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同人)大清第一纨绔》(清穿同人)大清第一纨绔分节阅读102

    胤祚笑嘻嘻递上一个折子:“已经写好了!”

    康熙狐疑的看了他一眼,取消贱籍之事,利多弊少,他应允是一定的,既然已经写好了折子,还啰里啰嗦解释这么多,实在不像他的性子,这里面肯定还有古怪。

    低头细细看了起来。

    折子里一共说了三件事。

    第一就是刚刚他提到的,取消贱籍,将惰民、乐户、疍户、丐户等开豁为民,编入正户,从此可以从事其他行业,且子孙后代可以科举入仕。

    第二,是关于人口买卖之事。

    大意是近年来人贩子冒充父母,拐卖人口之事颇为猖獗,为杜绝此风,以后所有卖身契,皆只能由本人和买家,亲自去官府说明自愿之后,签订画押。如有被人胁迫、欺骗、诱拐之事,可当场报案,官府需立刻立案追查,不得懈怠。若卖身之人签订契约之时,年不及十五,则日后成人之后,有一次赎买机会,只需交付最初卖身银的双倍,即可恢复自由身——如主家不应,卖身者可自去官府缴纳。

    第三,是关于家生子。

    折子上说,凡大清国土之上,无论良践,皆为我大清百姓,家生子亦然。既为我大清百姓,而非牲畜,岂能买一人而得其子孙后代?若主家有意以家生子为奴者,需做到,一,家生子出生之初,由父母代签卖身契,主家需承担家生子从出生到十五岁之间所有费用,如食物、衣服、医药等,如期间不能履行,则家生子恢复自由身,二,家生子满十五岁后,同主家重新签订卖身契,若家生子不愿为奴,需双倍归还十五年抚养费,主家不得拒绝。

    最后又加了一句,国法大于天,人命大于天。事关人命之事,唯国法可以处置,如人的确有取死之处,需由相关人等呈报官府判决——但凡以族法、家法等为由,私自处死族人、家奴、儿女等任何人等,以故意杀人罪论处。

    康熙沉吟,道:“贱籍也就算了,可这家生子……”

    取消贱籍一事,同那些士族大家,朝廷百官,都没什么大的利益冲突,他一句话就能办的妥妥当当,但取消家生子……似乎没有这个必要。

    “皇阿玛,”胤祚道:“一个国家的富裕强盛,看得是百姓创造的价值。譬如两个人,一个人种地为生,一个人乞讨为生,前者在创造财富,后者只能消耗财富,如果种地的都觉得乞讨不用干活就有饭吃,人人都来乞讨,这个国家会成什么样子?在儿子看来,家生子的存在,对大清的强盛没有半点用处。人一旦卖身为奴,这辈子一直到子子孙孙,都是别人的奴才,他们的主子是得好处了,买一个人得一窝,可这些人,不种地,不织布,这辈子又没什么指望,就只侍候巴结主子,甚至混吃等死过日子,对我们大清有什么好处?而且,儿子也没有说,家生子就不能为奴,只是给他们一个选择的机会罢了。”

    虽然胤祚说的冠冕堂皇,但康熙哪里不知道,他是对胤礽之事依旧耿耿于怀,这折子里一件件,都是不希望出现更多被迫为奴,甚至被人虐杀之人,叹了口气,道:“此事关系到的,不光是汉人贵族的利益,也会引的许多满人不满,容朕好好想想。”

    胤祚抱怨道:“如今早不似八旗入关的时候了,那些人手里已经没了兵权,就算不满又怎么样?还有那些汉人大族——他们何曾对咱们满意过呢?”

    清军入关,那些崇尚“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汉人,连头都剃了,可见在强权面前,民意这种东西力量真的很微弱……朝廷让他们剃头都做到了,解放几个家生子应该不成问题吧?

    “朝廷大事,哪有你说的那么简单呢!”康熙道:“朕明儿早朝,先透透口风再说。”

    “哦!”

    康熙又道:“对了,朕前几日让你写的折子呢?”

    “写好了。”胤祚将关于早朝的折子呈了上去,他对这个没怎么上心,无非是将后世开会的那一套写了上去:每隔五日到十日一次早朝,这几日中万岁爷和内阁处理奏折时,将有必要在早朝上商讨或交代之事在折子上注名,最后由内阁汇总,并据此拟定与会的名单以及议题等,由万岁亲自过目后,通知到人。

    每次早朝有专人记录,早朝后将结果发往各部及地方。

    康熙看了,不置可否,将折子放到一边,道:“老八就要回来了,他是皇子,不能总待在外头,你说,东瀛的事儿,该派谁接受的好?”

