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家小娘子》杜家小娘子分节阅读10

    说好的与民同乐呢?

    说好的把酒言欢呐?

    山水县人民怎么就这么实在啊!

    吃的饱饱的众里正见魏朗过来,一个个腆着大肚子行礼。

    “众位请坐,今日子昭请大家过来是为了一件造福山水县百姓的大事!

    想必众位都听过喜乐大师普济救人的事迹,几年前喜乐大师找到一条通往山中平原的水道,水道汇入南北大运河的地方就在山水县境内,皇上已经决定开通这条水道,并亲自提名‘山中水道’。”说道这里魏朗噗通朝着皇城的方向跪下,高呼:“圣上英明!吾皇万岁!万万岁!”

    众里正见这架势,谁还敢坐着,一个个跟着跪下三呼:“吾皇万岁!万万岁!”

    拜完英明神武的圣上,魏朗示意众人坐着说话。

    “山中水道虽然可以到达山水县,但中间有几座大山阻隔,需要水性好的百姓们帮助。众所周知山水县男儿们在水中如履平地,为了早日建成山中水道,今后几年山水县各地的劳役都会变成疏通水道,至于今年比赛获胜的杜家村劳役不减半,用银钱补偿。

    各位也不用担心劳役的事情,圣上已经派遣一批人过来修建,劳役不会过重,而且陛下体恤百姓不容易专门提出,干的多了还会有赏钱,多劳多得。

    各位回去之后,通知各家各户,第一批人十天后就要出发,各村做好准备!”

    “天大的好事啊!呜呜这是祖坟冒青烟了!”

    傻白甜中的一位,等着魏朗刚刚说完,立马激动的抱着身边的一位哭了起来。

    能够连接山中平原的水道啊!听着就好有银子!

    想他们山水县几十年前还是个山旮旯里的小县城,他们这些世世代代居住在山水县的村民们多的是穷的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过的日子都是一年小灾,三年饥荒。

    南北大运河的出现,让他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数不尽的客船,拉不完的货物。短短几十年山水县人口翻了四倍。吃得饱,穿得暖,生活说不出的好!

    没想到老天爷嫌他们的日子还不够好,竟然又送来一个山中水道,简直没有更幸福的事情了!

    真是祖宗保佑啊!

    ……

    杜娘带着儿媳和充当搬运工的杜四哥刚回来,就被自家丈夫拖进了屋子里。

    “小樱,你看看。”

    杜老爹欢欢喜喜的把儿子赢得的奖励,贡献给媳妇儿。

    “怎么这么多?”杜娘被吓了一跳。

    “县令人好呗!”

    杜娘对自家夫君给出的答案直接无视,从两根金簪中挑了一根粗的出来,又从柜子深处找出一根包金簪子,把其他的首饰细细的藏好后喊了杜三哥进屋。

    “廉哥儿,这两根簪子你们拿着,剩下的爹娘托大留作家用。”

    杜三哥急急推给杜娘:“娘,我们不要,那是我们该孝敬您的!”

    “别推辞,这是你该得的。”说着杜娘拿起后找出来的包金簪子“这根让你媳妇带着,有人问起就说是这次的奖励。”

    杜老爹见儿子推推囔囔不肯接过去,直接拿出当爹的架势:“说了给你的,怎么这么大孩子都不听话?”

    杜三哥见亲爹黑脸,识相的接过簪子放到怀里关门出去了。

    他爹别的本事没有,吃饭睡觉杀猪打儿子,绝对杠杠的!

    解决了首饰的问题,杜老爹逗了会儿昏昏欲睡的闺女,只把杜小喜烦的装睡,才悠悠的颠着肚子出门去。

    今天他家儿子得了头名,老伙计们也顾不得端午节,非得让他请客。

    儿子个个太优秀,做爹的好烦恼!

    “梆梆!梆梆!”

    急急的敲门声响起,杜老爹加快脚步上前打开院门。

    “毛腿儿,来的正好,跟我去吃酒!”

    杜飞摇摇手:“诚哥,里正说要开祠堂,有大事要宣布,你家快点赶回去!我还要去通知其他人!”

    杜飞说完就要走,听到声音出来的杜娘一看是杜飞,急忙喊张巧儿把中午买的肉火烧拿出来两个,又端出一大碗凉汤道:“大兄弟喝口水再走,这个带着路上吃。”

    “谢谢嫂子了!”

    杜飞接过凉汤一口灌下,和两人告别后,拿着肉火烧急急跑走了。

    杜姓在山水县是个大姓,这个‘大’不是说多有钱有势,单纯指人多。

    杜家族人不说遍布山水县的各个角落,在山水县靠着运河发展起来的时候,不少人在城中置了铺子做生意。虽然都是一些官家和富户看不上的边边角角,但随着山水县这么多年不断扩张,进城的人越来越多,不少人都是全年定居在县城里,族里发生什么大事就要人来通知。

    杜飞是十里八村出了名的飞毛腿,两条腿又细又长,嗖嗖嗖跑起来比骡车还快,村里有什么消息多是他和几个小伙子过来通知。如果杜小喜现在知道了绝对要感叹一声马拉松的好苗子。

    上午里正还没说什么,下午就急吼吼的开祠堂,肯定是里正被请走之后发生了什么大事。杜诚不敢耽搁,匆匆喊上几个儿子回杜家村了。

    杜小喜撇撇嘴,丫的,竟然不带我,凭什么女人就不能进祠堂?这是红果果的人参公鸡!

