝湖的市场上大受欢迎。另一些稍显疏松,但弹性极佳,其耐磨的特性适合运用于诸多工厂之中,作缓冲或密封之用。

    一种剖面呈黄褐色的橡树亚种最受匠矮人欢迎,他们将这种木材打造成比他们本人更大的橡木桶,用来储存四分之一精灵酿造的果酒。这种材质的酒桶不仅防潮防蛀,还有一种独特的清香,能让酒液随着岁月流逝变得更加醇美——或许最大的问题是,这些嘴馋心急的矮个子往往等不了太久,他们自酿的酒浆往往刚刚酿好就进了自个儿的胃里,陈年美酒只是个传说。

    没办法啊!匠矮人们振振有词道。工作遇上瓶颈应当喝一杯缓缓脑子,做出点成效更应该喝一杯庆祝;送别旧友时可以以酒浇愁,迎来新朋友怎能不一醉方休?他们有十万个理由用来喝一杯,此时塔砂才发现大部分匠矮人都是酒鬼。要是不让别人管着酒窖,他们总能喝到唱起歌跳起舞,最后躺着结束。

    “你还指望什么呢?”维克多哼笑道,用那种相当种族歧视的口吻说,“矮人和半身人的混血嘛。”

    不成材的橡树枝叶也别有用处,橡木枝干能烧制成十分耐用的木炭,也能用来当一些菌菇的培养基。德鲁伊总是在尝试,树语者听到森林的指点,兽语者与灵□□谈,好判断生长出的这片菌菇是否可以食用。塔砂从中看到了类似木耳的东西,其他品种则难以识别,或许是这个异界特有的物种。

    被他们取名黄油菇的菌类有着黄油一样显眼的橙黄色,伞盖大而柔软,看上去、闻上去都像花朵。德鲁伊学徒们小心翼翼地将黄油菇从菌丝上剥离,他们的老师将这一过程当做练习方法之一,用来培养学徒的耐心与眼力。每到春夏之交,你总能看见有人叼着花朵似的黄油菇走来走去,生的黄油菇嚼起来有种甜甜的茶香,学徒们把它当零嘴吃。烹饪后的黄油菇则非常鲜香美味,如画龙点睛,能让普普通通的小菜增色不少。这种产粮很大的菌菇迅速进入了瑞贝湖,被市民们视为不可或缺的小菜。

    另一种名叫“黑岩菌”的菌类难以养殖,却会在橡木下生长。它们在大雨后悄然出现,又在一周之内**变质。这种菌类的长相可没有黄油菇那么可爱了,它们初时色泽透亮,一天之后却像烧焦了一样,遍体焦黑,表皮卷曲,像树上长出的瘤子或一块放错地方的火山岩。可这一时期反而是它们最好吃的时候,只要将它摘下来(有趣的是,摘下来后它们反而能储存一个月),切片炒制或者拿来熬汤,森林的清新气味扑鼻而来,那滋味能让你吃下舌头。

    黑岩菌倒是安加索森林的原住民,在塔砂还未在此安营扎寨的时候,它已经作为一种珍贵难寻的山珍在贵人们桌上流行了许久。塔斯马林州以外的人不见得知道这儿发生了什么,却有不少人为山珍的大幅减产颇有微词。当安加索森林再度恢复,德鲁伊们轻易找出这些隐藏在林中的美味,黑岩菌市场再度运行,价格一路狂飙,堪称贵如黄金。

    橡树还只是安加索森林的一种树种罢了。松树分泌出的树脂中能提取出松香和松节油,它们在这个世界的工业中一样很有用处;枫树汁能熬出粘稠的金黄色糖浆,浇在糕饼上格外可口,清淡的甜味很受上了年纪的人的欢迎,还能用来治病,这儿许多美味的食品同时都是药品……森林是一个宝库,放在过去,周围的居民靠山吃山,而放在塔砂手里,她能发展出一个庞大的林产品行业。

    东南角在悄悄地开放,现如今它几乎和曾经一样,成为了塔斯马林州一个普通的地区。为了自己的前途和安危,塔斯马林州被迫上了贼船的人们拼命淡化此地的存在,但出自东南角的产品却越来越有存在感。异种和亚马逊这样特立独行的民族依然不被承认,但是只要暴力机器不对此处开动,许多事便发生得自然而然。

    历代市长花了大力气剿灭却一次次死灰复燃的瘸腿街因此失去了生机,其中生命力顽强的渣滓少了大半,于是这个毒瘤因为失去了营养补充飞快地萎缩。他们并非死于非命,只是成了别的东西,比如商贩,工人,掮客,车夫,间谍,保安,等等等等。曾经为了蝇头小利放弃掉东南角通行证的人悔不当初,通行证进一步转化成的“身份证”已经成了想在东南角淘金的人必不可缺的东西。

    东南角初步建立起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社会体系,矮钱在此地的银行系统与社会福利系统中流转。下到在此生活所需费用,上到社会福利,比如退休金、医疗保险等待,全部与身份证挂钩。塔砂本身的存在像一台超级计算机,作弊般将一切信息备份收录脑中。

    大量的外来务工者涌入了东南角,这里新兴的魔导工业完全能消化这些人手。人口流动与交流势不可挡,东南角输送学生前往东南角的高级学院进修,而这里的特殊学校(比如德鲁伊专科云云)则从瑞贝湖乃至塔斯马林其他地方招生。军队的扩招则更加谨慎,需要经过层层审核与训练,这反而让此处的军队显-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