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世歌》73、有无仁,皆为人

    这件事对我有害,而对另一个人有利,那么我就要权衡这个人对我有害无害了——

    新月寺的住持是个大约七十多岁的老和尚了,法号“慈广”,看起来挺有点得道高僧的样子。而误会解除了,渡悲本来就是释门中人尽皆知的翘楚,慈广颇有结交之意。

    何况还有个信妙香,坦白讲王小王再混蛋,有信妙香在这他不说话谁敢动

    信妙香对王小王还是渡悲都无所谓,他来是有自己原因的,所以就开门见山直接问这新月寺和新月王朝可有何关联

    慈广听了似乎挺诧异,但还是说明了原委!本来今天人们看到的这座新月寺建城还不足三年,那时候这座寺庙的模样还不足现在五十分之一,加上慈广也不过才六个和尚。

    偶然一天来了个老僧借住,谈及法理,慈广对其颇为敬佩!而老和尚也说他修为不错,应该广开教门,弘扬教法。即尽到一己天职,也可普渡世间患难众生。

    慈广听了老僧的话颇为感动,但奈何自己条件贫苦,能力不济,况且天下又尚不太平,大张旗鼓的传教谁会理你

    但那老僧对这一切摆在眼前的困难似乎都不当回事,一副神秘的成竹在胸模样。而其离开数日,回来的时候还带着二十多名僧人。看到那些和尚的模样,慈广不由暗暗抖手,想自己都已经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了,他带回这帮到底是和尚还是乞丐

    按老僧的话说,他是“捡回”这些穷和尚的,正因为他们都是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看着可怜。

    也不知老僧对慈广的心思是否了解,反正从那之后他便天天带着僧人们在附近的山里到处转,每天砍柴,采药,为每个人讲解各种药的药性和效用,用于何种病症最好等等!

    而每回大家就都背着装满的竹楼到附近的城镇去把柴和药都放到市集中心交给看街的,或者小点的地方就直接放到地方管事的门口。可从来没提过一个钱字。

    而他提不提其实也没什么用,那时候到处都是挨饿的人,就算有人心里不忍,也是囊中羞涩。而渐渐的有人找到了当时的小破庙,意思是自己穷困潦倒,想报答些也没办法,就打算凭手艺帮寺里修修东西,补补房舍也好。

    就这样,裁缝给和尚们做衣服,工匠给扩建寺庙,制作器具等等。直到日后人们日子渐渐好过了点,才开始有人在街上往和尚们的背篓里投钱。而和尚们本非为了钱财,所以一切任由施舍,不记多少,也从未道谢过。

    直到如今这寺庙才有了今天的模样,而僧人们的衣着,整个寺庙和里面的陈设器具全部都是周围百姓自发动手赠送,寺里的僧人一如既往,也从未主动对任何人提过什么要求,并且仍旧从不向任何人道谢!

    一年前,老僧离开了寺庙,云游去了。而慈广及僧人们仍旧一如先前,直到如今他们和周围的百姓都仿佛形成了习惯一样。

    而信妙香一问“新月王朝”,慈广才说出那老僧曾经给他们讲过在遥远的西方,曾经有个非常强大的国家,就叫做“新月王朝”。那个国家不仅富裕强盛,而且人人向佛,慈善。但后来因为天灾其国覆灭,可虽然已经过去了很久,但那里的人们仍旧十分怀念曾经的盛况。

    慈广也就是因为感激老僧的恩情,加上对那“人人向佛”情景的向往,才将寺庙改名“新月寺”!

    信妙香静静听完心里暗揣,有关新月王朝的掌故他本身就所知有限,可对其灭国。据信妙香所知,新月王朝是一夕之间被巨大的风沙淹没。而那场风沙,似乎是有关上天的神谕。至于真正的原因,和详细情况,他实在就不清楚了!

    回到眼前,如果一切都仅仅只是一位释家高德心怀慈悲善意,当然无需多虑!可其为何会到此坦白讲,如果种种情况不往好方向考虑,单凭其隐晦来历,而且知道“新月王朝”,信妙香就算不在乎,也大约可以看到这中原天下的末日将至了!

    别人不会怎样了,但渡悲见他神情波澜不惊,仿佛毫无变化,心里不禁暗暗担忧!毕竟他今天是头一次听到“新月王朝”四个字,可却知道如果无关痛痒,信妙香是绝不会如此特地来询问的。可眼下显然不是刨根问底的时候,只能是稍后合适的时候再问了。

    说到底,新月寺规模虽然很大,但也不是什么富贵之处。即便他们能拿出好东西招待,也留不下信妙香。

    四人告辞之际,渡悲仍旧对慈广等僧众颇多歉意,反而把慈广弄得挺不好意思。

    回到金辉下榻的客栈,此时他和金山正一副没事人的样子。看到信妙香不禁心头大喜,当然是金辉,而金山一看王小王的表情,顿时就感到头痛了!

