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红楼钗黛]咸猪手,蟹黄酒》分卷阅读61

    薛姨妈笑着说道:“所以说你仍是小孩子家,不懂事。女大三,抱金砖呢。正是一对好姻缘。”

    宝钗急道:“宝兄弟仍旧是一团孩气……”

    薛姨妈不悦,打断她的话:“小孩子家家知道什么。从议亲到定下来,再到成亲,少说也要好几年呢。如今宝玉还小,过几年宝玉大了,你再看时,自然不同。你也知道咱们家如今的处境,若是你果真嫁给了国公府的公子,倒也能提携你哥哥一把。”

    宝钗心中发急,又跟薛姨妈争辩了两句,薛姨妈就沉下脸来:“从前你父亲说你懂事,又花了大价钱请了宫里的孙嬷嬷教导你。竟是教你这么和你母亲说话的?你难道不知道婚姻大事是父母之命?”见宝钗终于低下头去,方缓和了语气:“何况我也只是这么一说。若是你能进宫去,自然更好。”

    母女二人这才把此事放到一边,一时宝钗想起在王子腾家里的所见所闻,向薛姨妈道:“依我看,哥哥这几日和珍大哥他们混的那般熟络,到底不妥。宁府虽是亲戚家,但是在外头的名声那般不好听,哥哥也得避避嫌疑才是。”

    薛姨妈一心想着薛蟠与她凤冠霞帔、朝廷诰命的许诺,宝钗的话哪里放在心上?不以为然道:“若不是和你珍大哥交好,你哥哥怎能认识那冯大爷?如今你看他日里忙碌,岂不比先前一味胡闹要好些?”

    宝钗劝阻无果,只得作罢。其后果然致力于宫选课业,将那经史子集又默默看了几遍,琴棋书画也忙忙地操练开来,至于女红之事,原本就是她从未放下过的,更不必说,竟比黛玉在时更加忙碌了些。一时突然间秦可卿暴毙,众说纷纭,阖府惊诧,宝钗却知道必是那事儿发了。

    薛姨妈带了人亲自去送祭礼,风言风语也听到了一句两句,回家来就跟宝钗说:“都说蓉儿媳妇儿死的蹊跷。竟是说什么的都有。有人说她不是得了急病,是在天香楼上吊死的呢,不然,珍大爷怎的忙忙的请了和尚道士来作法?七七四十九天可是了不得的*事,任凭什么冤孽都解了的。”

    宝钗想到亲眼所见贾珍和秦可卿相处时情态,不觉红了脸,只是若要她跟母亲开口提醒这些,却无论如何也开不了口。薛姨妈借居贾府既久,这里头的情弊她如何不晓得?只是一时未想到罢了。见得宝钗这副模样,早已醒悟,忙不迭拿别言掩盖之,道:“更有一桩奇事,东府里你珍大嫂子竟在这个节骨眼上犯了旧疾,听说你珍大哥气得要休妻哩。若是夫妻之间相处,些许口角也是有的。只是不该在这时候置气。别的先不说,只一样,这等丧事少不得有人在里头料理,免得在诸位诰命前失了礼数,这可如何是好?”

    宝钗知道薛姨妈只是随口一说,也就随口答道:“车到山前必有路,想来到时候必是有法子的。或者珍大嫂子的病就又好了,再者他们家那么多能**妥当的人,难道还寻不出一个两个来料理?”

    薛姨妈一听果然有理,也就将这茬事放开,转去跟宝钗说些家中事务。正在这时,薛蟠急急闯进房来,一叠声地吩咐人备了素服,他要往宁府吊唁去。薛姨妈忙说已经去过了,薛蟠笑着道:“妈去自然是咱们家的意思,只是儿子却也有一番意思,这礼数断不可少的。”

    薛姨妈听他这么说,知道这几日他整日和贾珍混在一道,也点头说:“你果然懂事了。这才是正理。”

    薛蟠又笑道:“我又想起一件事。咱们店里有一副极好的棺木板,是当年父亲特特带了来,为义忠亲王老千岁预备的,后来老千岁犯了事,这副板子尚未解锯糊漆,就封在店里,也没什么人敢问。如今那秦氏死了,咱们竟把这板子送与珍大哥,也是一件人情。”

    宝钗听了慌忙说道:“使不得!那板子全名唤作明月霜铓樯木,出在潢海铁围山上,有诗云铁网收明月,霜铓倒豫章,素有奇香,万年不坏。这等板材,寻常人哪里配使?莫要给珍大哥添祸!”