    胤祚惊喜道:“八弟要回来了?这么快!他没受伤吧?挣上银子没?和那些人打仗没?”

    “这些等他回来,你自个儿问他!”康熙拿着折子敲他的头:“朕在问你,东瀛那一摊子,让谁去比较好?”

    胤祚伶俐的躲开,抱怨道:“朝廷大臣我又不熟,我怎么知道派谁去比较好?依我看,这人还得八弟自个儿选比较妥当——那边是什么情况,他最清楚,别随随便便派个人,把他经营的大好形势给破坏了。”

    康熙恨铁不成钢道:“在朝廷上,支持老八的比支持你的还多,这次又立了大功,你就一点防人之心都没有?”

    胤祚不以为意道:“东瀛呢,又不是在咱们国家,随便八弟怎么折腾,哪怕他在那边称王呢,反正也没便宜外人……至于支持什么的,儿子记得,几百个折子,支持儿子的就只有三票——要全都防起来不敢用,估计于成龙和李光地几个,没几年就得过劳死。”

    康熙拿他无语,叹了口气,又道:“等开了年,朕要去巡永定河,你……”

    胤祚不等他说完,连声道:“儿子不去!儿子好忙的!”

    康熙瞪他:“朕怎么不知道你忙?”

    胤祚道:“皇阿玛您不知道,儿子买的船回来了,那些人正带着东西朝这儿赶呢!船上有蒸汽机、橡胶,哦对了,还带了个很厉害的大不列颠人回来,很会造东西的——儿子盼这个都盼了大半年了,这一去巡堤又是几个月,儿子是一天都等不得的……”

    不务正业的小子!康熙怒道:“不去巡堤,你就给朕坐镇京师,总理朝政!”

    胤祚刚要叫苦,忽然又笑了,道:“那皇阿玛给我把四哥留下。”

    总理朝务什么的,胤禛熟啊,他做过皇帝的!

    康熙微微皱眉,忽又心中一动,戳着他的额头道:“朕就看你和老四两个,会把这朝政,处理成什么样子!”

    第83章

    继奏折分类之后,新的早朝制度也宣读了下去,因眼看就要过年封印,所以新的制度要等开了年才开始施行。

    大多数人对此期待无比,毕竟谁都不想每天半夜三更爬起来,冻得瑟瑟发抖等上半宿,就只为了在勤政殿当上半日的木头桩子——实在是太折腾人了。

    只是无论什么事儿,有人赞成的同时,必然也会有人反对,比如新的奏折制度,虽然在保密性、效率性上有很大的提高,但不免有人抱怨麻烦,尤其每个当官的还要学一下怎么分级——譬如一个县令觉得比天还大的事儿,但到了朝上,也许就是个芝麻绿豆大的小事,可急、要等级都是写折子的人自己定的,他要是胡乱定个最急最要,岂不是连万岁爷都惊动了?

    同样新的早朝制度也一样让有些人不满,平时上了朝,只要愿意,什么事儿都能插一杠子,点个赞或者投个反对票,也可以在万岁爷面前露个脸。可要是改制了,许多事儿等自己知道的时候,都已经成了定局了,这岂不是显得自个儿太没用了?——虽然平日早朝,说的最多的也就是“臣附议”三个字,可那也能秀一把存在感啊!

    不过说到底还是赞成的人多,至于不赞成的,被人以一句“对结果不满,可以写折子反对啊”给驳了回来。

    写折子反对?那还是算了吧?

    不过说到存在感,众人就忍不住想起新上任的太子爷来,话说这位太子爷虽然从来不上早朝,可是论起存在感,真是强烈无比啊!

    去年大闹乾清宫什么的且不算,他还是个郡王的时候,就将朝廷六部变成了七部;统共只上了一次朝,那一里多折腾死人的泥巴路,就变成了宽敞平整的水泥道;刚提了立太子的事儿,就把各人的薪水涨了五倍不止,等正式册封以后更不得了——上折、上朝的规矩,全被他改了。

    不过好在大多都是朝好的地方改,从这方面想,也许这位爷做太子还不错?

    才刚刚这样想了下,就立刻被打了脸——给家生子自由身?搞什么啊?这绝对不行!

