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王和魔王的幸福生活》分卷阅读159

    就算没有办法接受,明明白白的拒绝,有那么难吗。

    细细回忆起来,好像你从来,就不曾在朕面前,直说过想要什么呢……

    你是朕喜欢的人,除了这千里江山,除了这高高御座,只要你开口朕都会送到面前,你不明白吗?

    作者有话要说:  明天是?*洗笕松眨?br />

    经过各种艰苦奋战、撒娇打滚,以及?*洗笕嗽谝槐咔帽吖模沼诔晒Φ厮统鋈チ艘惶跛拷碜魑裎铮?br />

    开心打滚!

    (以前送什么?*洗笕瞬灰裁凑媸茄崧?br />

    为此,特别更新番外,以资庆贺

    第119章 收铁还留博浪椎

    自从得知元绍遇险、护驾军队十不存一的消息,凌玉城就把抚恤的事儿放在了心上。

    嗯,陛下回不来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如果当真如此,后面的事儿也用不着他操心;但是身为臣子,总不见得因为半个月以后可能永远不用上班,现在就彻底偷懒不**活儿了!

    所以,凌玉城一只眼睛盯着当下,坐镇京城安抚内外,另一只眼睛就盯着未来,让属下的贺留、夏白、金波三员大将联手,琢磨着怎么把这抚恤的章程弄妥帖了。

    贺留是他手下带老了兵的,对将士们的甘苦也知道得最深。每次大战下来一家家送凶信、一户户发抚恤金,闲时抽空走访伤残殉难同袍的家属,把过世同袍家里半大不小的孩子接过来教导武艺,这些事儿要是凌玉城没空,多半都是交给贺留去办,也算是经验丰富了。

    至于夏白,这次到底死了多少人,这些死者的家庭情况如何,凌玉城之前避嫌,现在更不好直接抓了金吾卫在京的副将来问,只能让夏白尽快去查。查完之后消息汇总到金波那儿,金波再照着人数分门别类,做出抚恤方案一二三,以及对应的预算表格和总预算……

    三个人各司其职,带着部下僚属昏天黑地的忙了七八天,好容易赶在元绍回到京城之前交了功课。而凌玉城只需要给出粗略方案以及……把最后的成品亲笔抄一遍。

    当然,他还需要劳动贵手走个快捷通道,直接把奏折放到元绍的御?*稀皇侨盟那妆首嗾鄹甲用堑囊黄鹋哦樱呒柑旃俜秸酵揪叮甙烁鋈说氖衷偎偷皆苎燮ぷ拥紫隆?br />

    “陛下身边的将士都是国之精英,为护卫陛下罹难,自然应该妥善抚恤。”凌玉城站在御座侧下方娓娓而言,神情语气,一片由衷关怀:“臣麾下将士,有不少是封地子民投军,他们多有父亲、或是祖父,曾经跟随先帝出征的。臣曾经和他们许多人谈过,大多数人家的衰败,都是从男丁战死开始的。”

    “只因家里的顶梁柱战死沙场,剩下孤儿寡母,没法教导孩子弓马骑射,也没法把孩子送进军中。上进的路子一断,一辈子就是在乡里不得出头,死者用性命拼来的一点抚恤赏赐,甚至会被宗族夺走大半。臣的麾下,不乏因为这些缘故,由小康之家败落到贫无立锥之地的。”

    元绍的脸色渐渐严肃,凌玉城想起他在北疆大营时,探访的那些战死同袍的家属,轻轻叹了口气,语调更加肃穆沉痛:

    “还有受伤残疾的将士退伍回乡,不但无力操持家业,一点微薄积蓄,全买了药都不够。多有在战场上保了一条命下来,却为了不拖累妻儿老小寻死的……臣想,照惯例用银米抚恤,只怕还有不足,如果妻儿老小啼饥号寒,岂不是让为陛下罹难的将士英灵不安……”

    ……混蛋这次谁家死的是家里的顶梁柱啊!都是家里的嫡子长孙、捧在手里的心肝宝贝,十一二岁到十七八岁的小家伙好不好!二十年后是顶梁柱是真的,现在?一大半连老婆都没娶呢!

    再说谁会夺走自家孩子的产业?这些娃有产业吗?有留下孤儿需要负担教育吗?就算个别年长的娶了老婆生了娃,谁家养不起了?

