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容》分卷阅读663

    走。毕竟还等着南地的粮食救急,抓不到切实的证据,毫无理由的逐走来人,实在是无礼至极。

    “陛下之意,臣明白了。”细品桓容所言,郗超恍然,当即微微一笑。

    明面上留出破绽,吸引长安的目光,暗中如何行动,他自会同贾秉商议。此事需要详细谋划,采用的手段不够光明正大,最好不过天子之耳,事成写成秘奏即可。

    “中书令办事,朕放心。”

    桓容笑着颔首,将事情全权委托郗超。

    后者拱手领命,不久告辞离开,寻到刚自城外返还的贾秉,如此这般这般如此解释一番,贾秉当场表示:善!

    “此事可行,然需与诸位同僚商议。事成之前不能露出半点破绽。”

    “自然。”

    三言两语之间,郗超贾秉达成一致,联袂去见谢安。途中遇上王献之等人,干脆一并拉上,免得事后还要费力解释。

    “分批市粮,留人于长安?”

    谢安微有些惊讶,和桓冲互看一眼,都没想到此种办法。

    仔细斟酌之后,认为此事可行,当场拍板决定,好,就这么干!

    如何刺探北地情报,郗超贾秉没有名言。

    在场都是聪明人,有匡扶社稷之能,折冲万里之才,透过只言片语,就能闻弦歌而知雅意,猜出背后关窍,自然用不着多说。

    “如此甚好。”

    众人颔首表示,此事可行,就该这么办。

    不厚道?

    南北并立,不可能永远持续。建康长安早晚将有一战,双方是敌非友,盟约随时都能打破。

    换句话说,和平只是暂时,等到将胡贼的势力彻底碾碎,待到草原和西域胡再形不成威胁,就是南北举兵,决胜天下之时。

    再者说,建康谋算长安不假,长安一样和“纯良”搭不上边。

    建康想着往长安扎钉子,长安一样心心念念着刺探建康消息。

    国与国之间的利益相争,必然是你死我活,彼此是半斤八两,谁也别指责对方不厚道。到最后,比的还是谁更心黑手狠,谁更有决心毅力,谁更得民心。

    大框架定下,众人集思广益,开始填补细节。

    是夜,谢安的厢室灯火通明,灯光整整亮了一夜,天明时分仍未熄灭。

    即使一夜没睡,不少人眼底都挂上青黑,精神头却是格外的好,不见半点萎靡。

    各自回房梳洗更衣,用过早膳,愈发显得精神饱满,斗志昂扬。出城谈判的时候,从谢安桓冲以下,全都是昂首挺胸,丰神俊朗更胜往日。

    桓容坐在大辂里,见众人如此精神面貌,不免感到惊讶。

    心中疑惑难解,命宦者召来贾秉,大致询问一番。后者微微一笑,道:“陛下英明,一言如醍醐灌顶。陛下之意,臣等深谙于心,今日必当有所计较。”

    贾秉成竹在胸,笑着表示:陛下您放心,一切都在计划之中。

    桓容默然半晌,目送贾秉离开,无语望向车顶。

    一切走在计划之中?

    大可放心?

    问题在于,他压根不知诸位臣工有何腹案,如何能够放心?

    众人碰面的地点,依旧是之前搭建的高台。

    因昨日天降大雨,今日天空仍有乌云未散,台顶张开数张木伞。

    伞高两米,无需人力支撑,嵌入事先留下的凹槽即可。

    别看凹槽不深,实则内藏机关,哪怕风雨再大,木伞始终屹立不摇,纹丝不动。遇有急情,开启藏于伞下的机关,伞缘木刺疾射而出,如万箭齐发,宵小瞬间扎成刺猬。

    不用问,这样的手艺,百分百出自公输和相里。

    对于相里兄弟的爱好,桓容即惊讶又感到佩服。

    他早知相里兄弟擅长机关术,可万万没有想到,兄弟六人技艺精湛,信手拈来一件寻常物品就能埋设机关。

    数年下来,相里兄弟带出十余名徒弟,各个身怀绝技,本领不小。出师之后,制出不少精巧的器物,全都摆在木器铺售卖。

    这些木器铺是公输班的徒弟经营,双方都在磨练手艺,各取所长,完全是一拍即合。

    桓玄和桓伟是木器铺的常客,会奔跑的木马,能在水中自行的木船,都是两人最爱。

    不久之前,木器铺新造一种海船,成人手臂长短,类似于幽州造出的三桅船,可于水中自行。

    仅是这样不算稀奇。

    稀奇之处在于,木船甲板和船舱里的水手都能活动。开启藏在船底的机关,船工竟能升起船帆。

    制造此类海船模型,需要的精力和时间非同一般。耗费整整两年,经过无数的试验,集合数人之力,方才成功造出三艘。

    几人商议之后,没有再动手的打算,这三艘海船就成绝版。

    最终,两艘收入宫内,成为桓伟和桓玄的生辰礼,一艘被高平郗氏市去,成为郗冲的珍藏。

    其他人想要一睹实物风采,要么进台城,要么登门丞相府。

    这直接造成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桓伟、桓玄和郗冲交友无数,炙手可热,成为最受欢迎的少年郎君。

    等到好友们陆续长成,有机会登上真正的海船,对木船模型不再那么热衷,三人莫名觉得自己被用过就丢,交了假的朋友。

    好在实情并非如此,少年们的友情始终未变,甚至好到彼此打掩护,试图跟着船队出海。

    对此,各家家主都愁白了头,陆续找上桓容,要求天子给个说法。

    桓容还是那句话:他也没办法。

    锅有郗氏一半,郗愔不在了,郗融和郗超都在朝中,有能耐砸门去啊!

    反正虱子多了不痒,债多了不愁,人都跑没影了,吵翻屋顶照样没用。

    无论桓容还是诸位家主,都不会想到,倾注心血培养的继承人,在未来的某一天会撒丫子飞跑,留下一地烟尘,抓都抓不回来。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现如今,一切都在萌芽之中,盖子尚无揭开的迹象。

    建康和长安的文武正齐聚一堂,就市粮之事定下契约,逐项完善条款,争取最大利益,顺便给对方挖坑。

    桓容和秦璟没有参与讨论。

    众人引经据典,洛阳吴地官话交织,你来我往,语速飞快,他们完全插不上嘴。

    两人坐在上首,对视一眼,切实体验一回“吉祥物”的无奈。

    谈到中途,宦者提醒用膳。

    双方暂且“休兵”,一边享用美食一边推杯把盏,气氛相当和谐,丝毫不见之前的剑拔弩张。

    待到膳食撤下,仿佛开关重启,现场的气氛登时一变。

    之前笑容满面,此刻风霜利箭。

    桓容知道吐槽不对,可他还是想说,这份变脸的本事,当真是世间少有。

    好在双方都心怀诚意,临到傍晚,契约终于达成。

    建康达到

    - 《》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