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第一狗仔》分卷阅读73

    不顾的林如海林大人家么’,便留信走了。”

    第34章 第一狗仔

    林如海拿信的手一僵,让林杵再重复一遍送信人的话。

    “这就是那位把女儿丢在京城不管不顾的林如海林大人家么。”林杵立刻顺溜地重复了。

    林如海顿然蹙眉, 微微颔首, 觉得面子有失。

    林杵见状, 忙骂那送信人无礼。

    林如海没吭声。

    林杵便啐一口,继续骂:“送封信有什么了不起, 敢口出狂言,如此轻蔑老爷。可恨我当时不在,不然我非打得他们屁股开花不可”

    林杵说着就撸起袖子, 做打人状。

    林如海嫌弃地瞅林杵两眼, 训他没个斯文样子。

    林杵便憋着嘴不作声, 只跟着林如海回到正堂,奉了茶后, 然后便冷眼看着林如海看信。

    信封和信里面的字迹都的确是出自黛玉之手。内容多是一些问候, 之后就是担心他的身体, 她也报了自己的平安, 终归是没有坏事,一切和乐。

    若在平常, 林如海看了这封信后肯定没有什么怀疑, 还会觉得女儿在京城过得甚好。而今林如海却觉得不是味儿了, 就因他先到送信人说得那句话。怎么看这封信, 总觉得缺点什么。

    送信人显然是话里有话, 意指黛玉在京过得并不舒坦,可黛玉在信里别说什么坏事了,连一句小女儿的抱怨都没有。

    林如海忆起当初贾敏生病时, 黛玉才四五岁的年纪,便侍汤奉药,极为孝顺。也该是因她太孝顺,便是此刻在荣府受了苦,为了让他安心,恐也不会在信里说什么,终究是报喜不报忧。

    林如海想到此,便心酸起来,心里更加没底。

    女儿心思这般玲珑,全心为他着想。若因自己疏忽,对她视若罔闻不管不顾,岂非失德失仁,枉为人父。

    说实话,林如海刚刚听林杵转达送信人的话的时候,心里自然而然萌生出了心虚、愧疚。这说明什么,在女儿的事儿上,他的确属于关照了,甚至都不必别人如何指责,他自己便心虚起来。

    或许真如那送信人所言,他确对女儿有不管不顾之嫌。

    手上的信虽轻,但林如海的心却很沉重。

    他长长地叹口气,闭上了眼。

    管家林杵见状,晓得老爷是因为那信而心里难受。可能大姑娘在荣府过得并不好。

    林杵也狠狠地皱眉难受起来,遥想太太死的时候,抓着老爷的手说的那些嘱托。他就心酸难受,何况是老爷。

    林杵忖度了下,便开口劝林如海,“虽说荣府而今早已不是从前样子了,但人家也说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大姑娘在那边也不会太苦。老爷也莫要太过于忧心了,实在不行,咱就去京城把大姑娘接回来就是。”

    林如海目光突然凌厉起来,看着林杵:“你说什么?”

    “小的该死,多嘴了。”林杵自扇一嘴巴。

    “我是问你,你是从哪儿听说荣府不行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林杵后悔不已,他以为老爷已经在信中读出这些了,万没料到是自己失言。连忙跪下,给林如海赔罪,“那一日小的备了薄酒,打算和账房先生吃酒,正好碰见贾先生,便凑在一起聚了聚,提起荣府来,他便将当初从冷子兴嘴里听到的话说给了我们听。”

    林杵随后坦白了他从贾雨村的嘴里听到所有内容。

    林如海皱眉问:“冷子兴?”

    “便是荣府二太太的陪房周瑞的女婿。”林杵忙道。

    林如海心下大惊。这冷子兴既然是王夫人陪房的女婿,那他所知的关于荣府的状况绝非道听途说,必为事实了。

    当年林如海娶走贾敏的时候,荣公尚在,荣府正是在京城叱咤风云荣光之时。一直以来,他对荣府的印象也停留于此,万没有想到这才多少年过去,荣府已然要大厦将倾。

    都怪他置身其中,竟忘了情随事迁,物换星移,甚至到今日他都不曾看清。林如海觉得自己有愧于他探花之名,枉读了满腹诗书。这世间道理,他竟都不如一个冷子兴瞧得清楚。

    再想想被自己无情送到荣府的可怜女儿,再去回味下送信人那句讽刺的言语,林如海真觉得臊得慌,活该被人轻蔑嘲笑了。

    “此事倒不怪你,是我疏视之过。”

    让林杵起身后,林如海便叹口气,随后吩咐林杵叫人去好生探听荣府现况。

    林杵应承后,便去了。

    林如海托着下巴冷静了好一会儿,便琢磨到底是谁指派人来林府送信。

    送信人必然跟荣府有关系,不然他女儿的信也不会托付到他们手上。他在扬州好歹是个有身份的官,送信的人是受人之托,按理说不会没事找事儿,说出什么不客气的话来,但偏偏这位送信人却特意说了句讥讽的话。显然这句话是特意说给他听得,这个人想提醒他,她的女儿在荣府过得并不好。

    到底是谁?林如海怎么都想不出。起先他猜测是贾政,转而否决了。贾政是走正经礼数的人,他有话一定会客气委婉的写信说,绝不会这样子传话。至于贾赦,林如海觉得更不可能了。

    两日后,林杵打听到了了不得的消息,连忙回报林如海:“是从北京回来的商队,有好几个人说京城而今出了一本叫《邻家秘闻》的书,影响颇广。”

    “这种杂事有什么好听。”林如海不解道。

    “老爷别急,还有下话呢,这书上的头两期正好写了荣府的事儿。小的便擅自做主,花十两银子一本买了回来。”林杵忙把两本书呈上。

    林如海看完之后,又听林杵讲了邢氏之死,邢忠一事,荣府如何变了天,长房二房互换了住处等等。

    桩桩件件都让林如海惊诧不已,深吸口气。

    “他们说这个月十五号还有呢,可惜已然出发在路上了,便不知道上头会写什么事儿。”林杵道。

    林如海又看了一遍书上的内容,眉头紧皱。他不明白是谁这样胆大妄为,竟敢揭露官员权贵们的丑事。但桩桩件件丑陋不堪,的确该被唾骂。可这样写东西,著者就不怕被人报复?林如海转而又听闻这著者是个神秘人物,才稍稍放了心。也不禁对邻家秘闻第三期和第四期的内容好奇起来,林如海便让林杵务必想办法买到。

    林杵忙应承。

    不久之后,林杵又花了十两银子,买到的却只是邻家秘闻第三期的手抄本。因为第三期的印刷本在扬州城已经炒到了五十两一本,还十分难求。

    林如海得知晋地谋反一案竟然是有此而起,不禁唏嘘感慨。

    半月前,朝廷派人来得加急通报官文里倒是提起晋地一事,只是简单几笔概括了,并没有提及此事是先由这本书披露出来。林如海不禁佩服起这著书人来,

    - 《》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