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同人)大清第一纨绔》(清穿同人)大清第一纨绔分节阅读89

    胤祚噎了下,道:“儿子才刚知道这事儿,能想出一个法子就不错了!儿子又不是观音娘娘座下的善财童子,一伸手就是银子!”

    康熙气乐了,拍案喝道:“你在朕眼皮子底下养大的,你一撅屁股朕就知道你要拉什么屎!合着朕不答应,你就憋着不说是吧?”

    胤祚梗着脖子道:“没想出来就是没想出来,不然皇阿玛您自个儿想一个去!”

    康熙怒极,一拍桌子:还收拾不了你了!

    一把夺了梁九功手里的拂尘,胤祚见状不妙,跳起来绕到椅子后面,胤禛忙起身去拦:“皇阿玛息怒!皇阿玛……”

    胤祚躲到胤禛身后:“儿子都要做太子了,皇阿玛您不能打我!”

    康熙大怒:这会儿知道自己是太子了!

    将拂尘一摔坐下:“给朕滚过来!”这太子还没立他就想废了……

    太子的招牌还是蛮好用的,胤祚笑嘻嘻靠近,给康熙倒了杯水:“皇阿玛消消气儿……”

    康熙叹了口气,接过喝了一口,揉了揉额头:东瀛这事儿,不是不能做,但是要做的漂亮……而且人选也要慎重,要手腕过人,能软能硬,还要能做得了主……

    看了眼胤祚,道:“事儿是你提出来的,心里可有人选?”

    胤祚知道这就是允了,笑道:“有是有,就是有点大材小用了,而且此去东瀛也不是没有危险……”

    康熙皱眉道:“你是说……老八?”

    胤禛见状,道:“皇阿玛要舍不得老八去,要不儿子跑一趟?”

    康熙瞥了他一眼,让他去,说不定省了第一步,直接打过去了。

    “此事朕回头召集几位大臣商议一下,”康熙转向胤祚道:“头几个月的官员俸禄问题,你到底准备怎么解决?先说好,朕的内库和户部,是绝不会给你支借的。”

    胤祚不可思议的看着面前脸皮比城墙还厚的两个:明明是他们两个自己惹出来的事儿,居然一个个理所当然的栽到他头上,还有脸喊不“支借”给他!

    康熙的拂尘还在手边上呢,算了,还是忍了吧!

    黑着脸道:“其实国营部还存了一批货,可以随时放出去。”

    “什么?”

    “怀表和座钟。”

    胤祚以前没事儿的时候,就老拆这些东西玩,对里面的结构了然入心。后来管了内务府,里面银匠、木匠、宝石匠……什么人才都有,本着不浪费的原则,胤祚找了一些人,一个人专做几个零件儿,最后由懂这玩意儿的老师傅组装起来,效率快的很。若是有需要的话,随时可以扩大生产。

    这玩意儿值钱的很,卖一个出去就够发一个人一个月的薪水了,而且不影响民生,不破坏市场——坏也坏的是那些洋人的财路。

    康熙压根不关心他怎么弄钱,只要有法子就成,挥手道:“你自己去安排就是。”

    以前他只要开口就行了,现在什么事儿都让他安排!胤祚不满,刚要开口,康熙一瞪眼:“滚滚滚!蹭了朕的午膳,还想留下来吃晚膳呢!”

    胤祚嘟囔了一声“过河拆桥”,在康熙发作之前溜之大吉。

    出了乾清宫,胤祚原不想理胤禛,但又想起答应刘氏要帮她求情的,便将事情浅浅说了,道:“四哥的家事,我原不该过问的,但是这事儿毕竟同我有关……如今,我不计较四哥你关我的事儿,四哥你也不计较她放我的事儿,如何?”

    胤禛看了他一眼,淡淡道:“好。”

    答的好没诚意。

    胤祚不放心,又道:“所谓夫荣妻贵,哪个女人不想着自己的丈夫能高人一等呢?何况她原就不聪明,四哥也别太苛求了。”

    胤禛淡淡道:“我娶她只是为了她脑袋里的东西,她如何行事,我并不关心。这次的事,我自会给她个教训,免得她再自作聪明,但也仅此而已。”

    在将刘氏脑袋里的东西掏干净之前,他怎么会动她?

    胤祚看了胤禛一眼,耸耸肩,感叹:“四哥你真无情。”

    胤禛看看撇嘴的胤祚,想起前世的老八和老九,淡淡一笑——爷真正无情的地方,你还没看见呢!

    胤祚回到郡王府,请胤祐、胤禟、胤三个和科岱过府,简单交接下国营部的事儿,又将钟表店的活儿派了下去。

    胤祐三个答应的极为爽快,胤祺身有残疾,心思敏锐,很清楚在诸位兄弟中,唯有胤祚对他与常人无异。举荐太子的时候,胤祺想的便是,若兄弟中谁能毫无芥蒂的用他,也就这位六哥了,却不想这一天来的这么快,心中的高兴可想而知。

    至于两个小的,现如今谁能将他们从上书房解救出来,那就是他们的再生父母,别说是国营部,就算派他们去苦寒之地转一圈他们都愿意。

    虽然胤祚将事儿都派出去了,但这次却做不成甩手掌柜,钟表这精细的活儿,要扩大生产,走上正轨,非得他盯几天不可。于是更坚定了他收徒弟的心思。

    三日后,康熙召集了几位亲信大臣和胤祚、胤禛、胤禩三个一块儿开会,目的自然是商议出口东瀛的事儿,这事儿原就有利无弊,而且显然康熙已经拿定了主意,是以也没人反对,而是各出主意,完善细节。

