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王和魔王的幸福生活》分卷阅读142

    灯市上立刻大乱,元绍扭头看一眼凌玉城,两个人相互点了点头,手拉着手一头钻进人群,哪里人多往哪里跑。赶了几步,看凌玉城维持着身高跑得磕磕绊绊,元绍索性拦腰一把将人抄了起来,一手搂着腰,一手托在膝弯,三窜两窜,几步就钻得没了人影。

    “放开我——”

    大庭广众之下被这么一抱,饶是明知没人能认出来,凌玉城还是立刻起了一身鸡皮疙瘩,在元绍怀里左扭右扭,挣扎着想要下来。刚动弹两下就被拍了一巴掌:“扭什么扭,赶快把鞋子缩回去!你看你那双大脚!”

    凌玉城:“……”

    狼狈逃窜半天,两个人才在一条僻静的小巷子里停了下来。凌玉城双脚落地,和元绍对望一眼,你搭着我,我搭着你,忽然不约而同地爆发出一阵大笑。

    “你居然被几个家丁逼得到处乱窜……噗哈哈哈哈哈哈我不行了……”

    “涂成这个样子居然还有人调戏!哈哈哈哈!”

    “你什么意思啊!”

    “是我说错了,嗷——好好好,你天生丽质倾国倾城,涂成这样还是大凉第一美人成了吧,嗷——谋杀亲夫啊……”

    两个人压低了嗓子你一句我一句,渐渐由拌嘴而动手,由推搡而纠缠,渐渐两个影子合成了一个。巷外脚步匆匆,一行少女新妇说笑着路过,往巷子深处张望一眼,立刻红了脸颊,轻轻啐了一声快步离去。

    许久过后两人才恋恋不舍地分开,凌玉城扬起头刚要说话,忽然叮当一声,那支绾发的金簪直坠地面。元绍赶紧跟着弯腰去拾,才捡到手里,眼前一黑,一瀑青丝遮黑了整个视线,只剩下发丝里夹的几样珠花金钗熠熠生辉。

    元绍:“……”

    凌玉城:“……”

    “和丫鬟走散了,还请老板娘帮内子找个梳头娘子过来”,这样的说辞所幸并没有受到怀疑。凌玉城再次踏上街心的时候,歪七扭八根本不成形状的发髻已经变成了矜严的牡丹髻,元绍买的那一大堆首饰终于找到了用武之地,最华贵的那支金凤步摇在发髻上一颤一颤,凤口垂下的流苏末端,高低不一的几颗红宝石耀眼夺目。

    这一来五分的美貌立刻变成了七分,以至于他们在短短半个时辰的逛街生涯中,重复了两次怒打纨绔男,而后胜利大逃亡的经典戏码。不知不觉间,城墙高大的影子已经笼罩在两人身上,闹了半夜、笑了半夜,终于感到肚子空空的两个人并肩抬头,这才发现自己已经走到了皇城根下。

    “已经走到这里了。”两人暂时歇脚的是一个极小极小的元宵摊子,只有两张桌子,然而擦得极是**净,裂了两条大缝的桌面上一尘不染。元绍用莫名的目光打量着面前川流不息的欢笑人群,低低的传音里满是怅惘,“记得你刚到这儿的时候,正月十五,朕带着你在城墙上往下看么?”

    凌玉城没有说话,只是点了点头。虽然过去了那么多年,铭刻在记忆里的场景仍然历久弥新。那时候,花灯远远没有像现在这样璀璨,离开宫门口没有多远,街道和屋宇就已经陷入了黑暗……

    而如今的这个上元节,欢乐和光明,已经一直漫溢到了城墙底下,甚至一直向城外流淌出去。

    “辛苦你了。”不知不觉间,一只有力的大手已经覆上了他的手掌,带着浓浓的暖意用力握紧,“这么多年……”

    辛苦么?

    这么多年,有你在身边,从来就没有觉得辛苦啊。

    竭尽全力反握回去的时候,心脏里跳动的,是上元节映照全城的灯火,还是洋溢在每个子民脸上的欢笑呢?

