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王和魔王的幸福生活》分卷阅读59

    改的是下半章,大家往下拉^^

    北凉习俗,有其土斯有其民,有其民斯……有其军。

    草原上的时候,各大贵族都圈占一块自家的草场,放牧养民乃至出兵,一切都从草场上来;能占多大地盘占多大地盘,您领地里有金矿还是有盐湖都是您自己本事。地盘给别人抢了什么的,自己厉兵秣马想办法抢回来,也别哭着求老大主持公道。……其实真去哭的话老大还是会出手的,但是广大诸侯们算一算老大的出场费,不到万不得已,那是死都不会走这条路。

    及至入了中原,牛羊是不放了,封地也收回改成了郡县,然而各郡县的人事任免领主还能做得一半主,赋税也是和皇家三七分成——自然,各大领主自己养自己的军队,军费什么的您就别惦记着向皇帝伸手了。

    所以,凌玉城入北凉,天统皇帝下诏“以青州为皇后汤沐邑”,群众也就是“哦……”了一声就过去了。在铁勒部贵族,反正凌玉城的军队是皇上的,青州的地界也是皇上的,发钱给他养兵和划领地给他养兵左右都是养,肉烂在锅里;在奚部、渤海部、丁零部、乃蛮部等等看来,你们铁勒部爱怎么折腾怎么怎么折腾,咱没意见;在夏人贵族看来……这跟我们有关系吗?

    然而天可怜见,虽说这块地盘名义上是他的了,这一年来凌玉城一共只来过两次,满打满算加起来不到一个半月。青州一州十五县,差不多一年功夫,上上下下都是靠几个下属联手支撑过来。现在好不容易巴望到大人回青州,奚军、金波、罗杀这三个被留在封地的最高将领都松了一口大气。且不说大人这次回来是跟陛下闹了啥别扭还是另有内情,最起码碰到难题有人当家做主了!

    然而,这口气松下来还没到两天,第一个闷棍就打到了主持内政的金波头上。

    有御史上书:盐业为国家命脉,无论产销都应该由国家专营,收入统一归入国库,而不是由私人经营、所得落入个人的腰包。

    “大人……我好像听您说过,我们不参与对大虞的战事,是陛下点过头的?”

    眼看一大笔白花花的银子很有可能从今年青州的预期收入当中划掉,尽管这笔钱占的绝对比例不高,尽管青州还有很多更加赚钱并且是独有的生意,金波还是气急败坏地冲进了凌玉城的书房,一门心思讨个说法。

    “当然。有什么问题吗?”

    “那不许我们卖盐了这种事儿陛下不会准的吧?!”

    “你说呢?”

    元绍这道旨意看似遍及全国,其实北凉虽大,产盐区满打满算也就两个。

    一是现在作为凌玉城的封地青州,靠海边一连二十三座盐场,所产海盐晶莹洁白,但一年也不过就能出这么点儿,上层人士刷牙倒是常用,小老百姓拿来做菜就嫌太贵。这盐倒有个好听的名字,唤作青盐。

    另一处是从青州再往北去的幽州,执掌广武卫的魏国公李家的封地,所产的芦盐粗砺有沙,但是产量甚大,广武卫之所以能和渤海部的黑水、白山两卫对峙,一半靠的是芦盐卡住了他们的脖子。。至于旁的什么内陆岩盐小盐场,产量太小,不值一提。

    仗着当年把□□皇后也逼得断腕殉葬的魏国公李明达的威风,这都过了几代,芦盐的销量一直蒸蒸日上——直到凌玉城改进了盐场产盐的法子,变煮盐为晒盐,青盐立刻全面压倒芦盐。此时元绍一道旨意下来,执掌青州工农商业各项内政的金波跳脚不已,魏国公家忧心如焚、想办法找人在御前辩驳之余,倒还有些幸灾乐祸。

    叫你们晒得好盐!

    叫你们卖!

    “大人,那个上书的御史是谁家的?趁着大人回封地的当儿,故意跟我们捣乱么?”

    “产盐的不是我们一家,卖盐的也不是我们一家。等着吧,这件事在御前有得一段时间好吵呢。”

    说是说有得吵,但是当整个朝廷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北凉和大虞的战争当中时,有关盐业的争论,并没有占据太多眼球。左右平章接了数十份关于盐业的上奏,户部议了一次,元绍面前又廷议了一次,十来天的功夫就有了结果。

    元绍降旨:准。

    青州目前支柱产业之一的盐业就此收归国有。

    墙倒众人推,鼓破万人捶。

    丢了一个支柱产业对青州的经济有多大影响?

