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容》分卷阅读493

    想天开!

    当南康和桓容是傻子吗?

    “如何看我?”司马曜哈哈大笑,仿佛听到十分好笑的笑话,“我还有什么名声可言?如何看我又有何妨?”

    司马道子再次愣在当场。

    他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又该怎么劝司马曜,彻底打消这个会将晋室拖向深渊的主意。他后悔回建康,后悔来见司马曜,更后悔……事到如今,说什么都晚了。

    司马曜疯了,全然疯了。

    妄图用这种可笑的手段对付手掌兵权的桓容,简直是可笑到极点!

    他难道没有想过,事情不成,他退位不说,晋室的颜面都将被踩进泥里。

    到了那时,若有人举兵造反,天下人未必会斥其不义,反而会拍手称快。连王谢士族都未必会站到晋室一边。

    司马曜招揽吴姓士族,放任其传播流言,实是犯了大忌。被别人挖墙角和自己挥锹斩断根基,完全就是两码事。

    想到这里,司马曜道子不由得打了个哆嗦,心中生出一个可怕的念头:难不成,从最开始就有人张开大网,引司马曜走上死路,而后者浑然不知,还当是自己聪明?

    不,不可能!

    司马道子连忙摇头。

    奈何念头既起,再无法彻底消去,更在脑中生根发芽,直让他全身发冷。

    此时此刻,司马道子恨不能肋生双翅,立刻离开台城,奔出建康,远远的跑回封地,再也不回来。

    青溪里,周氏宅中,贾秉同周氏家主相对而坐。两人面前摆设一张棋盘,各执黑白,在棋盘上绞杀。

    这局棋足足下了半个时辰,最终,贾秉以三子胜出。

    周氏家主抚须笑道:“贾舍人百龙之智,处自愧不如。”

    “周公过誉。”贾秉笑道,“此事能成,多仰仗周公。官家爱行小慧,自作聪明,周公布局精妙,自让其落入瓮中。”

    两人说话时,有婢仆来报,东海王离开台城,没有直接回府,而是转头赶往乌衣巷。

    “东海王倒是聪明。”周处道,“只不过,事成定局,非其能够撼动。”

    “周公,秉以为东海王或非此意。”

    “哦?”

    “周公也赞他有几分聪明,此时前往乌衣巷,是寻条生路亦未可知。”

    沉吟片刻,周公颔首,道:“此言有理。”

    稍后,贾秉起身告辞。

    离开周府之时,抬头望向台城方向,笑意浸入眼底,却莫名带着一丝残酷的味道。

    “按照信中所言,明公该到盱眙了吧?”坐在车内,贾秉半合双眼,手指一下接一下敲着膝盖,十分有规律。

    棋子落定,大网已经张开,只等桓容下令,就是彻底收网的那一刻。

    第二百一十九章 返回盱眙

    日夜兼程, 紧赶慢赶, 桓容终于在三月初抵达盱眙。

    队伍入城之日, 恰逢上巳节,城内极是热闹。

    城门前人流穿梭不息,既有出城踏青赏景的郎君和女郎, 也有往城中市货的普通百姓和商人。

    除汉人外,胡人的面孔夹在其间,都是穿着汉服、说着汉话,有的更能说一口流利的吴地官话。

    不看长相只听言谈,和汉人全无分别。

    这些人多数在盱眙定居, 早已取了汉名, 录入白籍。

    比起未录籍的胡人, 他们有一个相当大的优势,可以在盱眙置地购房, 就此定居。

    哪怕要交相当高的税, 在其他方面也有限制, 照样趋之若鹜, 捧着金子守在衙门前,只为能在盱眙安家,将一家老小都接进城来。

    如果金子都无法做到,唯一的选择就是拿起长刀,受召为幽州刺使作战。

    对多数胡人来说,这并不困难。甚至比用金子更合心意。

    金子终归是一锤子买卖,如果能加入州兵,就有机会获得战功,看看那些最先投靠的羌人,当真是让人羡慕!

    无独有偶,随着盱眙、盐渎两地盛名传出,越来越多的汉家流民和胡人涌向幽州。众人一门心思的赶赴盱眙,想要为全家寻条活路,光靠在边界拦截根本拦不住。

    比起东晋州郡,正忙于消化氐秦势力的秦氏更加头疼。

    对桓容而言,人口当然是多多益善。又不是他开抢,而是自己往幽州跑,旁人想追究也没有理由。

    甭管汉人还是胡人,只要不是怀抱异心,幽州一概来者不拒。有异心也没关系,查出来,送到盐场去劳动改造,不出三个月,保证一个比一个老实。

    前两年抓到的探子,多数以此类方法处理,效果十分显著。

    比起一刀咔嚓掉,多增些劳动力显然更好。

    最缺人手时,桓容甚至盼着探子出现,能干活还不要工钱,有比这更好的事吗?

    既然做了封建大地主,成为万恶的统治阶级,自然要干一行爱一行。

    福祉谋归治下百姓,外来的探子和居心叵测之人,甭管愿不愿意,都必须投身于幽州的建设事业,为幽州的发展添砖加瓦、发光发热。

    不想引来众人注意,桓容下令绕道,不过西城,直接从南城门入城。

    典魁许超领命,令两骑飞驰向南,先往城门处送信。

    守城的州兵知是桓容归来,立刻拉动绞索,将城门打开。

    因是大军驻地,南城门非必要很少开启。

    百姓和商队出入城池,多选在西城门或是北城门。东城是豪强和官员聚居之所,平常出入多为车辆,也少有外人进入。

    桓容命州兵收起五行旗,不吹号角,以最快的速度穿过城门。

    距离远些尚不觉得,看到盱眙城的那一刻,他才体会到何为“归心似箭”。

    城门开启时,早有人飞报南康公主。

    知晓是桓容自北归来,南康公主特地让人清扫府前,大开正门,等着儿子回府。

    队伍入城之后,州兵立即转往营地。待清点军册,核对过战功,便可领取赏赐,在长久的分离后与家人团聚。

    武车径直赶往刺使府。

    马蹄声和车轮声混合一起,桓容的心也随之鼓动,脑中只有一个念头:回家了。

    到东晋这几年,他终于有了家的感觉。

    典魁扬鞭策马,许超拉紧缰绳。

    刺使府前,数名健仆分左右立在石阶下,门房则在阶上翘首张望。见到熟悉的武车,登时面现激动,对身侧的童子吩咐几句,后者点点头,立即转身往后宅送信。

    行到府门前,武车停住,

    典魁和许超先后跃下车辕,车门从内推开,桓容弯腰走出,看到熟悉的一切,不禁面露笑容。

    “恭迎郡公归府。”

    桓大司马驾鹤西归,桓容成为桓氏家主,健仆的称呼随之更改。他不再是桓氏五郎君,而是当之无愧的淮南郡公,幽州之主。

    桓容利落的跃下车辕,步上

    - 《》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