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安宁》分卷阅读31

    些需要特殊定制的木制品。

    令何宁惊喜的是,他竟然在院子里见到一架还未完工的筒车(俗称:水车),这个大件儿在何宁的眼中可比那些雕了花儿的美人榻有吸引力多了。

    “咦?你是做出‘何氏摇篮’的何家人吗?”

    不知不觉进到院子里的何宁被这声疑问唤回了神志,却不明白对方是怎么知道他的。眼前是一个十三岁左右的少年,古铜肤色,身材修长而有力,一看就是做惯了活的。何宁不确定对方是否是前身的旧识。

    “抱歉,我们之前认识吗?”

    “你不认识我,我却知道你。”

    少年的话让他想起对方之前提到“何氏摇篮”,想必对方也是因此而关注过何家吧,但有一点却令何宁有些疑惑。

    “那你是怎么知道我是制‘何氏摇篮’的何家人?”

    听到何宁的发问,少年的眼神下意识的瞟了一眼站在何宁身后的何安,表情有些怪异。

    一直关注着对方举动的何宁也发现了少年的眼神,顺势看到了身后的何安,瞬间秒懂了,原来带着何安的自己就像身后贴了一张巨型标签。

    北猛国人的五官相比起夏国的人来说立体不少,眼睛瞳孔的颜色也大多是较浅的棕色,毛发浓密还普遍自然卷,种种特征都与传统的夏国人区别甚大。

    何安身为两国混血,五官相比起北猛国人没有那么立体,但也是棱角分明,浓眉双眼皮再加一头自然卷,这样子在一群夏国人堆儿里也算是十分突出了。

    也是何宁以往在各种传播媒体上见惯了混血,对何安的外貌没觉得有什么异常的地方,甚至有时候还会暗搓搓地羡慕这样很man的外貌。

    可对于生活在中原的夏国人来说,没有自己国家文字、游牧为生的北猛国人代表的是粗鲁、蛮夷、未开化,北猛国人的外貌也被“恶屋及乌”,视作丑陋粗鄙。

    何宁不喜欢少年甚至周围几人投在何安身上不礼貌的目光,也不想跟他们讨论审美的问题。这种时候,转移话题是最明智的选择。

    “这架筒车是你做的吗?”

    谈到筒车,少年的表情立马焕发出亮眼的光彩。

    “你也知道筒车吗?这是我跟父亲到南方时见到的大家伙,用来灌溉农田很是实用的,我想把它做出来,可是中间有几个地方总是做不好。你知道它的名字,你会做吗?”

    第31章 结果?过程

    两个年龄相仿的大男孩有个相同的兴趣爱好,很容易就能打成一片。再加上少年心性简单而真挚,即便两人交往中发生过一些小摩擦,转眼也就烟消云散了,这样的性情让两人结为了好友。

    相互了解后的何宁也意识到这位名王章沐的少年,也算是痴人一个了。

    王章沐家里是世代做木活儿的,这家木工店就是他家开的。他的父亲和爷爷也是镇上有名的木匠,镇上大户人家嫁闺女都会提前跟他家打好招呼预定婚床。他的爷爷年轻时曾单独一人耗费三四年的时间完成了一张千工床。千工床是一种极为考究的婚床,需要做工的木匠一天一工耗费千工的工时来完成。

    而王章沐的父亲也即将完成自己的第一张千工床,可以说婚床和家具是他王家祖传的手艺。

    可到了孙子辈儿,作为长孙的王章沐却“不学无术”,不想着好好学习制作家具,反倒醉心于研制各种农具,让王氏爷俩操了不少心。

    比如王章沐自己提到随着父亲到南方游历的那次,王父本想着带儿子到南方繁华的大城市见识见识更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千工床,期望儿子能“改邪归正”,体会到千工床的真正魅力。可结果却恰恰相反,王章沐完全被南方稻田内的筒车吸引去了注意力,根本没领悟到千工床半分魅力。

    无计可施的王父终于对大儿子放弃了治疗,任其肆意地朝着农具研究道路愈走愈远,只能寄希望于刚学会刨木料的次子了。

    在王父眼中长歪了的王章沐与何宁却是兴趣相投,两人都对繁复的图形雕刻不太感冒,反而更喜欢机械类的研究方向。

    对于筒车,何宁也很是感兴趣,以前还在南方的田地里或是旅游景区见过不少,也在网上查过运行原理,大概知道个章程。但亲自动手去做一个筒车是何宁从来没想过的,感觉就像眼前突然打开了一扇大门。

    以前何宁想起机械,脑海里浮现的不是汽车、轮船、机床,就是枪、弩、机器人等,都是一些现代产品,在古代几乎不可能接触,甚至根本不可能实现。

    但何宁忘了一点,即便是我国古代也早就出现并能够熟练应用各种机械原理了,而这些技能最大的发挥之处除了武器就是农具。

    何宁脑海中能够回忆到的古时的农具小到独轮车,大到龙骨水车,都是先祖们千年的智慧结晶,其中蕴藏的奥妙足以让何宁花费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来研究了。

    明白了这一点的何宁也明确了自己以后的研究方向,很是兴奋地研究起了王章沐制作的半成品筒车,两个志同道合的人对着一件半成品嘀嘀咕咕了半天,都受益匪浅。

    眼见的时间一点点过去,何安担心错过约定时间,何父与何大爷找不着何宁着急,这才提醒了一下正谈的火热的何宁。

    “大郎,时间不早了,我们再不回去怕是要惹父亲和爷爷担心了。”

    听何安这么一说,何宁也意识到时间的问题了,赶紧对王章沐道:“和章沐兄的交谈,真是让何宁受益匪浅。但仅凭你我二人纸上谈兵,怕是不足以解决所有实际问题。依我看,不如这样:我俩可以用少量的木材做缩小版的筒车。这样一来不仅节省时间和体力,还能解决实际操作问题。如此一来,只要小筒车制作成功,那么依据小筒车的原理而建的大筒车也能成功。”

    何宁的话让王章沐眼前一亮,顿时觉得能想出这么一个绝妙主意的何宁形象高大了许多,“宁子,你这主意真是绝了。咱俩以后就是亲兄弟,你也别王兄、章沐兄地叫我了,直接喊我章沐就行,我也喊你宁子怎么样?”

    何宁也不是喜欢说客套话的人,既然对方都不介意,他当然更加乐见其成。

    “当然好了,那我们就以一个月为期,到时候看谁做的筒车模型最好!”

    “好,就以一个月为期!”

    这趟定中镇之行收获志同道合好友一枚,也算是不虚此行了。

    心中乐呵的何宁辞别了王章沐,到约定地点与何父、何大爷碰了面,倒也没忘记往书局走一趟。

    可惜的是镇上的书局不大,木工类的冷门书一本没有。最终,何宁只得退而求其次地选了一本关于风土人情的书。

    见乖孙孙对书本还有兴趣,何大爷很是支持,爽快地结了账,还体贴地为何宁

    om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