    答:略有影响,不算很大。夏粮马上就要收了,青州的财政目前处于盈余状态。

    因为陛下的旨意,丢了一个支柱产业对青州的经济有多大影响?

    答:那影响可就太大了……

    截至目前,青州——或者说凌玉城的玄甲卫,收入主要由几大部分构成。一是农税,这玩意主要收的是粮食,上上下下人吃马嚼全靠着它——特别是喂马的谷物**草,黄豆黑豆。二是官田的产出,收入结构同上。三,就是各类经商带来的收入了。

    凌玉城在大虞的时候,也曾经大力纠结过种田的事儿。卷起裤脚亲自下田那是不可能的,再降低身段,再作戏,他也还没亲民到这份上。所谓关心种田不过是梳理屯田制度,让该种地的屯田兵安心种地,该操练的军户努力操练不要去想田里的苗长了多高,顺便听人汇报下田里到底种什么的问题——收完小麦还能种一季豆子呢,不要让田就这样空着啊混蛋!豆子之类军马也要吃的!

    至于兴修水利啦,开发农具啦,访问老农研究耕作技术啦,林林总总都是苦命的金波带人上下操持。如果不是花钱需要他签字,凌玉城听都不会听这么一耳朵。

    可惜那些屯田军多半是拉家带口,离开北疆的时候没办法拖过来,只有辛苦他们从头在青州做起。

    “大人!”说曹操,曹操到。气急败坏冲到他面前,手扶着膝盖喘息不定的那家伙,可不是主管领地内政,上上下下,带人踏遍一府十五县的金波。“大人,大人你怎么能——”

    扭头看了眼金波比去年这时候足足晒黑了一倍的脸庞,知道他不是有大事或者气急了不会这样冲进来,凌玉城也只能放下手中枪杆,一边从卫兵手里接过布巾擦汗,一边温言道:“辛苦啦。——跑得这么急,出什么事了?”

    他此刻正在站桩,一握粗,两丈多长的白蜡杆子平端在手,一站就是半个时辰不许停歇,虽然只是静立,却要求气血奔腾不息,呼吸间骨力寸寸贯通。这是离开京城之前元绍刚给他加的功课,用元绍的话来说,“悟性好点的话,到你回来,平地上也该站出点骑马的感觉来了。”无奈一口气站了这大半个月,连基本的静心一关都过不去,更不用说什么静中生动,刚中带柔。

    今天刚有点入门的意思,给金波这么一打岔,又飞到了九霄云外。这样下去回京城拿什么跟陛下交待——这样想着,就听金波气喘吁吁地问道:“大人,你怎么能把盐场就这样交出去?”

    听到一个“盐”字凌玉城脸色就是一肃,举手示意,身边的卫士们立刻悄无声息地退开了去。凌玉城走出几步,面向西方站定,侧头一看,金波亦步亦趋地跟在旁边,脸色还是有些愤愤不平。

    六月初旨意下达,诏令盐业经营收归国有,元绍派来接管的户部官员同时到任。

    青州上下,默然从命。

    “子泉——”他叫着金波的表字,口气柔和,自然而然地多了一种推心置腹的味道:“你觉得,我应该怎么做呢?”

    “这个……”金波还真没想过。作为青州的大管家,是他把整个玄甲卫的财政从无到有建立了起来,是他派人按照凌玉城传来的方子,再三试验才找到了最好的晒盐法子,也是他咬牙支出一笔大钱改建了所有盐田——虽然明明知道陛下的旨意不能抗拒,但是想想总归还是肉痛居多。

    “大人先前要是没跟陛下……就好了。”到底事关机密,当中几个字压低了声音含糊过去。凌玉城看他一眼,淡淡道:“是吗?你也是这样想的?”

    “……”

    “你也觉得,我已经为了出兵的事情违拗了陛下,总不能一而再、再而三的抗旨?”

    难道不是?虽然不敢发问,金波的眼神却是越发疑惑。虽然大人说过,不参与对大虞的战事是陛下点过头的,可谁知道陛下答应的时候心里有没有气呢。再说……想到这里,他忽然惊讶地看见凌玉城转过头来,嘴角勾起一缕莫测的微笑:

    “你都这样想,别人……就更加会这样想了。”

    “大人?”

    “子泉,你跟着我也这么多年了。盐业有几倍的利你清楚——你真的觉得,这一行可以、或者说适合长期抓在我们手里吗?”

    “可是之前——”

    请大家记住网站新地址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