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容》分卷阅读554

    虎符,悍然调集军队,将封锁边境的命令改为叩边犯境。趁汉军兵少,悍然出兵袭击,杀死守卫边境的将兵几十人,抢得皮甲数套、兵器若干,并入村庄和边界城镇大肆劫掠,抢走财物牲畜不说,更劫掠不少人口。

    梁州刺使闻讯大怒,立即调集州兵、征召青壮,并第一时间上表天子。

    他知道圣驾巡狩,正往西行,表书中言吐谷浑叩边,请朝廷增发兵饷,遇战事扩大,请从荆州和益州调兵。

    除此之外,更在表书中陈明,吐谷浑叩边,汉中之地不太平,姑臧等地想必也会收缩城防。陛下万金之躯,不可以身犯险。

    简言之,吐谷浑脑袋犯抽,在边界亮刀子,一阵喊打喊杀,阵势着实不小;梁州不太平,陇西和姑臧等地恐将受到波及。秦氏定都长安不久,此前彼此友好,现在却很难说。如果趁机背后插刀,必将是一场恶战。

    桓容身为天子,身系天下安危。如他有个闪失,国内恐将生乱。

    所以,想要出京巡狩,什么时候都可以。遇上如今这种情况,还是提前返回建康,莫要涉足险地为好。

    梁州刺使完全出于好心,也是真为朝廷着想。

    按照常理,接到这份上表,桓容理当掉头返回。不想马上走,也可以暂时留在荆州,有桓豁的保护,必不会让圣驾出半点差池。

    奈何天子不循常理,另有所想。

    接到消息之后,桓容思量半日,既没打道回府也没暂驻荆州,而是下令继续西行。

    “为平交州乱,灭南蛮之祸,宁、益两州州兵不可轻易抽调。荆州临近咸阳,守军亦不可轻动。为汉中之事,可调豫州兵,并征当地青壮。”

    对于这个决定,谢安和王彪之未有异议,桓豁同样点头。

    可是,接下来的一番话,直接让三人石化当场,震惊得半晌没能说出话来。

    “吐谷浑起兵犯边,寇我国土,伤我百姓,朕甚恶之!”

    说话间,桓容单手握拳,用力捶在榻上。砰地一声,钝响敲击耳鼓,彰显天子怒意。

    “为让贼寇教训,朕要继续西狩,御驾亲征!”

    什么?!

    谢安和桓豁瞪大双眼,王彪之差点没晕过去。

    两侧旁听的随驾郎君却是面露激动,各个脸色泛红。

    天子要亲征,他们自然随驾临战,更能建功立业!

    此次出京,见识到幽州风貌、民间种种,对他们产生不小的影响。遇吐谷浑犯边,脑子里浮现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打回去,打得敌人丢盔弃甲,献城割地,俯首称臣!

    “陛下三思!”王彪之劝道。

    桓容还没成亲,更没有继承人,放他上战场,万一出现差错,建康非乱不可。

    “朕意已决!”桓容挺直背脊,表情肃然,目光中带着杀气。

    “吐谷浑犯我国境,害我百姓,罪恶滔天!朕为一国之君,理当守疆卫国民,遇战事岂可退缩于后?”

    “古代英主皆能战场杀敌,卫国卫民。朕不敢自比先人,为天下百姓亦要率兵亲征,击退来犯之敌!”

    桓容说得大义凛然,态度格外坚定,不惜以先人作比,就差抛出西汉高祖和东汉光武。这两位生活的年代终归有点远,如果有必要,就近而言,他不介意将曹操和刘备几位都拉出来遛一遛。

    谢安几人张口结舌,面面相觑。

    天子铁了心,大道理当头压下,这还怎么劝?

    仔细想想,事有两面,不可一概而论。

    天子登基不久,如此番御驾亲征,危险的确不小,但能大获全胜,于国朝稳定实是有益,且能威慑强邻,对长安亦是震慑。

    退一万步讲,没人说御驾亲征必须亲自上阵杀敌不是?

    想到守卫在桓容身边的两尊人形兵器,谢安等人不由得开始松动。

    将几人的表情变化看在眼里,桓容心下满意。暗中揉了揉右手,无声吸了口冷气。今后再想表示决心,什么办法都成,坚决不能砸桌子。

    威武是威武,可真心疼啊!

    第二百四十九章 退路

    御驾亲征非同小可。

    桓容说服谢安等人, 不意味着扫清所有“障碍”, 立即能挥师西征。更不意味着凡事一蹴而就, 今天拍板,明天就能和吐谷浑人开战。

    调动州兵需要时间,征召青壮民夫需要时间, 筹集军饷粮草一样需要时间。纵然有谢安王彪之等合力安排,发挥出最高效率,短时间内,依旧诸事缠身,桓容照样无法离开荆州。

    不提其他, 至少要等豫州兵抵达, 与荆州兵汇合, 组成亲征大军,御驾才能西行。如若不然, 仅带着巡狩护卫出征, 寥寥千人就要和吐谷浑开战, 岂不是开玩笑吗?

    就算桓容愿意, 谢安和王彪之等也不会点头。

    奈何军情如火,吐谷浑大王子铁了心要做出一番“成绩”,在梁州边境喊打喊杀,不到半个月时间,又袭扰三个村庄。

    因州兵提前防备,这几次袭击未能抢到多少财物,也没能劫掠到足够的人口,大王子一怒之下,竟下令军队四处放火。

    眨眼间,赤色的火焰席卷村落,滚滚浓烟冲天而起。

    呛鼻的烟味随风飘来,眺望远处惨景,失去家园的百姓失声痛哭,哭声中夹杂着痛斥和嘶喊,凝聚刻骨的仇恨。

    桓容登基后,杨亮即上表请辞梁州刺使,愿赴西域守商道。

    桓容准其所请,下旨命其为沙州刺使,同桓氏合守晋昌、敦煌等郡,掌管州郡事务。与此同时,桓石秀几次上表并送来私信,一心想往向西域跑。

    桓容分别征求过桓豁和桓冲的意见,将他由江州调往梁州,接替杨亮出任梁州刺使,持节,掌梁州、秦州诸军事。

    秦州是新得疆土,包括略阳、天水、南安及陇西四郡,另有半个扶风郡,是连通桓汗和西域的交通要道,也是大军西征,运送军粮的要道。

    此前杨亮让出梁州,是经过多番考量。

    汉中之地的重要自不必说,再加上一个秦州,卡主连通西域的命脉,桓氏不会轻易交给他人,至少短期之内不会。

    如此一来,主动退让总比让人请走要好。

    弘农杨氏决意扶持新帝,在西域贸易上同桓氏利益一致。为争求长久的合作以及更大的利益,在某些方面做出让步,以示对新帝的诚意,实为理所应当。

    圣旨既下,桓氏、杨氏各得其所,皆大欢喜。

    唯独苦了桓石秀。

    奈何君命不可违,违了会被亲爹和叔父联手拍死,为小命考虑,再不愿意也得收拾行李上任。途中安慰自己,梁州不是西域,好歹离西域更近,想见识大漠风光,今后总有机会。

    值得一提的是,桓石秀性格洒脱不羁,遇正事绝不含糊,处理政务和军事的才干

    - 《》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