    真死了这一个就塌了天的,只有金吾卫那些天子家奴,刚刚脱了奴籍,脚板上泥水都没擦**净的糙汉子好吧!

    一群名门家主、世家贵胄在心底里疯狂吐槽,可谁也不敢开口打断,只能默默听着元绍和凌玉城一搭一唱:

    “那你有什么建议?”

    “臣以为,对殉难将士,当赡养抚恤其家人,使其衣食有寄;取从军死事之子孙,善加抚育,教以五兵,使其子孙报国有门。有家业,则不必倚靠他人;有上进的路子,则人不敢欺。这样子承父业,才是对殉难将士的告慰。而受伤残疾的士卒,虽然没办法再护卫陛下,教导小孩子还是可以做到的,也算是给他们有个谋生的法子。”

    胸有成竹地说完,凌玉城双手把奏折递了上去:

    “至于这样抚恤的花费,还请陛下俯览。”

    其实……不用看预算表格,单听他这么一说,就知道多花不了多少银子。

    一次性的抚恤金改为分期支付,财政压力本来就小了不少。

    少年孤儿集中抚养,伙食费、置装费什么的都可以批发,请老师的费用和伤残军人抚恤又重叠了……

    至于烈士子弟,皇室从小养大,战斗力和忠心什么的就不说了……

    坐在下面的臣子们开始磨牙,凌玉城悠然回座,旁听元绍微笑着安抚各家臣子,并且大方地表示:反正一样要给选入金吾卫的少年子弟们开课,不如……你们家孩子也一起送过来?

    朕负担师资和教学费用!一个是教,一群也是教嘛!

    而且可以广撒网,精选择,家里多送几个孩子过来,朕拣那学得好的选入金吾卫!

    …………

    陛下您越来越狡猾了。

    不管君臣之间怎么来回拉锯,挨家挨户慰问、发放抚恤需要时间,整理合适的场地,挑选人手教导孤儿也需要时间,各世家高官选出合适的子弟补入金吾卫更需要时间。就在这不动声色的暗流翻涌中,另一件事情吸引了朝中全部的注意力。

    ——皇太子殿下亲自监督查办的遇刺案件,终于有了重大进展。

    在太子之前,负责查办这件年度第一号大案的是宗正大人。

    或许是宗正大人毕竟已经年过七旬,没法跟小伙子一样没日没夜的熬;或许是当时朝局不稳,怎样都要保持一个平衡……总之,直到御驾回京,案件还没查出个眉目来。

    不但没查出来,太子遇刺才三天,京城就已经解除了戒严,紧闭的城门轰然打开。虽说进进出出的盘查严了好几倍,可当中漏了多少刺客同党出去,可就不好说了。

    话又说回来,一个大城市,一个像北凉都城这样的大城市,它封城能封几天?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最起码柴是要城外运进来的,新鲜的菜蔬是要城外运进来的,就连喝的水,从皇宫到各大王侯高官府邸,都喝惯了城外的山泉水……

    当然,太子遇刺是大事,封闭城门搜捕刺客也是正理,凌玉城一声令下,傻瓜才在这时候顶回去。但是关一天没关系,关两天也没关系,关到第三天,刺客同党抓不抓得出来不说,自己人先要撑不住了——京城平民,多有卖力气、卖手艺、做小生意为生的,这封闭一天城门,就断了一天的生计呀。

    但是,陛下平安生还的消息一传来,抓刺客相形之下便不是那么重要。再说御驾即将回銮,再怎么想抓刺客,太子也只能看着城门缓缓打开,所有人力物力,优先投入到迎驾这件难度不高,但是在皇帝面前很容易刷好感度的事业上去。

    ——不是自己的事儿就是没人上心!太子殿下愤愤的想。于是,从元绍手里硬拗来了查办大权之后,他立刻开始以前所未有的强硬手腕督办这件事。

    当天在他遇刺那条街上出现的所有人,一律严刑拷问!附近几条街上的非京城人氏,一律严刑拷问!当天被抓进牢里的非北凉子民,一律严刑拷问!

    另外,京城之内,大家心知肚明却一直没有去碰的外国密谍据点,也雷厉风行地被拔了个**净。

    请大家记住网站新地址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