    尤其是那些满洲贵族,反对的声音差点把勤政殿的房顶掀开:开什么玩笑,买来的奴才,自然生生死死,子子孙孙都是自个儿的!凭啥要帮奴才养孩子,养大了人家还一拍屁股跑了,天底下哪这个道理?

    康熙第一天早朝透了个风出去,第二天,胤祚上午去报道的时候,他的书案上就堆满了折子,康熙抬抬下巴,幸灾乐祸:“你自个儿看吧!”

    这是第一次胤祚桌子上的折子比他的还多。

    胤祚老实坐下:不看也知道,一定是一色的反对票。

    取消贱籍制度还好,几乎没什么人反对,但是卖身契和家生子这两项,被人批的狗血淋头。

    最后族法、家法不能擅自取人性命这一点,倒没人敢明着发对,就是委婉的说,可能会引起百姓不满。

    见胤祚郁闷的坐下看折子,康熙也低头做自己的事儿。

    自从折子分类处理之后,康熙每天的工作量大减,每天先将最急最要的事认真处理,然后最急次要、次急最要、次急次要依次看过,再看看内阁的处理意见,没问题就准了,剩下的,也就是绝大多数的折子,就不必看得那么仔细了,快速浏览一遍即可。

    剩下还有请安折子、谢恩折子等等,直接就没摆到案上来,那些等他闲着没事儿的时候,读的玩玩。

    不过一个时辰,康熙就把折子看完了,端着茶盏,过来看胤祚的热闹,发现这小子虽然看的挺快,但态度挺认真的。

    “这是干什么呢?”

    “读书笔记。”

    感谢这个时代的文章,都有固定的格式,不用整篇读完就知道段落大意。胤祚将这些人反对的理由一一摘抄下来,有相似的就统计下人数就行,有些精彩的折子还特别捡出来欣赏下。

    康熙看得有趣,却见胤祚翻开一个折子,却看都没看一眼就扔到一边,又去打开另一个,不由有些好奇,将他扔掉的折子捡起来看。

    果然,又是让胤祚搬进毓庆宫和娶太子妃的折子。

    这种折子,自从他册封之日起,每天都有,这些折子的结局都一样——留中不发。

    康熙也知道这样老拖着不是个事儿,可让这个儿子住毓庆宫,那是不可能的,按他的说法——毓庆宫有女鬼。

    谁不知道胤祚最怕女鬼?在毓庆宫被胤礽虐杀的宫女不只一个,别说胤祚,连他自个儿都觉得膈应,可除了毓庆宫,宫里哪有配的上他身份的地儿?

    可就这样住在换了个牌子的郡王府里,也确实不像话。

    康熙盘算:“还是得再修个东宫……”

    “别啊,”胤祚忙道:“宫里规矩大,住着难受死了,儿子在外面住的好好的,修什么东宫啊?您就是修好了,儿子也不住。”

    又道:“等开了春,太后娘娘、皇阿玛、额娘还有儿子的府里,都要大修一次的,到时候修的漂漂亮亮的,规格不就上去了?”

    康熙皱眉:“你那儿地方也太小了。”

    “不小了!”胤祚道:“儿子就一个人,房子越大越冷清……”

    冷清两个字一出口,胤祚就感觉不妙,可惜还不等他圆回来,康熙已经道:“比你小的老七、老八都已经成亲了,可你到现在身边还连个女人都没有,你到底准备什么时候成亲”

    “皇阿玛您可别逼我啊!”胤祚威胁道:“上次额娘送我的女人,装女鬼差点没把儿子吓死,到现在晚上还睡不踏实……你要再逼我,回头吓的儿子心里有了阴影,可真的这辈子都不能娶妻了。”

    又谄笑道:“儿子现在还小,等再大一点,说不定不用皇阿玛催,自个儿就想要女人了,您别着急。”

    “和女人伦敦,也不一定非要在晚上……”

    胤祚一瞪眼道:“就为了下崽儿和女人干那事儿,皇阿玛您把儿子当什么了?”

    也不敢再多呆了,忙将摘录好的纸张收拾好,塞进怀里,道:“皇阿玛,儿子回去了!”

    “怎么?今儿不蹭饭了?”都到午膳时候了,每天有儿子陪着用午饭的康熙有点儿不适应了。

    “蹭饭也不能紧着一家蹭啊!”胤祚道:“儿子找四哥去!”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