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第一狗仔》分卷阅读541

    但据产婆所言,当时肖氏生的孩子十分瘦弱,哭声很小,而且以一个多年产婆的经验来看,她认为活不了多久。但是三日后,那孩子被邻居描述为‘白胖健康,叫声响亮’,很可能是孩子死了,肖氏自己或是在身边人的提示之下,李代桃僵,只为了保障自己的生活。至于后来许义因罪被诛,都是后话了,而且事发突然,想来谁也没料到。

    不过也算是因祸得福了,老丞相找到了肖氏,把孩子抱走了。肖氏因为受了老丞相的银钱恩侯,自然也不敢坦白说那孩子不是许义的种。所以宋云这层身份,便一直隐瞒着,没人挖掘,自然也没人知晓。

    鉴于王天方,马天漠等人的情况和此类似,且都被证实了,宋云的身份,该是没有其它的可能,他一定就是卧龙村的人。考虑到这些自小就被卧龙村想方设法送去大户人家,被收养替换成新身份的孩子,在长大之后无一不和卧龙村有联系,且愿意为卧龙村做事。便说明了,在这些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必定有卧龙村相关的人陪伴,并且对其进行了教育。比如宋云十三岁那次的性情大转变,贾赦怀疑正是他得知自己身份的时机。

    十三岁对于古代孩子来说,基本上是算是懂事要成为大人的年纪。选择在这个年纪说,孩子懂人事,知道分寸,不会乱嚷嚷,性格也不会成熟到不好控制。再有卧龙张家的祖先是张曜,这个人本身在开国时期就是个传奇式的人物,文韬武略无所不能,十分有才华。所以他的后人,有一套自己的蛰伏生存技能,倒也不算太奇怪。

    贾赦想到了之前邻家轩对对面那个福德茶楼的掌柜,便是劫持圈禁丞相幼子的那一位,他也出自于卧龙村。把这些已查明来自于卧龙村的‘棋子’之间的关系进行拉线,会发现核心在穆瑞辽身上,而与穆瑞辽相连的则是宋云和衡峻。

    衡峻这人的聪慧程度如何,以贾赦这段日子的接触看来,根本不足策划出如此周密震撼的事情。比若以密查处的丑闻或其它弱点来要挟官员,看似简单,但真调查起来,确实是需要手中掌握大批蛰伏人员于京的人员的人才能办到。再有三皇子事件,也必须是了解他性情的人,才会有针对的做出完美计划。故而这所有一切的一切,很有可能都是宋云一手在幕后策划的。而他所掌握的人,应该不仅仅局限于出自卧龙村,比若贾雨村。

    至于宋云和衡峻的关系,还需要进一步调查。而今这三人之间,维持着一种平衡,正式这种平衡,促进了他们三人团结协作的关系。这三人,可以总结为五个字“内忧加外患”,稍有一处处理不慎,要么内乱,要么外乱,说到底最终受苦的会是老百姓。

    所以贾赦时刻都在警告自己,要慎重再慎重,一定想一个把损害降低到最小的办法,既能破除内忧,又能永绝外患的办法。

    第181章 第一狗仔

    半月之后,已是二月中旬。

    茫北山山洞从打通开始, 便陆续在输送乔装的兵士往京城北段区域。山洞口也渐渐被越凿越大, 可以通行更多人。因这段时日以来, 一直有蒲柳县县令张开驰从中调和。便是有村民偶然注意到了茫北山有人出入,张开驰便散了消息说府衙的人在茫北山发现了铁矿, 遂府衙已经派人前去挖掘。任何百姓不得靠近,否则便以私挖铁矿的罪名缉拿。而事实上,确实每天有几车铁矿从那里运出, 也便没人起怀疑了。至现在, 已然有六七万士兵通过茫北山, 蛰伏于京畿以北地带。

    而京城外东、西、南三个方向蛰伏和乔装进城的兵士,共计也有把八万余人, 其中两万在京内, 六万在京外。京内的兵力显然不足, 但宋奚已经动员了四五名城内掌兵的巡领, 令其皆允诺下了军令状,只要是太子有谋反之嫌, 他们愿意追随老皇帝的旨意, 誓死效忠。

    而在这段时间, 贾赦派了以柳湘莲为首的五人前往两广之地调查的人也都已经回来了, 加之本身了两广之地的邻家秘闻的分舵也早收到命令做了调查, 所以这次柳湘莲带回来了很深入的消息。

    这消息便就是宋云与衡峻之间的渊源。这点贾赦在派柳湘莲前往两广之地的时候,仔细斟酌过,他觉得宋云和衡峻的结识应该就发生在那里。因当年宋云还在京为官的时候, 一直住在老相府,受到宋老丞相的关注,故而不大可能跟衡峻这样的人有什么关联。不过宋奚也没有放过任何可能性,调查过宋云曾在京时的人际关系,却是没什么可疑之处。所以这之后,贾赦便把重点放在了宋云去了两广之地以后。

    果然这次的调查,正中了贾赦的预料。

    六年前,也便是真太子出事后不久,宋云便在两广地结识了一位叫江中忽的云游人士。宋云爱其闲云野鹤的性子,赞其看透世事的睿智,故而与其把酒言欢,相交为了好友。这位江中忽也在宋云的提督府住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据提督府内的衙差描述,这一年内,宋云与江中忽之间的关系十分要好,但凡宋云闲暇没有公务处理之时,几乎日日与江中忽对谈,或是下棋,或是弹琴,或是喝酒。俩人无话不说,什么都谈,能从花草说到农商,从山川讲到国家大势。

    “这位江中忽先生,还会大阳话。我觉得这里面可能有文章,因为衡峻就是大阳人,遂仔细打探了这人的底细,虽然时隔几年了,但他曾经住过的客栈小二,还是回忆起其与大阳人来往的情形。大阳话说的很溜,从言谈看,他很受大阳人尊重。据说后来这位江中忽先生之所以离开了而他的至交宋大人,是因得了一个大阳人的传话,离开的时候也是朝西南的方向去,正是大阳所在的方向。”柳湘莲总结道。

    “这位江中忽从南来,又去了南边,倒也不足以说明一定就去了大阳。那他说的汉话可有南方口音?”贾赦问。

    “没有口音,话说的很溜,但听不出从哪里来的,照理说该有些南边人的口音才是。”柳湘莲一脸紧张地看着贾赦,“对了,我还在调查之中,得到一条消息,有个提督府的婆子说,那江中忽发髻后总会编一撮辫子,不长,但刚好在束发的时候,能藏在脑后。平时束好头发见不着,这婆子是有次提热水伺候他沐浴,偶然看到的,心下觉得奇怪,便了。大人,你说这位江中忽会不会就是大阳人?”

    会熟练的大阳话,大阳使者一来传话他便应召离开,而且束着大阳人独有的小辫子,加之一口汉话流利,没有地方口音。

    贾赦在心里几乎可以认定这位江中忽就是大阳人,但嘴上还是会严禁地表示:“八成。”

    “说起来,这衡峻和衡萌以及几位真颜使臣的汉话,也都是十分流利没有口音的,想来他们都有一

    - 《》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