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容》分卷阅读128

    出连串鸣叫,仗着身形小巧,竟从苍鹰翅膀下飞了出去,越过窗楞,很快不见踪影。

    再看桌上漆盘,半盘肉干不见踪影。

    苍鹰振翅要追,桓容下意识伸手,一把抓住苍鹰的右腿。

    一人一鹰同时僵住。

    桓容仍有些迷糊,出于本能伸手,压根没想过能抓住。

    苍鹰不可置信的转头,动动被抓住的右腿,当真是备受打击。

    “不能怪我。”桓容打了个哈欠,有点低血糖,难免有些暴躁。不管苍鹰反应如何,先将鹰腿上的竹管解下,随后擦亮火石,点燃烛火。

    苍鹰垂下翅膀,颇有些萎靡。

    耻辱,鹰生耻辱!

    桓容到底不忍心,将漆盘推向苍鹰,道:“现在没鲜肉,对付点吃吧。”

    噍!

    苍鹰当即竖起翎羽,高叫一声转过身,用屁股对着桓容。那只鸟吃剩下的,老子不屑!

    桓容无奈的搓搓脸,叹息一声,披上外袍走到门边,唤健仆准备鲜肉。

    “鲜肉?”健仆愕然,大半夜要生肉?

    “无需多问,速速送来。”桓容摆摆手,示意健仆快去取,转身回到桌边,展开竹管中的绢布,借着烛光细看。

    绢布是秦璟手书,内容不长,透露的信息却相当重要。

    “慕容垂知北伐,按兵不动。”

    “邺城派遣使者,欲同氐人修好。”

    “北地亢旱,水路不通。”

    “近日吾将赴洛州。”

    桓容看过三遍,确认记下全部内容,将绢布移到烛火上点燃。

    火焰燃起,顷刻吞噬墨黑的字迹。

    桓容半面隐在黑暗中,表情难测。

    健仆取来鲜肉,桓容立即用竹筷挟起一片,讨好的送到苍鹰嘴边。

    “新杀的羊,绝对新鲜!”

    苍鹰勉强转过身,叼走竹筷上的肉片。

    桓容舒了口气,喂下整碗羊肉,铺开纸笔,迅速写下一封回信,塞入竹管,绑到苍鹰腿上。

    为了送封信,他容易吗?

    第六十九章 坑爹会上瘾

    桓容新官上任,不敢有半点马虎。天未亮便起身,留下荀宥和钱实守卫营寨,率钟琳、典魁及二十部曲健仆赶往前锋军驻扎的营盘。

    桓熙挨了三十军棍,降职为队主。

    刘牢之接管前锋右军,不敢有丝毫懈怠。

    官文下发后,立即率部曲奔赴营盘,手握将印,连下数道军令,处置五六名桓熙安插的心腹,调换三名幢主,整顿巡营步卒。但凡有敢带头挑事的,一概军法处置。

    不过一日时间,军营上下已是大变模样。

    刘将军新官上任三把火,烧得前锋右军苦不堪言,又不敢公然违抗,抱怨几声都是胆战心惊。

    论起铁面无私,刘将军堪称翘楚。不管你是将官还是步卒,背后站着谁,一旦触犯军令,通通放倒,抡起军棍就打。

    桓熙从昏迷醒来,得知自己被降职,手下仅有两百人,当即怒不可遏。又知安插在军中的心腹都被剔除,三名幢主也换成了北府军的将官,就要来找姓刘的理论。

    “世子小心!”

    医者正看着煎药,帐内仅有两名小童,没拦住暴怒的桓熙,只能眼睁睁的看他一跃而起,中途脸色煞白,浑身僵硬,惨叫一声跌落榻下。

    “世子!”

    小童吓得声音都变了,忙不迭上前搀扶。结果力气没用对,桓熙背部伤口崩裂,鲜血瞬间染红绷带。

    “啊!”

    从出生到现在,活了三十余年,桓熙还没遭过这样的罪。被小童搀扶着趴到榻上,一边疼得冷汗直冒,一边恨得咬牙切齿。

    不要被他抓住机会,否则,必要让那奴子好看!

    医者提着汤药入帐,见桓熙伤口崩裂,登时神情一变。他不担心桓熙,却害怕桓大司马,纵然治好世子的棍伤,今日事情传出,他就有失责的罪过。

    桓大司马皱一皱眉头,他甭想再有好日子过。

    医者左思右想,决定再不离桓熙左右。同样的,在伤势好转之前,不许桓熙离开床榻半步。

    于是,在大军出发之前,桓熙基本没在军中露面。以至于多数将兵几乎忘记,南郡公世子还在前锋军营盘内,将随大军一同出征。

    如此一来,倒是为刘牢之和桓容减少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就算郗超想出计谋欲对两者发难,桓熙不出现,再好的计谋也会流产。他手下的人早被降的降撵的撵,谁敢带头闹事,一顿军棍砸下去,不老实也得老实。

    刘牢之是天生的将才,整顿军纪一丝不苟,督查将兵操练更是不遗余力。

    桓容进入营盘之后,能明显感到气氛不同。

    紧绷、肃杀。

    他有十成肯定,刘牢之接管之前,以桓熙的带兵能力,前锋右军绝不会有这份煞气。

    “见过将军!”

    两人见面,桓容当先行礼。

    甭管私下里交情如何,如今刘牢之是前锋右军主将,桓容在他手下做事,必要率先行礼以明军纪。

    刘牢之受过桓容的礼,笑着请他进帐。唤来之前的运粮官,取出记载粮秣的簿册,当面进行交接。

    “粟米豆麦均清点完毕,装上粮车。”

    运粮官递出簿册,满脸堆笑。

    钟琳翻开簿册,同一名文吏核对。

    文吏姓王名同,却和琅琊王氏太原王氏没有任何关系。

    他是寒门出身,祖籍会稽,算学本领超过常人。如果出身士族,现下至少是郡县主簿,可惜门第限制,能在军中做个文吏已是极限。

    桓容与刘牢之对坐叙话,主要是关于前锋右军出发日期,以及行进的线路。

    一旦军队出发,粮草实为重中之重。桓容身负重责,绝不能出现差错。不然的话,刘牢之带兵深入敌境,缺衣少食,压根不可能打胜仗。

    “六月亢旱,北地水道定然不通。督帅下令,点军中役夫凿通钜野三百里,引汶水入清江,再行挽舟入河。”

    刘牢之铺开舆图,将渡河地点指给桓容。

    这幅舆图十分粗陋,仅比郗超所绘好上一点。桓容看得皱眉,却没有贸然出声,只是认真听着,在脑海中描绘勾画,形成一幅更加直观的路线图。

    “舟入清江,溯流而上,先过下邳。”刘牢之点着墨迹勾出的一个圆圈,随后又分别点出两个方向,道,“以督帅之意,大军将过彭城,使君以为过彭城将遇慕容垂,不如取道兰陵郡,绕开豫州直往邺城。”

    总体而言,两条进军路线都不错。

    桓大司马意图稳扎稳打,先取一两场小胜,郗刺使则想省些力气,直捣黄龙。

    不能说谁对谁错,但以目前的情况来看,明显后者更可取。

    只不过,桓大司马未必愿意采纳“对手”的意见。

    他组织北伐,意图不在灭掉燕国

    - 《》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