    薛蟠道:“你哪里晓得!那秦氏又岂是寻常人?若是寻常人,宫中会特特下了圣旨,命宫中内相过来看视丧事?再者,我只管把来龙去脉讲清楚,用与不用,由他定夺就是了。”

    第47章

    原来世间男子,就没有肯爽快承认自己不如人的。薛蟠亦是如此,虽然做下了无数桩令人扼腕的错事,却也总认为自己只是贪玩,或者时运不济等等。他读书上天分平平且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唯独记得楚庄王三年不鸣、一鸣惊人的典故。自和冯紫英结交之后,更是踌躇满志,日日以楚庄王自居,认定了自己必可如薛家老太爷紫薇舍人一般慧眼识人,凭了从龙之功打下好一片家业。

    此时秦可卿虽死,但正主犹在,朝中尚有一班恋旧的臣子认作正统,事事追随。薛阿呆兄就打定了主意,要借了秦可卿的丧事向着正主儿卖好,表现忠心,怎肯轻易听宝钗的劝?

    宝钗还要再劝时,薛蟠就笑着说:“好妹子,你于生意账目上固然是清楚利落的,但吃亏就吃亏在是深闺小姐,这些朝政时局的事情,到底还是我们看得准呢。你等着吧,到时候果然成了事,你也有好处的。”

    急得宝钗直说:“哥哥莫非忘了咱们薛家的祖训?咱们正经是做生意的,在商言商即可,何必掺和在这里头?成了固然是一本万利,若是一时竟不成,岂不是……”

    薛姨妈见宝钗竟敢拿祖训驳薛蟠的话,早怒上心来,她是一心盼着薛蟠出人头地,她好在人前扬眉吐气的,忙打断宝钗的话,说:“宝钗,休要没轻没重。你哥哥说的原有几分道理,再者纵使他有甚么不懂,难道外头什么冯大爷还有宁府里你珍大哥也不懂?”

    宝钗只得低头不语,薛姨妈见宝钗这个模样,想起她前些时处处为母分忧之情,不觉又把语气放和缓了些,道:“你因年纪小,有些事情不晓得。这也不是你哥哥新近兴起的,你父亲在世时,原也是这般的。”

    宝钗听了这话大吃一惊,无法再劝,只得止住了,薛蟠又笑道:“如今这丧事出来,妹妹新近开的那家布店,可是因祸得福,来了时运了。想来宁府里素缎棉麻诸物甚缺,这可不是时运?”

    宝钗知道薛蟠行事阔绰奢侈,没个分寸,若把布匹绸缎交由薛蟠处置,恐怕就是白送人做人情,银钱尚在其次,只是薛家同那冯家背后的大人物,联系就又紧了一层。想到这里,忙笑着说道:“如今眼看就要入冬了,朝廷又要征兵打仗,这市面上的棉布竟是紧俏的很,我那店子原本就是小打小闹,能有多少存货,早就青黄不接了,哪里还有什么素色的棉麻?至于素缎,哥哥也不是不晓得,咱们家绸缎庄从来少这等东西。上次瑞大爷的事出来,哥哥要些缎子用,还是急急吩咐了掌柜的往外面匀了一批货,哥哥难道忘了?”

    薛蟠知道宝钗所言非虚,只得罢了,叫常陪自己出门走动的老仆备了礼物,自往宁国府吊唁,但见府门洞开,两边灯笼高悬亮如白昼,四下里客来客往进进出出,里面哭声不断摇山振岳。一时薛蟠奔赴停灵之处,先像模像样哭了一番,继而出来寻贾珍说话。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