    再过些年,这样的光,会蔓延到北凉每一个角落吧……

    两个人静静倚靠在一起,直到锅里的水咕噜咕噜翻花沸滚,两碗刚出锅的元宵被端到面前,都舍不得放开交握的双手。一个用左手,一个用右手同时拿起汤勺,舀起一颗元宵轻轻咬下,纯黑的馅料流淌出来,热气腾腾的,一直甜到了心底深处。

    卖元宵的老夫妻一直在忙碌,妻子在角落里一颗接一颗包着元宵,丈夫煮、盛、端碗收碗、收钱,手脚利落,笑容满面。两人头发都已经花白,看似各忙各的,却时不时地对一个眼神,每每目光相接时都是相视一笑。

    便是这小小的元宵摊子上都挂了一盏莲花灯,烛焰轻轻跳动,给两张桌子都笼上了一层温暖的红光。元绍他们坐的长桌中央,更树了一个小小的烛台,半截龙凤花烛无声吞吐着光焰,静谧长夜中,像是从那对老夫妻的新婚燕尔,一直映照到了如今的白头。

    那时候,洞房花烛的时候,他们都在**什么呢?

    冷眼看着他愤怒伤痛,在想办法打压他的气焰,让他收拾骄傲,做一个忠心的臣子……他们,浪费了那么多时间啊。

    “抱歉……”

    “没什么……”两人的目光,落在同一支花烛上,有些事,不必说出口就可以明晓。“只要……”

    只要一直一直在一起,他们,一定会这样握着手走到白头。

    作者有话要说:  大家元宵节快乐!

    新年最后的狂欢,丧心病狂的小凌女装出镜特别大放送!

    大家吃元宵了没有啊?是不是黑芝麻馅的啊?

    第107章 日月晦明人心乱(大修)

    俗话说得好:没有不透风的墙。

    尽管一开始就下达了禁口令,在昭信殿参与议事的王公贵族也都是知道轻重的,可御驾遭遇山崩,扈从军队十不存一,皇帝本人生死不明这样的消息,根本不可能瞒住。没到日落,凶信已经在京城传得沸沸扬扬。

    雪上加霜的是,够资格随驾出行的金吾卫和羽林卫,其家眷差不多都在京城居住。虽说贵人们被凌玉城一番话暂且安抚下来,相信皇帝或者无恙,那些有子弟随驾的军士家属无不人心惶惶,要不是确切的死亡名单还没有公布,此刻已经家家恸哭,户户挂白。

    此后几天,源源不断的消息从行在——现在只能说是“曾经的行在”传来。迎候御驾的军队一边向京城报信,一边紧急转职为工兵加医疗兵,汇合金吾卫和羽林卫,开足了马力挖掘泥土沙石,漫山遍野,搜救可能的幸存者。一两千人一起动手的效率是惊人的,凌玉城得到凶信的第二天,快马急报就再次进了京城:金顶大帐已经掘出,帐内并未发现皇帝遗体……

    当然,死没有见尸,生也仍然没有见人。

    金吾将军和羽林将军,同样影踪不见。

    第三天,仍然如此。

    第四天,除了挖掘的面积扩大了一倍,现场多排列了几百具尸体,对皇帝的救援——或者说搜寻,仍然没有任何进展。

    第五天……

    越来越长的阵亡将士名单染白了京师的门庭。够资格扈从圣驾的金吾卫,半数都是名门望族的嫡子,甚至嫡长子、嫡长孙,出身不够的庶子或者旁支都挤不进这支队伍,这一出事京师震动。而另外一半出身天子家奴的兵士,则都是各家各户的顶梁柱……

    悲伤、怨恨、失去未来的惶恐,与圣驾至今行踪未明的焦虑,就在这样微妙的气氛中一点点发酵。而凶信传来的第七天,山区再一次发生了大范围的山崩,京师与山区救援者之间的音信再度断绝。

    这一断,又是三天。

    凌玉城轻抚着十一皇子的小脑袋,默然不语。这些天京城哭声震天,各家望族都在办丧事,连累了小十一的文武教习、伴读童子都人心浮动,来得有一天没一天。今儿个教导小十一射箭的教习就告了假,小家伙自习之余,照例过来跟他一起吃午饭,顺便把早上的功课捧过来给他检查。

    请大家记住网站新地址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