    两人那副德行,信妙香一眼看透,但他岂会是没事传闲话的人事实上这俩货他一直都觉得还挺有趣的,只是偶尔闲极无聊看看笑话还行,放在身边给自己惹麻烦他可不干!

    不过本来王小王就没觉得信妙香会让自己倒霉,渡悲就算有气,稍后也不会难劝。可他唯独忽略了一个人,信妙香身边可是跟着个活泼好动年纪的女徒弟呢!

    好家伙!苟艳艳这一通添油加醋,有的没的都说,王小王和金山是皮糙肉厚,可着实把金辉一张老脸臊得通红,手脚哆嗦,连渡悲想起自己的莽撞都不由得羞愤至极。

    见此,金山和王小王也颇有点挂不住,在一边臊眉耷眼的听着,脸上红一阵白一阵。再怎么说,要是信妙香就算指着鼻子大骂,大嘴巴抽自己都不算什么。可一个十五六的小姑娘当面这么没皮没脸的损,他俩好歹也都是四十多岁的大男人了,这脸真是丢到阎王爷那去了。

    坦白讲,信妙香虽然毫无表示,但也打心底里烦这俩货。毕竟大伯一生光明磊落,与人为善,到处奔波辛劳,一辈子不知救过多少人,干过多少好事。

    而金辉,彼此初见时他已经是耄耋之年。虽然看上去中年颜色,但如今再看看,其实不过就这三两年的变化,就已经……哎!真是一言难尽了。

    感到气氛尴尬,渡悲轻咳声问:“对了信掌门,你大老远到此想必有何特别之事”

    信妙香听问,略略沉吟:“也没什么,多年未曾入世,随便走走。尤其孩子们大了,早晚要自己出来闯荡,索性有这么个机会就带他们到处看看!”

    金玉娘再如何也只是信妙香的奶娘,和这些江湖高人没什么交情,提出来毫无意义。不过他这解释显然也不足为信,可他既然不说谁也没办法!

    听他们是要去玉皇寺,信妙香想了想,便答应一同前往也无妨。同时他写信找人送回姑苏给妻子,让他们先行回玄心门去。

    金山和王小王背后怎么让金辉责备就不用说了,反正俩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德行,根本就不往心里去。

    六人一路到了眉山地方,果然是个钟灵毓秀之地。而这次,金辉心里突然不想让金山和王小王一同上山了。毕竟就不比信妙香,自己的身份名望也是当世一等一的。看看人家苟艳艳,再看自己这俩玩意儿,也是够机灵的,可惜都没放正地方。况且自己和玉皇寺当家交情深厚,即便人家不介意,万一真搞出乱子自己岂非也对不起朋友

    而听让自己两人留在山下找个客栈落脚,坦白说谁都明白老人怕丢脸而已!不过他俩倒是不在乎,而且感觉难得能自由一阵子也不错!

    玉皇寺终究也是天下四大名寺之一,论人数仅次千山普照寺,大约有五百余僧众。论历史建成似乎比八玄宗还要早,只是没什么佐证。

    但总而言之,玉皇寺在江湖上地位超凡,住持化魂罗汉也是得道高僧。当年南诏一战,化魂虽未亲至,但终究是因为年纪老迈,如今都已经是快一百六十岁的年纪了。看起来慈眉善目,可其实平常行动多数时候都需要人搀扶了。

    寒暄一阵,信妙香和金辉自然不必多提。渡悲更是同道中后辈翘楚,彼此自是颇为亲近。

    宾主落座谈及往事,化魂和两个徒弟提到昔日自己还年轻的时候,也曾得到过一瞬上仙的指点,平生深感受益匪浅。

    说实在的,信妙香从未忘记过恩师,但很多时候都会刻意不去想起。因为师父的一生可以说是无可挑剔的,自己对师父感激之余,也颇有些因为自己不能继承其志的惭愧!

    归根结底,论修为功法,今时今日的信妙香比起当年师父恐怕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了。但师父一生心怀苍生,只是观念心态上,自己根本就完全做不到。

    何况论对世间的看法和印象,其实师父和自己根本就没区别,但即便如此他仍旧能秉持善念仁义,从不计较结果。但自己,大概仍旧是涵养欠缺吧每当一想到这天下苍生的无可救药,便马上感觉连想起来都多余!

    信妙香始终感觉不理解,师父勘破一切却能千年如一,矢志不渝。自己若是能活上几百年不死,是不是也能像他一样了

    这很难想象,毕竟如果真出了什么变化,即便有一天地上万物都不需要肥水了。如果他日人仍旧是今日人,难道感觉就能不同

    信妙香不认为会这样,人会因为处境、幻境改变,但幻境会变不代表心性会变。所以人是怎样的这并不是个会因为很多条件而变化的问题,完全可以凭直接的了解和认识判断!

    那么一个流氓会因为抢夺了足够的财富而成为有钱人,但并不会因此变成圣贤,甚至会更加十恶不赦。

    无论怎么样,信妙香都想象不出改变自己对人成见的可能性……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