    感叹完不公平待遇,杜小喜哀怨的找周公谈话去了。

    ☆、第十四章 开宗祠

    五月的天,大下午赶路就是找罪受。

    一行人汗淋淋的进了杜家村,杜老爹家门也没进直接带着大儿子直奔祠堂。两人赶到的时候里面已经坐了不少人,几个六七岁的男娃正来回跑着端茶递水。正位上几个白发苍苍的族老坐着,里正也只是坐在末尾陪着说些什么。

    杜老爹看这架势,直接拖着人高马大的大儿子坐在属于自家的小凳上。

    这种架势杜老爹生平只见过一次,五年前杜家最出息的官老爷成功从九品芝麻官变成七品的时候,有过一次盛大的开祠堂,拜祖宗。

    杜氏族人在南北大运河建立之前就是山水县的大姓,南北大运河建立之后更是因为生活条件好了,生育水平提高了,从最开始的杜家村、小杜村慢慢的因为人多,新建了上杜村、下杜村、前杜村、后杜村,还有七八个和外姓人混居的杜氏村子,加上零碎居住在山水县各地的人,姓杜的绝对是山水县最多的姓氏之一。

    几个杜氏村子平时过年过节都是各自开祠堂,全部回到宗祠就表示绝对有大事情发生了。

    正位上坐着的两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是杜氏一族现今最德高望重之人,左侧穿灰布短褂的是杜家村上上任里正七太爷,也是杜家村数得着的高寿和辈分俱在族老,已经八十三岁了。右侧穿青天儒袍的是杜氏第一个秀才三爷爷,三爷爷知道自己资质有限,科举无门,便在杜家村里开设族学,教导杜氏晚辈。杜氏现在几个在外面做官的小辈都是三爷爷手把手启蒙的。

    等了小半个时辰,能来的都来了。

    祠堂外院的大门轰的一声关闭,一个家族迎来新的时代。

    七太爷手里的拐杖轻轻在地上杵了一下,整个祠堂一下子安静下来:“今天喊你们过来,看情况你们也知道是有大事发生了。说两个事情,第一个就是徭役的事情。杜诚家的孩子为杜家村争了口气,不错!县令大人说这次不免徭役,每家补贴一两银子,杜诚家我们几个商量着给五两。

    七太爷话落,底下的人忍不住欢呼起来。

    “七太爷,真的给银子啊?”

    一两银子可以用上好几个月了。

    七太爷敲了敲拐杖,笑道:“看你们猴急样儿,都让叔伯们看笑话了!”

    坐在下手的几个里正,忙笑了笑,表示他们羡慕的紧。

    虽说都是杜氏族人,但毕竟已经分成几个村子,补贴银子的事情自然只有杜家村有,其他几个村子是没有的。七太爷不想在银子的事情上说太多。

    “这第二个,喜乐大师找到一条通往山中平原的山中水道,圣上已经决定开凿这条水路,山中水道汇入南北大运河的地方就在咱们山水县,今年劳役提前,十天之后第一批就要过去,大家趁这几天决定好人选,收拾好东西。”

    七太爷话落,三爷爷直接拿起先生的架子,板着脸开始训人:“咱们山水县靠着什么兴盛起来的你们也清楚,这次连接山中平原意义重大,你们到那里好好表现,好好干活,早点把水道修好,以后咱杜家子子孙孙也跟着沾光。县令大人说这次每个村子都要出人,咱们杜家出去了都是一家人,在外可要团结互助,别被人欺了去!”

    众人一个个乖巧的点头,村子里闹的再凶,咱们也不会出去给族里丢脸。

    几位爷爷级的人物一一训话之后,便拄着拐杖退场。留下几个杜氏村子的里正和众人商量修建山中水道的具体事宜。

    女人进不得祠堂,三三两两的坐在不远处的老枣树下做活。瞅见自家男人出来了一个个跑上去擦汗递水,顺便问问到底出了什么事情,不过几句话的功夫儿整个村子都知道要发钱了,一时间杜家村喜气洋洋。

    杜老爹是个胖纸,胖纸哪怕在树荫底下还是会热滴,于是杜老爹把自家大儿子留在祠堂排队领银子,自己拿着大蒲扇呼扇呼扇的回家去了。

    杜大郎擦擦脑门上的汗,壮士也怕热啊!

    爹,你倒是把蒲扇给我留下啊!

    人群缓缓向前移动,突然尖厉的女声吓的众人心肝一颤。

    “天杀的!怎么没有我家的银子?我家当家的不姓杜?还是被赶出去了?凭什么别人家都有就我家没有?

    七太爷!三爷爷!五奶奶!你们出来看看啊!有人欺负我们了!”

    胖胖的中年妇女打着滚不停嚎叫,围观的人看清是谁,齐齐骂了声晦气。

    杜海是杜家村里走出去的出息人儿,年轻的时候在府城大酒楼给人做掌柜。老了回了老家,谁家有个红白喜事都爱找杜海老爷子记账,这次发银子里正托了他来主持。
猜你喜欢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