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一想,苏立航顿觉头上天更蓝,云更白,视野更加开阔,好,就这么定了,花点钱换来一时清静,这买卖值当。
姜家人浑然不觉已经被外孙嫌弃,此刻他们正坐在堂屋商量事情。
“爸,二姐家咱真不去?我听说拐着边的都去了……”姜家老小姜北话还没说完,便被父亲姜上打断。
“去什么去?照常往来便是,没得为了那么点子钱贴上去。”姜上脸色不悦地说道。
“可别家都去了,咱家不去不太好吧?”
“急什么,前阵子不是让你打电话去祝贺了?多余的事咱家别做,等夏收一到,你们几兄妹过去帮忙便是,到时候再联络感情,这不就成了。”
姜家几兄弟你看我,我看你,知道这事已成定局,便不再多言,不过心里依旧跟猫抓似的,心痒难耐,真想去见一见发达之后的苏家,看看他们日子究竟过得怎么样。
由于苏家稻子成熟得格外早,起码比别家早了小半个月,租用收割机便多费了点钱。开镰那天,苏家人包括已经放假的苏远帆和苏舸都下地忙活,捆扎、搬运、筛选、晾晒,一通忙活下来,众人也是累得够呛。
这都已经是尽量借助机器的情况下,要是纯手工,还不得累个半死?农民还真不是那么好当,纵使苏立航身强体壮,第二天起来,身体也有轻微酸痛症状,更不用说苏家其他人,但相比往年,却要好过太多。这其中有收割机的功劳,黑液却也功不可没,苏家人身体正在慢慢复苏。
农忙期间,苏立航一点不吝啬,杀鸡宰鱼,很是犒劳了大家一番才收手。
☆、第21章
见自家稻子已经收割完毕,苏立航趁着大面积夏收前,找齐人手再次出海。这回可就没有上回那么好运,黑液他不敢多用,只取了一滴,赶在休渔期到来前捕捞最后一批。
饶是如此,跟船之人每个也分到了一千多块钱,这可比出去打工要赚多了,除了部分家长有心理落差之外,招募的船员倒是心里明白,能有这份收入都足够让没得到位置的村民眼红羡慕,他们犯不着吃着碗里瞧着锅里,这也太不识好歹。要是这份轻松的活计被人给顶了,他们去哪寻比这更好的?自是帮着劝说家人,做人要知足不是?
“小航,这次赚了多少?”姜燕好奇地问道。
“没多少,就几万,本来应该更多,交完税再刨除掉杂七杂八的费用,便只剩这么一点。”苏立航有些无奈,他倒是能借用柯彦斌那边的关系,问题是他不能老靠着别人,必须得有自己的势力,现在多费点钱拉关系,以后就能省事不少。
“工钱是不是给太多了?”苏海皱起眉。
“只咱们村的人才这个价,外来者自然不能给到这么高。”苏立航也清楚,他可以给高一点,但不能给太高,否则就是扰乱市场,得罪的人就多了。
“那你得把事情说清楚,免得传出不好的流言。”苏海不放心地叮嘱。
“好,回头我就跟人说去。”苏立航爽快应下,一刻也不耽搁,抬起脚便出门去办理此事。
七月初,日头已经非常晒人,苏立航只在村中走了一圈,便浑身汗津津。他也懒得管,回到家只用湿布擦了擦汗,便帮着奶奶翻晒稻谷,要不然还能怎么办?总不能一天到晚就将时间花在洗澡上吧。
“小航,你那山头怎么处理?”自打苏立航承包下大片山林后,苏大全便一直在忧心此事。
第一个便是交通不便,山林离大路不远,但也有个两三百米,且只有通往坟山那边修了一条泥路,苏立航承包的三座山头在坟山另一侧,要么占用农田开辟出一条新路,要么就拓宽坟山山脚的小路,借道而行。
第一种不太好办,侵占农田恐怕谁也不乐意,必须跟村里谈妥才行。至于第二种,这就有些忌讳了,可能的话,他宁愿花点钱新开出一条道,也不愿意生意对手拿此事说嘴。
苏立航也是这么想的,爷孙俩很快达成协议,这事就交给苏大全去办。
“妈,三舅还一个人在家种菜?”谈完交通一事,苏立航便换到下一话题。
“嗯,以前咱家穷,也帮不上什么忙,你提起你三舅,难道是有什么想法不成?”姜燕顿时来了兴致。她兄弟姐妹六个,各个都已成家,唯独三弟姜南因读书时受过刺激,曾经有段时间想不开,患上了轻度精神病,后来好了,婚事上却困难重重,加上家里不穷,却也不富裕,拿不出太多彩礼,好不容易说到一个脑子不大灵光的媳妇,结果这个三弟媳妇真是让人大开眼界。
她何止是脑袋不灵光,简直比大家小姐更像大家小姐!除了吃喝拉撒睡,别的什么也不会做,连孩子也不照顾,若是正常人还能说她几句,偏偏脑袋有问题。
