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苑月裴回·一》分卷阅读1

    《春苑月裴回·一》iadaes

    文案:

    一个被女装大佬骗身骗心的故事~

    年上表兄弟:世家公子攻x小王爷受

    春苑月裴回,

    竹堂侵夜开。

    惊鸟排林度,

    风花隔水来。

    ——《春夜》+虞世南

    内容标签: 宫廷侯爵 情有独钟 欢喜冤家 甜文

    搜索关键字:主角:李衍 ┃ 配角:崔渚 ┃ 其它:

    第1章 第一回

    江南有地,名为陈宛。

    陈宛地处两江之交,自大周开朝以来便市集繁华,人民富足,文教开化,清晏和安。

    懿德年间,皇帝幼子名为李衍,字宜安。李衍出生不久便受封为端王,幼年在皇宫受尽恩宠。十四年后,皇帝驾崩,太子继位,年号崇晧。端王李衍为先皇守孝三年。

    崇晧三年,丧期已满,端王辞别皇都,遥赴陈宛建立王府。端王之母李崔氏亦随端王移居陈宛。

    李崔氏温柔淑丽文采过人,年轻时颇受皇帝爱怜。皇帝驾崩后,李崔氏获封陈宛太后。

    陈宛端王府豪华广阔气派十足,母子俩生活富足无忧无虑。李崔氏心中欢喜,又隐觉不足。左思右想,原是儿子还缺个协助左右的左膀右臂。于是,李崔氏琢磨着从娘家挑选一个端正有才干的年轻人来辅佐儿子。

    原来,李崔氏并非皇都贵族出身,而是地方豪族幸原崔氏之女。幸原人杰地灵,也是一方宝地,崔家古时更是幸原府领主,大周开朝后归顺新朝,后来便以地方名门自居。

    崔家枝繁叶茂家风严谨,子女儿孙皆通书达礼德才兼备。其中,李崔氏的长兄幼子崔渚更是人中龙凤。

    崔渚,字雁洲,号称三岁识字五岁作诗,才思敏捷不输夫子,年纪轻轻就名动家乡,幸原人赞称“幸原公子”。

    幸原公子崔渚虽只比端王李衍年长三岁,但名声俨然已经超过这生在帝王家的表弟。

    李崔氏既想为儿子挑选一个合适的幕僚,那崔渚便是最好不过的人选。

    于是,李崔氏修书一封,差亲信送往幸原崔家。不出三日,陈宛太后的信便送到了崔老爷手中。

    崔老爷既疼爱远嫁皇家的妹妹,也想为幼子崔渚寻个好差事。兄妹俩一拍即合,崔老爷当即命崔渚赶赴陈宛辅佐端王。

    崇晧三年,初春时节,冬雪未消,春耕未始。名动家乡的幸原公子崔渚乘着双骑马车来到了陈宛府。

    母亲自作主张把崔渚请到陈宛,这可把李衍给气坏了!

    原来端王李衍自幼在王宫长大,上有父母疼爱兄长怜宠,下有宫人仆役悉心侍奉,小皇子活得顺风顺水,根本不知道“愁”字儿怎么写。

    因此,李衍自幼性格和顺好说话极了,除了因调皮惹得王宫鸡飞狗跳会被母亲偶尔责怪以外,李衍没经历过任何烦心事。

    但是,人生如此顺遂的李衍平生却有一个最最讨厌的人,说是恨之入骨也不为过了。

    ——那就是他素未谋面的表兄崔渚!

    李衍从小到大便日日听母亲念叨崔渚的名字。李崔氏出身书香门第,又是才貌兼备的佳人,自然望子成龙,希望用崔渚的种种事迹来激励儿子奋发向上。谁料她说得太多反而不妙,小李衍听得那叫一个头痛脑胀痛不欲生。时间一长,更是生出了逆反的心情。

    当李崔氏对崔渚的天才绝艳极尽吹捧之能事的时候,李衍面上恭敬听着,心里则不屑一顾。

    什么三岁识字五岁作诗,以讹传讹净是胡扯!

    想我李衍可是金枝玉叶真龙之子,我五岁的时候两只小手攥紧了都提不起金笔狼毫,那崔渚五岁时怎么可能作出什么惊才绝艳的诗文?

    难不成崔家表哥是地里的庄稼,只要春秋四季就能抽芽长大?

    人们都说矮子里面拔将军,李衍揣测崔渚估计是混在一群农夫村妇里面,因为识几个字就能被称作“公子”。他要是来了皇都,一定是“泯然众人矣”,不过尔尔罢了。

    因此自从得知李崔氏将崔渚请来陈宛后,李衍是又哭又闹撒娇撒泼,但李崔氏心意已决不为所动,端王毫无办法,不得不接受闲散王爷的悠哉日子已经到头的事实。

    屋漏偏逢连雨,李崔氏寻思着儿子长大了该自己经受历练,便差人在王府里修了一座道观,寻了个平常日子就搬进去潜心修行,给崔渚接风洗尘的差事全都落到了李衍头上。

    接风宴本也不是什么难事,只是这崔渚早已名声远扬,陈宛府的公孙文人们互通消息,都知道幸原公子即将造访陈宛。文人豪士们皆来王府殷切询问,幸原公子的仰慕者的布履木屐直把端王府的门槛给磨坏了。这架势简直比当初端王建府时还要热闹。

    这若还不是喧宾夺主以下犯上,李衍真不知道什么是喧宾夺主以下犯上了。

    不过母命难为,李衍只好舍弃以往的散懒生活,一边在心里给表哥那罄竹难书的罪恶史上记上一笔,一边任劳任怨操持事务接待客人。

    为迎接幸原公子到来,端王一忙就是十多日,在他精疲力尽快要往生的时候,崔渚的双骑马车终于进了陈宛府。

    这一日,风和日丽,天光宜人。

    端王府上上下下都为迎接晚上的接风宴而忙碌筹备。厨房一早就生起了灶火,食谱里不但有闻名江南的陈宛名菜,还有几道重金难求的宫廷私肴,缤纷鲜妍真是令人垂涎欲滴。

    王府的会客厅宽阔敞亮,廊柱间挂起了轻纱柔曼,大厅里摆好了长桌软垫,桌上的酒菜器皿皆是金漆木工。侍席的婢女戴宝钗着丝裙,个个娇美温柔可怜可爱。

    端王这番布置就算接待皇帝也绰绰有余,更别说是迎接新入府的幕僚了。

    日光正盛,迎接幸原公子的宾客们已纷至杳来。他们都是陈宛府的贵族文人,见了此情此景,皆拱手称赞端王爱才惜才,诚意备至。

    听了宾客的恭维,李衍自然喜笑颜开,往日疲惫一扫而空,心里更是生出了一种奇妙的自豪。

    等到那名不副实的幸原公子来到王府,见了本王此番阵仗,怕是要五体投地感激涕零。若是他害羞露怯或是殷勤巴切,不就能让大家看出所谓的幸原公子不过是个上不了台面的土包子了么!

    一想到崔渚待会儿丢人现眼的傻模样,劳碌多日的李衍笑得合不拢嘴了。

    崔渚的双骑马车既然已经进了陈宛,那么不消一炷香的功夫就能到王府大门。谈笑之间,众宾依次入席等待开宴。谁料这满厅宾客从白天等到了晚上,都未能见到幸原公子的一袍半角。

    难不成崔渚坐的不是双骑马车而是双骑牛车?

    盛装打扮的李衍先是在主座正坐等待,后来又起身在厅堂间不耐踱步,再后来,李衍干脆跑到王府门口左右张望,活脱脱变成了王

    om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