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容》分卷阅读552

    韩之地的鲜卑,成为众人争取战功的捷径。

    进军路线定下,大军暂歇一日,天明整装待发,拔营向东进军。

    此时,秦璟已至长安。

    因怀带国书,秦璟一行日夜兼程,没有半点耽搁,比预期早了数日返回都城。知晓儿子平安过来,南边的新帝未有任何动作,秦策难言是失望还是松了口气。

    早朝之上,国书递至御前,秦策看过内容,脸色红一阵白一阵,许久都没出声。

    殿中文武屏息凝神,良久未见秦策出声,纷纷将目光转向秦璟,希望能从他那里得到些线索。可惜,秦璟始终眼观鼻鼻观心,脸上没有太多表情,让人看不出半点端倪。

    桓容的国书内容十分“友好”,友好得超出想象。

    先是大力赞同秦策所说的“同为汉室,当彼此友好,恢复友好”之语,又洋洋洒洒千余字,细数往日交情,尤其是之前的种种贸易,更是提了又提。

    言辞华丽,引经据典,硬将寻常生意不断拔高,不知内情的人看到,定会感慨桓容大义,为助秦氏彻底驱逐北地贼寇,不惜勒紧裤腰带,几乎是半卖半送向北边市粮。

    言下之意,秦策能有今日,他可是有不小的人情,更在字里行间透出,秦策乃当世枭雄,应该不是恩将仇报之人。

    如今秦策登基建制,定都长安,雄踞昔日燕、秦两国,手中应该不缺钱。

    相比之下,南地的财政颇不富裕,今后南北市货的价格,需得按照市价来。之前的低价不会找补,只是今后别想再有同样的优惠。

    事先提醒一句,如果哪天货源断绝,实属市场行为,非朝廷插手,还请莫要见怪。

    如果只是南方的生意,秦策尚不会脸色发青,偏偏国书里提到西域!

    他刚和南边说自己要征讨三韩,商船最好不要过来,借机刺探建康的态度;对面就如此回敬,针锋相对,暗示要卡住西域商路。

    如果给秦策十年,不,哪怕是五年,足够他彻底扫清北方,大力恢复北地生产。哪怕不比前朝,总能多出几分底气。现如今……秦策眉心深锁,死死攥着国书,完全是怒形于色,却无论如何不能当殿发火。

    他十分清楚,一时畅快,将国书扔出去,几同宣战无异。

    三韩之地没有拿下之前,和南边开战实属不智。即便胜了,也会是场惨胜。到时候,难保不会朝中生变。被驱逐的贼寇瞅准机会,必定会再次南下,使得中原之地生灵涂炭。

    要避免这种情况,再多的火气都得压下。

    秦策深吸一口气,当殿宣布,桓容的这份国书相当有“诚意”,长安同建康“友好”,至少暂时是这样。

    看秦策咬牙切齿的样子,群臣心生疑惑。

    这样的表情,真是“友好”?

    秦璟依旧是低垂眼帘,眼观鼻鼻关心,八风吹不动,似对秦策刺来的目光及群臣疑惑的视线毫无所觉。

    直到旨意宣读完毕,此事暂且揭过,秦璟方才站起身,几步走到殿中,手持笏板,在众人的注视下出言,为刘夫人请封。

    话音刚落,殿内一片寂静,落针可闻。

    秦策登基之后,刘夫人入主椒风殿,掌管后宫事务,封后的旨意却迟迟未下,始终有皇后之实却无皇后之名。而椒风殿不封,兰林殿和九华殿更不能超前,对于此事,朝中早有议论。

    秦璟为刘夫人请封,本有些不合规矩。

    最恰当的办法,是安排文臣出面,最好有天象和卦象,既能如愿,又能给秦策一个台阶。

    奈何秦璟不按常理出牌,什么天象卦象、什么朝中代理人通通没有,直接站出来表示,要给刘夫人请封。

    刘夫人是秦策发妻,与他相伴多年,为他生儿育女。如今秦玖虽废,终为嫡长,秦璟秦玚兄弟皆是战功赫赫,秦璟手下八千铁骑完全就是他的私兵,实力远超一国诸侯。

    前车之鉴不远,不是有保命的把握,没人敢再对刘夫人下手。

    纵然刘夫人不在了,还有刘媵。

    只要秦璟兄弟在,皇后之位只能落在椒风殿。

    秦策高坐龙椅,俯视秦璟。秦璟平举笏板,视线低垂,神情恭敬。

    就气势而言,父子俩可谓旗鼓相当、不相上下。但在某一瞬间,做儿子的已然压过父亲。群臣心头剧震,纷纷移开视线,不敢再看,更不敢轻易出声。

    殿中沉默许久,秦策终于点头,允秦璟所请。

    秦璟没有多言,赞“陛下英明”,坐回到位置上,直至朝会结束,再没有出言。

    消息传至椒风殿,刘夫人和刘媵对视一眼,欣慰中又有几分担忧。

    “该让阿峥早点离开长安。”刘夫人道。

    “阿姊是担心?”刘媵欲言又止。

    “官家再不比从前。阿峥早点离开长安,也能早点摆脱这些闹心事。”刘夫人道。

    刘媵点点头,唤来一名宦者,令其往光明殿外候着,朝会结束后,请秦璟速来椒风殿。

    “诺!”

    长安风雨将起,桓容一行离开幽州,在豫州停留半月,很快启程前往荆州。途中遇到西来的商队,知晓梁州正紧急备边,并大量征召青壮民夫。

    未几,梁州刺使急报送至,吐谷浑犯边!

    第二百四十八章 御驾亲征

    接到吐谷浑起兵犯境的消息, 桓容并不感到意外。

    自从西域商路恢复, 往来市货的商队络绎不绝。

    商贸往来频繁, 商路沿途的州郡县逐渐有了人气,不再满目荒凉。

    至近岁,除驻扎的军队和进驻的官员外, 陆续有百姓迁移居住,或是开荒种地、或是售卖食水,做些小买卖。发不了大财,省吃俭用下来,积累的数量也很可观。

    昔日的残垣断壁都被推倒, 在废墟上重新打下地基, 建造起成排的新屋。

    空旷的村庄升起炊烟, 荒凉的城池变得热闹。

    沿街的食谱茶肆越来越多,各色幌子挂起、城外有供应商队歇脚的驿站, 驿卒每日忙碌, 将过往商队造册, 隔三日禀于治所。

    城内有能常住的客栈, 依照不同层次的需求,房屋装饰不同,价格各有高低。有的客栈别出心裁,以胡姬歌舞招揽客人,生意倒也相当不错。

    为方便生意,避免生出不不必要的麻烦,无论城内城外,凡是接待商队的店铺,都雇佣能通番语的伙计。

    无论汉胡,只要脚踏实地的做事,没有什么不好的心思,都能靠着本事谋生,养活一家老小。

    在姑臧等郡,木屋和临时搭建的帐篷成列,部落牧民和边境汉民混居,彼此成了邻居,继而开始通婚。嫁娶虽然不多,却不会被视为异类,遭到族人和家人的排斥。

    时间长了,常见汉家孩童骑着木马,和抱着羊羔的胡人孩童玩耍在一起

    - 《》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