媳妇不像媳妇,再加上兄弟间的不公平对待,本就容易钻牛角尖的姜南没有旧病复发,却一时间走进死胡同,想不通便喝了农药。
那时苏立航还在读初中,不知怎么突然非常馋番茄,家里也有种,却很少,便找了个周末带着小弟去找三舅,只是怎么也找不着,便让外婆拿了备用钥匙打开三舅分到的老房子。
门开的一刹那,农药味简直扑鼻而来,苏立航当时还小,没反应过来怎么回事,外婆却差点疯了,跌跌撞撞跑到床边,看到床上裹着被子,脸色泛青的三舅,眼泪哗地一下流下来,却顾不得哭嚎,急匆匆找人将三舅送往最近的镇医院,经过抢救之后,算是保下一条命,身体却不复以往强健。
兵慌马乱一阵过后,三舅妈和表弟都被送走,只剩三舅一个人生活,日子倒也还凑合,至少比三舅妈在时要好,起码不会让他不平想不开。
“妈,等山林那建好房子,我想把三舅接过来,先守山,等以后雇请的人多了,就让他负责管理,就是不知道三舅乐不乐意。”苏立航这不是胡乱开口,他想了不少时间,算来算去,亲戚里面能让他完全放心的就只有三舅。山林离村不算太远,只五里左右,以后有车会很方便,到时候有工人和他们陪着,怎么也比一个人过日子要好,不过这只是他一个人的想法,还得去问过三舅才行。
“你三舅从小对你就不错,上回还是你误打误撞救了他,你去跟他说,他会同意的。”姜燕嘴角上弯,眼角眉梢都染上笑意。兄弟姐妹中她最愁的便是三弟,这下子好了,三弟后半辈子也算是有了着落。
对于苏立航的决定,苏大全等人都没有意见,姜南这人他们见过不少次,是个老实肯干的孩子,听说年轻时脑瓜子很好,就是有些可惜,发了一场病,把一切都毁了,有他照看山林,别的他们不清楚,至少不会逮着机会就往家搬东西,的确是个非常合适的人选。
几天时间一晃而过,眼看夏收在即,姜燕打电话给姜南:“你和大哥什么时候收稻子,小航打算雇一台收割机过去帮忙。”
姜南听了一怔:“二姐,听你的意思,你家稻子全收完了?”
“嗯,有一个礼拜了,稻子刚进仓不久。”
“爸之前还说让我们几个过去帮你收稻子,看来不用去了。”
姜燕一顿,接着才继续:“不是就你会过来帮忙,怎么这次全都出动?”她记得早年间也是兄弟姐妹齐上阵,后来有几家不种田,这事自然而然便断了。
姜南一时不知道该怎么说,踌躇片刻有些自嘲地说道:“二姐你家发了呗,自然要多多走动。”
姜燕脸上笑意淡了些,很快便把话题岔开:“你说个时间,我让小航过去帮忙。对了,托人捎给你的那些有收到吧?”
“收到了,二姐,虾蟹多贵,这个留着你自家卖钱,我一个人又吃不了多少。几百万块钱在村里还经用,去了城里可就不顶什么事,小航是大学生,总不能一直待在村里吧?钱不能这么浪费。”姜南有些心疼。现在二姐家发达了,他倒是没以前那么在意,但也不能随意挥霍,再说鱼虾小菜在苏家走大运前就三不五时托人捎给他,还点明要他自己吃,其他人的份另送。一想起这些,姜南鼻子就有些酸涩。
“没事,你外甥能耐着,现在我们也管不了他,就让他先折腾一番,成事最好,不成就让他回城找工作去。”
“二姐,我这随时可以收稻子,大哥那边我还得去问下,一会给你回电话。”
“好,那你赶紧。”姜燕挂断电话,也不离开,就坐在边上等。
没过多久,电话铃声便响起,姜燕接起电话:“四天后?那行,你们先把准备工作做好,收割机下地那块要清理出来,箩筐麻袋人手也得备足了,不然怕是忙不过来。”
四天后,苏立航和苏远帆两兄弟坐在货车斗上,旁边摆着一台小型收割机。
“哥,要不一会让我试试?”苏远帆望着边上这台重家伙,眼里有些跃跃欲试。
“我都不会,你能行?算了,等下次吧,别耽误师傅工作。”
苏远帆顿时瘪下嘴,稍后眼珠子一转:“那等忙完夏收,我跟你一块去山上开地,不行就跟你出海。”
“成,不会让你闲着,到时候可别喊累。”苏立航没有拦着,十六岁的少年,正是好动叛逆的时期,这个时候要是这也不准,那也不准,搞不好会适得其反,还不如放手让他们四处撒野,反正就在村里这一片活动,闹不出大事情。
“可别小看我,哥,老实说你还不一定能胜过我。”苏远帆这么说着,眼睛偷偷瞟向苏立航,曲起手臂比划了下,立时便泄了气。他记得大哥离家四年没干农活,手艺不免生疏,一开始还不如他,身体也是修长为主,并没有多健壮,怎么才过去几个月,看着就不好惹了呢?
