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安宁》分卷阅读76

    然而,何安醒来的第二天,有村民远远的看到了一队装备精良,身材魁梧的家兵佩戴大刀身背弓箭,气势汹汹地进了深山。

    那走在最前面领路的还有一条大狗,远看竟有些像何家的二黑,待他仔细看的时候,一队人早已入了山林,失了影踪。

    …………

    南疆国

    出海两年的何宁一行终于离开了这个探索了三年的土地,带着三车的种子踏上了归途。

    这些种子是他们这一行的最终目的,也是他们所带行李中价值最高的物品,其中,大部分都是可食用的作物水果或是一些有药用价值的植物。

    一些在当地并没有得到很大的价值利用,本地人也并不觉得这些随处可见的植物有什么继续开发的价值;一些是和到本地贸易的外商们交换的,数量不多,但给何宁带来了惊喜;还有一些是出海后在几个岛上寻到的特产,其中就有何宁最期待的土豆和红薯。

    也正是因为找到了土豆和红薯,何宁才觉得这一趟满载而归,不虚此行的,也到了真正该回去的时候了。

    经过出门在外这三年的辛苦奔波,与来自各个国度的人民交谈过,与社各个阶层的人打过交道,何宁这一路,受到过坑骗,也遇到过帮助;掌过勺釜,也拎过大刀;翻过山脉,也漂过大海。

    眼前这个历经了千帆的精瘦少年,神情是坚定的,四肢是矫健的,目光却是温柔无害的。不同于未经世事的单纯,而是见过人世百态后足以容纳百川的温和,见过这双眼睛的人,绝对想象不到它曾经愤怒过,燃烧过,隐忍过的模样。

    离开夏国时几十人的队伍,回去时也只剩下了十一个,但就是这十一个人,带着三车的种子,翻山越岭,跨过千山万水,历经三个月,终于避过各方势力的打探,摸回了三皇子势力扎根的中原。

    之后的一年,本就渐渐占据上风的三皇子,得到了上天赐予的两种高产作物,据说此物不仅能在贫瘠的土地上生长,每亩量产还十分惊人。

    有了这两种“天赐作物”,三皇子的民间声望空前高涨,几乎人人都相信了三皇子就是天授皇权的正道。

    率领正义之师的三皇子军以燎原之势迅速蚕食了夏国剩余的土地,最终,将困在包围圈中的京城一举拿下。

    天下大势如何分分合合,政治格局如何破裂重组,这些都与何宁没有关系,此时,他只想知道,为什么他走之前千交代万嘱咐过,他的家人却一个个憔悴虚弱成这般模样?

    尤其是那个傻子,明明走之前脸蛋儿上还有婴儿肥的,现在怕是来阵风都能把他吹跑了。

    他不在的这些日子里,他的家人到底受了多少苦?李缈呢?三皇子呢?感情这些搞政治的阴谋诡计玩多了,连面子工程都不要了么?

    见到家人的第一面,何宁的心情复杂得难以言喻,本来温和的眼睛却被心中的各种猜测冲击着,连初见到家里人的喜悦都被淹没在了汹涌的暗潮下。

    何老娘与李清抑制不住的激动喜悦化作不断线的泪水,模糊了双眼中盼望已久的身影,怎么擦也止不住,只有死死的抱住了,才敢确信眼前站的是真的。

    何柳,何杏与何楠三姐妹依偎着泪眼婆娑的李娟,一边抹眼泪,一边嘴里喊着哥哥,直直的看着三年未见的何宁,不敢上前。直到听到何宁唤她们,才哇哇哇上前抱住了何宁的大腿。

    何安搀扶着何大爷站在不远处看着抱头喜极而泣的几人,他也是狂喜的,他应该是狂喜的,但为什么,看着那个被亲人包围着却依旧无法被遮掩光芒的大郎,他会怯懦,不敢上前呢?这样一个踏着阳光的美好而优秀的大郎,还会接受已经低微到尘埃里的自己么?

    何安的不安与胆怯被何宁看在眼中,他想,他的小傻子一定是又在瞎想了。

    眼底的暗潮被他压下,何宁安慰了身边的奶奶和母亲,还有三个打着哭嗝妹妹,又被何大爷叫到了屋子里问话,正好他也想知道家里在他不在的这段时间发生了什么。

    从何安手中接过搀扶何大爷的时候,何宁仔细把何安全身上下看了个遍,越看越想皱眉。但考虑到小傻子还是个敏感的傻子,便只是在错身的时候安抚道:“等我。”

    温暖的耳语佛过何安的耳廓,引起一阵□□,何安打了一个颤栗,却莫名感到了心安,仿佛飘了万里的种子终于落在了土壤中。

    他当然会等,他已经等了三年,只要大郎能回来,他不怕再等三年,但为何现在仅仅是等几个时辰,他却觉得比等三年还要让他难以忍受……

    第63章 反常的谷欠望

    从何大爷的详尽的叙述中, 何宁发现自己真的是远远低估了冷兵器时代战争的残酷。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战火所及之处, 即便是朝中手握重权的大臣,也难眠如履薄冰,更罔论普通百姓每日挣扎在水深火热之中。

    不同的是,前者所求的, 是在政治洗牌中增加己方派系的筹码以求更大的权势,成,则权势滔天,败,则家毁人亡;而后者所求的,仅仅只是生存, 即便活了, 也只是带着满目疮痍继续苟活,死,也只是离了这人间炼狱罢了。

    身为一个普通村子里的一户普通农家,何家也是求生存大旗下不起眼的一户。

    是,何宁对三皇子系有贡献, 甚至可以说贡献颇多。

    从改良的□□到手摇式纺纱机,再到寻得的高产作物, 任谁都无法否认何宁在这场战争中的推动力。

    但,那又如何呢?只要何家还想在北李村安安静静地生活, 这些贡献带来的益处就无法摆在明面上。

    否则,何家如何向村民们交代,他们战争期间可以不用服兵役, 饥荒年代仍有余粮?

    即便,这些村民们的目光和自己家人的生死存亡相比已经小到可以忽略不计,他们完全可以安安生生、舒舒服服地享受着何宁为他们铺好的路。

    可是,难道各方势力都是瞎的么?能在征战多年的地方安稳生活的何家又怎么会是普通人家。到时候,面对各方打探,没有碉堡,没有武装的何家,活在周围村民们嫉妒中的何家,又能逃过几次?

    敌方势力的几位皇子联手干不过一个三皇子已经够憋屈了,何家现在去刷存在感,难道是想要帮忙检验一下地方在中原的谍报势力,真的不是嫌命太长?

    所以,无论忍耐得有多么艰难,何大爷都咬牙撑着,誓与同村的乡亲们共进退,甚至饥荒开始前几年都未向家中任何人提过退避李宅的后路。直到有一次实在过不下去,也看不下去,才遣何安暗中向李宅借粮。

    凭借着几十年积累的生活智慧,何大爷作为一家之主,无可厚非地选择了一条不会祸及后代

    om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