    至于人选,不等康熙开口,胤禩便主动将差事揽了过去——这样的密会,康熙连胤褆都没叫,却叫了不相关的管刑部的自个儿过来,目的可想而知,反正如今太子之位无望,去外面闯闯,比窝在刑部混日子有意思的多。

    于是,转运货物、调集船只、挑选人手……胤禩忙的脚不沾地,终于在半个月之后,带着五条大船的货物,和五百持枪清兵,外加几十架大炮,出发去了东瀛。

    送走胤禩,胤祚也没能闲着,德妃封后之后,就是他的太子册封大典,虽然胤祚将一概应酬都推了,却还是一堆的琐事缠身——幸好封太子只一次,要是一直这样折腾下去,他真的要罢工了!

    连着封后、册太子两件大事,满朝文武都忙的焦头烂额,却偏偏这关口,又闹出了顺天府乡试舞弊案。考生将此事写成文章贴到大街上,说考官不念寒士之苦,利欲薰心,趋炎附势,不问文章优劣,只问给多少贿赂钱云云。甚至还指名道姓列举了数位高官子孙通贿中举之事。

    康熙大发雷霆,将主考、副主考当即下狱,又定下复试日期,才算是安抚下了众多寒门士子。

    十二月十日,是钦天监所选的黄道吉日,胤祚在磕了许多个头,又被许多人磕头之后,终于荣升为大清太子。

    晚上,骨头都快累断的胤祚洗了个战斗澡,脸一贴到枕头就睡了过去,大约睡的太沉,仿佛刚一闭眼,就被旺财拼命摇醒:“太子爷,太子爷,起来上早朝了!”

    “不去!”胤祚翻个身继续睡:“大清律令,哪一条规定太子就必须早朝了?别吵我!”

    不是早告诉他不许叫的吗?

    “主子!”旺财道:“奴才本来没准备叫您,而且这会儿也早就晚了——是雍郡王派人来说,让您赶紧去,说昨儿晚上出事了!”

    胤祚揉着眼睛:“怎么了?”

    旺财微一迟疑,道:“昨儿晚上,城外的地窝子着火,烧死了上百人……”

    胤祚一个机灵坐起来,整个人瞬间清醒:“你说什么?”

    旺财道:“雍亲王说,您昨儿才册封,晚上就出了这等事,怕有人要借机发难……所以您这会儿,万万躲不得。”

    胤祚满脑子都是死了上百人,哪有闲心管什么“借机发难”?也不用旺财侍候,自己快快的将衣服穿了,随便用帕子抹了把脸,骑了马出门。

    第75章

    胤祚到勤政殿的时候,里面已经吵成一团。

    “……短短半月之内,便接连出事,山西罕见大雪,广西瑶民造反,顺天书生闹事,如今又天降大火……种种不祥,不可不慎,不如请高僧或萨满驱邪祈福……”

    “胡言乱语!广西瑶民造反,是琼州官员贪索无度所致,顺天书生闹事,皆因乡试舞弊,郊外着火,是因为他们自己取暖不慎!这件件桩桩,分明都是**!你这般穿凿附会,无事生非,到底有何居心!”

    “那为何别处不烧,烧的偏偏是六爷窝,为何旁的时候不着火,偏偏太子册封大典的第一天就着火?”

    “地窝子乃是树枝稻草搭建,里面又铺满稻草被褥等物,若在里面胡乱点火取暖,极易发生火灾!那些流民将官差的提醒视若罔闻,自寻死路,与人无干,更无关天意!你却非要将此事同太子扯上关系,分明就是用心歹毒!”

    “请萨满和高僧就算是用心歹毒?我看是尔等心中有鬼才是!”

    “顺天府乡试是什么时候事儿?山西的大雪已经下了一个多月了!你怎么不将去年陕西大旱,今年黄河决堤也一起算进去?简直是强词夺理!”

    “……”

    胤祚站在门外,听着里面争吵不休,苦笑一声,转身离去。

    “太子爷!”一个小太监追上来,道:“您到哪儿去?您现在可不能走啊!”

    胤祚当然知道这会儿他不该走,若上位之初就被定位为“不祥”,对他极为不利,无论做什么都事倍功半不说,严重的,甚至日后不管哪里出了什么天灾**,都会被认为是他这位太子无德所致。若他运气不好,恰好后面几年事故频发,那些人只凭这一点就可以将他拖下马。

    且便是里面维护他的人赢了,抵制住了“不祥”之言,若他此时此刻还不出现,也是一个错处。

    “里面的说话,你听见不曾?”

    小太监点头。

    胤祚问道:“可知道火灾是如何发生的?”

    小太监道:“都说是里面住的流民生火取暖不慎,引起的失火。”

    胤祚嗯了一声,又问:“死了多少人?身份可曾确认?”

    小太监道:“听顺天府尹说,找到一百三十多具尸体,至于身份……没听说。”

    “那他们的后事是如何处理的?还有幸存的流民如何安置?”

    小太监摇头:“奴才没听人提起此事。”

    胤祚苦笑道:“也就是说他们在这里争了这么久,就是在争论要不要请萨满?”

    小太监呐呐道:“也不止这个……”

    胤祚欲言又止,转身离去:“如果他们问起,就说我去郊外走走。”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