苏远帆想不通,便也不再想,转身又研究起小型收割机。
姜家所在西山村距离苏家湾没多远,差不多十里的样子,货车只开了十几分钟便到地方。
两个外孙到来,外婆自是热情欢迎,嘴里说着别带那么多东西,脸上却满是笑容,显见得她很是开心。
苏立航想跟去田间帮忙,外婆和三舅都不许,便也没坚持,就在外公开的小店里坐着看电视,顺便帮外婆看店。
苏远帆却是坐不住,陪了一会外婆之后,便去三舅家地头看收割机将一片片稻子放倒收进斗中,看腻了就下去帮忙将稻子装袋。
☆、第22章
晚饭过后,苏立航去了姜南屋里,把他的意思说清楚,最后问道:“三舅,这活你干不干?”
“这事不小,我得先想想。”姜南一脸举棋不定。
“三舅,不急,你慢慢想。”苏立航并没有意外,三舅有自己的田地要管,让他放手去给他帮忙,还真不是张张嘴就应下这么简单。
第二天半上午,苏立航便带着苏远帆回家,这次是大姨夫开车把他俩送回去,这种待遇还真是少见,两兄弟颇有些受宠若惊,看来家境如何对亲戚态度影响很大。
夏收期间无法出海,苏立航只能自己驾着小渔船,每天清晨傍晚在苏家湾附近海域活动,收获随之变少,他却一点都不在意,颇有几分悠然自得的闲适。
等夏收一过,苏立航正打算招人去修路开发山林,村里便开始轰轰烈烈分地分渔场,这事再次被搁置。
苏家现在总共八口人,分为两户,苏海两兄弟田地挨在一起,统共将近七亩地,现在重新丈量土地后,大约能分到八亩多一点。之前苏立航就跟村委谈妥,他家原先那些田地不动,多出来的一亩多地直接划在边上,倒也少了许多跟人扯皮的麻烦事。
渔场那边,苏立航放弃了原先的想法,打算挑最不好也是离村最远的那段,无他,方便以后承包村西侧的公共渔场。
这么一来,事情无端多了不少,捞鱼虾这些还只是小事情,主要是心里不舍把那片苏立航用黑液润养了许久的渔场拱手让人,要说没半点遗憾,那不可能,但为了以后方便管理,只能忍痛割爱。
分地本来拖拖拉拉,很是琐碎,毕竟田地有国家农业补贴,就算自己不种,租给别人,每亩每年都能收上几百块钱,再加上农业补贴,一亩收入怎么也有个千把块,要是像苏家这样有个七八亩地,那什么也不用做,只要把田地租出去,就能白得近万钱,这个数目在农村可着实不少,一牵扯到利益问题,就算是蝇头小利,也有的是人争。
结果一听村长说以后农业补贴取消,还每年都要征收农业税,村民立刻不干了,有不少人嚷着要把田地转给村里,渔场那边更是,本就没有多少人养殖,这次更是没几个人愿意接手。
“杨民,这事你看怎么解决?”苏成头疼地按了按眉心,以他的意思自然是将田地和渔场分产到户,但他怎么说?总不能说是他从政府各种政策中,推测出以后种田可能还是个好差事?这话说了,村民能信?就连他也不敢保证一定是这样,胡乱猜测之词自是不能公之于众。
村支书杨民也觉得办理此事有些棘手,各种法子都想了,反对声浪还是一天高过一天。他探听过其他村子分田情况,和他们村**不离十。他也有些疑惑,重新分配土地的消息早就传出来,但取消农业补贴,征收农业税,这却是刚下发的文件,结果只有半截,上面并没有给出如何应对措施,那这事就必须照章办理,这不是难为人吗?
从来只有加人加工资,哪个企业敢反着来?真要那样,必然是企业效益下滑到一定程度,甚至濒临破产,国家来这么一手,想不激起民愤都难。
“再等等,先把村民稳住,不要让人闹事,这么大的事情,国家不可能没留后手,后续政策一定会颁布下来。”杨民这个村支书也不是白当的,对国家行事准则有一定了解,国家不可能给他们留下这么大一个烂摊子,让他们这些基层领导来解决。
“行,那就先这么着。”
达成共识之后,苏成和杨民当即分别带着村委会成员走访各家进行安抚。那么多暂时失业人员都还没处理好,这次国家又抛出一项重磅政策,简直是有点无理取闹的感觉,偏他们这些村干部得受着,一年也就领几千块钱工资,这又是何苦呢?
请大家记住网站新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